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區首創小區紅藍黑排行榜!正向激勵垃圾分類見實效

2020-12-15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福田區100個生活垃圾減量率高、督導到位、宣傳有力的小區獲表彰。

  專題

為進一步推進福田區垃圾分類工作見實效,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準確性,福田區在全市首創垃圾分類紅藍黑榜,該榜以是否完善分類投放點建設、是否按照要求開展督導工作、是否定時定點投放廚餘垃圾,小區廚餘垃圾分類量日均是否連續一個月達0.1kg/人等作為評價標準。近日,福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聯合各街道辦事處對全區所有小區進行了考評,選出了100個生活垃圾減量率高、督導到位、宣傳有力的小區作為福田區首批垃圾分類紅榜小區並予以表彰;同時也評選出30名全區優秀垃圾分類督導員。

督導示範+多方協作:設置850個激勵名額

據了解,福田區共在10個街道設置了住宅小區、家庭和個人的激勵名額850個,其中住宅小區100個、家庭625個、個人125個,希望設立紅藍黑榜,通過正向激勵的方式,激發居民「主人翁」意識,引導居民認識、接受、參與、踐行垃圾分類,以志願服務、培訓宣傳、互動實踐等形式,讓每個居民投身其中、當好主角,主動分享垃圾分類好做法,帶動身邊人廣泛參與。同時希望通過優秀督導員,進一步固化「督導+示範」模式,充實完善以物業為主導,保潔員為主體,黨員、社工、學生義工、志願者、小區居民等多方協作的督導員隊伍,持續開展督導員引導分、示範分、協助分活動,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準確率,觸動居民換位思考,推動居民由「參與分」到「準確分」的轉變。

經過實地探訪,系統梳理了福田區首批紅榜優秀小區的經驗做法和優秀督導員的平凡卻感人的事跡,供大家學習分享,並希望大家能從現在開始,從每次下樓扔垃圾分類開始,踐行文明環保生活理念。

精準宣傳+設施先行:管理處妙計頻出推動居民參與

福田區以宣傳為抓手,讓垃圾分類成為小區永恆的「網紅」話題。位於蓮花街道的國泰豪園小區從去年福田區啟動創建垃圾分類先行示範城區伊始,就把「抓宣傳,轉意識,把變「要我分類」轉變成「我要分類」作為核心工作理念加以堅持。一年多來,該小區採取「小手拉大手」,居民+物業「手拉手」方式持續推進垃圾分類的宣傳和氛圍營造,讓小朋友變身「移動廣播站」,讓志願者變身「流動信息牌」,每個周末都開展進小區、進樓棟、進家庭宣傳活動,編印近萬份簡單易懂的宣傳單頁進行隨戶發放,消除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疑惑,精準掌握居民的接受程度及意見建議,實現每個家庭都熟知,每棟樓宇都覆蓋的目標。目前,小區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同比提升近一倍,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受到了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

垃圾分類投放點作為居民每天進行分類投放的的高頻場所,投放點是否乾淨整潔、無異味是關乎居民參與投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位於沙頭街道的碧海紅樹園巧用破窗效應,通過對全體居民意願摸底調查,精準分析出大部分居民不忍破壞乾淨整潔環境的心理,按照品質城市家具的標準,高標準建設小區內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在垃圾分類投放點周圍種植觀賞蘭花,安裝噴香機、烘手機等設備,同時持續加大保潔頻次,保持投放設施時刻乾淨整潔無異味,引導居民按照指引參與投放,短時間內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即達90%以上,居民們紛紛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

物業管理處具有天然的近民性,從福田區上述紅榜小區的典型經驗來看,福田區推出住宅小區紅藍黑榜正是有效壓實了物業責任,極大的激活物業動能的一劑良藥,通過設置榜單推動物業管理處積極主動履行責任,在發動居民參與、創新分類督導方式、提高居民投放準確率等方面想了很多辦法,將便民服務理念嵌入分類工作,推動居民實現了從「要我分類」到「我要分類」的轉變,形成了居民垃圾分類好習慣。

情感紐帶+示範推動:帶動居民準確分類

抓住廚餘分類重點,推動居民積極參與。住宅區廚餘垃圾量大且回收再利用價值低,一直是關乎垃圾分類工作成敗的「最關鍵一環」。自去年福田區啟動創建垃圾分類先行示範城區以來,嚴格落實「定時定點+分類督導」機制,通過督導員現場宣傳、開袋抽檢、手把手示範等方式,督導居民精準分類投放,從根本上提升廚餘垃圾分類純度。

居民傳幫帶,形成自覺分類好習慣。充分利用公眾天然「付出」維護心理,讓居民督導員動起來,讓督導員變身為分類投放的監督者,文明習慣的傳播者,傳帶小區居民自覺分類,同時讓居民督導員變身活廣告,在熟人之間口口相傳,帶動身邊人自覺分、準確分,分享分類投放的好經驗好做法。

