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是每個書法初學者必過的「坎」,因為楷書包含了太多的書法法則,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楷書就是書法的「規矩」。
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知道楷書很重要,可是楷書練了很多年,還是那個「熊樣」,拿不出手。楷書怎樣寫才漂亮?
有人覺得楷書只要寫端正了,肯定會漂亮。這是寫楷書的大忌,楷書越寫的端正就越難看,因為越端正就越呆板了。槓精馬上反駁,那我就寫歪。寫歪了那還叫字嗎?
楷書寫端正了不行,寫歪了也不行?你說怎麼寫?聽聽王羲之怎麼說,他只用了4個字,說得太到位。王羲之理解的書法的端正應該是「以奇為正」,而不是所有的「橫」寫平了,「豎」寫直了才是書法的端正。
回想一下自己寫楷書時,是不是時時刻刻要求自己要「橫平豎直」?結果是楷書寫的越端正就越難看——呆板無比,和印刷字無樣,毫無生氣可言,也就沒有了氣韻。
王羲之說的這四個字——以奇為正,總的結果還是要把字寫端正,不過得用「奇」的方式,或者說人為造險使字的結構「奇」。這樣寫楷書,楷書才會方正中顯活潑,氣韻自然生也。
如果說王羲之說的是理論,那啟功的方法就是實踐了
你在米字格寫楷書,寫的橫平豎直、端端正正,其結果就是毫無「奇」可言,字的重心就在米字格的中心。
啟功說得很明白,字的重心和中心不應該在一個地方。啟功說,只有把字的重心安排在米字格的0.618處,字看起來才最漂亮。0.618是數學上的黃金分割定律,啟功把它用在了書法上,真是太厲害了。
王羲之的「以奇為正」和啟功用黃金分割率找字的重心(不是中心),都是為了讓字看起來穩,看起來更漂亮,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穩(寫的橫平豎直)。
總之楷書要想寫的漂亮,就要人為地去楷書的呆氣,去製造「奇」,去找字結構中的0.618位。學美術的都知道,構圖中的黃金分割位(0.618)的位置最漂亮。
王羲之不懂數學上的黃金分割定律,但他也說出了楷書美的核心——以奇為正,不過還是比較抽象。啟功直接跟你說了具體的方法,楷書要想寫的漂亮,就要把字的重心安排在字結構中的黃金分割位上。
書法中講究的「正」不是我們想當然理解的那個「正」,你越是「正」了反而不正;越是不「正」反而看起來是正的,有點拗口,書法練個幾十年你就明白了。
原創作者:墨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