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打造「二十四節氣」品牌 彰顯「城市客廳」魅力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圍繞冬至日,近日,建鄴區先後推出了多場豐富多彩的「冬至的味道」系列活動,再次展示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是「我們的節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南京行動」之一。通過微信公眾號招募的6—14歲孩童,在家長陪伴下組成 20組親子家庭,共同開啟了「建鄴四季—節氣之美、悅讀節氣——節氣詩會、非遺所思——文化傳承」系列文化之旅,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根植孩童心田。 12月18日—21日,各街道、社區、學校,也先後策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冬至節慶活動,進一步深化了「『我們的節日』冬至雅集」活動主題。
-
南京非遺有了「數字博物館」
11月27日,「南京傳統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虛擬展示」項目成果匯報暨專家研討會在南京大學逸夫館召開。南大藝術學院研究團隊經過對雲錦、絨花、金箔三項工藝的深度文化梳理與數位化採集,正式啟動非遺虛擬展示平臺「ZHI藝」,以視覺化、審美化和數位化呈現方式,對南京非遺的傳統工藝進行當代解讀與傳播。
-
迎六一,「晨光1865創意杯」·《童眼看非遺》南京少兒繪畫賽作品選...
小學六(5)班《我畫提線木偶》 楊涵亦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三年級《非遺人多高手》 李廷蔚 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非遺傳承人繡像》 宋子璇 南京拉薩路小學三(7)班作為南京城市之根、金陵文化的搖籃,秦淮最有基礎、最有條件、也最應該扛起「保護更新老城,留住城市根和魂」這一歷史重任,成為傳承歷史文脈、弘揚歷史文化的主力軍、主戰場和主陣地,努力建設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示範區,把一個顏值高、氣質佳的老城完整交給下一個650年,充滿自信地代表南京、面向全國、走向世界。這是我們每一個秦淮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
非遺進校園|南京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傳承有高招 創新無極限
為做好傳承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讓廣大青少年深度了解、體驗非遺的獨特魅力,該館從2016年開始,創新開展了「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程,開發各種成效顯著的非遺定製課,諸多非遺傳承人在該館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在館內外進行非遺技藝展演和教學。非遺傳承創新之博物館兼「校園」:多間非遺教室全年開展非遺課你能想像在博物館裡上課是一種什麼體驗嗎?
-
迎六一,「晨光1865創意杯」·《童眼看非遺》南京少兒繪畫賽作品選登
現有各級「非遺」項目68項,代表性傳承人192名,數量居全市前列;擁有國家級以上項目6個,佔全市的55%,被文化部三次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名副其實的「非遺」重鎮。作為南京城市之根、金陵文化的搖籃,秦淮最有基礎、最有條件、也最應該扛起「保護更新老城,留住城市根和魂」這一歷史重任,成為傳承歷史文脈、弘揚歷史文化的主力軍、主戰場和主陣地,努力建設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示範區,把一個顏值高、氣質佳的老城完整交給下一個650年,充滿自信地代表南京、面向全國、走向世界。這是我們每一個秦淮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
同安薄餅:卷出「媽媽的味道」·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早年,每年只有農曆二月初二、農曆三月初三、冬至、過年等重要日子才能吃到薄餅。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薄餅已成為餐桌上的常客。儘管需求量大增,但為了堅守傳統的薄餅味道,吳招治一直採用老配方,守護著這份獨特的「家鄉味」。 「我們一直堅持傳統的烹飪方式,用柴燒米,用大缸揉面。可能這樣耗時費力,但我對薄餅有深厚的感情。」
-
國家非遺傳承難 南京白局陷困境
原標題:國家非遺傳承難 南京白局陷困境 原標題:南京白局:節日熱鬧難掩平時落寞 ,不少南京人聽了直流口水。尤其2008年,南京白局成了國家非遺項目,傳承有了一些制度保障,如建立傳習所、給傳承人補助,但白局的職業傳承人卻很少。 「如果只是跟著我整天唱白局,弟子們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徐春華告訴記者,一場白局演出的出場費也就幾百元,每場演出3—4個人,加上要維修設備、添置服裝等花銷,分攤在每個人頭上,每場演出只有幾十元的報酬。
-
河北隆堯縣:傳承非遺迎新年
河北新聞網訊(周運書、郭桐廣、邢振迎)新年來臨之際,在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成龍易衡實驗學校藝術大廳內,傳來一陣陣鏗鏘有力的鑼鼓聲,小演員們行腔自如,吐字清晰,身段、水袖、動作乾淨利落,這是孩子們迎新年秧歌戲匯報演出。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回眸2020
過去的一年裡,市政協及其常務委員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在中共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深入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緊扣打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戰、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履職盡責
