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是印刷體嗎?怎麼寫才能避免呆板?王羲之說了3個方法很管用

2020-12-15 書法家

在很多人眼裡,楷書就是印刷體——橫平豎直,和書本上的印刷體沒有什麼兩樣。你如果硬讓他們說出楷書和印刷體的區別,他們使勁想了想——楷書是人寫的,印刷體是機器印的。

楷書和印刷體的區別是什麼?

認為楷書就是印刷體,這肯定是不對的。楷書和印刷體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是功能上的不同。

印刷體的目的是讓你讀的,比如書本上的字,就是讓你看懂就行了,不是讓你寫的。而楷書的目的是讓你寫的,它是一種書法字體,用來體現書法字體美的。

這歐楷字看起來就呆板,歐陽詢就不會

王羲之早就給印刷體下過定義。

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中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

「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就是王羲之給印刷體這種字體下的定義,並且表明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字不是書法。

怎麼避免寫成印刷體?王羲之說了3個方法很管用!

上面已經說過,印刷體只是讓你看明白就行了,它的點畫間是沒有聯繫的。而楷書是體現書法字體美的,它的點畫間是有聯繫的。

王羲之

怎麼避免寫成印刷體?王羲之第一個方法就提到這種聯繫。他在《筆勢論十二章》中說,作字須「筋脈相連」。你寫楷書時,做到點畫間「筋脈相連」,也就是前後點畫間的呼應,這樣做就會避免把楷書寫成印刷體。這是關鍵。

怎麼避免寫成印刷體?王羲之第二個方法提出了對點畫的要求。他在《筆勢論十二章》中說,「每作一波,常三過折」。「波」是指寫橫畫,王羲之認為寫橫畫不能平拖,要「三過折」——看似平直的橫畫,其實有多次的筆鋒變動。

換句話說,楷書要想避免寫成印刷體,避免呆板,寫點畫時筆鋒不能平拖,筆鋒要有所變動,像王羲之那樣「三過折」。

三過折在橫畫中的應用

怎麼避免寫成印刷體?王羲之第三個方法提到了對書寫「節奏」的要求。節奏一詞用在音樂上,大家不會陌生。其實書法也是講究節奏的。特別是楷書,沒有節奏感的楷書是呆板的。書寫楷書時,加上書寫的節奏感,就會避免把楷書寫成印刷體。

王羲之在《書論》中提到了書法中怎樣用節奏的方法,他說「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

這句話中的「十」和「五」不是具體的數量詞,你可以理解成「多」和「少」。寫字時,多遲少急,多曲少直,多藏少出,多起少伏,這才是書法。

王羲之的楷書你會感到節奏感十足

王羲之在這不是在教你寫字的筆法,而是在跟你說書法是有節奏的,時而急時而緩,時而曲時而直,時而藏鋒時而露鋒,時而提筆時而按筆。

這種節奏就像聽音樂一樣,高高低低,舒舒緩緩,時而悠揚時而短促。這就是書法的節奏,書寫楷書時,加上這種節奏感就不會呆板,也就會避免寫成印刷體。

結束語:

