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建立的21個國家和五大汗國首都

2021-02-13 說世界

感謝大家閱讀,在閱讀之前,麻煩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閱讀了,每天都會有新鮮熱門話題推送,完全是「免費訂閱」哦,敬請放心關注!

蒙古人在歷史上建立過多少個國家?很多人知道蒙古人在13世紀崛起,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蒙古帝國,但到了1634年蒙古帝國末代皇帝(北元皇帝)林丹汗與滿清爭戰,因蒙古科爾沁等部與滿清勾結,林丹汗一時寡不敵眾,退守甘肅,欲與喀爾喀和衛拉特會師後進行反擊,不幸死於天花,滿清乘機佔領內蒙古,1635年蒙古帝國滅亡。

甚至有些人還以為元朝滅亡就是蒙古帝國滅亡。很多人除了蒙古帝國、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國外一無所知。其實蒙古人在歷史上建立國很多國家。

1.KhamagMongolUls(意為大蒙古國)(公元10世紀末-1161年)

海都是成吉思汗家族中第一個獲得汗位(即王位)的人。有些人甚至稱他為可汗,即皇帝。但是,海都的可汗之稱顯然是後來追贈的。成吉思汗家族也是從海都時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蒙古黃金家族的。公元11世紀,海都打敗了札刺兒部而出名,被推舉為海都汗。這就是後來的蒙古帝國的原型。

海都建立的政權到了其曾孫合不勒汗時已經稱之為KhamagMongolUls(意為大蒙古國)合不勒汗一直與強大的女真人抗衡,保衛自己的政權。金朝於1135-1139年和1147發動了徵服合不勒政權的戰爭,金將胡沙虎深入草原後被打敗,不得不於1147年向合不勒的第四個兒子忽圖刺汗(熬羅孛極烈)求和。被迫將邊界地區的幾個州讓給了蒙古人。但到了合不勒汗的繼承者俺巴孩汗時期,俺巴孩汗不慎被塔塔兒人捉住後,引渡給金朝,金人將他們釘死在木驢上。新的可汗忽圖刺汗為報仇,攻掠金地。金帝於1161年與塔塔爾聯合進攻蒙古,摧毀了第一次蒙古王權。蒙古沒有了可汗,也速該只是蒙古首領而已。{完全是漢語的意譯,蒙古語言的可汗可中文翻譯為首領和皇帝}但是時隔28年,到了1189年,年僅28歲的鐵木真重新建立起蒙古政權。人們總以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後才被稱為成吉思汗的,實際上1189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政權後就已經被稱呼為成吉思汗了。

2.大蒙古帝國(1206年-1635年)

經過多年徵戰成吉思汗打敗了乃蠻、塔塔兒、克烈...諸多強大對手後終於在1206年建立了蒙古帝國。成為這個強大帝國的君主。

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

1211年,又率領大軍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軍佔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佔金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

1218年,派大將哲別滅西遼。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親自率領其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和大將速不臺、者別,向花剌子模發動了侵略戰爭。他幾路進兵,分割包圍了各戰略重鎮,各個擊破。戰場上的主動權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軍圍攻訛答剌城,次年攻克。

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幹(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等城,朮赤、窩闊臺、察合臺率兵攻克花剌子模都城玉龍傑赤(今土庫曼斯坦烏爾根奇),拖雷一軍進入呼羅珊地區。哲別、速不臺奉成吉思汗之命窮追花剌子模統治者摩訶末算端,後者逃至裏海孤島病死。哲別、速不臺率軍繼續西侵,遠抵克裡木半島。

1221年,拖雷佔領呼羅珊全境。成吉思汗追擊新算端札闌丁至印度河,不獲而還。

1222年,在佔領區置達魯花赤監治。1223年,還撒麻耳幹駐冬,次年起程還國。

1226年,成吉思汗出徵西夏。西夏亡。

1227年夏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西夏亡。臨終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大皇后孛兒臺生子四人:長子朮赤,為欽察汗國諸汗之祖;次子察合臺,為察合臺汗國諸汗之祖;第三子窩闊臺,蒙古第二代大汗(元太宗);第四子拖雷,後人為元代和伊利汗國皇室。忽蘭皇后生一子闊列堅,後裔入元封河間王。1635年蒙古帝國被後金後金滅亡。

1234年,蒙古皇帝窩闊臺召開諸王大臣會議,決定繼承成吉思汗的事業,繼續西徵。窩闊臺派兵分別攻打波斯(今伊朗)和欽察、不裡阿耳等部,基本上徵服了波斯全境。公元1235年,由於進攻欽察的軍隊受阻,窩闊臺決定派強大西徵軍增援,朮赤之子拔都、察合臺之子拜答兒、窩闊臺之子貴由、拖雷之子蒙哥以及諸王、那顏、公主附馬的長子參加這次遠徵,由拔都總領諸軍。次年,諸軍會師西徵,進攻位於伏爾加河中遊的不裡阿耳,大將速不臺徵服不裡阿爾。公元1237年,蒙古諸軍進攻欽察,蒙哥斬殺其大將八赤蠻,裏海以北地區被蒙古軍隊佔領。拔都率軍大舉入侵俄羅斯,公元1237年底對佔梁贊、莫斯科等14城,公元1238年2月攻陷弗拉基米爾,次年又攻陷基輔。公元1240年,蒙古軍隊進攻孛烈兒(今波蘭)、馬扎爾(今匈牙利)。公元1241年4月,蒙軍攻佔克拉科夫、裡格尼察等城,大掠摩拉維亞等地。拔都親統三路大軍大敗馬札兒軍,其國王逃走,蒙古軍隊攻掠亞得裡亞海東岸及南歐各地。這年年底,窩闊臺死訊傳到軍中,拔都率軍從巴爾幹撤回伏爾加河流域。拔都率本部以撒萊為都城,在伏爾加河畔建立了欽察汗國。

