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寫得規範平正,王羲之的楷書被稱作聖書,有的卻算不上書法

2020-12-13 藝素簡

「作字唯有用筆與結字,用筆在使盡筆勢,然須收縱有度;結字在得其真態,然須映帶均美」,這是清朝書法家馮班《鈍吟書要》中的句子。這段話在表面上看,似乎書法只有用筆和結字兩大要素。險些被這兩大因素矇混過去的還有一更重要的因素。

王羲之的族孫王僧虔在《筆意贊》中用這麼一段論述:「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他提出書法的妙處在於書法能表字外之意,也就是有神採。但是神採和字形都有,才可以與以往寫得好的人相提並論。

王僧虔作品

神採是什麼?又從哪裡來呢?讀古人書法論著的應該都注意過這樣一個現象,古人論書,包括書法鼻祖蔡邕、書聖王羲之、書聖的老師衛夫人,以及後來唐朝各大書法家對法度森嚴的唐楷的論述,無一例外地把筆畫描述的非常形象。「千裡陣雲」「萬歲枯藤」「陸斷犀象」「奔雷墜石」「鴻飛獸駭」「鸞舞蛇驚」「錐沙印泥」,如此種種,都是點畫的意外之意。也就是說,讓各種筆畫有了各種含義,成了有活力的符號,不再是單純的橫豎撇捺。

王羲之 黃庭經 局部

怎樣讓點畫有意義,有活力,有神採,直到唐朝時期「永字八法」的出現才有了明確的方法。正如馮班所說,一方面通過筆勢來達到某種效果;一方面通過結體來體現美感。甚至還有不同筆勢的不同手和手腕的動作,都被張懷瓘記錄下來。

他還說:「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為書,苟守一途,即為未得。」能稱得上書法的,必須具備這樣三個要素,第一就是用筆,包括執筆和運筆。第二是識勢,也就是懂得表現出一種意趣。第三就是結裹和裝束,也就是結字的方法。

歐陽詢 行書 千字文局部

用筆這個詞說得太多了,被稱作筆法的詞也不計其數。哪個是真筆法,哪個是偽筆法,也沒有一個定論。蔡邕曾經說:「唯筆軟而奇怪生焉。」就是從毛筆的獨特性上說出了書法藝術的根源。米芾還發現了毛筆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毛筆是圓的,它不只有一面,而是有八面。當然了,這裡的八面只是一個概括性的詞,是說毛筆的面之多是四面八方的。

米芾清和帖

書法所用的工具毛筆,決定了書法與其他藝術的不同。我們用筆就一定要用毛筆的獨特性,用其他筆,或者刷子,或者硬筆,都不會合乎毛筆的特性。寫出來的字,行家一看就知道是毛筆寫成的,而不是用方刷、用木棍、用抹布可以寫成的。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體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趙孟也是這麼說的,用筆是不變的,用的都是毛筆的特性。結體就不一樣了,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結構特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結字方法。

顏真卿《祭侄文稿》

書法能不能與眾不同全在結體,鍾繇變隸為楷,王羲之楷行草互融,歐陽詢的險絕,顏真卿的渾厚,柳公權的瘦勁,趙孟的流美……無不是結體產生的效果。

用筆和結體的不同,除了表現毛筆的特性,體現時下的正確審美,還要能傳情達意。可以說,用筆、結字、神採這三個因素,缺一個都不能算書法。鍾王書法,初唐四傑,楷書四大家,宋四家等等包括清末民國的吳昌碩,當代的啟功,他們的書法,都是具備這三個條件的。

啟功臨玄秘塔碑 局部

至於有些字寫得端端正正,不是用有筆性寫出來,而是鉤描塗畫出來的,那樣的字結構再完美也只能算美術字,距離書法還遠著呢!

