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波蘭位於歐洲中部波羅的海與喀爾巴所山脈之間,面積312,680平方公裡。境內北部和中部屬於中歐平原,南部沿喀爾巴阡山脈有少量丘酸和山地,最大的河流維斯瓦河縱貫南北,河東為大陸性氣候,河西屬海洋性氣候。可小編不是來給大家講地理的,這些前言都是等會兒種植的重要鋪墊。至於為什麼就請大家看下去吧!
(一)波蘭的自然條件特點
波蘭位於北緯49度至55度之間,屬溫帶氣候。但總的來說,全國氣候寒冷,年平均溫度6-8.5C,1月平均溫度-1--6'c,7月平均溫度16-19"℃。一般每10-15年發生一次酷寒,溫度低達30℃,甚至-35--40℃。
(二)波蘭的果樹生產概況
波蘭的自然條件對發展果樹並不很有利,冬季嚴寒,葡萄和桃一般不能生長,東北部甚至不能栽培西洋梨和酸櫻桃。全國果園面積約35萬公頃,其中小漿果佔5萬公頃(小於0.1公頃的果園未計入內),波蘭農業以個體經濟為主。就大於1公頃以上的果園來說,私人果園佔8萬公頃,而國營的及合作社的果園只佔2.5萬公i。因此波蘭的果園小而分散。大多數國營果園面積為100300公頃,最大的國營果園(位於奧波爾附近)也有達1,000 公題者。波蘭年產果品150-160萬噸左右。
果樹中以蘋果最多,其次是李。漿果栽培比較普遍,以草莓、醋慄、穗狀醋慄、樹莓較多6特別是草莓,波蘭為歐洲最大的草莓生產國,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因為波蘭的土壤與氣候條件適於草莓生長結果,而低溫卻不利於病毒的傳播。波蘭的草莓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波蘭主要果樹年產量的變化。
蘋果主要分布于波蘭的中部和東南部,集中於三大產區,以鋒數附近的格魯耶茨產區的質量最好。波蘭在近20-30年來果樹的面積和產量不斷發展。特別懸蘋果,增產幅度較大。這是多方面努力的結果,包括大力推廣科學技術成果、改進栽培技術。首先是採用優良品種。近30年來,波蘭已將過去的老品種完全淘汰,新建的果園主要採用美國的品種,最近又大力發展短枝型品種,儘量用新紅星、麥克矮生來代替紅星和旭。砧木大都採用蘇聯蘋果安託諾夫卡實生砧,它很適應波蘭的氣候土壤條件。現在積極發展背養系砧木,多數為A,M,和MMooM,在波蘭不能安全越冬。
近10年來確定較宜于波蘭的砧木為Ma,P2,P22(後兩種為波蘭的矮化砧)及布達可夫斯基紅樂園(蘇聯砧木)。
果樹由過去的高主幹、稀植改為低主幹、密植(以6x4米的行株距較普遍),使產量大增。一般6年生的樹每公頃可產125公擔,而過去稀植的大樹(10×10米)每公頃產量不超過45公擔左右。現在除極少數例外,所有果園都主張採用4米的行距,3-6米,甚至7米的株距。波蘭各地開展了許多密植試驗,主要用筒架形、紡錘形或自由式整枝。實踐表明,在西歐廣泛應用的棕桐葉形在波蘭條件下表現不很理想,光照條件較差。認為還是採用圓形或橢圓形樹冠為好,樹高2-3米,可以使採收效率大為提高。在這樣的果園中,一個工人一天可採1,000-2,000公斤蘋果。
這樣的果園不用施有機肥,產量並不比實行老辦法(清耕、廄肥和綠肥)的果園高,但果園管理大大簡化,利於水土保持,果樹根系、枝幹不受農業機具的傷害,下雨之後立即可進入園中噴藥,顯然這對防治病害有重要意義。實行生草制,要求經常刈割(在春季和初夏每周割一次)。般使用旋轉式割草機,每年刈割8-10次,割後不翻壓入土而任其自行腐爛。
果園施肥主要是參考國內外的實驗數據,通過土壤分析和葉分析確定出一定條件下的三要素比例(N:P:K=1:0.5:1),一般每公頃蘋果園施N約120-180公斤,K20 150-200公斤,P20,60-100公斤。廄肥僅在定植苗木之前使用。為控制果樹的大小年,大面積應用化學疏花疏果(琉花用DNOC,蔬果用NAA)。
在果園土壤管理方面,過去傳統的方法是幼齡果園行間間作蔬菜,進入結果期後則保持清耕或種植覆益作物。自1947年起開始進行果園生草試驗,經過多年實踐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在所有國營果園以及管理較好的私人果園內都在行內使用除草劑(以西瑪津為主),保持清耕,而在行間則固定生草。有些果園實行這樣的土壤管理制度已達20年以上,在年降水量為520-550毫米的條件下,每公頃可獲得200-300公斤的產量。
美麗的波蘭,可以說風雲變幻的歐洲歷史上,從來沒有缺席過的就是波蘭。即使是到了當代,波蘭已然有其獨特與先進之處。可是,也有不少人在說,波蘭漸漸的在資本主義的大浪潮中,丟掉了她們深入骨髓的魅力。不知道大家還知道哪些關於法國的事情呢,歡迎多多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