3.元帝國(1271年-1368年)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從此,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後近七百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發兵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佔領中國全境。

此後,元朝曾兩徵日本、兩徵安南(今越南北部)、兩徵緬甸,先後使高麗(朝鮮)、緬甸、佔城(柬浦寨)、安南(越南)等地成為元的屬國。

由於元朝的疆域擴展到了西亞地區,使得歐洲與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經濟的起步帶動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在元朝年間,中國的棉花種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紡織業也隨之發展起來,使當時的棉紡織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商業在元朝也極度繁榮起來,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元世祖年間,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曾到過中國,在它撰寫的《馬可·波羅遊記》中詳細的記載了當時元朝大都的繁榮景象。

1351年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席捲了整個中國,在起義軍中,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並在六、七年的時間裡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部。1368年朱元璋軍隊逼近元大都,蒙古統治者退出了中原,元朝滅亡。但蒙古帝國仍然在塞北繼續維持到1634年。

4.金帳汗國(1243~1502)

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在額爾齊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1243年,拔都西徵後回到伏爾加河畔,建立了東起額爾齊斯河,西到俄羅斯,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建都於伏爾加河下遊的拔都薩萊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在汗國內,拔都的十三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蒙古軍事貴族統轄的萬戶、千戶、百戶、十戶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事單位。1255年,拔都去世。

月即伯在位時,汗國達到極盛時期。遷都到別兒哥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格勒附近),與伊兒汗國、埃及等國通好,對外貿易興隆。伊斯蘭教在伏爾加河下遊廣泛傳播,此後欽察汗都信奉伊斯蘭教,部分蒙古牧民也伊斯蘭化。

十四世紀後期,蒙古貴族對外不斷進行掠奪戰爭,內部又互相爭鬥,使汗國走向衰落和瓦解。十五世紀二十年代初,欽察汗國只剩下有限疆土,被稱為大帳汗國。1502年,大帳汗國滅亡。

5.白帳汗國

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形成了白帳汗國。

14世紀90年代後期起,白帳汗國那顏也迪古操縱傀儡汗把欽察汗國大部分疆土統一起來。他於1399年打敗立陶宛,遏止了立陶宛的擴張。1408年,進攻斡羅思,毀掉了許多城市,但沒能攻下莫斯科。1410~1412年內訌時,他喪失權力逃走。

6.青帳汗國

蒙古第二次西徵後拔都的弟弟昔班,西徵一路主將,徵服了匈牙利,西徵有功,拔都將南烏拉爾封給他,建立藍帳汗國。

7.窩闊臺汗國(1225--1310)

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潮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

1229年窩闊臺繼帝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以窩闊臺系諸後王屢與作難,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臺子合丹領別失八裡(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滅裡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臺孫脫脫領葉密立,海都領海押立(今伊犁西)。1260年忽必烈稱帝後,海都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先後聯合阿里不哥、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敗走死,汗國勢衰。1310年(至大三年),窩闊臺汗國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臺系後王怯伯所敗,封地併入察合臺汗國。

8.察合臺汗國(1227年-1369年)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所建。最盛時其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卜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臺山,南越興都庫什山。

1314年察合臺汗國開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以阿力麻裡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一帶;西部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統治河中地區。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在禿黑魯帖木兒死後不久,便被自己的將軍帖木兒奪取了政權。

9.東察合臺汗國(1348年-1514年)

1348年,禿黑魯帖木兒在阿克蘇擁立為汗。歷史上把禿黑魯帖木兒統治的地區稱為東察合臺汗國。

一度與西察合臺汗國並存。1389年,禿黑魯帖木兒的幼子黑的兒火者即汗位,建都於別失八裡;1418年,黑的兒火者之孫歪思汗,又把國都遷到亦力把裡(今伊寧市),所以東察合臺汗國也稱「別失八裡國」和「亦力把裡國」。東察合臺汗國從1348年建立,歷經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取代。

10.葉爾羌汗國(1514年-1680年)

1514年,東察合臺汗國禿黑魯帖木兒汗後裔薩亦德汗創建葉爾羌汗國,都葉爾羌(莎車),領有西域大部分地區,1680年被噶爾丹打敗,併入準噶爾汗國。

11.伊爾汗國(1253年-1353年)

又稱伊利汗國,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西徵後建立,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斯坦都由伊爾汗直接統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國是伊爾汗的屬國;小亞的羅姆素丹國名義上是屬國,實際上由伊爾汗派官治理。

