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任務。圍繞「創新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必須準確把握它們的辯證關係。
創新發展是動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要著力解決的是發展動力問題。當前,從國際形勢看,國家綜合國力競爭本質上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從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看,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餘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但產業層次低、發展不平衡和資源環境剛性約束增強等矛盾愈加凸顯,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緊要關頭。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基本特點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其中動力轉換最為關鍵,決定著速度變化和結構優化的進程和質量。未來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能否成功轉變發展方式,能否成功推進產業升級,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要看能否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創造一個新的更長的增長周期。為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全會還描繪了未來五年實施創新發展的路線圖,即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產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協調發展是方法
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著重解決的是發展不平衡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存在,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仍十分艱巨。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在發展內容上,要協調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個領域的共同發展,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和社會文明的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在發展空間上,要注重發展的整體性,完善區域政策,協調好東部與西部、城市與鄉村、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發展,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同時,還要協調好國內與國外的發展,在世界範圍內形成各經濟體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格局。在發展的時間維度上,要協調好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綠色發展是方向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綠色發展著力要解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目的是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美麗中國。綠色發展決定發展的方向,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深化,也是未來發展的新路徑。實現綠色發展,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強化生產者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法律制度,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態補償和土壤、水、大氣汙染防治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就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合作來說,就是要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就「十三五」期間實現綠色發展的主要任務來說,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開放發展是戰略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重要經驗。開放發展著重要解決的是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各經濟體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的程度日益加深,人類成為命運共同體,中國發展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新變化,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系統性和結構性風險仍然比較突出,我國面臨未來發展的挑戰仍十分嚴峻。當今中國的發展特別是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著眼於全球視野來解決各種發展難題,為全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因此,「十三五」期間,要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要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
共享發展是歸宿
共享著重要解決的是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社會主義事業是最廣大人民的事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保證人人享有發展機遇、享有發展成果。因此,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實現共享發展,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就當前來說,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就是要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共享不僅是國內的,還是國際的。就國際範圍內促進共享發展而言,就是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鑑、合作共贏,促進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共享和平、共同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日益嚴峻的現實挑戰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必須從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科學認識五大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作者:秦宣 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工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