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Launch Report:2019年中國火箭入軌發射已達31次 或再登頂...

2020-12-15 199IT

超越美國和俄羅斯,今年中國火箭發射數量有望再度登頂全球第一。根據Space Launch Report公布的數據,截至12月11日,2019年中國已進行31次火箭入軌發射,其中29次成功將衛星送上預定軌道。按照火箭上面級製造國家計算,今年以來成功發射入軌的國家中,俄羅斯完成22次發射任務,美國完成19次發射任務,成功率100%。

截至12月11日,各國今年火箭發射次數。

印度、紐西蘭和歐洲各完成6次,其中歐洲的6次任務中有一例失敗。另外,日本成功入軌2次,伊朗2次發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1月11日,中國航天2019年首次發射實現開門紅。1月11日1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2D」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8次飛行。

中國航天2019年的首次發射實現開門紅。

目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執行23次發射任務,旗下「龍系列」運載火箭捷龍一號首飛成功,進軍商業航天。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執行5次發射任務。另有兩枚民營火箭挑戰入軌發射。

中國火箭今年掌握了發射「新姿勢」。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

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

快舟火箭刷新「快」紀錄,快舟一號甲「一日雙箭」。12月7日的6個小時內,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兩枚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相繼將1顆和6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國家隊」進軍商業航天,民營航天力量露崢嶸。7月25日13時00分,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雙曲線一號遙一(SQX-1 Y1)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按飛行時序將2顆衛星、3個有效載荷精確送入預定300公裡圓軌道,成為中國首枚發射入軌的民營火箭。

另一家火箭民企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挑戰入軌發射,因箭上速率陀螺故障致火箭姿態發散,發射失利。

中國31次發射中,2次遭遇失利。除零壹空間外,5月23日上午,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工作異常,根據測量數據監視判斷,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已墜落,衛星發射失利。

2018年,中國最終完成39次航天發射,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年度航天發射數量最多的國家。距離2019年結束不足20天。接下來,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至少有一「戰」。中國首顆通信能力可達10Gbps的民營5G低軌寬帶衛星近日正式出廠,預計12月底搭載快舟一號甲火箭發射升空。

備受關注的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已於10月27日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後,將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發射任務。

用於運輸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遠望22號火箭運輸船。

11月16日-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檢查指導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和實踐二十號衛星工作時表示,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任務成功,是集團公司當前最大的政治,並激勵全體試驗隊員堅定必勝信心、全力確保成功。

長徵五號是中國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箭體直徑達到5米,最大身高超過60米,體重達865噸,起飛推力為1100多噸。長徵五號重任在肩,載人空間站、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等等一系列我國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都將由其承擔。

值得注意的是,Space Launch Report數據顯示,今年SpaceX的獵鷹9號10戰10捷,獵鷹重型2戰2捷。目前SpaceX的42000顆衛星正在排隊上天,在120顆衛星撒上天后,SpaceX第三批60顆衛星計劃本月底啟動發射。

到2020年底,SpaceX計劃完成24次衛星發射。從明年開始,每隔2-3周SpaceX就會發射60顆衛星。若計劃不出意外,明年美國火箭發射次數較今年將有所增加。