1253年,拖雷之子旭烈兀率軍第三次遠徵,蒙古軍隊進軍西亞。10月,旭烈兀率兵侵入伊朗西部,進抵兩河流域,目標首先指向了木剌夷國(今伊朗境內)。旭烈兀率軍攜帶大批石弩和火器,途經阿力麻裡、撒馬爾罕、到波斯碣石城,告諭西亞諸王協同消滅木剌夷。

公元1256年,旭烈兀統帥蒙古大軍渡過阿姆河,6月到達木剌夷境內。蒙古先鋒將領怯的不花攻佔木剌夷多處堡寨,給予了沉重打擊。木剌夷首領魯克那丁在蒙古大軍壓境的形勢下,派遣他的弟弟沙歆沙向旭烈兀求和,旭烈兀要求魯克那丁親自來投降,但魯克那丁遲疑不決。11月,旭烈兀命令蒙古軍隊發起猛攻,魯克那丁被迫投降。蒙古軍隊佔領其都城阿剌模式堡(今裏海南)。1257年初,魯克那丁被蒙古軍隊殺死,他的族人也都被處死,木剌夷被完全平定。

公元1257年3月,駐守亞塞拜然的拜住來到軍中,旭烈兀偕同拜住等繼續西徵,直指黑衣大食首都巴格達。當時阿巴斯王朝哈裡發漠思塔辛執政,既直接統治黑衣大食,又管轄整個伊斯蘭教世界,是兩河流域的強國。公元1257年冬,旭烈兀、拜住等率軍三路圍攻巴格達,第二年初,三軍合圍,向巴格達發動總攻,蒙古軍隊用炮石攻打巴格達城,城門被炮火擊毀。2月,謨思塔辛哈裡發率眾投降,旭烈兀攻陷巴格達,蒙古軍隊在城中大掠七天,謨思塔辛被處死,阿巴斯王朝滅亡。旭烈兀率軍繼續西進,兵進敘利亞,直抵大馬士革,勢力深入到西南亞。由於蒙古軍隊被埃及軍隊打敗,旭烈兀才被迫停止了西進,留居帖必力思,建立了伊兒汗國。

在合贊汗(1295-1304年)在位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295年6月19曰,他率領將士改宗伊斯蘭教,當年11月3曰即汗位,取名穆罕默德,自號素丹。此後,蒙古貴族和伊朗貴族曰益合流,伊爾汗國組建成為一個伊斯蘭國家。

在合贊汗死後不久,伊爾汗國便陷入混亂,1335-1378年的四十多年間,先後八個伊爾汗,在爭權奪利的混戰中,建立了各自的封建王朝。

12.賈拉爾朝(1336-1411年)

1340年建立,據有伊拉克、亞塞拜然、摩蘇爾和迪亞巴克兒;克爾特朝(1245-1389年),1342年獨立稱王,據有赫拉特和呼羅珊部分地區。後被鐵木兒帝國滅。

13.穆札法爾朝(1313-1393年)

1353年建立,據有法爾斯、克爾曼和庫德斯坦,稱臣於開羅。後被鐵木兒帝國滅。

14.賽爾別達爾國(1337-1381年)

1353年建立的政權,據有呼羅珊北部。1380年以後,在伊兒汗國廢墟上建立的各王朝,先後被鐵木兒帝國滅亡。

15.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6年)

帖木兒帝國開國大帝帖木兒出生於西察合臺汗國的撒馬爾罕以南的渴石城附近的蒙古巴爾拉斯部區,這個部落在十四世紀韌來到卡什卡河流域居住。他們的氏族雖然還過著遊牧生活,但是已經部分地開始向定居過渡,帖木兒的妻子是西察合臺汗國合贊汗的女兒,因此《明史》稱帖木兒為元駙馬。

1370-1405年間帖木兒打敗埃及馬布留克王朝,佔領敘利亞,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活捉巴耶塞特蘇丹,消滅印度德裡蘇丹國。開創了一個大帝國,以今天的烏茲別克為中心。在其鼎盛時期橫亙從喬治亞到印度的西亞、中亞、和南亞。首都為撒馬爾罕,後遷都到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1405年帖木兒率兵東徵明朝,途中病死,明朝與一次災難檫肩而過。

帖木兒帝國文化得到巨大發展。這個時期被譽為「帖木兒文藝興」、「波斯文學藝術的黃金時代」。15世紀中葉,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後裔昔班在中亞草原興起,1500年攻佔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建立烏茲別克汗國,1506年滅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帝國的統治者們無奈轉而去印度開創莫臥兒王朝去了。

16.莫臥兒帝國(1526~1858年)

1526年,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入侵印度,宣布為印度斯坦皇帝,標誌著莫臥兒王朝統治印度的開始。之後,巴布爾又經過1527年的坎努戰役和1529年的戈格拉戰役,統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馬雍繼位(1530~1556)。1540年,胡馬雍在曲女城戰役中為比哈爾阿富□酋長舍爾沙擊敗,流亡波斯和阿富□,莫臥兒王朝在印度的統治暫告中斷。1555年,胡馬雍重徵印度平原,佔領德裡和亞格拉,恢復了莫臥兒王朝在印度的統治。1556年,阿克巴繼位,實行了進步的內政改革,採取寬容的宗教政策,擴大了莫臥兒王朝統治印度的社會、政治基礎。他建立中央集權制,開疆拓土,統一了次大陸廣大地區,推動了印度社會經濟的向前發展。到查罕傑(1605~1627在位)和沙·賈漢(1628~1658在位)時代,莫臥兒王朝國勢曰盛。文化藝術亦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藝術特點,是民族傳統與中亞及波斯藝術相結合,舉世聞名的泰吉·瑪哈爾陵,可以作其典型代表。