相關焦點

  • 學好書法關鍵是學好楷書,王羲之用正反兩例子說明好楷書怎樣寫?
    由此可見,書法的基礎是楷書,而不是草書。明白了楷書的重要性,下面我們講一講怎樣才能學好楷書?王羲之用正反兩個例子說明好楷書怎樣寫?我們先來說一下正面例子。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中說,作書須「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
  • 動不動讓人用楷書來證明的,真不懂楷與草的關係,肯定沒讀過書譜
    有一種人,在斷定別人的書法好與不好時,有一個殺手鐧就是:把你的楷書拿出來看看。一種是在評論草書的美醜時,說人家沒有功底,算醜書。急了眼,就會把這句話搬出來。還有一種是說,別人指出他的楷字呆板無神,像印刷體一樣時,也能得到這麼一句:能寫得這樣工整是有功底的,不行把你的楷書拿出來看看。
  • 天下第一楷書是誰寫的?
    天下第一楷書是顏真卿的《自書告身貼》。歷史上被尊為「聖」的書法家只有5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張芝、張旭,還有一個就是亞聖顏真卿。顏真卿既有繼承二王,又有開拓性的發展,顏真卿的書法代表了整個大唐。二張二王百分之九十九的作品是草書,顏真卿卻主要是楷書行書。歐陽詢等初唐4大書法家主要是繼承了王羲之的楷書風格,沒有突出的發展,所以,成就遠遠不如顏真卿。而且唐代、宋代的書法評論家都認為歐陽詢是3流書法家。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更是直接批評歐陽詢的字是「寒酸沒精神」是「大病快死的人寫的」。
  • 「狀如算子」是寫楷書大忌!怎樣避免?王羲之用9字說出筆法訣竅
    王羲之在《題筆陣圖後》有一句話,說如果這樣寫字就不是書法。原話是「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算子,是一種用竹子製成的籌或者是類似算盤之類的東西,整整齊齊的。王羲之狀如算子(整整齊齊)的楷書也挺美,為什麼不是書法?
  • 楷書是印刷體嗎?怎麼寫才能避免呆板?王羲之說了3個方法很管用
    認為楷書就是印刷體,這肯定是不對的。楷書和印刷體的區別是什麼?首先,是功能上的不同。印刷體的目的是讓你讀的,比如書本上的字,就是讓你看懂就行了,不是讓你寫的。而楷書的目的是讓你寫的,它是一種書法字體,用來體現書法字體美的。
  • 《書法問集》252、盧中南寫楷書把視網膜寫脫落,書法水平如何?
    書法水平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僅僅以書法論書法。【盧中南先生的楷書當代處於最高水平的那一批,但我們當代書法水平在歷史中處於較低的水準。】當代寫楷書中主要練歐陽詢的書法家前三位,田英章,田蘊章,盧中南。每字寫得不錯的人,都有刻苦的練字過程,討論盧中南的書法水平時不要放太多情緒,視網膜事件不論真假不是評判他水平高低的依據,這樣對盧中南並不是好事,愛他不要做出妨礙他的事情。我個人對盧中南是有好感的,他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比較低調。盧中南,男,1950年12月生於武漢,祖籍河南濟源。中國著名書法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王羲之不會寫楷書?你了解的楷書史,可能是錯的
    嚴格上講真書和正書都不能專指楷書,楷書有楷模的意思。 楷書最早出現的時候沒有這個詞。我們看南朝的書籍,上面講某某人擅寫隸書,這個隸書都不是講的八分書,也不是講的漢隸,就是講的楷書。比如說王羲之《黃庭經》、王獻之《洛神賦》,我們看到唐代的張懷瓘、孫過庭在文章裡講的隸書還是指楷書。
  • 書法學習:「楷書之祖」鍾繇和他的書法
    ,從何種字體入門的都有,有寫篆隸,有寫魏碑、有寫楷書,也有寫行書入門的,不管何種字體為入門字體(這個問題爭論很大),總歸之下,以楷書入門的為最多,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楷書之祖」鍾繇和他的書法。傳說曹魏時的《上尊號奏》、《受禪表》都是鍾繇的手筆,但並不被廣泛認可,因此我們現在無法確知他的銘石之書到底是什麼樣子,總之,大體應當如《熹平石經》那樣的隸書吧,據說是他寫得最好的書法;2、章程書。按照文字學家唐蘭先生的論斷:「章程兩字的合音,是正字(平聲),後世把章程書讀快了,就變成正書,又變成真書。」如圖:
  • 楷書怎麼寫才漂亮?王羲之說了4個字,啟功更厲害,數學都用上了
    楷書,是每個書法初學者必過的「坎」,因為楷書包含了太多的書法法則,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楷書就是書法的「規矩」。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知道楷書很重要,可是楷書練了很多年,還是那個「熊樣」,拿不出手。楷書怎樣寫才漂亮?
