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表面71%的面積變成了陸地,人類還能夠生存下去嗎?

2020-12-17 探索宇宙說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站在太空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它跟其它的行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將八大行星放到一塊比較,你就會發現地球就像一個寶石,散發著藍色的光輝,而其它行星則顯得非常暗淡,沒有什麼光彩,這或許就是生命星球的特色。

地球能夠成為生命星球,必須是具備生命孕育誕生的各種條件。在這些眾多的條件中,水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對於地球生命來說,水是生命之源,40億年前最早的簡單生命就是誕生於海洋中,經過不斷的進化演化,一部分海洋生物走向了陸地,才有了後來的陸地生命,才有了人類的誕生。

通過對各種生物的研究發現,生物體內主要的物質其實就是水,比如人體內70%的物質是水,我們經常說:女人是水做的,其實男人也是女做的。各種生物體內大部分的物質都是水,這就說明水對於地球生命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地球能夠在40億年形成美麗的生態系統,跟水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地球表面70%的面積都是海洋,陸地只佔到30%,早期地球水是如何來的?目前還沒有定論,有科學家認為是早期彗星撞擊地球帶來了水,還有科學家認為是地球本身演化出了水。

不管如何,70%的海洋面積孕育了地球這顆美麗的生命星球。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地球表面70%的面積是陸地,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人類還能夠生存下去嗎?

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對倒,對於地球生態的影響無疑會非常嚴重,雖然那個時候地球還有30%的海洋面積,還能夠維持生命的基本生存條件,但是海洋面積大幅減少之後,環境會變得非常乾旱少雨。

我們都知道,由於海洋的存在,地球的環境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溼潤的,一個溼潤的生態環境對於生命以及人類的生存非常重要。可是由於海洋面積減少到30%,陸地擴大到70%,這個時候地球的氣溫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總體來說溫度會變得比現在高很多。

相信不少的朋友都知道比熱容這個概念,它是指一種物質能夠容納的熱量。熱在兩種物體之間是會傳遞的,這叫熱傳遞。而有一些物體是能夠吸收非常多的熱量的,其表面是不會輕易的變熱的。就像是鐵和土一樣,在同樣的溫度面前,鐵會很快變熱,但是土就不一樣了。這就是因為鐵能夠吸收的熱量比土得少,所以鐵就容易變熱。

而水是一種非常容易吸收熱量的物質,所以在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是比較小的,而由於海水能夠吸收大量熱量,所以地球的溫度才能夠保持一個穩定,能夠進行更好的調節。海洋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調節大氣的溫度,可如果海洋面積跟陸地調換,那麼地球大氣的溫度調節功能就會大幅下降。

這個時候,地球的溫度就會上升很多,乾旱少雨會成為普遍的事情。缺乏雨水,陸地大氣溫度就會非常高,森林和植被等就很容易發生火災,從而更加惡化地球的生態環境。很多生命可能會因此而無法生存下去滅絕。

如果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地球生物體內的水含量跟地球表面水的面積非常接近,都是70%左右,這會是一種巧合嗎?在生命進化的道路上沒有絕對的巧合,看上去這是一種巧合,其實並不是。

生命從40億年不斷進化演化到現在,在這個過程中,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參與了生命的進化演化,而水又是生態環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生命在大自然適者生存的法則下,就需要與地球的生態形成一種完美的結合,於是生命在進化演化的過程中,生命體內的物質70%是水。

只有跟大自然的生態形成了一個比較完美的貼合,生命才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否則就會被大自然淘汰。而現在海洋面積由原來的70%變成了30%,你說生命能夠適應嗎?恐怕很難適應,這個時候就會導致生命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最後危及到生命。

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地球表面70%的面積變成了陸地之後,那將是一場生物大災難。大量的表面生命會因此而滅絕,即使是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在沒有科技力量的幫助下,也有可能會徹底滅絕消失。

即使是我們有了科技的幫助,人類在地球的生存也會面臨很多的困難,現在的溫室效應都讓我們感到越來越難以適應,而當陸地變成70%後,溫室效應可能比現在要嚴重十多倍,在這種高溫的環境下,地球雖然不會變成像火星那樣的沙漠行星,但是生態環境也會大變,沙漠面積會越來越大,人類的生存會越來越困難。

當然,這種情況是在現在的地球海洋面積跟陸地調換之後的可怕結果。可如果在40億年,地球生態形成的時候,就固定了30%的海洋,70%的陸地,那情況可能就會完全不同。

可能有人會說了,如果40億年前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陸地是調換後的情況,生命可能也無法誕生,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這種認知並不完全正確,水是生命之源,雖然那個時候地球表面只有30%的海洋面積,但是它仍然有希望孕育出早期生命。

只不過,由於海洋的面積比不上陸地面積,海洋中誕生的早期生命後來演化出的物種可能也遠遠比不上現在如此豐富。只要早期生命能夠在海洋中誕生,那麼通過進化演化還是有希望成長為更高級的生命,並最終誕生智慧生命。