1858年莫臥兒王朝淪為英國殖民地。

17.希瓦汗國((1512年-1785年)

十六世紀,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後裔阿不海汗建立強大的烏茲別克汗國。位於阿姆河下遊的花拉子模綠洲,統治範圍西及裏海,南達呼羅珊北部。雖然統治階級和貴族階層是蒙古人,但主要居民為烏茲別克人,次為土庫曼人、卡拉卡爾巴克人和哈薩克人。

16世紀初,花拉子模被昔班尼汗徵服。他死後,暫歸伊朗統治。約1512年,當地居民在伊斯蘭首領鼓動下趕走伊朗總督,擁立烏茲別克王族伊爾巴爾斯(1512~1525在位)為汗,建立獨立的國家。首都最初在烏爾根奇,16世紀末遷至希瓦(今鹹海南之基發)。建國初期,政局動蕩。1593年被布哈拉汗徵服。1598年,恢復獨立。阿布勒哈茲·巴哈杜爾汗即位後,國勢轉強,他和他的兒子阿努沙(1663~1687在位)曾多次侵入布哈拉汗國境。1740年,希瓦被伊朗納迪爾沙徵服。納迪爾沙死後,希瓦擺脫伊朗的控制,但內亂日甚。穆罕默德·拉希姆汗時期(1806~1825)汗國實現政治統一,國勢日益強盛。汗國淪為俄國的保護國。1920年2月,在當地人民和蘇俄紅軍的攻擊下,汗國覆亡,建立花拉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24年併入烏茲別克和土庫曼。

18.哈薩克汗國(1456年—1718年)

十五世紀中期,白帳汗國最後一個可汗朮赤後裔巴拉克之子克烈汗,乘希瓦汗國阿不勒海爾汗敗於瓦刺之機,與賈尼別克汗一起,率領部分遊牧部落向東遷徙,進入巴爾喀什湖以南察合臺後裔政權亦力把裡(東察合臺汗國)境內,在楚河、塔拉斯河廣闊的土地上建立了哈薩克汗國。統一的哈薩克民族從這個時候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從此誕生。

1628年,額斯木汗卒後,江格爾汗繼位。其東部準噶爾強盛起來,常攻打哈薩克汗國。江格爾與布哈拉汗及葉爾羌汗聯合,共同反擊準噶爾貴族的進攻。1652年,江格爾汗在與準噶爾戰爭中陣亡後,哈薩克汗國內部統治集團間爭權奪利,較有勢力的蘇丹自立為汗,各霸一方。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頭克汗逝世後,哈薩克汗國逐漸衰落,各玉茲的小汗不服從大可汗的管轄,各自為政。1755—1757年(清乾隆二十年-二十二年),清朝,解除了哈薩克汗國來自準噶爾貴族的威脅。部分牧民遷回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區放牧。

18世紀中葉起,沙俄勢力加緊侵入哈薩克草原和原屬清伊犁將軍管轄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1863年(清光緒九年),哈薩克黑宰部落3000多戶遷入伊犁和博爾塔拉地區。劃界後,又有不少哈薩克族遷入新疆。

19.克裡米亞汗國(1430年-1783年)

克裡米亞汗國約建於1430年,由拔都弟弟禿花·帖木兒的後裔哈吉·格來所建。他統治時期發行的第一批錢幣註明年代是1441-1442年,現已知道他一直統治到1466年。他所建的汗國東以頓河下遊為界,西至第聶伯河下遊,向北延伸到耶列茲城和坦波夫。1454年,哈吉·格來把克裡米亞河南岸的巴赫切薩拉伊,即原奇爾克耶城定為都城。由哈吉建立的格來王朝一直延續到1771年俄國徵服時期,1783年最後併入俄國。

20.喀山汗國(1445年-1552年)

喀山汗國,1445年由拔都弟弟禿花·帖木兒的後裔烏魯·穆罕默德與其子馬赫穆提建立。烏魯·穆罕默德於1446年被其子馬赫穆提克暗殺。在馬赫穆提克統治期間(1446-1464年),新開國的創建最終完成。領土範圍為伏爾加河中遊和卡馬河流域的原保加爾王國。馬赫穆提克之子和繼承者喀山汗易不拉欣1468年他徵服了維亞特卡。易不拉欣之子阿明於1506年打敗打敗莫斯科公國的軍隊。

1552年6月,沙皇伊凡四世派兵用大炮圍攻喀山城。10月2日攻佔該城,喀山汗國被俄羅斯吞併。喀山汗國的滅亡標誌著俄國人與蒙古人之間統治和被統治關係發生改變。

21.阿斯特拉罕汗國(1466年-1783年)

建於1466年,是由金帳汗庫楚克·馬哈麻的孫子、也叫卡西姆的宗王創建。定都於阿斯特拉罕城,疆域包括伏爾加河下遊及南高加索草原地帶,北鄰喀山汗國,西接克裡木汗國,東與諾蓋汗國為界。居民主要從事牧業、漁業,農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手工業較發達,毛皮、製革等享有盛名。地處交通樞紐,通過陸路和水路可聯接高加索、黑海與裏海,內外貿易頗為發達。

