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作品展示:淺談和諧在當今社會的現實意義

2020-12-12 央視網
專題:「科學發展 共建和諧」網絡作品大賽

  摘要 :本文著重闡述了和諧在當今社會的現實意義,提出「和諧是企業的軟環境」的論斷,指出和諧的階級性和相對性,重點講述了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人水和諧」汾河灌區的的發展思路。

  關鍵字:和諧 軟環境 階級性 相對性 和諧灌區

  一、和諧的古典涵義:

  和諧是人們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探討和追求的永恆主題,是人們追求完善自我和社會進步的一種哲學境界。

  在中國文化中,「和」與「諧」同義,而「和諧」在古代是以「和」的範疇出現的。

  「和」是古典中國哲學在探究「天(自然)—人」、「人—人」、「人—我」等關係中總結出來的人生智慧,以「天人合一」和「陰陽五形」為分枝,衍生出儒、道兩家的和諧思想。後經宋明理學加以整合,形成完整的理論。

  儒家從個群關係、人我關係著手,追求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孔子強調現世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將「和而不同」作為理想人格的標準;孟子則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而「道」的重要特徵即為「和」。道家以主客關係、物我關係為出發點,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老子強調「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而莊子則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宋明理學以物我和諧為目標,以人我和諧為手段,以自我和諧為基礎,將上述彼此分離、各執一端的兩大和諧理論,整合為一個緊密聯繫的有機整體,從而完成了對和諧思想的構建,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二、和諧的現實意義:

  (一)、和諧社會和和諧企業

  和諧首先是作為一種思想體系產生和發展, 是一個哲學命題;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實踐經驗和知識理論的不斷豐富和積累,和諧理論被不斷賦以新的社會內涵。可以說,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同時也是和諧理論豐富和創新的發展史。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和諧理論發展的一個裡程碑。它引發了全社會對和諧理論的探討和學習,提出了諸如和諧社會、和諧企業、和諧社區等一系列新觀念,使和諧不再只是抽象的理論,而具有了豐富的現實意義。

  和諧社會從社會學角度來說,就是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社會。包括三方面內容: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諧企業作為和諧社會的一部分,同樣要求是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企業;它包括:一是企業內部的和諧。二是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和諧。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是指與企業有經濟關係的關係人,包括:材料供應商、生產商、設備的供應涉及的群體、服務所面對的群體等等。三是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和諧,企業外部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地理、經濟、政治、人文等方面的環境。

  和諧社會與和諧企業是總體和個體的關係,和諧的社會環境需要企業和諧作為基礎,企業發展需要和諧的社會環境。在經濟概念中,企業的目標是追求最大利潤,但在道德和法律的範疇中,企業是比個體公民更為強大的「企業公民」,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的利潤來源於社會,企業只有在履行經濟責任的同時履行社會責任,獲得社會認同感、產品公信力,才能擁有利潤生長的土壤。同時,作為和諧社會的主導者,政府要轉變職能,依法行政,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為構建和諧企業創造良好條件。

  (二)、和諧是企業的軟環境

  在一定意義上,和諧是適於企業良性發展的軟環境。講和諧對於企業來說就是追求正確的價值觀念、完善的文化理念、科學的發展思路、以及協調的內部條件和友善的外部環境等等。

  企業的和諧,首先要求企業內部各種力量是內聚的而不是內耗的,這要求企業制度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其次是制度和技術的創新,這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最後要有一個誠信的外部環境,這要靠企業的誠信力在社會活動中的積累。

  三、和諧的階級性和相對性

  首先和諧作為一種思想觀念產生,又包容著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社會因素,它是有階級性的。儒家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強調「仁、義、禮、智、信」,從精神、觀念層面維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秩序,卻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進步。社會主義的和諧以社會公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實現為出發點、歸宿點和檢驗標準,必將有力地推動全黨全社會樹立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匹配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和道德操守,打牢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其次和諧具有時代性和相對性,以我省水利行業為例,在60、70 年代,為促進農業發展,大量開鑿農田機井,大量開?使用地下水,造就一時和諧的農業發展局面;但到了90 年代後期,過度地開?造成地下水資源嚴重匱乏,阻礙了我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極大程度地衝擊著河灌供水市場,成為影響面較大的不和諧因素。對此,我省已開展實施旨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共創人水和諧的「興水戰略」。

  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共創人水和諧的汾河灌區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建人水和諧的汾河灌區是每個汾河人的共同心願和歷史使命,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探討、實施:

  (一)、首先要加強灌區內部人的和諧

  在各種和諧關係中,首要的還是人的和諧。實現汾河灌區的人水和諧靠的就是「人」。這個「人」,就是我們廣大的職工群眾。這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如何,那要看我們的領路人,這個「領路人」也就是我們的領導幹部。領導幹部要有昂揚之氣,帶領廣大職工群眾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領導幹部除了要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工作作風外,還要確實關心解決好關係大多數職工利益的大事。目前,灌區領導著力探討解決關於亦工亦農職工醫療、養老等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亦工亦農職工的擁護和支持,為灌區的發展添加了和諧的音符。