統籌:張馨怡 文:張馨怡 劉克寧

圖:張馨怡 江卡

製版:柴華 肖美連 黃永文

相關焦點

  • 海口美蘭區設立「紅藍黑榜」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為有效推動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海口美蘭區不斷完善督查考核機制,率先在全市推出生活垃圾分類「紅藍黑榜」,以此破解「關鍵小事」。 據悉,從今年10月起,美蘭區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每月從各鎮街和行業主管單位抽調人員成立考核組對全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等場所進行現場交叉考評,重點圍繞「有分類容器、有宣傳告知、有規範標識、有監督指導、有分類實效」的「五有」標準進行檢查評分,並按評分結果形成每月考評的住宅小區「紅藍黑榜」、屬地鎮街和行業主管單位 「紅藍黑榜」, 對於上了「紅榜」的住宅小區等場所進行全區通報表揚,對於上了
  • 「把脈」垃圾分類難點問題 聽聽福田區人大代表怎麼說
    「目前的工作難點主要是分準難」,作為基層一線工作者,福田區人大代表、園嶺街道黨工委書記羅平表示,園嶺街道現有物業小區130個,其中生活小區40個,生活小區中仍有少數小區廚餘垃圾的產生量人均不到0.1KG,這裡邊既有居民不會分,也有居民不願分的情況。
  • 街道辦垃圾分類信息簡報模版:「四措並舉」全方位務實分類實效!
    XX街道辦事處「四措並舉」全方位務實分類實效XX街道以宣傳教育、硬體配置、現場指導、專項自查為抓手,強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進一步落實垃圾分類工作實效!組建垃圾分類專題宣傳隊伍XX餘人,對全轄區XX個小區開展「XX行動」入戶宣傳,累計宣傳X萬餘人次。增設垃圾分類亭X個,提檔升級宣傳欄X個,推廣型宣傳欄X張,印發宣傳資料X萬張、垃圾分類實施指南手冊X餘本、宣傳海報X萬張。從營造宣傳氛圍入手,提升群眾的知曉率。加強硬體配置,督促物業跟進。
  • 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測評標準有5個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昨天,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布了今年4-6月上海市各區及各街道(鎮、鄉、工業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測評結果公告排名,引發各界關注。測評主要考核哪些指標?評分如何產生?市分減聯辦公布了評判標準。
  • 分享一下上海市垃圾分類工作的經驗
    (2018-2020年)》等文件,增強垃圾綜合治理實效,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垃圾全程分類體系,促進生態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二是全程分類,整體推進。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程分類體系。建立整區域推進機制,提升綜合實效。統籌發揮政府、企業、社會、居民等各方作用,強化社會共治。三是政策支撐,法制保障。建立健全垃圾分類配套政策體系,為形成環環相扣利益機制提供必要支撐。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管理地方立法,建立「軟引導」與「硬約束」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機制。
  • 直擊深圳垃圾分類現場|垃圾督導員多以「就近原則」選拔
    分類監督員在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記者走訪了福田區園東花園、城市主場和鵬盛村等小區,從垃圾督導員的視角展現當下深圳垃圾分類的進展和問題。「我覺得垃圾分類非常好,廢物可利用,減少環境汙染。當督導員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福田區園嶺街道園東花園垃圾督導員韓愛葉說。
  • 直擊深圳垃圾分類現場④|垃圾督導員多以「就近原則」選拔
    分類監督員在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記者走訪了福田區園東花園、城市主場和鵬盛村等小區,從垃圾督導員的視角展現當下深圳垃圾分類的進展和問題。「我覺得垃圾分類非常好,廢物可利用,減少環境汙染。當督導員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 園區垃圾分類11月排行榜來啦!
    園區垃圾分類11月排行榜來啦!》正式實施以來垃圾分類已經是園區小夥伴們每天的必修課了為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壓實責任,表揚先進,鞭策後進,根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督查考核細則,園區組織對11月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考評。
  • 寶安探索垃圾分類智能化新模式,一戶一檔科學激勵、有效溯源
    當你居住的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不僅時尚美、顏值高,而且選址便捷、無異味,還啟動了先進的智能化系統,人臉識別即可完成精準投放,會不會覺得垃圾分類再也不是煩心事,而成為一種美好的新體驗?居民通過智能化設備投放生活垃圾,不僅分類更加精準、便捷、高效,而且分類投放全程留痕、精準溯源,實時完成家庭分類投放數據統計分析。對個別不太配合或者進行垃圾分類較差的居民,可鎖定精準定向宣傳,形成執法教育、激勵評價相關重要依據,有效執法、科學激勵,從而更好地推動垃圾分類精準投放。
  • 部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仍然不明確 有人稱小區分類垃圾桶「形同虛設」