1554年伊凡四世派3萬俄軍進攻阿斯特拉罕汗國,推翻了雅姆古爾切伊汗,扶持捷爾維什·阿里上臺,汗國變為俄國的屬國。1556年伊凡四世派兵驅逐阿里汗,正式吞併阿斯特拉罕汗國。

歐亞草原東端的蒙古高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以往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裡曾是遊牧民族興衰起伏的舞臺。隨著蒙古帝國的擴張,它的首都也幾經變遷。今天,我們追隨著歷史的痕跡,來探訪蒙古帝國五大首都,感受這些凝聚著古代蒙古人英勇和智慧的都城,感受這些以「遺址」的形式向世人繼續展示遊牧文明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都城,感受人類歷史的重要階段,感受遊牧文明的博大精深,見證昔日的輝煌。很久以來有這樣一個共識,誰控制了歐亞草原,誰就等於控制了大半世界。13世紀蒙古人的崛起,印證了這個觀點。

遊牧帝國的第一個首都——哈剌和林

從北亞腹地崛起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領導下,以十萬鐵騎,經過20餘年徵戰,「滅國四十」;又經過窩闊臺、貴由、蒙哥三位大汗努力,大蒙古國先後徵服西遼、花剌子模、欽察、斡羅斯、匈牙利、波斯、敘利亞等地,蒙古勢力遠達波蘭、埃及和東印度一帶。迄至1259年,大蒙古國轄境西至匈牙利、敘利亞、伊剌克、波斯灣和東印度一線,東至朝鮮半島北部,南至大理國金齒地區與蒲甘王朝對峙,並在淮河、長江中上遊一線與南宋相持,北面則領有吉利吉思、貝加爾湖一帶諸部。這樣一個橫跨亞歐、版圖空前龐大的遊牧帝國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政治中心,哈剌和林應運而生。

大蒙古國都城哈剌和林遺址

哈剌和林(突厥語,意為「黑石」)故址位於今蒙古國前杭愛省鄂爾渾河右岸呼舒柴達木之南20公裡的額爾德尼召近旁,距烏蘭巴託市380公裡。根據《元史》的記載,成吉思汗確定哈剌和林為都城是在1220年,興建宮殿是到了窩闊臺當政時期的1235年才開始的。哈剌和林城由外城和宮城兩個部分組成。外城東南角有手工業作坊和商業店鋪,除兩大居民區外還建造了十二座屬於各種不同民族的異教徒的廟宇。宮城,即窩闊臺汗興建的「萬安宮」位於外城西南隅,由覲見大廳、側樓和大門殿組成。萬安宮遺址出土了大量的佛像雕塑、壁畫和成千上萬的擦擦等與佛教有關的遺物,顯示了當時哈剌和林的佛教活動和佛教藝術的發展規模。哈剌和林是蒙古人在北方草原上修築的第一座都城,不僅是大蒙古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還是13世紀東西方世界之間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

元朝的夏都——上都

每年四月,元朝皇帝便去上都避暑,百官相隨,八、九月秋涼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間,政府諸司均分司相從,處理重要政務,蒙古諸王貴族的朝會(忽裡勒臺)和傳統的祭祀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俯瞰元上都

上都城坐北朝南,城垣平面呈正方形,邊長2200米,四周有一道寬約20米的護城壕環繞,從外向裡,由外城、皇城、宮城三重城組成。皇城在全城的東南,城牆夯土外砌磚石,東西各二門,南北各一門,每面牆長1400米。皇城正中偏北是宮城,東北角是華嚴寺,西北角是乾元寺,東南和西南二角亦各有一座廟宇。宮城城牆夯土外包以青磚,東西寬570米,南北長620米,東、西、南三面有門。城內宮殿建築各自成群,互不對稱,有泉池穿湧其間,園林特色十分明顯。城北郊則有很多寺廟和宮觀。上都宮城內的宮殿建築,最主要的是大安閣。元代許多詩人都把高入雲霄之大安閣視作上都的象徵。元朝重大典禮多在大安閣舉行。如元代諸帝繼位時,在大安閣舉行即位儀式。

元上都遺址

上都的外城,北半部為皇家園林區,南半部為宮帳區。城北依地勢高緩,借景創物,建有橫貫城垣,縱向800米,外城北牆富於自然風趣的大型御苑,其面積大於城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所種奇花異草和豢養珍禽異獸,不但滿足了皇親貴戚遊覽觀賞的情趣,同時對調解、穩定上都城的自然生態系統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城內設置大面積的苑囿,實為元代首創。元上都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大安閣效果圖

耀眼傳世的汗八裡——大都

定都開平府還是定都燕京?忽必烈考慮了四年之久。1264年8月,劉秉忠請定都於燕京,忽必烈決定採納,於是下詔修築宮室城池,以燕京為中都。至元四年(1267年)開始營建,十一年(1274年)宮城大內建成,十三年(1276年)大城建成。