  (二)、要有明確的發展思路

  明確的發展思路是引導灌區和諧發展的路標和明燈,灌區黨委圍繞構建和諧灌區提出「一個目標、兩個提高、三個轉變」的工作思路:即以經濟正常運轉、工資按時發放、建設和諧灌區為目標;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職工生活水平和質量;轉變領導工作作風,轉變職工精神面貌,轉變治局觀念;求真務實抓好供水生產、工程建設、精神文明等各項工作,全力促進的灌區的和諧穩定和全面發展。

  (三)、完善、改進管理模式,促進資源配置的和諧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科技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務求灌區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力爭達到效益最優化。在供水生產中,著力減小配、用水誤差,同時引導農民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做到滴水歸田;在工程項目建設中,做好前期工作,有如量體裁衣,避免和杜絕工程設施的重複性投資。

  (四)、以優質、貼心的服務拓寬供水市場

  緊緊抓住「興水戰略」的契機,以科技創新為根本,以優質服務、貼心服務樹品牌,藉以浮動水價作調節手段,致力開拓供水市場;抓機遇、迎挑戰,做好供水生產這篇大文章。

  (五)、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

  灌區長期以來以供水生產為支柱,經濟模式單一,市場應變能力較弱。面對近年來連續乾旱和水源奇缺的不利局面,灌區經濟受到一定的衝擊,出現效益滑坡現象。要繼續開拓、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做大、做強綜合經營項目,使之成為灌區新的產業支柱。只有多條腿走路,灌區經濟才能更好地發展。