相關焦點

  • OneSpace sets launch of private carrier rocket
    OneSpace sets launch of private carrier rocket 零壹空間將發射中國第一顆民營亞軌道火箭 2018年05月23日 15:39 來源:中國日報
  • 國內民營火箭企業達41家,短期角逐商業模式,終極競爭廉價發射
    去年10月,作為國內首個發射入軌衛星的民營公司,藍箭航天也在酒泉折戟。紅白雙色的「朱雀一號」在升空300多秒後出現異常,其搭載的央視綜藝節目《加油!向未來》的定製衛星未能飛向「未來」。如果說2018年讓民營火箭卯足勁兒競爭的,還是誰能率先完成亞軌道發射(註:現有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和衛星的最低軌道高度之間),到了2019年,技術競爭的焦點已經變成誰能第一個發射入軌運載火箭。
  • 中國火箭掌握髮射「新姿勢」!長十一完成海射首秀
    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了解到,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於2019年獲得國防科工局的正式立項,採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實施首次試驗。海上發射技術試驗系統由運載火箭系統、海上發射平臺、測控通信系統和衛星系統四部分組成,可實現離港後一周內完成發射。
  • 長十一送雙星入軌監測高能天體爆發,發射11連勝!
    長十一送雙星入軌監測高能天體爆發,發射11連勝!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
  • 中國民營火箭新戰績!「穀神星一號」成功入軌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也是全球從公司成立到實現入軌所花費時間最短的民營火箭公司。 同時,藉助火箭末子級離軌鈍化,星河動力與北京航天方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還聯合開展了 「商業返回式衛星變軌再入」 關鍵技術驗證。 載荷方面,此次發射搭載的是天啟物聯網星座十一星,由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研製,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應用。
  • Shenzhou 9 prepares for launch
    China's Shenzhou 9 manned spacecraft is in final preparations for its launch in mid-June, paving the way for 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 docking mission, as well
  • 中國長徵十一號系列火箭第346次發射,已超越美國
    除了實際應用意義外,長十一號火箭的發射還具有技術意義。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這是長十一火箭的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也是首次在海上實施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後續將有更多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長十一火箭的成功實施,為後續更多的海上發射選擇的發射海域及發射點做了驗證。
  • 快訊| 「快舟•富強福」號火箭成功發射銀河航天首發星
    這是2020年快舟火箭的第一次發射。衛星入軌後,將在軌開展相關技術和業務驗證。劉偉/攝▲ 火箭起豎 ▲此次發射正值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快舟•富強福」號火箭箭身上塗刷了中國航天定製「福」。該「福」字現已收錄在支付寶2020福字庫中,「支付寶集五福」期間(1月13-24日),參與用戶通過支付寶AR掃一掃,可掃出中國航天科工的專屬祝福及五福福卡。
  • 釋新聞|長徵十一號首次成功海上發射,火箭為何「下海」?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的消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此次發射的七顆衛星包含發射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火箭發射點位於東經121.19度、北緯34.90度。火箭按121.6度射向實施發射,火箭飛行過程二子級殘骸落入北太平洋公海。 在本次試驗前,長徵十一號火箭已經過6次成功飛行試驗,技術成熟,可靠度高。
  • 疫情蔓延已經威脅到哪些航天發射?
    要知道,歐洲第一大發射商阿麗亞娜太空公司可是將2020年自定義為該公司高頻發射年,從今年初推出一項的任務表,我們看得出雄心勃勃:全年預計發射22次,部署300多顆衛星,擴展至6個發射場(蓋亞那4個、拜科努爾和東方發射場各1個)。原計劃3月發射聯盟號ST火箭,補償性部署去年因織女星火箭失敗的阿聯軍用獵鷹眼2號偵察衛星。
  • 火箭帶著「福」字上天!我國成功發射銀河航天首發星
    2020年1月16日11時02分,命名為「快舟·富強福」號的快舟一號甲遙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一星」的方式,將銀河航天首發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2020年快舟火箭的第一次發射。
  • 11時02分轟的一響,大火箭發射升空,銀河航天首發星成功入軌
    而在衛星發射方面,中國的航天人更是針對不同用途的衛星,研發了多款型號的運載火箭,這其中為讓國人熟知就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其實,除此之外,對於一些體型較小,重量較輕的低軌道衛星,也專門有其對應的運載火箭,它就是快舟一號甲火箭。近日,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就向低軌道發射了一顆通信衛星。
  • 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通信衛星發射成功
    我國成功發射銀河航天首發星 圖片來源:銀河航天方面供圖今日(1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方面獲悉,2020年1月16日11時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
  • 美國SpaceX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推遲,火箭發射還要看天氣?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太空精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綜合美媒報導,當地時間5月27日下午4時許,由於天氣原因,原計劃於當日發射的獵鷹9號和載人龍飛船發射任務推遲。為什麼火箭發射會對天氣狀況這麼重視呢?
  • 中國發力火箭回收 衛星發射降價至每公斤五千美元
    要知道,中國目前在國際上最具商業優勢的快舟一號甲火箭,其發射成本約為每公斤1萬美元。  從「成本約1萬美元」到「報價約5000美元」,如此大膽的預期的根據是什麼呢?「可重複使用火箭。」楊保華透露的這個關鍵詞在人們意料之中。的確,只有實現可重複運載火箭的技術大跨越,才有可能這樣大幅降低發射成本,為從根本上提高中國商業航天的國際競爭力奠定雄厚基礎。
  • 中國航天大猜想:第三個100次發射僅用4年 第四個需要幾年?
    同時,CZ-3在本次發射升空也標誌著"長徵"系列火箭發射次數達到了300次,發射成功率達到了96%。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實現100次發射用時37年,年均發射2.7次;第二個100次發射用時7.5年,年均發射13.3次;第三個100次發射,僅用了4年多時間,年均發射23.5次。
  • 00後大學生成功發射自製火箭,網友驚了...
    雲南共青團雲嶺青年「三有」(有用、有料、有趣)乾貨聚集地近日,一條大學生自製固體火箭成功發射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目前播放量已超百萬,彈幕達6000多條。火箭升空後下落,降落傘成功打開,火箭順利著陸並被回收。視頻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
  • 我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突破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故事
    通過這次發射,星際榮耀至少創造了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歷史上的兩個「第一次」: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一箭多星發射入軌。那麼,這一突破的背後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民營航空今後又該如何發展呢?
  • Owhat邀請迪麗熱巴,攜手中國科幻天團加入iSpace火箭發射項目
    8月20日,IM星際美術館官方微博宣布與Owhat、i-Space聯合發起的i-Space 2020火箭發射計劃,同時宣布新加入的三位合作夥伴,分別是青年演員迪麗熱巴、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著名科幻作家陳楸帆,這是航天發射首次集結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