只不過在這種生態環境下進化演化的生物,體內物質水可能就不是現在的這個比例了,而是只有30%。水的比例下降了一半多,那麼耐高溫的能力自然就會提高。生命也能夠在高溫乾旱的環境下生存下來,如果是誕生了智慧生命,那同樣也能夠適應高溫乾旱的惡劣環境。

通過以上這些分析,我們明白了,生命的演化跟生態環境有密切的關係,什麼樣的生態環境結構就會演化出什麼樣的生命。如果在演化的道路上,生態環境發生了徹底的大變化,那麼生命就很難適應,就有可能帶來生物大滅絕。

所以,地球70%面積的海洋是在數十億年前就形成的模式,它不能輕易發生改變,如果海洋的面積大幅減少,對於陸地生物以及人類來說,那將會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因此,我們要好好保護現在地球的生態,尤其是保護好海洋,只有保護好了海洋,地球的生態才不會出現顛覆性的變化,從而危及到人類文明。

相關焦點

  • 如果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顛倒互換,對人類的生存會產生什麼影響?
    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一個朋友提出了這樣一個有趣的話題:如果地球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顛倒互換,對人類的生存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地球表面71%的面積是海洋,陸地面積只有29%。如果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顛倒互換,海洋變成了29%,陸地變成了71%,對於地球的生態和人類的生存發展是否更好呢?
  • 如果地球70%是陸地,水夠人類和動物使用嗎?
    審核-小文眾所周知,地球在宇宙中已經存在了46億年,而對於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為什麼會形成現在這樣子,很多人都站在「大陸漂移」這一假說這邊。但似乎不管大陸在過去的走勢如何,以及其未來的走向會怎麼樣,人們始終都認為大陸和海洋的面積比為3:7。
  • 如果太陽不再發光發熱,人類還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嗎?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陽就是地球生命的母親,沒有太陽光和熱的照顧,人類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太陽對於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生存如此重要,有人提出一個疑問:如果未來有一天太陽不再發光發熱,人類能夠在地球生存下去嗎?
  • 如果海洋和陸地兩者面積互換,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
    地球上超過70%的表面都被水覆蓋,但是如果海陸比列面積發生反轉,土地佔到地球表面積的70%,世界的氣候會發生什麼變化?人類這個物種還會存在嗎?當原本的大西洋變成了大西陸地,五大湖變成五大島,從生態的角度分析,豐富水分的存在,是氣候相對溫和的重要因素。海水蒸發過程中會消耗巨大的熱量,由於海洋比熱容大於陸地,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溫度變化的幅度就會小於陸地, 這也是為什麼同緯度沿海地區氣候比內陸地區更溫和的原因。
  • 如果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面積相互交換,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面積相互交換,會變成什麼樣子?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這是由於它的表面大部分都被海洋所覆蓋,地球上超過70%的面積是海水,陸地僅佔了地球面積的30%,而人類和大部分的生物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由於身體構造的不同,這些生物並不能像海洋生物一樣可以在海底遨遊。
  • 如果地球陸地擴大1倍,人類生活會有什麼變化?
    大家都知道目前地球上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地球很大但是真正供人們居住的陸地卻只佔了30%。那麼,海洋所佔的面積,是陸地面積的2倍還多,這個比例科學不呢?近400年間,隨著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開始「上天入地」,造出了飛機大炮,甚至製造出了宇宙飛船,用於深度探索宇宙的奧秘。
  • 假如地球全是陸地,人類會過得更好?
    當好萊塢大片《海王》上映後,無數人開始迷戀這個五彩斑斕、充滿神秘的水下世界,可能你也設想過,假如有一天你也生活在海洋之中,擁有一個自己的王國,畢竟海洋面積佔全球面積的71%,有多少廣袤的領域可以供我們選擇,真的如此那麼會變得多麼有趣呢。
  • 50億年後,太陽將迎來終點,人類還能夠生存下去嗎?
    隨著人類對地球以及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地球很難成為人類永久生存的家園。地球能夠成為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原因之一就是本身有一個非常完善優美的生態系統。而這個生態系統是地球經過數十億年不斷的演化才形成的,人類想要在地球一直生存下去,我們就需要生態系統能夠一直保持完美。
  • 如果海平面上升70米,地球上還會有多少陸地在水面上?
    而這種上升趨勢可不是小幅度的上升,如果僅僅是小幅度的上升,科學家自然也不會太過於擔憂。如果全球的冰川全部融化,科學家估計海平面有可能會上升70米左右。這個上升幅度絕對是驚人的,會對地球的生態和人類的生存帶來巨大的影響,而海平面之所以會上升這麼多,主要還是南極冰川帶來的。
  • 如果把地球挖穿,會對它造成什麼影響?人類還能繼續生存嗎?