行家看的是內在功夫。看似平直的楷書,行家會看你的點畫是否「筋脈相連」,是否「三過折」,是否「有節奏感」。

這就是書法中的眼力,否則只能看看熱鬧,以為楷書就是寫得平平直直、整整齊齊就行了,結果你永遠跳不出把楷書寫成印刷體這個圈,肯定會把楷書寫呆板。

要想寫好楷書,還需要王羲之這3種「內家功夫」才行。

原創作者:墨蟲

相關焦點

  • 「狀如算子」是寫楷書大忌!怎樣避免?王羲之用9字說出筆法訣竅
    這類狀如算子的楷書入門可以,但無情趣楷書不寫得「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後齊平」,還是楷書嗎?這個問題也是很多書法初學者對楷書的誤解。他們認為楷書就應該是「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我要表明兩個觀點:1,楷書不是印刷體。2,書法是一種手寫的藝術。產生這個誤解的原因就是,上學時老師會指著課本上字體對我們說——這是楷書。從此我們印象中的楷書形象和印刷體劃上了等號,這樣理解楷書大錯而特錯。
  • 楷書怎麼寫才漂亮?王羲之說了4個字,啟功更厲害,數學都用上了
    楷書有人覺得楷書只要寫端正了,肯定會漂亮。這是寫楷書的大忌,楷書越寫的端正就越難看,因為越端正就越呆板了。槓精馬上反駁,那我就寫歪。寫歪了那還叫字嗎?楷書寫端正了不行,寫歪了也不行?你說怎麼寫?聽聽王羲之怎麼說,他只用了4個字,說得太到位。王羲之理解的書法的端正應該是「以奇為正」,而不是所有的「橫」寫平了,「豎」寫直了才是書法的端正。回想一下自己寫楷書時,是不是時時刻刻要求自己要「橫平豎直」?
  • 照字帖練了10年的歐楷竟然練成印刷體!王羲之用5個字指出癥結!
    可讓人鬱悶的是,自己一筆一划照著《九成宮》練了10年的歐楷,竟然練成了印刷體。問題在哪?王羲之是怎樣形容印刷體的?首先你要明確一點,什麼樣的字是印刷體?王羲之在《題筆陣圖後》這樣形容印刷體,「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平直」。
  • 你寫的楷書為什麼呆板?這就是病根!
    楷書非常不好寫,稍微有一點差池,就不正了,但你寫的太正了,又會顯得呆板。這個度太難把握了,以致有人寫楷書,到死也沒解決自己寫楷書呆板的問題。問題在哪?要說功夫不到,這有人會不服氣,幾十年還會功夫不夠,人生有幾個幾十年。看來應該是方法不對。
  • 15歲小男孩寫一手精妙楷書,卻被評價為印刷體,你怎麼看?
    15歲小男孩寫一手精妙楷書,卻被評價為印刷體,你怎麼看?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一位小書法家關星陸,關星陸年齡不大,今年才只有15歲。大家不要看他年齡還小,但他卻能寫一手精湛的楷書,還被人們稱為「書法神童」。關星陸2005年出生於澳門,他從八歲開始學習書法,主要學習楷書、行書和草書,其中寫得最好的還是他的楷書。關星陸的楷書主要學習歐體,而且寫得很不錯,就算相比一些成名的書法家也不在話下。關星陸雖然學習書法年頭雖然不長,但他書法卻日新月異,在國內書法比賽中多次獲得獎項。不僅如此,他還成為了澳門書協最小的理事。
  • 學好書法關鍵是學好楷書,王羲之用正反兩例子說明好楷書怎樣寫?
    由此可見,書法的基礎是楷書,而不是草書。明白了楷書的重要性,下面我們講一講怎樣才能學好楷書?王羲之用正反兩個例子說明好楷書怎樣寫?我們先來說一下正面例子。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中說,作書須「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
  • 他是清代狀元,所寫楷書嚴謹大氣,但有人說他的書法是館閣體!
    說到書法家很多人會想到王羲之王獻之這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其實,從古至今有些人在書壇的名氣並不大,但是他們的書法絲毫不遜色於一些書法名家。王仁堪楷書局部王仁堪是光緒年間的狀元,書法學習歐陽詢、褚遂良,雖然不能說他的書法超越古人,但是在同時期的書法家之中算是佼佼者。
  • 莊稼漢寫書法,幾幅楷書作品讓網友稱讚,漢字堪比印刷體!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聊起中國的書法時大家會想到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還有的網友喜歡鍾繇楷書,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
  • 草書就是把楷書寫「活」?孫過庭用24個字講明白楷書點畫的重要性
    很多人覺得自己有多年楷書的基礎,寫好草書應該不難。可結果往往不是那麼一回事,草書如果沒有掌握好方法仍然寫不好。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說過一句話,他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
  • 王羲之不會寫楷書?你了解的楷書史,可能是錯的
    嚴格上講真書和正書都不能專指楷書,楷書有楷模的意思。 楷書最早出現的時候沒有這個詞。我們看南朝的書籍,上面講某某人擅寫隸書,這個隸書都不是講的八分書,也不是講的漢隸,就是講的楷書。比如說王羲之《黃庭經》、王獻之《洛神賦》,我們看到唐代的張懷瓘、孫過庭在文章裡講的隸書還是指楷書。