元大都復原圖

大都城有外城、內城、宮城三重。最外面為大城,平面呈長方形。北城牆長6730米,南城牆長6680米,東城牆長7590米,西城牆長7600米。周長28600米,面積約50平方公裡。城開11門。宮城位於全城南部中央,成長方形,東西480步,南北615步。南牆有三門,中為崇天門,左為星拱門,右為雲從門;東牆有東華門;面牆有西華門;北牆有厚載門。宮城內大明殿為前朝,延春閣為後宮(位於今景山)。宮城西為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太液池西岸南為隆福宮。北為興聖宮,三宮鼎峙。形成以太液池為中心的宮苑區。三宮周圍繞以蕭牆,又稱紅門攔馬牆,是為皇城,周長10公裡。

大明殿效果圖

元大都宮殿由阿拉伯建築師也黑迭兒丁負責設計。只要稍加比較,就不難發現也黑迭兒丁對元大都宮殿的布局和規劃,在許多方面模仿大蒙古國首都——哈剌和林城。在元大都眾多的宮殿之中,以延春閣為中心的北宮建築群最具蒙古草原文化特點。

(歡迎加入我們建立的愛新覺羅家族研究群,每天發送有關愛新覺羅家族研究有關的文章,傳播最新有關愛新覺羅家族研究的有關的信息。)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流星劃空——中都

大德十一年(1307 年)六月甲午,武宗海山下令「建行宮於旺兀察都之地,立宮闕為中都」。旺兀察都之地位於野狐嶺北(河北省張北縣饅頭營鄉)。野狐嶺, 《元朝秘史》第247節作「忽捏堅答巴」,地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成吉思合罕大軍曾在此地殲滅金朝精銳部隊,野狐嶺聞名遐邇,海山選擇這一地區建中都。

元中都

1998年,元中都重新被發現。1999年元中都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中都的崛起是一個奇蹟。中都坐北朝南,由廓城、皇城、宮城回字形相套,具有皇城格局。中都城首先在規制上就顯現出壯觀和輝煌的構架。宮城南北長 610 米,東西寬 555 米,城垣較完整。宮城中心大殿處於四門交點上,大殿三層臺基,中層南北長90 米,中部因前後殿分野呈亞腰狀。東西寬48米。前殿踏道直通南門,中間御道寬7米,兩旁臣道各寬5.5米。前殿大而方,後殿短闊,中間遊廊連接,呈工字形。大殿後寢臺上,有兩個漢白玉蓮花柱礎,礎徑1米。

13世紀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創造了驚人的奇蹟。如今昔日輝煌的都城已經淪為廢墟,在孤寂的時光中逐漸被人淡忘,有如失憶。蒙古人用當時最快捷的驛站系統連接了歐亞大陸,打破了封鎖閉塞的世界,使文化傳播與經濟往來空前超邁前代,對後世的影響至今令人深思。

中央帝國之城——察合臺汗國首都阿力麻裡

這座當時中亞地區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是歷史上有名的「中亞樂園」「中央帝國之城」。傳說,最鼎盛時,阿力麻裡城周綿延約25公裡,是察合臺汗國乃至中亞地區的一座大都城,

它曾是絲綢之路上的交通樞紐和東西方文化的匯聚之地,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史書上記載的很多著名人物,如耶律楚材、長春真人丘處機,還有著名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之父及兄弟兩人,都曾在阿力麻裡居住,並從這裡走到內地,對它有過詳細描述。元太祖二十年(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把他徵服的廣袤土地封給他的四個兒子。二太子察合臺被封於中亞,即著名的察合臺汗國。察合臺以阿力麻裡為首都。當時阿力麻裡是遠近聞名的「繁華之城」,加之位於絲綢之路北道要衝,使阿力麻裡得以迅速發展,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城市,被譽為「中亞樂園」,歐洲人稱之為「中央帝國之城」。14世紀20年代,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察合臺汗國的首府仍在阿力麻裡。但其後,它消失在史書上,現實生活中也不見其蹤影。

金帳汗國都城薩萊城

1243年,拔都西徵後回到伏爾加河畔,建立了東起額爾齊斯河,西到匈牙利,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建立自己的國家之後,拔都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都,他在伏爾加河下遊進入裏海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名叫薩萊城,在今天俄羅斯城市阿斯特拉罕城北。薩萊城從拔都建城開始,一直是欽察汗國的首都,也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城鎮,威尼斯商人、阿拉伯商人、突厥商人、波斯商人的足跡都遍布這個城市,1395年城市被毀。

後來,他的弟弟別兒哥即位後,在離薩萊城不遠的地方,另外建了一座薩萊城作為自己的都城。這座都城也成為了一座繁華的大城市。薩萊城在當時那是相當繁華的一座城市,當時一個埃及人到薩萊城做生意,他是這樣描繪薩萊城的:「別兒哥將城建於伏爾加河上,這座城位於沼澤地上,沒有圍牆。那裡有一所大的宮殿可供居住,宮殿頂部有一個黃金做成的新月。宮殿四周有圍牆、塔和大官們住的地方。這座宮殿是他們冬天居住的地方。伏爾加河比尼羅河大兩倍還要多,河上有許多船,駛往俄羅斯人或者斯拉夫人的地方。薩萊城是一個大城,裡面有市場、浴室和廟宇,是貨物匯集之地。城中央有一個很大的水池,水池裡的水從河裡來的。不過,這些水不是飲用水,飲用水是用大罐子從河裡運來的。運水的人用土罈子裝水,然後用大車運進城裡賣給居民用。」從這個人的描述來看,薩萊城已經是完全伊斯蘭化了,宮殿上的新月就是典型的伊斯蘭標誌。

