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袋、吸管、攪拌棒、外賣餐盒、快遞包裝……這些塑料製品成為北京未來治理塑料汙染的關鍵。近日,《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限塑10條」)正式印發實施。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昨天介紹,「限塑10條」從十個方面提出了本市治理塑料汙染的具體要求,聚焦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到今年年底,全市將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快遞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5%以上;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門店或電商提供的零售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鼓勵商超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標價
到今年年底,本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門店或電商提供的零售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3年底,本市建成區集貿市場塑料購物袋全面實現集中購銷,鼓勵城市副中心、生態涵養區率先在鎮鄉和農村集市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區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此外,本市還將鼓勵探索逐步實施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標價並在商品價外單獨收取塑料連卷袋價款,引導消費者減少塑料連卷袋使用量。
這些塑料購物袋禁限了,老百姓可以選擇什麼購物袋?
「從明年開始,京客隆就會向老百姓提供可降解的塑膠袋。」京客隆超市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記者,相比此前顧客在超市購買的塑膠袋,這種可降解的塑膠袋價格較高,但還是提倡顧客儘量不要使用塑膠袋,可以自行攜帶布袋等購物袋。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本市鼓勵引導消費者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各類可重複利用包裝材料,鼓勵零售企業設置自助式、智慧化可重複利用購物袋售賣裝置,方便群眾生活,鼓勵超市、集貿市場探索提供購物筐、購物車租賃服務,引導消費者減少塑料購物袋使用。
兩年後禁用不可降解快遞包裝袋
在「限塑10條」中,快遞業也成為治理重點。按照計劃,到2020年底,全市快遞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5%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循環中轉袋基本實現全覆蓋;到2025年底,全市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
據悉,本市鼓勵電商、快遞企業減少膠帶纏繞、填充物使用及過度包裝等問題,使用可摺疊、可循環的包裝產品和物流配送器具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裝物,合作實施商品物流一體化包裝,避免二次包裝,多方共建公共回收平臺。
「這種快遞箱至少可以使用50次,目前北京已經有10萬個。」昨天發布會現場,順豐快遞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展示了循環使用的快遞箱。這種快遞箱開口裝著拉鎖,不必使用膠帶;裡面也可以固定物品,就不用填充物;在完成一次快遞後,還可以回收利用。
「吃」的方面,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本市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鼓勵餐飲堂食服務採用可清洗消毒、重複使用的餐具。到2021年6月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攪拌棒。
目光再投向外賣平臺。本市鼓勵外賣平臺在點單環節設置「無需餐具」等選項,並給予積分等形式的獎勵。
隨著這些舉措的落地,北京市民將迎來更環保的生活方式。
鐵路沿線將消除塑料汙染
「限塑10條」聚焦體育場館、旅遊景區、文化設施、交通場站等四類重點場所,將結合各自塑料廢棄物的產生特點試點開展外賣餐盒和塑料包裝袋、塑料飲料瓶等塑料廢棄物單獨回收工作。河道、公路、鐵路、背街小巷等四類重點沿線,也將協同推動塑料汙染治理。
其中,河道及沿線,在鄰近水源保護區、居民集中區等重點河段沿線持續開展白色汙染治理;公路沿線,重點針對高速公路、城市主幹道等重點路段沿線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建立完善長效機制;鐵路沿線,加強日常巡查與問題的協調處置,提升鐵路沿線環境景觀水平,消除塑料汙染。
同時,聚焦中心城區、新城和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地區背街小巷,將塑料汙染治理納入「門前三包」責任制、生活垃圾分類等相關工作。
「限塑10條」提出了三階段目標,有序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
第一階段是到2022年,本市塑料汙染治理政策標準體系初步建立,重點領域塑料汙染治理措施全面實施,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充分發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示範引領作用;第二階段是到2023年,全市重點場所、重點沿線塑料汙染基本消除,重點用塑單位報告等基礎性制度基本建立;第三階段是到2025年,塑料汙染治理制度全面建立,科技支撐體系更加完善,低塑生活的良好社會風尚基本形成,努力成為國際超大型城市塑料汙染治理典範。
在塑料製品的生產和銷售環節,目前全市範圍已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到2020年底,全市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2022年底,全市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新聞延展
限塑令吸收社會意見調整多項舉措
記者對比發現,正式實施的「限塑10條」吸收社會意見作出了多項更切合實際的調整。
在餐飲業塑料汙染治理部分,將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攪拌棒的時間從今年年底調整為2021年6月底。「這主要是考慮到餐飲企業咖啡攪拌棒庫存消化和替代產品採購周期實際情況,因此增加6個月的緩衝期。」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同時吸管替代措施也增加了可重複使用吸管,鼓勵餐飲企業「使用符合相關衛生、安全標準的直飲杯、可重複使用的吸管等替代一次性塑料吸管」。
綠色學校創建方面,將「在運動場館、食堂等區域設置單獨的塑料瓶及其他塑料廢棄物回收設施」調整為「結合實際情況,在運動場館、食堂等產生塑料垃圾較多的區域,設置單獨的塑料瓶及其他塑料廢棄物回收設施」;增加「落實國家有關要求,減少塑料書皮等非必要塑料製品使用」措施。
「部分意見建議與徵求意見稿的治塑理念基本一致,但由於目前缺少相關工作基礎和成熟經驗,全面實施難度較大,將在後續工作中逐步探索推進。」這位負責人舉例,包括住宿會議等場景使用直飲淨水機替代塑料瓶裝水、設定全行業全品類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目標和使用臺帳制度、統一塑料購物袋產品標識、集中解決外賣平臺勾選無需餐具後依然提供餐具問題、頒布或修訂保障塑料汙染治理措施落實的政府規章,以及建立一次性包裝物集中購銷制度、一次性用品減量退費制度、耐用替代品押金制度等意見建議。
不過,針對外賣平臺提出更具強制力的減塑措施、在學校和幼兒園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餐盒、2021年底禁用一次性發泡塑料箱等意見建議,由於缺乏上位法依據,並考慮疫情防控常態化等因素,部分意見建議實施難度較大,暫未予採納。
最終實施的「限塑10條」也吸收了社會意見,增加「電商、外賣等平臺企業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替代方案執行情況須向社會發布」措施。
這恰是北京「限塑10條」落地實施的關鍵舉措之一。「本市將結合實際,建立本市重點用塑單位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和回收狀況報告制度。」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先期會在市級黨政機關、連鎖超市、郵政快遞、餐飲外賣、電子商務平臺等領域試點建立重點用塑單位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情況報告制度,市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結合行業發展特點研究確定重點用塑單位名單並向社會公布,後續根據試點情況逐步完善。
此外,北京也將示範帶動全社會參與塑料汙染治理。尤其在黨政機關,將率先實施更加嚴格的塑料製品禁限、替代措施,減少一次性中性筆等塑料辦公用品使用,機關單位食堂禁止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杯子,各類會議不得主動提供塑料瓶裝飲用水和一次性塑料杯,鼓勵參會人員自帶飲水杯。記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