  • 歐體楷書寫得呆板、死氣、媚俗咋辦?網友:其實你中了田楷的毒!
    有網友提問說,自己臨寫歐陽詢楷書寫得呆板、死氣、媚俗怎麼辦?其實歐陽詢是唐朝著名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體楷書最大的特點是「平正之中見險絕」,代表作楷書《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無不如此。
  • 歐楷臨九成宮很像了,寫字為什麼還是呆板?歐陽詢說出8個字原因
    歐陽詢的九成宮,歐楷絲毫感覺不到呆板而這些學生臨的《九成宮》,包括那位臨了20年的,寫出的歐楷就呆板,一個個像凍僵了的雕塑。歐楷臨《九成宮》已經很像了,為什麼寫出的字還是很呆板?歐陽詢用8個字指出癥結。歐陽詢在《三十六法》中說,字有形斷而意連者。這8個字指出了寫歐楷呆板的癥結所在——只知道歐楷一筆一畫方方正正地寫出,不知道這一筆一畫的「意」是連著的。
  • 楷書技法15|草頭偏旁在工筆楷書中的書寫方法分析
    不管現代規範字是不是受大眾歡迎,但是在書法培訓市場,工筆楷書已成為一個新的書法門類大張旗鼓地來到了人們的身邊。有人說,工筆楷書的現代代表是田英章先生,那也的確如此。工筆楷書作為一種新的書法形式,讓書法欣賞者眼前一亮,因而成為熱點。因為新的熱點的出現,以往的傳統書法多少也就被搶去了風頭。
  • 字寫得好看,就是書法嗎?如何避免自己書法變成印刷體、美術字
    劉洪彪老師作品真的如此嗎?《如何看懂行書》三個草稿作品,為啥會被公認為寫得最好的三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的《寒食帖》都不是像現代書法家那樣,為創作而創作的作品,但他們都是代表行書最高水準,是難以複製的!
  • 動不動讓人用楷書來證明的,真不懂楷與草的關係,肯定沒讀過書譜
    有一種人,在斷定別人的書法好與不好時,有一個殺手鐧就是:把你的楷書拿出來看看。一種是在評論草書的美醜時,說人家沒有功底,算醜書。急了眼,就會把這句話搬出來。還有一種是說,別人指出他的楷字呆板無神,像印刷體一樣時,也能得到這麼一句:能寫得這樣工整是有功底的,不行把你的楷書拿出來看看。
  • 農村婦女自學楷書10年,字體堪比印刷體,專家評價剛入門!
    ,無人能超越,因為他的代表作《蘭亭序》千年無人超越,所以王羲之的行書也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而我國的古代除了王羲之外還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楷書鼻祖鍾繇、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等,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書法高手,比如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湖南農村婦女李豔紅,她就是一位楷書高手。
  • 王羲之告訴兒子的1個學習書法的方法,並囑咐保密,現在知道不晚
    王羲之告訴兒子的1個學習書法的捷徑,並囑咐不要告訴別人,管用,現在知道也不晚。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雖然很多人喜歡書法這種傳統的藝術,但很難擠出大塊的時間練習,所以經常被人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習書法有沒有捷徑,怎樣快速練好書法?
  • 清朝狀元王仁堪,所寫楷書《千字文》,被稱為楷書範本!
    但是你看過狀元的書法嗎?為什麼狀元的書法寫的如此之好呢?古代狀元眾多,這裡單說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清代狀元王仁堪。在清朝,福州出過兩個狀元;前一個是林鴻年,後一個就是王仁堪。他雖然官不過知府,壽不滿五十,但他的品德、政聲、文章、書法都名重一時。
  • 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學行書?
    這個問題在古人那裡是不存在的,反倒是今天許多人用這個問題來做文章,說不用練楷書,直接從行書入門練書法也是可以的。這種說法的依據是書體並不是按照楷書到行書的過程演變的,而是先有章草、今草、行書,然後才有的隸書,其實只不過是為寫不好楷書而找的託詞罷了。這個觀點中存在著巨大的漏洞,我們這裡不點明,在後期的文章中會慢慢分析。
  • 王羲之《聖教序》中的「無」字怎樣寫?
    釋懷仁原是一名擅長王羲之書法的僧人,據說他還是王羲之的後裔,懷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書法拼就《聖教序》全文。太宗為了方便懷仁的集字工作,特地準許將宮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跡供給鉤摹綴集。集字工作完成後,此序文被刻於碑石上,以垂後世,昭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