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失重是哪個力在變化?

2020-08-06 桌球科學與實踐

如圖1,物體(或人體)A靜置在支持物B上面。圖中有三個力,地球對A的吸引力重力 G,A對B向下的正壓力FN1,B對A向上的支持力FN2。後面兩個力都是由重力派生出來的:A受到的重力集中在底面,壓在B上產生FN1,導致B同時對A產生反作用力FN2。其中FN1、 FN2 是一對互逆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同生同息。它們分別作用在B和A上,是不能互相抵消的。G 和FN2同時作用在A上,是一對平衡力,互相抵消,使A達到動力學平衡, A為靜止狀態。 G 和FN1等大同向,分別作用在A和B上。

超重失重是哪個力在變化?

失重、超重一般是對A而言。

在地球上,物體(或人體)A超重失重與自身的運動狀態,特別是與A自身上下方向的加速度a密切相關。

1 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下,a=0,地面上的物體對支持物的正壓力FN1=重力mg。所以人們往往把這兩個方向相同的力混為一談,其實兩者差別大得很。有時候把正壓力FN1稱為視重,把重力mg稱為實重(參見圖1)。

2 在A處於上下方向變速運動狀態時,a ≠ 0,正壓力FN1就不等於重力mg了。

(1)當物體的加速度向上(即物體向上加速或向下減速)時a>0,FN1>mg,物體對支持物產生了更大的壓力。使人們覺得物體似乎超過了自身重量,稱之為超重現象;

(2)反之,當物體的加速度向下(即物體向下加速或向上減速)時a<0,FN1<mg,物體只對支持物產生較小的正壓力,使人們覺得物體似乎輕於自身重量,稱之為失重現象;

(3) FN1=0時,物體對支持物產生完全沒有正壓力,稱之為完全失重。此時感覺物體是「飄浮」在空中的。

有人要問,當物體(或人體)A超重失重時,是哪個力在變化呢?

既然A超重失重與上下方向上的加速度不等於零相關,那麼,一定和A受到上下方向上的合外力FR不等於零有關。

如上所述,根據受力分析(假設所有矢量向上為正值),A受到的合外力FR=G+FN2。物體(或人體)A受到兩個外力,G 和FN2。既然G 方向與大小都不會變,那一定是FN2發生了變化。說白了就是:物體(或人體)A的超重失重現象是由支持物B對A向上的支持力FN2的大小、方向決定的。

表1列出了質量為1公斤的物體A 超重、失重的簡單實例計算值列表(矢量向上為正值,力的單位:牛,加速度單位:米/秒^2)

超重失重是哪個力在變化?

物體和人體A超重、失重所受變化的外力FN2有兩個來源:A或 B,即人體A(肌肉)主動發力或人體被動受到B的施力。前者實例是人體在體育運動中的加速下蹲或蹬伸;後者實例是人乘電梯或飛行器的加速上下運動。

1 FN2來源於B

當人或物體乘電梯或飛行器時,使其產生加速度的力顯然來自B的提供,即來自B的動力。比如人乘電梯上下的受力,肯定是來自拉動轎廂鋼絲繩的電動機動力,通過轎廂地板對人體產生作用力(即B對A的作用力FN2)。FN2對A的作用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抵消重力G(大小、方向固定不變),另一部分給A以加速度(大小、方向可變),這部分實際上就是A所受到的合外力FR。

2 FN2來源於A

當人們進行各項陸上體育運動時,地面B往往可以看成是靜止不動的,它不可能主動提供FN2驅動人體。此時驅動人體整體運動的外力FN2隻能是來源於A。由A發力給自己提供加速度,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這明顯違反牛頓力學定律?真實情況是:人體A肌肉發力和重力一起,作用於靜止的外部環境大地(B)形成FN1(蹬地力),由此引起地面的反作用力FN2(支反力)。正是藉助於支反力這個外力FN2,才使得推動人體整體運動,獲得加速度成為可能。不依靠外力,肌肉力量再大也不可能直接給自己加速度。比如,力量再大的大力士也不能提著自己的頭髮使自己離開地面。

所以我們可以說:各項陸上體育運動中人體獲得加速度的直接來源是支反力FN2,根本來源是人體肌肉的發力。

人體對地面產生的蹬地力FN1之中,既包括不變的重力G,也包括可變的肌肉發力。而體育運動中肌肉發力的大小、方向是人體根據運動需要可自控、可調節的。

3 FN2來源於A和B。

這種力學情景更複雜一點,比如運行中電梯的乘客再發力下蹲或蹬伸跳起。

綜上所述,前面的問題我們就不難回答了:超重失重是哪個力在變化?