    近日,南都記者走訪了部分大型社區了解到,部分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並不明確,有人表示分類垃圾桶「形同虛設」,督導員並非時時在現場。垃圾分類指引較為完善,居民建議加強宣傳工作9月8日下午,南都記者在深圳市福田區梅林一村進行了走訪。
  • 青島西海岸新區辛安街道:垃圾分類不放鬆 夜查督導求實效
    魯網12月16日訊(記者 劉玉娜 通訊員 戈繡春 尹建築)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開展,不能有歇歇腳、鬆口氣的念頭,青島西海岸新區辛安街道垃圾分類督導檢查求實效,實現白天常態化,晚間不放鬆。  12月15日晚,辛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薛凱元帶領城市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一道,不打招呼對轄內鐵路小區、冠庭江山小區、青青世界小區和珠山苑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突擊夜查。
  • 海口這個小區垃圾分類不力,被罰1萬元
    「回頭看」檢查工作時發現,轄區和風江岸小區在已經被下達整改通知的情況下,仍然未能認真落實好垃圾分類工作,為壓實垃圾分類主體責任,進一步促進垃圾分類實效,強化督查整改力度,行政綜合執法人員對小區物業開出1萬元罰單,並要求立即完成整改工作。
  • 江蘇張家港:人防+技防、激勵+服務 垃圾分類有妙招
    「垃圾分類」看似是小事,卻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的「大工程」。江蘇張家港市經開區(楊舍鎮)景溪社區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邊行邊試,積極探索「覆蓋、服務、賦能」——「3F」特色工作法,通過線上+線下、人防+技防、激勵+服務等一系列精細措施,打響了垃圾分類治理「攻堅戰」。
  • 三方面發力 房山區樂匯家園垃圾分類見實效
    12月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組織召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7個月新聞發布會,評選出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共174個,相關典型經驗將進一步推廣。其中,房山共有12個小區、村獲此殊榮,竇店鎮樂匯家園社區榜上有名。
  • 溼紙巾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 教您如何正確垃圾分類-垃圾分類 支付...
    對上海每一個居民來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究竟是哪一類垃圾?如何分類才準確?家裡需不需要購買特別的垃圾袋?不垃圾分類會不會有處罰?記者整理了10個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問題,讓市民能夠正確垃圾分類。  1、都說生活垃圾分類有很多好處,具體是什麼呢?
  • 分好垃圾能分獎金?!深圳擬建立垃圾分類激勵機制 個人最高獎勵1000...
    (央視財經《交易時間》欄目)今年以來,各地都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積極推動垃圾分類,目前深圳市在垃圾分類管理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規範標準體系,在推行強制措施的同時,深圳市嘗試運用激勵政策,來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
  • 清運公司 垃圾分類後 清運量日均少一成
    「減少的部分主要是廚餘垃圾,而廚餘垃圾收運需要有特許經營權,我們目前沒有涉及這一業務。」溫鐵明說。另一家垃圾清運企業也遇到同樣情況,該公司負責福田區8個街道的「其他垃圾」清運。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垃圾分類實施後,總體清運垃圾量減少約10%。
  • 深圳垃圾強制分類明起正式開罰 垃圾分類設施基本到位
    1月11日,深圳市城管部門在全市範圍展開檢查行動,共開出82份責令整改通知書,問題主要集中在垃圾桶未按規定擺放、未公示生活垃圾投放時間和地點等等,主要責任方物業公司也都願意配合整改。但記者隨檢查組採訪時也發現,小區大都按規定配備了分類垃圾桶,可垃圾桶裡大都乾乾淨淨,什麼垃圾也沒有。
  • 超3萬名黨員齊參與,廣州天河形成垃圾分類「天河經驗」
    在超3萬多名黨員的帶頭參與之下,天河垃圾分類「新時尚」正向「新習慣」邁進。成績單:「一降兩升」,綠色成效顯現一年前,廣州市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啟動。強勢宣傳,線上線下齊發力,線下開展「洗樓式」入戶宣傳、擺攤設點宣傳,線上寓教於樂推送「垃圾分類智會人」等,有效拓展分類知識深度,知曉率達99%;站桶引導,全面發動黨員、志願者、環衛工人、物業清潔工站桶引導,形成物管小區物業站桶、非物管小區街道兜底站桶的「天河站桶特色」,推行不分類紅黃牌警告和拒收拒運制度,有效把控垃圾分類精度;注重人性服務,優化投放環境,全面實施投放點硬底化、遮雨篷、洗手盆、照明燈、
  • 臺北首創「優良社區回收站」 垃圾分類漸成文化
    為推動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日前臺北市在島內首創「優良社區回收站」認證機制,並為首批9家社區頒發了「優良社區回收站」標章,以此鼓勵市民爭做「資源衛士」和「環保先鋒」。而許多原本被廢棄的垃圾,在社區回收站裡變「廢」為「寶」,實現了可回收資源的再利用。未來,臺北市還將把2000多家社區全部納入「優良社區回收站」,讓生活垃圾從源頭減量,打造無味、整潔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