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山東|今天,首枚「海陽出廠」長十一火箭發射成功!

2020-12-12 閃電新聞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胡藍月 攝)

▲ 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

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 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有三大「亮點」。

【亮點一】

長十一火箭首次

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

完成總裝測試

本發任務,火箭發動機、結構殼體、電氣產品等直接運抵海陽市,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全箭總裝、測試等工作。 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新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標誌著東方航天港產業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為一院固體運載火箭全面轉產海陽打下堅實基礎。

【亮點二】

長十一火箭首次

打通固體運載火箭在海陽生產

在陸地發射場發射的流程

本發火箭總裝測試完畢後,從海陽市由公路運往萊陽,再由鐵路運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打通在海陽生產、在陸地發射場發射的流程,意味著東方航天港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不僅服務於海射任務,還可服務於陸地發射任務。

【亮點三】

長十一火箭首次

承擔國家空間科學探測發射任務

本次發射的GECAM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由2顆微小衛星組成,是「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重要的高能望遠鏡。

▲ 廠房中的長十一火箭(朱博 攝)

本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5次發射。

新聞超連結

「長徵十一遙九火箭,從這裡出發!」

11月22日清晨6點50分,

伴隨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

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海陽港

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

標誌著海陽東方航天港

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進一步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

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遙九」散態來海

在海陽港「完全」總裝測試

在海陽,火箭製造、海上發射已經成為海陽高質量發展徵程上的「高頻詞」了。「遙九」尚在向西昌發射中心奔赴的路上,人們不由得想起今年9月同樣在海陽總裝並發射成功的海射「遙二」,那「遙九」和「遙二」兩發火箭的總裝有何區別?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向記者一一揭曉答案。

「這兩發火箭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遙二』火箭在北京做了部分總裝,在海陽港進行了火箭的補充對接和測試,而『遙九』的發動機、各個結構部段、電子產品等完全是散態來到海陽總裝廠房,整發火箭的完全總裝和測試都是在海陽港完成。」金鑫表示,「遙九」從今年9月中旬開始用了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用時10天左右進行測試,並於11月22日出廠奔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他認為,此次總裝測試的成功對於東方航天港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這意味著今後所有的火箭都將在東方航天港進行總裝測試,為下一步龍系列固體火箭在海陽本地化研發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火箭生產製造發射實現一體化

效率更高

自去年6月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成功實現我國首次海上航天發射後,至今海陽港已成功執行了兩次海上發射任務,以「一港三區」(「一港」即海上發射母港,「三區」包括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為空間布局的「東方航天港」也順勢而為,落戶海陽。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就是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實現了一體化,今後的發射效率將會更高。」金鑫告訴記者,海陽港位置獨立、安全條件好,特別適合作為發射母港。並且執行海上發射,能夠遠離人口稠密地區,運載火箭的殘骸可全部落在公海上,不必為躲避居民區而限制火箭的發射方位角,因此可以實現任意軌道傾角的發射,這個優勢是陸地發射難以企及的。

「這次在海陽港完全總裝,也是一個磨合的過程,通過這發火箭的裝配,克服了在新總裝環境中的各種問題,將保證今後的常態化總裝順利進行。」金鑫表示。

既可生產製造又具備發射條件

東方航天港全國「獨一份」

不論是從地域環境來看,還是保障能力來說,海陽港似乎就是一座天然的發射母港。而「遙九」的順利總裝出廠下線,進一步彰顯了海陽同時保障海上發射和陸地發射的優勢。

「之前在海陽港執行的發射任務都是海上發射,並且是商業發射,這一次『遙九』執行的是國家任務,火箭從海陽運輸到萊陽換乘專列直達西昌發射中心,等於這一次我們打通了從生產基地到發射基地的全流程。」金鑫表示,如果是海上發射,那麼從海陽港總裝廠房可直接將火箭運到公海執行海上發射,流程最短,運輸更便捷,效率也更高;而如果是陸地發射,可直接複製「遙九」的運輸路徑,相關保障任務也會更熟稔。

「『遙九』的總裝成功,證明技術上是可行的,流程上也打通了。從全國的基地來看,既可生產製造火箭,又具備發射條件的只有東方航天港。」金鑫表示,隨著明年東方航天港固體運載總裝基地的建設完成,將進一步提高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