-
冬至 幸福悄然而至——諾亞舟華城名府幼兒園迎冬至主題活動
冬至 幸福悄然而至——諾亞舟華城名府幼兒園迎冬至主題活動冬至傳承文明,陶冶情操,一直是我們希望給予孩子的教育。為了讓孩子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12月21日,諾亞舟華城名府幼兒園開展了「冬至 幸福悄然而至」主題活動。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我心中的南京
雨花臺區實驗小學五(9)班 高明軒 指導老師 陳瑞芳 在我的心中,南京是個好地方。這裡人傑地靈,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濃厚。不信,你聽我來說一說。 南京的山水秀美,四季風光各不同。春天,牛首山裡萬物復甦,迎春花迎風招展,綻放的黃色花朵仿佛在吶喊著:「春來啦,春來啦!」
-
廣州旅遊信息諮詢中心舉行非遺扎染親子活動迎冬至
冬至前夕,廣州塔的廣州旅遊信息諮詢中心開展了 " 絲巾 DIY ——天然草木染 " 非遺扎染親子體驗活動,以別致有趣的親子時光共同迎接冬至的到來。2021 年元旦,在花城廣場廣州旅遊信息諮詢中心還將推出第二場非遺扎染活動。
-
非遺課堂: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陣地
寒假裡的「非遺課堂」 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非遺部主任劉媛之告訴筆者,2017年寒假,南京市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三大主題,其中之一為「傳統文化在身邊 幸福新春喜盈門」,此主題與博物館的「非遺周周學·南京非遺在我身邊」正好契合,於是南京各校小學生自發組織起雛鷹假日小隊,紛紛來到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跟隨非遺大師學非遺。
-
祁陽縣:打造「非遺」特色校園---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採花調》《十月花開》等祁陽小調經典傳承曲目連番上演,省、市非遺傳承人與學員同臺競技……12月14日,為期三周的祁陽縣「非遺進校園」——「祁陽小調」師資培訓班舉行結業展演,吸引不少「發燒友」前來觀看。 祁陽小調是流傳於祁陽的一種民間曲藝,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非遺的活態傳承:「大世界」裡的非遺「小世界」
原標題:非遺的活態傳承:內設展覽、表演、傳習、美食、數字非遺等五大功能業態「大世界」裡的非遺「小世界」這棟穿越百年時光的建築,定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內設非遺展覽、非遺表演、非遺傳習、數字非遺、非遺美食五大功能業態。步入其中,竹編、磚雕、麵塑等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化精粹,令人恍若進入獨具魅力的「非遺小世界」。 推廣非遺,少不了「活態」傳承 一進門,迎面放置著的便是作為大世界經典記憶而留存的12面哈哈鏡。
-
擬定幼兒園開展「迎冬至,溫暖過冬」創意主題活動
幼兒園擬定開展「迎冬至,溫暖過冬」創意主題活動的方法綜合評估制定將對幼兒園擬定開展「迎冬至,溫暖過冬」創意主題活動的方法的制度的要求,管理人員通過移動本質安全技術隨時隨地進行幼兒園擬定開展「迎冬至,溫暖過冬」創意主題活動的方法檢查,根據系統累計得分,幼兒園上級部門對確定各幼兒園達到的等級,進而進行獎懲。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行前一課」,打好中國人的底色
撞響和平大鐘、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祭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敬獻菊花、聽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講述慘痛遭遇…… 11月18日,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畢業班28名高中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行前一課」。
-
張家口市萬全區第二幼兒園開展「快樂迎冬至」主題系列活動
本網訊(通訊員 於俊卿 安蓓蓓 郭思靜)12月21日是我國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萬全區第二幼兒園借冬至這一節日契機,開展了「快樂迎冬至」主題系列活動。冬至我知道各個班級老師通過課件、視頻、兒歌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引導孩子了解冬至節,向孩子介紹冬至的由來以及各個地方冬至的風俗民情。巧手迎冬至小朋友們用彩紙、膠棒等材料,製作出一個個可愛的小雪人,真是好看極了。冬至小實驗——七彩陽光通過科學實驗,孩子們在動手動腦中加深了對節氣的印象和探索的興趣。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多維發力 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
今年五四青年節,校黨委書記陳小虎為全校學子講授五四精神的形成過程和歷史傳承,並結合學校青年志願者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的表現,寄語廣大學子要始終堅持學新思想、擔新使命、樹新形象、行新作為。目前已建成「移動法庭」「微公益」「傳承傳統文化」「追尋紅色記憶」「閱讀經典」「筆尖上的感恩」「微公益,點亮大學生活」「古城市行走,文化記憶」「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講事例(時事)說哲理」等十多個實踐教學品牌。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鴨文化館內,全方位介紹南京鴨業發展的歷史以及鹽水鴨製作技藝的傳承。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坐落於江寧街道銅井工業園區,園區周圍並無民居村落,從市區開到這裡,也要一個小時。這樣一處專事食品生產、地理位置偏遠的工廠,每天卻能接待5-20個旅遊團的客量。他們憑的是什麼?答案很簡單:憑一隻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