伊利汗國首都,蔑剌哈,蘇丹尼耶,大不裡士

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在伊朗建立的伊兒汗國(也譯為『伊利汗國』),其疆域幅員遼闊,鼎盛時幾乎囊括整個西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半島,北達高加索山,南至波斯灣。其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馬拉蓋),後為大不裡士和蘇丹尼耶(今伊朗西北部)。

旭烈兀在那裡修建了包括圖書館和天文臺等許多建築物。他的繼任者以後都稱伊兒汗,直到第七位繼任者合贊汗·麥哈茂德(1295—1304年在位)。在合贊汗在位的時代,什葉派伊斯蘭教變成了國教。

相關焦點

  • 此國才是蒙古人後代最多國家,人口高達3000萬,既非中國也非蒙古
    所以你幾乎很難將印度人與曾經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蒙古人聯繫到一起去。但是事實是,他們還真的有聯繫!現在大規模居住蒙古人的國家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蒙古國和中國。蒙古國大約有320萬人口,而中國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境內的蒙古人有650萬左右。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印度居住的蒙古人和蒙古人後裔卻有3000萬之多!
  • 蒙古人入侵俄羅斯後,對俄羅斯文化和傳統有何影響?
    然而,正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勇敢,使俄羅斯在13世紀免於歐洲的侵略;當然也是因為他的「懷柔政策」,讓蒙古人有機會將觸手伸到了俄羅斯的大片土地上,從而改變了俄國人。此外,為了明確這段時間的一些歷史細節,我們還必須要提及另一個國家——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
  • 18世紀初,西遷的蒙古人如何幫助沙俄打瑞典?
    縱觀整個歐亞大陸的歷史,沒有哪個遊牧民族能夠如蒙古人一般,在整個大陸擁有如此廣闊的族群分布和歷史文化影響力。尤其是在歐洲,在著名的金帳汗國滅亡後,蒙古人仍然在陸續地湧入和生息,給許多歐洲國家的政治、經濟、人口和民族帶來長達數百年的影響和衝擊。許多蒙古民族後裔或歸屬當地國家,或自建政權,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中也時常能夠看到他們縱馬騎射的身姿。
  • 世界180個國家和地區中蒙古人智商(IQ)排名第五
    原標題:世界180個國家和地區中蒙古人智商(IQ)排名第五
  • 這個民族所向披靡,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卻在中國屢屢吃癟
    在世界歷史上曾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所向披靡,建立了人類歷史上連續疆域面積最大的帝國,在鼎盛時期這個帝國的面積橫跨歐亞大陸,面積達到了恐怖的3300萬平方公裡,然而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這麼強大的帝國在一夜之間突然分成了五個帝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鐵木爾帝國。),那麼為何會造成這種分崩離析的局面呢?
  • 蒙古人曾統治俄羅斯200多年,如今只剩下四個自治共和國
    文/寂寞的紅酒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國之一。不過在歷史上,俄羅斯曾長期遭到蒙古人的統治,蒙古人曾統治俄羅斯200多年。在蒙古人統治的200多年裡,蒙古人對俄羅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俄國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到蒙古人的痕跡。據說,俄羅斯貴族大部分都流淌著蒙古人的血脈。不過幾百年過去後,蒙古人對俄羅斯的影響早已煙消雲散,曾經叱吒一時的金帳汗國也早已消亡,如今只剩下四個沒什麼存在感的蒙古自治共和國。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俄羅斯境內的四個蒙古自治共和國。布裡亞特共和國。
  • 蒙古人為什麼區別對待金國皇室和南宋皇室?
    蒙古建立的元朝,是在鐵騎之下建立的,蒙古人「屠城」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在處理皇室宗親時,蒙古對待金國和宋朝的方式完全不一樣,這是為何呢?
  • 俄羅斯人中有多少蒙古人後代?說出來別不信,連領袖也有蒙古血統
    除了目前的內蒙古和外蒙古之外,俄羅斯境內生活著大量的蒙古人,僅次於外蒙古和內蒙古的人口數。那麼在俄羅斯國家中有多少個是蒙古族的後代呢?根據官方所公布的數據來看,俄羅斯境內的蒙古族達到了100多萬。俄羅斯是在工業革命之後,向東亞擴張才擁有了一個龐大的國體,最開始只有在東歐平原附近建立了一個莫斯科公國。在俄羅斯不斷地向東方擴張過程中,佔據了大量原本屬於蒙古人的遊牧區域,因此就有一部分蒙古人成為俄羅斯國家內部的公民。
  • 馬扎爾人建立匈牙利國
    896年,馬扎爾人在潘若尼亞平原建立匈牙利國。起初,馬扎爾人是生活在烏拉爾山附近的遊牧民族。根據語言學上的追根溯源,這個民族的起源可能和蒙古人、突厥人有一定的關係。他們建立起的保加利亞汗國和拜佔庭帝國素有恩怨。為了解決保加利亞帶來的威脅,拜佔庭帝國的皇帝選擇和馬扎爾結盟。經過一陣談判,阿爾帕德大公選擇接受拜佔庭的報酬,驅逐保加利亞人。馬扎爾人擅長騎射,身手矯健,能徵善戰。戰爭的開始,他們很快就擊潰了保加利亞的隊伍。眼看局勢一面大好,保加利亞的西蒙大公卻在此時向另一支草原部落佩切涅格人求助。
  • 「彩虹之國」南非:非洲發展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擁有三個首都