答曰:重力並沒有變化,是物體(或人體)A下面的支持物B對A的支持力(或支反力)FN2發生了變化。它提供了A獲得加速度的合外力,從而影響了A的超重和失重狀態。

相關焦點

  • 經典力學:超重及失重
    坐電梯時的超重與失重現象。測力計測出物體的重量為視重。當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或放在水平臺秤上時,彈簧測力計或臺秤顯示的示數稱為視重。視重大小等於秤所受的拉力或壓力。二、對超重與失重的理解1.當物體處於超重和失重狀態時,物體受到的重力並沒有變化。所謂「超」和「失」,是指視重,「超」和「失」的大小取決於物體的質量和物體在豎直方向的加速度。2.物體是處於超重狀態還是失重狀態,不在於物體向上運動還是向下運動,而是取決於加速度方向是向上還是向下。
  •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
    二、教學重難點(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重點】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對應條件。【難點】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釋超重和失重的現象。這就與我們今天學習的《超重與失重》有關,引出課題。環節二:新課講授1. 定性研究引導學生利用書本定性的研究超重與失重現象,讓學生進行如下操作,分別感受書對手掌的壓力:(1)用手託著書保持靜止。(2)用手掌緩緩向上、向下移動書本。(3)用手掌突然豎直向上、向下移動書本。
  •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自我評測
    C.超重就是物體所受的重力增加D.飛機減速下降過程中,飛機中的乘客處於失重狀態答案 A2.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規律時,某體重為G的同學站在一壓力傳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動作。C.人和踏板由C到A的過程,先超重後失重D.人在
  • 對超重失重的條件錯誤的批判和重新定位
    系統工作開始,則T=96N,對m1的合力=超重的力,F1合=16N,加速度a1=2 m/s2且方向向上;對m2的合力=失重的力,F2合=24N,加速度a2=2 m/s2且方向向下。由m1得:當物體受到兩個反方向的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時,物體產生了豎直方向向上的加速度,此時,物體出現超重現象,概括為:載體使載物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時,載物超重。由m2得:當物體受到兩個反方向的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時,物體產生了豎直方向向下的加速度,此時,載物出現失重現象,概括為:載體使載物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時,載物失重。
  • 中學物理之物體平衡、失重、超重知多少
    上一篇我們總結了加速度相關的知識點,知道加速度是跟物體受力且處於運動狀態有關,但之前的知識點更多的側重於物體在水平方向的運動。超重、失重指的是物體在豎直方向上產生加速度的表現。超重是指物體在豎直方向上有一個向上的加速度,對應的運動狀態則是向上加速或者向下減速;失重則是指物體在豎直方向有一個向下的加速度,對應的運動狀態則是向下加速或者向上減速。
  • 高中物理:幾分鐘帶你掌握超重失重,自己也可以輕巧解題得滿分
    ① 當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或放在水平臺秤上時 ,彈簧測力計或臺秤的示數稱為視重。 ② 視重大小等於彈簧測力計所受物體的拉力或臺秤所受物體的壓力。 2.超重 現象 :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 (或對懸掛物的拉力 )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 即視重大於實重。
  • 一線精英教師II談高一物理易錯題:超重和失重,帶你走出誤區
    當電梯開始啟動上升時,你會心慌同時也會充分體驗到「腳踏實地」的感覺,電梯即將停止上升時,則會頭暈同時有種「飄飄然」的感覺,這就是失重和超重造成的。那麼什麼是超重呢?什麼又是失重呢?學過高一課程的同學都會知道超重就是支持力大於重力的現象叫做超重;而失重就是支持力小於重力的現象叫做失重。在這裡我們一定要注意失重不是失去重力!!這是很多同學容易誤解的地方。
  • 宇宙中「奇妙的」失重和超重狀態
    奇妙的失重世界我們知道,物體的重量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而產生的,這時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需要指出的是:物體的「質量」是固定數值,不會隨位置而改變,而物體的「重量」數值則會有所變化。如果物體升高到6400千米(這個數值相當於地球半徑)時,物體的重量只有原來的1/4,如果繼續升高則地球對物體的引力越來越小,最後將失去了重量,這一系列的變化就是失重現象。除了高度影響重量外,運動速度也能改變重量。坐電梯時,當開始快速下降時,有一種「提心弔膽」的感覺,啟動速度越快,感覺越強烈。如果你站在電梯中的臺秤上,就可以發現:體重數值變小了!
