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些年來醫學高校合併潮的來襲,很多獨立建制的醫科大學相繼被一些知名大學合併。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北京醫科大學併入北京大學、中山醫科大學併入中山大學、同濟醫科大學併入華中科技大學,就連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這些醫學頂尖老校也難逃被合併的厄運。
如今這些被合併的醫學院校有些搭上了985、211快車,順勢將醫學實力發揚光大;有些卻難現往日輝煌,陷入被動局面。
今天說的這所高校,曾經也是醫學界的翹楚,如今在同類高校的映襯下卻顯得十分沒落。
白求恩醫科大學創建於1939年,先後歷經華北醫科大學、天津軍醫大學等發展階段,後遷址長春,也曾在東北地區叱吒風雲,也將東北醫學強校的頭銜牢牢握在手裡。
不僅如此,學校是原衛生部直屬管理的11所高校之一,與北大醫學部、協和醫學院、華西醫科大、上海醫科大等高校並列,可見當時學校實力有多少強悍。
隨著2000年高校合併潮的到來,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幾所高校一同併入吉林大學,搖身一變成為了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
吉林大學是吉林省唯一一所「985工程」院校,白求恩醫科大學併入這樣的高校,也算有了一個不錯的歸宿。在當時看來,幾所併入吉林大學的高校都是行業內的翹楚,強強聯合,未來一定有所作為。
但是現實並非如此,現在的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實力略有下滑,儼然沒有了當年的輝煌,也沒有了當年被萬千勵志從醫的學子「寵愛」的身份。
合併之後的白求恩醫學院每況愈下,在東北地區也與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差距也不斷拉大,就連大連醫科大學也有趕超趨勢。
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吉林大學有6個醫學類學科上榜,最好的也僅為B檔:
基礎醫學獲評B檔、臨床醫學獲評B檔、口腔醫學獲評B-檔、藥學獲評B檔、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獲評B-檔、護理學獲評B-檔。
對比中國醫科大學以及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不僅上榜學科數量要多於白求恩醫學院,相較也有更多的學科優勢。
白求恩醫學院沒落的原因至今也是眾說紛紜,至今也沒有定論,有人說是國內醫學院校整體衰落的大環境導致;有人說是學校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科研經費不足;有人說是東北地域限制,學校難以發展。
你認為白求恩醫學院沒落的根源在哪?歡迎在評論區與大家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