相關焦點

  • 今天,首枚「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一箭雙星!長十一,十一連勝!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胡藍月攝)▲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攝)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有三大「亮點」。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本次任務中長徵十一號火箭是在煙臺海陽出廠的,也是首次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今年9月中旬,「遙九」在東方航天港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經過10天性能測試,11月22日出廠執行發射任務。2021年,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將完成建設,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
  • 一箭雙星發射成功!長十一,十一連勝!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創造十一連勝佳績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十一送雙星入軌監測高能天體爆發,發射11連勝!
    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發射任務有三大亮點:亮點1 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總裝測試的第一枚火箭順利升空。本發任務的火箭發動機、結構殼體、電氣產品等直接運抵海陽市,歷時35天左右,完成全箭總裝、測試等工作。
  • 山東海陽的「東方航天港」,究竟是個什麼「港」?
    緣何與海陽結下不解之緣?這些項目建成後,會給海陽、煙臺乃至山東帶來什麼?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把這些問號一一拉直。從上述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港」是整個東方航天港這一重大項目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東方航天港緣起「海上發射首秀」要說起「海上航天技術服務港」,就不得不提去年6月中國航天的「海上發射首秀」,而這也是海陽這座城市與航天的結緣的肇始。
  • 長徵十一號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GECAM衛星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此次發射的GECAM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由2顆微小衛星組成,是「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重要的高能望遠鏡。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
  • 中國火箭掌握髮射「新姿勢」!長十一完成海射首秀
    一院長十一火箭副總設計師管洪仁介紹,本次任務具有技術新、環境新、流程新、模式新特點,成功的背後離不開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管洪仁說,相比陸基發射臺,起伏波動的海上平臺給發射帶來了新的技術考驗,為此任務團隊採用了一種特殊的瞄準技術和動態條件下的發射技術,來應對發射新環境。
  • 中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
    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發射任務有三大亮點:亮點1  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總裝測試的第一枚火箭順利升空。本發任務的火箭發動機、結構殼體、電氣產品等直接運抵海陽市,歷時35天左右,完成全箭總裝、測試等工作。
  • 釋新聞|長徵十一號首次成功海上發射,火箭為何「下海」?
    6月5日12時0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了「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為我國快速進入太空提供了新的發射方式。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落戶山東海陽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濟南12月2日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所屬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2日與山東煙臺海陽市進行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雙方還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項目。中國火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基地建成後,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覆蓋捷龍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兼顧一院固體型號發展,並向國內外商業航天企業開放使用,提供星箭總裝、測試、合練、轉場、出海發射等「一體化」服務,促進我國商業航天發展。記者了解到,該基地位於當地「東方航天港」項目的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西部。
  • 官宣 這枚火箭將發射「神舟十二號」飛船
    這篇題為《吹響衝鋒號角 全力以赴保成功》的報導中提到:   今年上半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211廠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任務目標   配圖展示了火箭總裝車間,圖片說明為:「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船任務的長二F火箭總裝現場。」
  • ...發射,布局航空航天產業鏈條——一次海射,崛起一座「東方航天港」
    「長徵火箭組件運到這裡後,在車間裡進行總裝、測試、裝填、星箭對接,直到最後的海上發射,都在這裡進行一體化完成。」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告訴記者,此次發射最大的特點是採取了一體化發射方式,大大提高了發射的效率。在海陽港附近的一個廠區,就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進行組裝的地方。
  • 俄專家:「長徵十一號」火箭首次海上發射是世界級的成功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新華社 圖6月5日12時0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了「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為我國快速進入太空提供了新的發射方式。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伊萬莫伊謝耶夫表示:「中國類似技術問世是世界級的成功。
  • Space Launch Report:2019年中國火箭入軌發射已達31次 或再登頂...
    超越美國和俄羅斯,今年中國火箭發射數量有望再度登頂全球第一。根據Space Launch Report公布的數據,截至12月11日,2019年中國已進行31次火箭入軌發射,其中29次成功將衛星送上預定軌道。按照火箭上面級製造國家計算,今年以來成功發射入軌的國家中,俄羅斯完成22次發射任務,美國完成19次發射任務,成功率100%。
  • 科技日曆|94年前首枚液體火箭從農場升空,「現代火箭之父」創造了...
    1926年3月16日,94年前的今天,在麻薩諸塞州冰雪覆蓋的農場草原上,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順利升空。美國火箭研製的先驅者、科學家羅伯特·戈達德((Doddard Robet Hutchings)是這枚火箭的創造者。火箭落回地面時,戈達德激動地說:「這一下我可創造了歷史!」
  • 今天,「萬州烤魚號火箭」成功發射!
    今天,「萬州烤魚號火箭」成功發射!6個家庭與機器人現場pk廚藝回鍋肉、泡椒土豆片、糖醋排骨……這本是普通市民餐桌上的家常菜,但在今天的三峽人家家庭廚藝大賽暨萬州烤魚烹飪教學活動現場,6個家庭現場進行廚藝切磋,通過一道道家常菜展現出三峽美食文化
  • 大一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並回收
    2019年10月19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大一學生劉上發布了第一個相關視頻《小型矢量噴管姿態自穩固體火箭》,展示了作為固體火箭雛形的模型火箭的製作過程。在評論區中,劉上寫道:「這枚火箭我最初只打算做成簡單的模型,所以在設計時並未考慮各種現實性因素。
  •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B站成功發射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
    9月15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B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長徵十一號系列火箭第346次發射,已超越美國
    我國長徵火箭又傳來好消息。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9月15日,我國長徵十一號火箭已採取"一箭九星"的方式,在黃海海域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同日消息,自9月15日起,我國長江口將連續3日發射火箭。填補空白,長徵十一號火箭海上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