  • 物理學中的超重和失重是指什麼?
    超重與失重,都是以地球引力為參考如今超重和失重,更接近一種感受類的詞語。當我們坐過山車、玩其他遊樂設施,身體感覺變重,就知道現在是超重狀態,感覺身體飄飄然,就是失重狀態。人類在地球上,失重和超重以地球重力加速度為標準,那麼人類離開地球,進入其他星球,失重和超重的概念會不會產生改變。目前來看,只要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人類就算走到月球上,也會說:「我現在失重啦!」
  •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現象你了解嗎?知道怎麼判斷嗎?
    失重和超重現象(1) 實重和視重:①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即實重;②當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或放在臺秤上時,彈簧測力計或臺秤的讀數叫視重;③其大小等於彈簧測力計所受的拉力或臺秤所受的壓力,視重實際上是彈力.
  • 巧用「超重、失重」,學會化繁為簡,你會處處領先
    我們先複習「超重失重」的概念。在完全失重狀態下,彈力消失,所以正確選項是D超重失重多用於定性判斷,實際上,在定量計算中若能巧妙地應用超重失重模型將使得解題變得方便。比如:例題:如圖所示,升降機中的斜面上靜止著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斜面傾角為θ,當升降機以加速度a勻加速上升時,物體仍未滑動,求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和彈力的大小。
  • 「高考輔導」高考物理真題分類彙編——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現象是牛頓運動定律應用之一,相對於牛頓定律其他方面的應用,超重和失重略微特殊一些,但並不是難點,在高考中考查頻率不是太高,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只需要理解好其概念和分析方法就不難解題。我們首先要從概念上掌握超重和失重:下面我們按順序掌握超重失重的問題:1、一個人站在秤上,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重力mg和支持力FN,如果他們處於靜止狀態,那麼處於平衡狀態,mg=FN。
  •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典型例題
    本節例題是對運動學和力學受力分析以及牛頓第二定律的綜合應用,在分析本節例題的時候一定要把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慮。例題一、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M=50 kg的人站在升降機的地板上,升降機的頂部懸掛了一隻彈簧測力計,測力計下掛著一個質量為m=
  • 高中物理中關於超重和失重問題解析
    超重和失重現象是很重要的物理現象。一、超重和失重的定義1. 超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繩的拉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叫做超重。2. 失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繩的拉力)小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叫做失重。二、能夠發生超重或失重現象的條件1.
  • 身處太空時為何會失重?並非引力逃跑,而是物體重量被轉移了
    引言:你知道失重和超重的含義嗎?生活中你經歷過失重或超重狀態嗎?當事物處於失重狀態時,是否意味著它身上的引力消失了?在物理課堂上,我們都學習過,物體在引力場中自由運動時擁有兩種質量狀態,一種是失重,另一種是超重。
  • 物理基礎要點:直線運動、力和物體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變化率.(2)定義: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Δv跟發生這個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值,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用a表示.
  • 《第四章 運動和力的關係》編寫說明
    ,知道基本物理量與基本單位,了解物理量單位之間的關係;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生活中的兩類問題(第2節、第3節、第4節、第5節).第三是超重與失重,從重力測量的角度認識超物理失重發生的原因及帶來的後果(第6節)。
  • 太空人在太空中「失重」的原因是什麼?
    失重,是指物體失去了重力場的作用,當物體處於失重狀態時物體除了自身重力外,不會受到任何外界重力場影響。所謂重力,是物體所受地球的引力的一個分力(大小几乎等於引力)。引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就質量一定的天體來說,物體離它越遠,所受它的引力越小,即重力越小,在足夠遠的距離上,它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