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說法:地球上的石油只夠人類用二十年?這麼多年的過去了,為什麼現在石油資源還可以繼續利用!
對於這一點,主要在於石油是否會枯竭?
通常,我們在課本上學的知識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石油的形成主要是生物的遺骸經過自然界的沉降分解產生的,其產量是有限的,
可以說這種說法沒錯,但是近年來,科學界對於石油是否是不可再生資源提出了質疑,前蘇聯的專家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斐然的,他們提出了石化油學說,石油是由地殼內部的碳生成的。碳在地殼中,以碳氫的形式存在,經過高溫高壓的作用,逐漸形成了石油。只要地球內部的碳沒有枯竭,石油便會源源不斷地被製成。主要證據是在晶基地質不毛之地的第聶伯-頓涅茨盆地發現了數量可觀的石油產量,並且具有可採價值。
同時近年來一些枯竭的石油產地出現「二次填充」現象,也能證明這一點,或許石油資源真的是可再生資源了,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那麼還是地球內部還是有相當可觀的石油儲量的,只是由於現有開採技術不成熟,無法全部開採罷了。
不過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最好的解釋方法是經濟學中的供需關係
這個圖中的英文字母代表釋義我就解釋了,暫定這是一個靜態分析模型吧,石油產量和民眾對這個的需求,當S<D時候,就是H點,為了達到一個新的平衡,就會價格上升,當價格上升時,意味著成本的上升,這時候相應的替代品的成本就會相對較低,例如美國大力開採頁巖氣,中國開採可燃冰,要知道兩者的開採成本可是相當高的,這時有了替代品的出現,石油的需求就會下降,因此某種意義上說石油是永遠不會被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