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生源的質量問題仍然成為困擾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初步統計,目前,國內尚有2200萬以上的技工缺口,這與我國高校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形成了需求上的巨大反差。
從國外情況看,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佔40%,德國佔50%,而我國僅佔5%。一個佔世界人口4分之一的製造業大國,存在這樣的情況,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一個健全的社會,既需要高端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也需要大量的在一線實際操作的高級技術人員。
目前,高校只顧學術教育,偏廢技能教育。在大家的看法上,只有學習不好,考不上本科的學生才去職業技術學校,這樣的分類育人模式,培養出的技工整體素質不可能適應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實情。
而職業技術學校由於生源的問題,優秀生少的可憐,大部分學生畢業後進入工作崗位,沒有耐性,面對枯燥繁重的工作,覺著前途渺茫,往往走心大於守心。
加之90、00後的這些學生,農村來的也罷,城市來的也好,從小嬌生慣養,養尊處優,動手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勞和堅持不懈的品質,他們更願意在辦公室、寫字樓裡面,幹一些自己認為體面的工作。當期望與現實發生衝突時,等待觀望、辭職離崗、另謀高就是這一類學生的普遍思想動態和選擇。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何吸引優質生源,我的建議是這樣的。
首先,整合資源。可利用一些知名工科高校的品牌效應,兼併重組一些對口職業技術學校,提高文憑規格,抬高高考錄取分數,吸引優質生源。
其次,國家在政策方面予以傾斜,降低學費標準或注入扶貧資金,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優秀學生報考技術類專業。
再次,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與市場接軌,調整培養方向,造就高技術技能人才。
如何化解職業技術人才短缺的矛盾,正在考驗中國製造業和中國教育結構體系的智慧,值得我們去認真反思和研究。我僅提出些直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