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欣李雪山李富川
「謝謝老師,謝謝五高,圓了我的大學夢。」日前,淅川五高畢業生楊洋懷揣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學校表達謝意。曾是一名學困生的他,在學校的精心培育下,今年高考以586分的成績被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錄取。
「學生不願上、教師不願教」,這是過去的五高;生源近6000名,本科上線數遠超過兄弟縣同類高中,這是現在的五高。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幫助人們眼裡的「差生」圓大學夢?淅川五高校長劉國遷坦言:「近年來,我們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把德育教育作為核心抓手,通過磨課推動科研興校,通過分層彌補學生短板,使學校教學質量有了長足進步。」
抓德育,凝聚合力共育人
德為先,人生道路走不偏。
針對生源較差的實際,近年來,淅川五高把德育工作作為「第一要務」,大力營造德育氛圍,調動各方積極因素,形成育人合力,打造新時代有溫度的「思政課」,為學生系好成長路上「第一粒紐扣」。
淨化校園環境,塑造良好風貌。通過倡導「崇德、求是、簡樸、向上」的校風和「重德、敬業、激情、高效」的教風,淅川五高樹立起「立德、明志、勤勉、篤行」的學風和「尚誠、守紀、自信、規範」的考風,強力規範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學風。
讓「每面牆壁會說話」,如今的五高,處處是育人「窗口」。在電子屏幕、文化牆、教學樓走廊裡,有孔子、陶行知的至理名言;在學校的宣傳欄、專題版面、校園之聲上,有抵制校園「四害」的勸導語;一草一木,角角落落,都成為「會說話」的德育教師。
「全員德育」合力育人。「教師教書育人、班子成員引導育人、行管人員管理育人、學生家長陪讀育人、後勤人員服務育人、團隊工作活動育人、校園環境文化育人」,「全員德育」已經成為該校全體教職員工的自覺行為。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學生精神面貌得到有效改變,「比學趕幫超」的氛圍越來越濃。
抓磨課,科研興校提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
五高青年教師較多,工作有激情但經驗不足,立足這個校情,該校強力實施「青藍工程」,開展「師帶徒」活動,通過師徒定期相互聽評課、成績「捆綁」制、獎懲同酬等舉措,實現共同提高。
近年來,學校還大力實施「開門辦學」,分批次派出青年教師到衡水中學、鄲城一高等名校考察學習,開闊教師眼界,吸收先進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五高務實創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分、研、備、磨、定」科研之路,通過分任務、研實情、備初案、磨求精、定個案的過程歷練,使青年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熟練駕馭教材的能力。
針對不少學生有高中知識空檔的實際,該校把抓實校本研磨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突破口,歷時三年,編排出了結合五高校情的校本教材,從初中基礎抓起,做好初高中知識銜接,有效解決了英語嚴重「瘸腿」和語文基礎不牢的難題。
同時,組織畢業班教師們研究近十年的高考試題,最大限度把握出題規律,結合各個班級、不同學生的學情,對於經常出的考點重點講,對於不常出的考點選擇講。多措並舉之下,該校教師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極大提高。
抓分層,整體推進譜新篇
基礎再差的學生裡,也有可造之才。
秉承這樣的理念,淅川五高創造性實行「分層教學」,按學生程度差異,分設了毓秀部班和平行班,讓每一個「不拋棄、不放棄」的孩子都有機會圓大學夢。
堅持因材施教,追求「人盡其才」。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學校確立不同的教育目標,分塊管理、取長補短,「量身定做」適合其理解和接受的知識內容、教學方法,既解決成績好學生「吃不飽」的問題,又兼顧基礎差學生「吃不了」和「不吃了」的煩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其最佳水平。
狠抓教改增效,打造高效課堂。對於教學「十個規範化動作」、學習考試的「七規範」紮實開展;嚴格落實當堂掌握「堂堂清」、自習補救「日日清」、周末檢測「周周清」、月考小結「月月清」的「四清」制度,確保培優補差效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苦練內功的五高,基本實現了「學困生轉化、中等生進步、優等生提高」的目標。今年高招,學校文理科一本上線86人,同比增長161%,再創校史新高;文化課二本上線583人,比2019年淨增281人,增長93%;高考成績「三連增」,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並榮獲淅川縣政府「集體三等功」。
新的學年裡,淅川五高將不驕不躁、繼往開來,堅持黨建領航,進一步做實德育,高效教研,提高教學質量,突出藝體特色,為社會貢獻更多有用人才,向即將到來的建黨10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