  • 《書法問集》400、我是一名書法老師,怎麼教練字最有效果?
    把自己的字寫好,是教書法最好的途徑。】書法說到底是寫字,寫字這個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你寫得好與不好,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都在你自己。從王羲之流傳的許多小故事,王羲子親自教王獻之的練字,各種寓言小故事。然而王獻之最後也確實成為一位大書法家。人稱父子兩人二王。
  • 一位「富二代」寫得楷書,一個字值50萬,當代書法界幾乎無人能比
    我們如果仔細盤點古代的一些書法家的話,就不難發現,他們身上有著許多共同的特徵,除了天分以及藝術敏感度之外,他們的大多都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比如王羲之家族書法家輩出,劉禹錫有一句詩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學習書法多年了,怎樣由楷書向行書轉化呢?
    很多書法愛好者學習楷書多年,寫得很不錯,這時很自然就想寫寫行書,體會一下行書的那種流暢自由的感覺,這時就面臨一個由楷入行的轉化問題。我們學習楷書時,尤其是學習歐陽詢、柳公權等人的唐楷時,被要求規範書寫,要講起筆藏鋒,中鋒行筆,還要頓筆回鋒。
  • 他敢說王羲之的「字俗」,他的書法寫得怎麼樣?
    王羲之被人們稱之為「書聖」,其書法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但是這個人卻說他的字俗:「會稽內史負俗姿,字學荒疏笑騁馳,恥向書家作奴婢,華山片石是吾師。」敢對王羲之的字,做出如此評價的人,叫金農,揚州八怪之一,他的書法長這樣。
  • 趙孟臨摹的「書中龍」,只見筆畫不見風神,王羲之在世會說不妥
    趙孟,元代書畫大家,與唐代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元代人搭上了唐代楷書的車,可見趙孟在書法史地位之高。趙孟篆、隸、楷、行、草五體皆擅,行書冠絕古今。當然,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唐已絳直至明代,篆書、隸書失去了當初的光華,趙孟的篆書、隸書相對薄弱,這是從宋到明普遍的一個特點,不在趙孟本人。但他的楷書、行書及小草書,完全能說足與晉唐宋的大家相媲美。
  • 書法欣賞 王羲之《書論》
    書法,是種深奧微妙的技藝,如果不是學識淵博通達且有大志之人,是學不到手的。大抵作書必須用心思索,我看李斯等人論筆勢的文章,及鍾繇的書法,很有功力,我擔心子孫們不能記取,故作此文,記述並加以討論。書法,貴在平正安穩。首先要會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或大或小,或長或短。
  • 你知道書聖可知道字聖是誰?此人書法最大的特點是離你很近
    王羲之之所以成為書聖,是因為其靈動與神韻。講究的是意。如果有一個人,師古師經典,師到了家,一味臨帖,臨到深處,臨到你害怕,你會怎麼說?光緒皇帝大為嘆服,賜為「字聖」。 書家畫家是令人尊敬的。不知何時,近代當代一些紅極一時的書畫大家,不再為當代人所認可了。
  • 大字楷書獲書法蘭亭獎,雖然寫得很好看,卻僵硬死板
    在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上,浙江書法家婁東昇的楷書獲得佳作獎二等獎。中國書法蘭亭獎是書法界的最高獎,能在這樣的大展上獲獎,足見婁東昇創作實力之強。
  • 集王羲之楷書字帖,比歐陽詢顏真卿還美,用來練硬筆書法都沒問題
    書聖王羲之,你還以為他只是會寫行書嗎?其實,王羲之在楷書和草書方面的造詣也是頂級的。草書暫且不說,今天我們主要來欣賞一下王羲之的楷書,比歐陽詢顏真卿還美,用來練硬筆書法都沒問題。王羲之傳世的楷書數量並不多,以《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畫贊》最為出名。需要說明的是,今天我們主要來欣賞字跡,不多探討真偽的問題。那也不是一般人能說明白的。現在我們看到的王羲之楷書都是刻版,包括下面給大家介紹的這份集王羲之楷書字帖,也是前人匯總之後刻石而成。
  • 楷書是依據時代風格對楷書的簡單分類,你知道哪幾類?
    明清又有「臺用於官場、科考,但求所謂閣體 「館閣體」千人一面,萬字雷同,嚴重抑制了書法「烏方光」 ,的個性創作,遂成為拘謹刻板之書的代名詞。2.魏碑早期銘刻類楷書的形成與演進較寫體遲緩,且其真相為刀鋒所掩。魏晉是刻體由隸而楷的過渡時期。南朝宋、齊之際, 「銘石體」楷書已趨近成熟的寫體楷書尤其是士族書家的楷書。北朝石刻使用「斜畫緊結」的成熟楷書始於北魏遷洛前夕,幾乎與南朝同步。
  • 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