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萊塢大片《海王》上映後,無數人開始迷戀這個五彩斑斕、充滿神秘的水下世界,可能你也設想過,假如有一天你也生活在海洋之中,擁有一個自己的王國,畢竟海洋面積佔全球面積的71%,有多少廣袤的領域可以供我們選擇,真的如此那麼會變得多麼有趣呢。
不過在我們沉浸在海下王國的美好想像中時,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如果我們一直生活在海洋當中,真的能生存下去麼,不用說我們會喪失了很多發現與發明的機會,人類在水中再強大,也難敵那麼多的水中巨獸,比如鯊魚、鯨魚等等。
那麼假如地球全都是陸地呢,假如那71%的面積都是陸地,全世界的人類都會有自己的一個王國,就算再有60億人口,也不會為居住面積而發愁。但是事實真會如此麼?放眼整個銀河系,探測到的星球無論大小,普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沒有水。比如太陽系的這些行星與星球,它們上面沒有水,也沒有生命,只有一個地球除外。
有證據表明我們所有生物都是從海洋裡進化而來的,地球經過漫長的時間孕育出了了生命,而海洋給了我們進化的溫床。海洋是地球氣候調節的控制中心,也可以說是我們地球的大空調,海洋的作用還有很多,比如促進雨水的蒸發並且給大陸帶來降雨、消化地球的一些生物或者其他垃圾,改善地球環境等等。正是由於海洋的存在,才擁有了適合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
單純只有陸地,是沒辦法實現氣候調節,那麼就會像其他星球一樣,比如月球,白天高達幾百度,晚上低到零下一百度多度。再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僅僅是一個溫度,就足以讓很多生活無法生存,因為我們身上的皮膚或者身體結構,本質上都是碳原子構成的,它根本承受不住這樣的溫差變化。
溫度之外,另一個可怕的噩夢就是空氣了。只有陸地的話,空氣運動也無法形成,地球上能有空氣流通,主要功勞在與有水,因為有水,然後有各種植物,植物生產出氧氣,然後動物依靠氧氣為生,再排放出二氧化碳,然後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為養料製造出氧氣,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一個穩定的空氣循環體系,再結合海洋的運動帶來風和水,形成空氣的全球流通。
如果地球上只有陸地,空氣的問題就無法解決就,無論是植物還是生物都沒有辦法維持生命的正常運轉,這顆星球也就成了死星。所以說,生命的誕生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它需要一個適宜的環境,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它需要一個可以供內部身體和外部世界交換的循環系統,呼吸就是為了與世界交換循環。
當然了,生命還需要有其他的輔助生態,比如羊要吃草、人要吃飯,我們需要能夠維持自身能量的東西,這就需要生態裡有可供我們攝入的營養物質,無論它的存在形式是以植物、動物還是其他形式存在。恰好,地球是一個幸運的地方,它集齊了一切生命所需的苛刻條件,而地球之所以這麼完美,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它擁有水這種物質,71%的海洋成為生命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