    自從人類進入外太空後,就著手研究外太空的事物,但是絲毫沒減少對地球的了解,雖然現在人類是地球的霸主,但對地球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人類地球而言過於渺小,在研究地球的時候,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理論,如果把地球挖穿一個洞,這個地球會變成什麼景象呢?想要挖穿地球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 地球的壽命還有多久?人類還能居住多久?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作為太陽系中自內而外的第三顆行星,地球不管是從密度、質量、直徑還是資源空氣來說無疑是最適合人類居住了,身為人類的母星,地球表面71%都覆蓋著海水,而只有29%的面積僅供人類居住,可以說,人類對於地球母親的開發並未到達極致。
  • 地球七大洲即將變成八大洲?非洲的裂痕,見證新大陸的誕生!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我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的陸地上,整個地球表面有71%的面積是海洋,只有29%是適宜我們生存的陸地,我們生存的陸地又被分為七個大洲。億萬年前,七大洲本是一個整體,在經歷了億萬年的地質運動中,陸地從產生一條裂縫開始不斷地分離,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
  • 一個有趣的假設:如果人類體型縮小10倍,還能保持地球的霸主嗎?
    身為靈長類動物的人類,可以說是地球上智慧最高的生物。也正是因為人類的智慧程度很高,人類從嚴苛的自然環境中存活下來,並漸漸進入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科技社會……最終成為地球當之無愧的霸主!細數漫長的歲月中,地球的霸主更換過好幾代,起初地球霸主多是海洋生物,從震旦紀的環輪水母,到三葉蟲時代的三葉蟲,再到奧陶紀時期的鸚鵡螺。直到3億年前,陸地生物才漸漸登上了時代的舞臺,成為地球的霸主。而陸地生物中最出名的霸主,便是恐龍時代,滅絕於火山爆發的恐龍了。與恐龍相比較,哪怕是身材最為高大的歐美人在恐龍面前,都渺小得不值一提。
  • 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生命會早一點出現嗎?
    文/行走天涯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生命會早一點出現嗎?地球上70%以上的面積都被海洋給覆蓋了,只留給陸地30%的面積,而且還有很多土地資源是沒有辦法居住和利用的,比如說沙漠又或者大片的原始森林等等,因此留給人類居住的土地其實是比較少的。
  • 如果地球70%是陸地,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帶你看看多可怕
    因為銀河系對於現在的人類科學水平來說實在是太大了。人們也不知道銀河系之中到底有多少個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就算一些科學家們說出的,那也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而已,其出入也有可能是大的。人類能夠在地球上誕生也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初始的地球是一片混沌,根本就沒有一點生命的跡象。也沒有適合生命誕生的條件。
  • 若地球上70%的區域是陸地,地球會是什麼模樣?
    引言:眾所周知,地球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比例大約是7:3,溫熱的海洋為生命的誕生與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如果,地球沒有那麼幸運,地球上海洋與陸地的比例是3:7,情況會發生什麼變化?在「星際友人」的幫助下,再憑藉著自己的不懈努力,地球發展越來越好,星球環境也越來越舒適,越來越適應生命生存。如今,地球海陸比例約是7:3,這一比例可以說是黃金比例,地球上的生物都能安居樂業。不過,假設一下,如果地球海陸比例互換,即陸地佔70%,而海洋僅佔30%,情況是否會發生改變?生物還能在星球上幸福生活嗎?
  • 人類還能在地球生存多久?
    引言:人類能在地球生存多長時間?永久?40億年?20億年?答案其實是未知數,我們暫時無法確定,因為其中涉及到太多不確定因素。眾所周知,人類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他們站在高處凝望著處在各個階梯的生物。對於人類的發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不少人將此歸因於天賦。畢竟,前代地球霸主恐龍花了一億多年都沒能演化成智慧生命,而人類僅花幾百萬年便輕鬆進化為智慧生命,時間之短,令人咋舌。而人類之所以能快速演變成智慧生物,很可能是因為天賦異稟、天資卓越。
  • 地球發生將巨變,3分陸地7分海洋將成為過去式,人類該何去何從?
    地球環境岌岌可危,陸地面積逐年遞減,人類未來該怎麼辦?根據科學家預測,或許2040年世界人口將突破100億,正在逐漸增長,讓我們不得不面臨以下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資源短缺、住房緊張等等,都是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 科學發現太陽有「終點日」,人類還能在地球生存多久?
    雖然如今我們說「火星移民計劃」,但是從探索的火星情況來講,依然是不符合人類的要求,火星表面如今氣溫差距大,同時人類最需要的氧氣,水等基本性的物質都沒有。所以說,人類不可能不依靠地球的資源而能夠成功地移居到火星上去,這是一個事實存在,加上如今移居火星的飛船也未建立好,所以「火星移居計劃」如今基本上就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
  • 如果地球上所有沙漠變成森林,會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沙漠都變成森林了,地球會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嗎?在很多人看來,沙漠代表著乾旱、炎熱、死氣沉沉,而森林則代表著溫暖、溼潤、生機勃勃。森林為我們的地球提供了氧氣,沙漠卻用黃沙不斷侵佔人們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