責編:王麗華

相關焦點

  • 淺談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社會文化意義
    在中國進入網際網路、數字經濟時代後,習近平總書記向全社會發出號召,重視「德、智、體、美、勞」五育教育,不僅在中國所處的特殊歷史背景下,具有一般的人才培養教育意義,從長遠來看,具有更深遠的社會文化意義。通過勞動教育,讓人回歸本心,再造社會根基,助力社會和諧;再造國民創造精神,提升國民創造力,夯實社會基礎。
  • 淺談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三)——-性格的差異及其教育意義
    淺談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性格的差異及其教育意義在前兩次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的分析中,我們先後學習了能力差異和認知方式的差異。但無論是哪種差異給我們的教育啟示都是要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根絕每個孩子的不同點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施教,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三種差異——性格的差異。
  • 論行政合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大意義及其法律適用
    本文筆者就行政合同的概念、內涵、特徵、與民事合同的區別、法律適用等問題及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大意義和發展空間淺談個人管見,以求教於大家同仁。  正文:  「合同」即契約。我國法律中的合同與契約可以看作是同一概念,可以通用。行政合同也即行政契約,它是我國行政管理的一種法律手段。
  • 當今社會,我們學老子《道德經》有什麼意義?
    當今社會我們學老子《道德經》並不是因為它產生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失去了價值。老子《道德經》深刻的心靈像太陽和月亮一樣,總是穿越時間和空間的。時至今日,老子《道德經》已經成為全世界範圍內共同的精神遺產。老子《道德經》對我們現實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多很重要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環境保護,和諧文化、現代管理等。這裡重點學習老子《道德經》對我們個人自身修養的提高。老子《道德經》中的自身品德修養方面的道德標準完全不同於我們平常說的「仁、義、禮、智、信」,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中說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 和諧社會的人格範型:和諧人格
    和諧人格具有以下特徵:和諧人格體現了人格的現實性與全面性的統一。和諧人格體現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現實性和個體人格發展的全面性。和諧人格符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現實需要,具有積極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價值功能,也符合當代中國人的理想、期望和目的。
  • 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其現實意義
    原標題: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其現實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鮮明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
  • 《太上感應篇》的現實意義
    現實意義  《太上感應篇》作為一部道教經典,它所闡揚的入世行善以求長生乃至成仙的理論
  • 「大的慈悲,大的自由」:中肯說出了蕭紅作品經久不衰的現實意義
    蕭紅作品的魅力經久不息,她的文風獨具一格,行文流暢細膩,敘述娓娓動人,有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剝削者的諷刺,也有對女性的關懷,對社會的批判……但是這並不是讓她在現代文壇上成為一位偉大女性作家的根本原因,我們尊重蕭紅和她的作品,是因為蕭紅始終踏實得探在人民的寬厚土壤之上,堅定得站在民間立場,始終心繫人民,書寫黑土的山水,故鄉的男女,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鄉土作家。
  • 【專題探索:和諧社會與新聞宣傳】和諧社會呼喚媒體的和諧音
    和諧社會成為全國人民矚目的焦點,特別是在2005年全國「兩會」期間,「和諧社會」更是成為代表委員和媒體的熱門詞彙。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對我們的新聞報導提出了新的要求。那麼,媒體如何在和諧社會中奏響和諧音呢?下面以我國的「兩會」報導為例試做分析。 一、2005年「兩會」報導的亮點 「其實關心兩會的是全中國人民。
  • 淺談 從《老子》思想看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意義!
    淺談 從《老子》思想看教育的本質!一、教育的意義從大的方面講,教育 ,是所有生命存在和活動的第一需要,又是所有生命活動第一偉大的事業。所以,聖人、領袖、明君 無不以仁施教、普化大眾、同心同德,和諧共處地取向光明。人類的全部歷史,實際就是人類的教育史。興教則昌、棄教則衰!
  • 諸子百家的思想與現實意義
    法家思想包括倫理思想、社會發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諸多方面。法家倫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觀基礎上的誠信觀和義利觀。代表人物:管仲,商鞅,韓非,秦始皇等現實意義:這個其實不用多說了,現實社會大部分國家,基本都是法制國家。
  • 蒼白的人本主義——淺談兆壽《非常日記》中的教育意義
    蒼白的人本主義——淺談兆壽《非常日記》中的教育意義 2002年12月11日13:22:46 網易教育 剛傑·索木東   藝術和真實生活間是有區別的。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畢卡索和女傭畫的小偷。警察根據女傭的畫像很快抓到了行竊者,而根據畢卡索畫出的卻無法抓到,因為前者是寫實性的畫像,而後者是集所有小偷特徵為一身的藝術作品。
  • 中庸之道,在當今社會還適合嗎?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凡事講究實用,掌握平衡,注重和諧。中庸之道就像穿了許多年的鞋子,越穿越順腳。但當今社會發展的道路已悄然發生改變,這雙鞋子是否還適合繼續前行?當今社會誘惑很多,有些人為了一時的利益,不講規矩,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造成了社會道德的敗壞。中庸之道在這時尤其顯得重要,它是守住社會道德規範的最後底線,是組織道德沉淪的良藥。元代的理學大家許衡盛夏時路過某地,饑渴難耐,路旁有一顆梨樹,眾人你爭我搶摘梨來吃,許衡卻坐著不動。
  • 人在社會中的意義何在
    所謂」仁」:就是天地人三合,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走生態環境發展的道路,人要在公道、正道、文明、科學和諧、公道、公正、開明中發展協調,走全面協調可持久發展的道路,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幫助,互相關愛,互相學習,相互進步,換位思考,相互理解。
  • 彭水周:由一起離奇案例透視當今社會問題
    三對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一波三折的真實故事的解讀,可能會使我們對當今社會有一個立體認識。它揭示出社會和諧穩定的表象之下,存在的一些被我們在漸行麻木鈍化的神經作用下忽視的問題。一是離婚風潮造成的社會隱患。小夢的家庭,是一個相對較為貧困的處於社會底層的家庭,小夢父母的離異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不能排除經濟狀況這一誘因。離婚現象已成為當今社會普遍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一惡劣社會現象的濫觴不得不說推行拜金主義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其根本禍根,它客觀破壞了社會和諧,尤其對當事者子女的生活、精神產生極大創傷,往往造成孩子性格扭曲、變異。
  • 當今社會仁義禮智信有沒有存在的意義?
    兩千多千來,其對推動道德自律、家庭和諧、社會穩定、中國歷史的可持續性發展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體道德下滑、價值觀扭曲、違法犯罪頻發的今天,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仁義禮智信」有機的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顯得更為必要,當然有存在的意義。
  • 淺談當今社會的「巨嬰」
    這些人往往自私自利的,只希望索取,卻沒有一點奉獻精神,無論做什麼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得圍著他轉才可以,這些人缺乏規則意識,沒有道德約束,一旦出現超乎自己預期的情況,就會情緒失控,產生過激的非理性行為,使用嬰兒般的方法來抗議,試圖通過哭鬧、喊叫、肢體衝突、殺戮等等極端方法使他人屈服或退讓,達到自己的目的,給他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 媒介倫理敘事與和諧社會建構芻議 - 新聞記者
    一、媒介倫理敘事的意識形態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範疇,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人,人是構成社會的基礎,人的個性和諧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前提。     三、媒介倫理敘事對和諧社會建構的積極意義      自上世紀90年代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隨著社會經濟成分、利益關係、分配方式的變化,社會心理、公民道德意識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家庭關係、人際交往方式等也處於不自覺的嬗變之中。
  • 淺談民俗博物館的文化展示
    開展民俗文化展覽,把代表民俗文化「展品」背後的內涵和故事發掘整理出來,並以觀眾喜聞樂見、充滿新意的方式展示出來,不僅可以實現博物館研究、教育、公眾服務的功能,還能豐富當下的生活文化,並提供思考和啟示,這是我們舉辦展覽的初衷,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博物館展覽對於社會發展和現實生活的意義所在。  博物館展覽,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是相輔相成、相互對應的關係。
  • 從美劇看當今小型食利者社會
    世事輪轉,繼承財富在當今世界再次崛起,尤其是在2010年以來的法國。根據我的估計,對那些出生在1970年之後的人而言,繼承財富將佔其一生財富資源(包括來自繼承和勞動)的1/4。但繼承財富總量與過去持平並不意味著繼承財富就能發揮相同的社會作用。如前所述,財富的集中度現在大大降低(財富榜上排名最前的1%人群的財富在1910~1920年佔社會總財富的60%,但在此後的百年間該集中度下降了約2/3,目前這個人群的財富只佔全部財富的20%多一點),而且隨著「世襲中產階層」的興起,當今大規模財產的數量也要遠遠小於19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