    截止2017年全球總共有197個國家,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這些國家都是世界政治舞臺上的鮮活個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獨特的氣質和自有的文化,都是值得我們來探究和了解的。
  • 俄羅斯境內唯一的國中之國,國家地位很高,構成國家最大威脅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所謂天無二日,人無二主,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其實最為重要的就是國家的完全主權和領土完整。所以任何國家,其實都不可能願意看到國土內部,還有國中之國,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也是世界範圍內,基本上沒有國中之國的主要原因了。
  • 彪悍的蒙古人,蒙古第三次西徵:東方版「十字軍聖戰」
    當然,蒙哥決定出徵更直接的原因是蒙古想要建立橫跨歐亞的遼闊版圖,但在中東地區仍有兩個釘子。一個是佔據巴格達城周邊領土的阿拔斯王朝,其哈裡發(君主)是伊斯蘭世界遜尼派的宗教領袖;一個是佔據裏海南岸的木剌夷國,其中心設在阿剌模忒堡(意為」鷹窠」)信仰阿薩辛派。
  • 現在的蒙古是個怎樣的國家
    首都烏蘭巴託,國土面積大約156萬平方公裡,面積排名是第19位。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第一的哈薩克斯塔)。夾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就地緣政治來說,是最安全的,也是最封閉的。蒙古的獨立是我們華夏最大的悲哀。由海棠葉變成雄雞。蒙古的獨立應該是沙俄與蒙古獨立分子勾結的結果,這裡必須要指出的是,蒙古沒有內外之分。
  • 欽察汗國統治基輔羅斯200餘年,俄羅斯如何記入歷史?
    元朝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國家,算上四大汗國,差不多佔了少半個地球,但是元帝國版圖面積只維持了曇花一現的浩瀚無垠,如同猴子掰玉米、撿西瓜,最後剩手裡的只有幾粒芝麻。反觀最初俄羅斯連一個蕞爾小國都算不上,只能用村莊來形容,而且村子裡的寵物都互相熟悉。但是,由一個叫做莫斯科公國發展起來的沙俄,最終瓦解了成吉思汗子孫經營起來的勢力,建立沙皇俄國。
  • 一劍曾當百萬師——馬穆魯克擊敗蒙古人和十字軍成為伊斯蘭的救星
    伊爾汗國在西亞建立艾因賈魯戰役,旭烈兀沒有參加,因為此時蒙哥汗剛剛死於重慶合川釣魚山,旭烈兀東返參與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伊爾汗國、馬穆魯克與金帳汗國最終旭烈兀支持的忽必烈取得了勝利,旭烈兀取得了在西亞的合法地位,建立了伊爾汗國(又稱伊利汗國)。
  • 全世界唯一同時擁有3個首都的國家
    旅行隨筆:書接上回,上一期,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和大家一起探尋了世界上唯一一個不設首都的國家——諾魯。話說這個國家陸地總面積只有21.1平方公裡,只相當於中國南方一些鄉鎮的大小,因為面積小,人口也少,後來乾脆就不單獨設置首都了,於是,這就有了世界上唯一一個不設首都的國家。
  • 蒙古帝國:遊牧民族建立的最大帝國
    紅色線圍繞部分為蒙古高原)自歐洲多瑙河下遊起,呈連續帶狀往東延伸,經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哈薩克丘陵、蒙古高原,直達中國東北松遼平原,東西綿延近110個經度,構成地球上最寬廣的歐亞草原區。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大蒙古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 ,蒙古人開始擴張;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大蒙古國已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
  • 西夏人真的因為蒙古人的屠殺而滅絕了麼?
    文/王凱迪 在今天的網絡史學界總有這樣一種聲音:蒙古人因為成吉思汗病死在攻打西夏境內,因而在西夏境內的党項人被大肆屠戮殆盡,最終導致這個民族消失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事實果真如此麼?
  • 不可一世的大金國為什麼最終被蒙古人所擊敗?
    甚至,有許多少數民族不但都正式建立了政權,還出現了諸如金朝、西夏、蒙古等許多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今天,老呂就帶大家一起再回訪一下金朝這個少數民族政權的興亡更替。首先,我們先共同回首一下金國的基本情況。它建於1115年,滅亡於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前後共有十帝,統治時間為一百二十年。那麼,何為女真人呢?他們原本是黑水靺鞨的後裔,當時一直接受著遼國的統治。
  • 全球人口密度最小國家:與中國相差70多倍!有「草原之國」的美稱
    世界上許多人口眾多的國家,也有人口密度小的國家,人口稀少,與中國不同。蒙古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夾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國土面積世界第19,但人口只有300多萬。蒙古國土面積156萬平方公裡,比中國內蒙古自治區2000多萬人口還要差近10倍,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如果算上中國14億人口,蒙古的人口密度比中國差7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