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落戶山東海陽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新華社濟南12月2日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所屬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2日與山東煙臺海陽市進行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雙方還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項目。

據介紹,該基地分為中、南、北三區。其中,中區為固體火箭主生產廠區,佔地面積850畝,將建設兩個大型的、星箭一體的智能化總裝測試廠房,以及整箭貯存、火工品裝配檢測廠房等設施;南區為辦公區和部段裝配廠區,佔地面積200畝,已有地上建築9幢;北區為預留規劃區域,總佔地面積約1400畝。

中國火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基地建成後,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覆蓋捷龍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兼顧一院固體型號發展,並向國內外商業航天企業開放使用,提供星箭總裝、測試、合練、轉場、出海發射等「一體化」服務,促進我國商業航天發展。

記者了解到,該基地位於當地「東方航天港」項目的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西部。「東方航天港」項目總投資230億元,總規劃面積18.6平方公裡,規劃建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和航天應用文旅園區。

據悉,運載火箭技術標誌著一個國家進入空間的基礎能力,其研製生產具有技術起點高、產業鏈條長的特點,產業帶動力強。2019年6月,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成功實施我國首次海上運載火箭發射。截至目前,海陽港已成功執行兩次海上發射任務。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山東|今天,首枚「海陽出廠」長十一火箭發射成功!
    ▲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胡藍月 攝)▲ 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 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有三大「亮點」。
  • 今天,首枚「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一箭雙星!長十一,十一連勝!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胡藍月攝)▲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攝)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有三大「亮點」。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本次任務中長徵十一號火箭是在煙臺海陽出廠的,也是首次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今年9月中旬,「遙九」在東方航天港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經過10天性能測試,11月22日出廠執行發射任務。2021年,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將完成建設,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
  • 中國煙臺,能造火箭了!五年時間這裡將崛起航天產業集群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指示。12月2日,位於山東半島的煙臺海陽市,垛山腳下,東方航天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內,一場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拉開了煙臺製造火箭的帷幕。
  • 山東海陽:打造「東方航天港」「一發而不可收」
    來源:經濟日報4月22日上午,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開工暨重大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山東海陽市舉辦,航天主管部門及國有、民營航天重點企業及山東省市相關領導出席。去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我國黃海海域進行首次海上發射成功,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海陽港作為海上發射出海母港,見證了中國航天史上的「高光時刻」,這座魅力濱海新城也留下了「東方航天港」的光榮烙印。伴隨著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一飛沖天,海陽也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開啟了奔向了星辰大海的新徵程。
  • 山東海陽的「東方航天港」,究竟是個什麼「港」?
    「東方航天港」究竟是個什麼「港」?緣何與海陽結下不解之緣?這些項目建成後,會給海陽、煙臺乃至山東帶來什麼?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把這些問號一一拉直。⊙關鍵詞-番外:山東省層面積極開展對接去年,在「海上發射首秀」僅僅一個月,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要求,為深入落實山東省政府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海上發射高頻化、常態化、系統化,省政府副省長凌文帶隊,於7月16日赴國家國防科工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進行拜訪洽談,與各方領導就推動實現海上常態化發射
  • 中國首個國家級航天產業基地:火箭總裝中心今年年底將投入使用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2016年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2017年4月24日正式開建,是我國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基地以新一代商業航天發射及應用為主,服務航天運載火箭及發射、衛星平臺及載荷、空間信息運用等,從而滿足航天產業未來火箭發射需要。中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公司總經理胡曉濤表示,基地建設要使我國具備衛星、火箭快速發射的能力。
  • 航天科研管理研究會來我市觀摩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
    11月27日上午,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為民帶隊的航天科研管理研究會2020年度主題峰會參會成員一行人來我市觀摩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市領導王彥博、高中前、修福程陪同活動。觀摩團一行先後來到我市固體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基地以及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火箭發射設備貯存廠房聽取了我市關於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的匯報,詳細了解了東方航天港起步區的產業布局及發展前景等情況,對我市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以海上發射為牽引,以提供衛星發射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為核心,打造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的建設思路給予充分肯定
  •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即將投產 年產20發火箭
    即將投產的火箭產業園 通訊員沈雷平 攝  4月29日,記者從位於新洲區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獲悉,該基地快舟火箭產業園(快舟總裝總調中心)5月份即將投入運營,屆時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能力。
  • ...發射,布局航空航天產業鏈條——一次海射,崛起一座「東方航天港」
    「長徵火箭組件運到這裡後,在車間裡進行總裝、測試、裝填、星箭對接,直到最後的海上發射,都在這裡進行一體化完成。」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告訴記者,此次發射最大的特點是採取了一體化發射方式,大大提高了發射的效率。在海陽港附近的一個廠區,就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進行組裝的地方。
  • 中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胡藍月 攝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中科院空間中心「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航天系統名錄
    1999年,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分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機電集團,2001年,中國航天機電集團改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那麼,兩大航天央企是如何分工的?:41所,內蒙動力機械研究所,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46所,內蒙古合成化工研究所,固體火箭裝藥601所,內蒙動力機械測試所,固體發動機試驗技術602所,情報檔案所,情報研究359廠,紅崗機械廠,固體發動機總裝
  • 長徵十一號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GECAM衛星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此次發射的GECAM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由2顆微小衛星組成,是「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重要的高能望遠鏡。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
  • 運力超獵鷹9航天科工開發大直徑固體火箭
    【觀察者網綜合/王宇波】眾所周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拳頭產品負責是「送人上西天」的「東風」系列彈道飛彈,而在近幾年,航天科工基於所掌握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技術,開發了一系列運載火箭,。根據各種公開報導,此前公布的這五種運載火箭大多是小型固體火箭,發射重量普遍低於100噸,直徑則不超過3米。
  •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項目正式籤約
    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項目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海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就建設空天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項目達成正式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研究體系,為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提供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航天固體動力事業闊步邁進...
    每一分收穫,都滲透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幹部職工團結奉獻的汗水;每一點進步,都記錄著四院幹部職工砥礪拼搏的步伐。這五年,四院全體幹部職工勠力同心、苦幹實幹,克服了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答卷。4份可喜答卷書寫五年輝煌成就這是一份履行強國強軍使命的答卷。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創造十一連勝佳績
    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發射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5次飛行。本次發射任務有三大亮點:亮點1,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總裝測試的第一枚火箭順利升空。
  •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漢產火箭呼之欲出
    吳京飾演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乘火箭上太空時,火箭上有一行英文——EXPACE 。有細心地網友發現,它是「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的logo。  在位於新洲區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的火箭產業園正在加速建設中。不久,《流浪地球》中的快舟火箭將實現武漢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