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波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oland)
國歌: 《波蘭沒有滅亡》
國慶日:5月3日(1791年)和11月11日(1918年)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8∶5。旗面由上白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白色不僅象徵古老傳說中的白鷹,而且還象徵著純潔,表達出波蘭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幸福的美好願望;紅色象徵熱血,也象徵著革命鬥爭取得勝利。
國徽;為盾徽。紅色的盾面上繪有一隻頭戴金冠、舒展雙翼的白鷹。紅、白兩色是波蘭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也是國旗之顏色。白鷹象徵波蘭人民不屈的愛國精神。
國家政要:總統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 (Aleksander Kwasniewski) ,1995年11月當選,2000年連選連任。
自然地理:面積為312685平方公裡。位於中歐東北部,北瀕波羅的海,西鄰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東北和東南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相連。海岸線長528公裡。地勢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72%。主要山脈有喀爾巴阡山脈和蘇臺德山脈。較大河流有維斯瓦河(長1047公裡)和奧得河(波蘭境內長742公裡)。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亞爾德維湖,面積109.7平方公裡。全境屬於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
人口:3866.9萬(1998年底),年增長人口9000人。主要民族是波蘭人(98%),其餘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立陶宛人、俄羅斯人、德意志人和猶太人等。全國約90%以上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波蘭語。
波蘭克拉科夫市著名的教堂及其廣場 |
貨幣:茲羅提>>>
簡史:波蘭國家起源於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裡西亞、東波美尼亞、馬佐維亞等部落的聯盟,10世紀末建立封建王朝,17世紀後逐漸衰落。1772、1793和1795年被沙俄、普魯士和奧地利三次瓜分(奧未參加1793年的瓜分)。19世紀波蘭人民多次舉行爭取獨立的武裝起義。1918年11月11日恢復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德國納粹軍隊佔領了波蘭全部領土。1944年7月蘇軍與在蘇組建的波軍進入波蘭國土,22日,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宣告波蘭新國家誕生。戰後40多年由波蘭統一工人黨(共產黨)執政。1952年頒布人民共和國憲法,取消總統制,設立國務委員會。1980年發生團結工會大罷工,1981年12月至1983年7月實施戰時狀態。1989年4月波蘭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確認團結工會合法化,決定實行總統制和議會民主。1989年12月29日將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名為波蘭共和國。
波蘭古城克拉科夫的遊覽馬車。克拉科夫位于波 |
波蘭古城克拉科夫的民間文藝團體演出 |
外交:對外政策的首要目標是實現同歐洲的一體化,加入歐盟和北約。
與中國關係: 1949年10月7日,波中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