走進《民法典》

2020-09-03 方城政事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被稱為

「社會生活百科全書」,

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是具有基礎性的民事法律規範。


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總計10萬餘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條文字數最多的一部法律


民法典內容涵蓋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每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每個組織的業務活動都離不開它的規範和保護。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小明的成長曆程,翻開這本「百科全書」。


出生


胎兒有繼承、接受贈與權利


生活中,涉及胎兒利益保護的情況越來越多。一個胎兒還沒有出生,父親就去世了,這個胎兒有沒有繼承父親財產的權利?

民法典已經考慮到了這種情況,增加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這意味著,胎兒也可以繼承遺產或者接受贈與。


權利


物業開支定期報告 防止成「糊塗帳」


現實生活中,物業費開支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筆「糊塗帳」。對此,民法典規定:物業服務人應當定期將服務的事項、負責人員、質量要求、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履行情況,以及維修資金使用情況、業主共有部分的經營與收益情況等以合理方式向業主公開,並向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報告


格式合同提供者有提示或說明義務


在信息超載的情況下,面對密密麻麻的格式條款,人們很多時候根本來不及細看條款內容,就籤字了。有的商家甚至故意在合同裡設置陷阱,讓消費者事後才發覺問題的嚴重。

對此,民法典合同編明確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係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


增設居住權制度


法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認可和保護民事主體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有助於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養老提供法律保障。


隱私


如何界定「人肉搜索」?


民法典嚴格限制「人肉搜索」的行為。專家表示,合法公布他人信息有三個前提:

  • 信源合法,消息源不能是偷、買、騙來的;
  • 要基於公共利益考量,比如打擊犯罪、尋找失散兒童等;
  • 要在合法、必要的範圍內。如果有個司機逃逸,可公布他的信息,但不能把他家庭成員的信息都公布。



個人信息保護範圍擴大


法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地址、行蹤信息等。

民法典的規定擴大了隱私和個人信息的範圍,有助於應對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發展對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帶來的挑戰。


婚姻


婚前隱瞞重大疾病,婚姻可撤銷


法條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

對於一方是否健康、是否隱瞞重大疾病等事實進行核實和認定,這項職權交由法院來行使更有可操作性。


公德


守護「頭頂上的安全」


法條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

  • 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 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與現行侵權責任法不同的是,在侵權人、受害者之外,明確列出物業作為「第三方」的責任。倒逼物業出手攔截高空拋物,對於化解高空拋物這一城市頑疾,具有現實意義。


「霸座」「買短乘長」必須管


法條規定: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

  • 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失效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
  • 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見義勇為者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遺囑


公證遺囑不再效力優先 以最後遺囑為準


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如果民眾想更改曾經立下的公證遺囑內容,只有前往公證處才能進行更改。因為根據現行繼承法,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有人認為,這樣的規定在處理身後事時,會帶來很多不便。

民法典繼承編不再規定公證遺囑效力優先;同時規定,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準。

從出生到死亡,小明過日子所遇到的所有細碎問題,民法典都會照顧到。難怪有人說,民法典是一部慈母般的法律。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宣講走進園區
    9月11日上午,城廂區依法治區辦、區司法局「崇尚法典精神 共享美好生活」《民法典》主題宣講活動走進靈川鎮太湖工業園區,吸引18家企業代表參加學習。  活動現場,福建聯合信實(莆田)律師事務所律師楊麗英結合各國《民法典》出臺的歷史意義,闡述了我國《民法典》出臺的背景及其重要性,並圍繞企業代表、公司員工關心的財富管理方面問題,重點講解了企業及個人在住宅可續期、增設居住權、抵押房產可轉讓等八大方面法律知識。
  • 走進《民法典》第四十一講
    走進《民法典》第四十一講 2020-11-30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
    來源: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圖集 以「『典』亮西政,伴民同行」為主題的《民法典》宣傳普及活動,8月1日在重慶市梁平區大觀鎮廟壩村舉行。本次活動以宣傳普及《民法典》為主要內容,以「宣傳好民法典,讓民法典家喻戶曉」為宗旨,致力於宣傳《民法典》,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加深群眾對《民法典》的認識。活動中,宣講團通過播發視頻、以案說法等形式,為民眾普及《民法典》內容;宣講團成員們上演了三出普法情景劇,生動形象地演繹了生活中常見的情景,讓民眾對《民法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 《民法典》走進孩子們的世界
    課程分為三個部分:《民法典》對我們生活的意義、案例說《民法典》、動畫說《民法典》。首先,老師從人類的各個年齡階段出發,來敘述民法典對於我們的意義,「從搖籃到墳墓」生動地向孩子們展現了民法典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特點;介紹了民法典守護的未成年人的各個階段,從胎兒到十八周歲,內容翔實,條理清晰;闡述了民法典保護未成年人、有效指引未成年人行為的意義。
  • 連城縣「多樣式」普法讓《民法典》走進群眾
    文章來源:中共連城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辦公室  為進一步推動《民法典》走進群眾日常生活,9月17日,連城縣走進慄園社區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法豸文化」宣傳青年志願隊隊員、律師和社區幹部把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普及給大家,積極向過往的學生和家長發放《民法典》讀本、《民法典50問》及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龍巖市地方性法規等相關宣傳材料,讓群眾真正用時找得到。
  • 走進《民法典》人格權編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部法典,《民法典》的頒布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其中,《民法典》創造性地把人格權獨立成編,充分彰顯了《民法典》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不僅如此,《民法典》人格權編還將過去分散規定在《民法總則》《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等法律法規中有關人格權的條文進行了細化和系統整合。今天,讓我們走進《民法典》人格權編,一窺《民法典》如何為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提供更加細微的人文關懷和更加深層的法律保護。
  • 西政「民法典百人宣講團」走進復旦中學
    來源:重慶日報網原標題:孩子不幸發生意外,是否進行生命教育是責任劃分的考量因素西政「民法典百人宣講團」走進復旦中學重慶日報訊 (記者 孟濤)日前,西南政法大學「民法典百人宣講團」走進重慶市復旦中學。活動中,宣講團成員、副團長張力教授用監護人制度等具體案例,為師生們講解民法典中有關未成年人的相關內容,同時為如何對青少年開展民法典教育支招。「民法典對青少年教育可以分為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三個場景。」張力教授解釋說,應尋求三個場景中孩子可能面對的最突出的風險點,針對這些風險點建立民法典教育的應對措施。
  • 《民法典》知識宣講——走進兆豐路社區
    《民法典》繼承篇——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它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 法律援助惠民生 《民法典》走進法律援助工作站
    法律援助是一項維護特殊困難群體合法權益得以實現的重要法律保障制度,為切實提高法律援助律師對民法典2020年10月12日,敦化市人民法院分別走進勝利街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渤海街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為工作站的工作人員送去了《民法典》宣傳彩頁,讓民法典走進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更好地維護特殊困難群體的合法權益。
  • 《民法典》宣講活動走進北關小學
    近日,西秀區《民法典》宣講活動走進北關小學,為學生們進行普法宣傳。西秀區人民法院的助理審判員,採用圖文並茂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民法典》中與未成年人安全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了講解,並結合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加深了同學們對《民法典》相關法律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 走進《民法典》——了解擔保人的責任變化
    走進《民法典》——了解擔保人的責任變化 2020-12-14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嶽池縣九龍司法所:讓《民法典》走進社區百姓的生活
    《民法典》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與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堪稱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為營造全社會共同學習的良好法治氛圍,9月9日,嶽池縣九龍司法所深入城北社區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讓法典走進社區百姓的生活。
  • 無錫法院《民法典》宣講走進機關……
    9月7日下午,無錫中院《民法典》宣講團成員、金融庭庭長陸曉燕前往市民中心13號樓303會場,為市金融監管局工作人員作了一場主題為「金融安全與債權保護陸曉燕庭長首先簡要介紹了民法典的擔保物權具有『安全』和『效率』的雙重功能,對企業融資起到促進作用,促使民法典完善擔保物權制度。」
  • 廣泛掀起《民法典》宣傳熱潮 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
    廣泛掀起《民法典》宣傳熱潮 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 2020-12-07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安隆政街道《民法典》宣傳走進隆政初中
    中國江蘇網9月10日南通訊 「原來,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有這麼多行為受《民法典》影響。」9月8日下午,海安市隆政司法所走進隆政初中,為同學們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宣講活動。司法所所長陳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同學們講解了《民法典》是什麼以及出臺背景和歷程,通過觀看短視頻,結合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典型案例,闡述了《民法典》中高空拋物、見義勇為、虛擬財產繼承等重要內容,引導同學們積極學法、知法、守法、用法。
  • 學法用「典」|《民法典》宣講走進定邊縣人行和農行
    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我們有理由相信,多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也許是我國2020年取得的比必將取得的抗疫勝利更為重要的戰略成果。》的頒布和實施,9月22日,定邊縣司法局《民法典》宣講團成員郭媛媛利用上、下午分別走進中國人民銀行定邊縣支行和中國農業銀行定邊縣支行,給銀行的員工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民法典》宣講。
  • 走進《民法典》·基礎概念明晰
    走進民法典·基礎概念明晰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了解民法典中的基礎概念,有助於我們對這本規範自己生活的百科全書進行全面的了解。
  • 煙臺航天小學積極開展「走進民法典」活動
    採訪律師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慧慧 通訊員 王愛潔 煙臺報導  為落實「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重要精神,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推動民法典更快更好實施,煙臺航天小學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積極開展走進民法典教育活動,感受「民法典」的頒布對小學生的影響。
  • 錦屏縣《民法典》走進「苗漢雙語」培訓課堂
    錦屏縣偶裡鄉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集區,為了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斷提高群眾的自身素質和必備的基本溝通能力,強化群眾學習「雙語」意識,近日,錦屏縣司法局及民政部門為全村60名存在苗漢雙語語言障礙的群眾開展了一次雙語《民法典》培訓。
  • 【民法典宣講】棗莊市《民法典》百人宣講團副團長李君友走進福興集團開展民法典宣講
    10月13日,棗莊市《民法典》百人宣講團副團長、齊魯(棗莊)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君友律師走進福興集團有限公司舉辦「市《民法典》百人宣講團送課進基層」做民法典專題講座。、民法典與企業法律風險防控以及民法典的主要內容三方面,系統介紹了我國民法典的立法歷程、結構篇章,對《民法典》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讓與會人員對《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 《民法典》走進五十五中點亮少年法治夢
    9月17日,七裡河區司法局西站司法所聯合區法律援助中心、西站街道武威路社區走進蘭州市五十五中學,開展以播「法治種子」,護「幼苗成長」為主題的《民法典》專題宣講活動。活動中,七裡河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結合工作實踐,深入淺出地給同學們解讀了《民法典》相關條款,讓同學們在趣味性、知識性、愉悅性中理解《民法典》、感受《民法典》,教育學生主動用道德規範自己的行為,做一個優秀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