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在航天科技領域的發展成績,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外空探索,例如「嫦娥探月工程」,還是載人航天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成效。而在衛星發射方面,中國的航天人更是針對不同用途的衛星,研發了多款型號的運載火箭,這其中為讓國人熟知就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其實,除此之外,對於一些體型較小,重量較輕的低軌道衛星,也專門有其對應的運載火箭,它就是快舟一號甲火箭。
近日,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就向低軌道發射了一顆通信衛星。據央視網1月16日的報導稱,北京時間上午11時點0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快舟一號甲大火箭順利發射升空,並將其所攜帶的低軌道通信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成功帶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任務算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所發射的銀河航天首發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低軌道寬帶通信衛星,其主要用於未來5G網絡的建設和組網,為用戶提供5G網絡服務。現如今,全球圍繞5G通信的話題,可以說是有增無減,而我國作為在5G通信領域取得較好成績的國家,自然在其後期運營服務方面穩步向前。
據了解,此次進入預定軌道的銀河航天首發星,其通信能力相較於國際標準水平而言,具備10Gb/s,在該衛星入軌後,將會在相應軌道上展開各方面的技術驗證,其次,便是對衛星的優化,使其能夠降低相應運營成本,從而可以將其定型,進行小批量的生產,為後續5G網絡衛星的組網打下基礎。
事實上,此次發射衛星升空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同樣也有其獨特之處,它所運載的衛星的重量一般是面相與300公斤以下的微小衛星,它不僅可以一箭一星,同時也可以一箭雙星甚至多星,此前,快舟一號就有過一箭六星的紀錄。除此之外,它的發射方式也是多樣的,它不僅可以在正式的衛星發射場進行發射,同時也可以在衛星發射車上進行發射任務,這樣可不僅大大的提高其機動靈活性,而且與其它運載火箭相比,它的準備周期相對比較短,可以節約不必要的時間成本。
對於中國而言,2020年可以說是中國的航天年,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將在今年完成,除此之外,火星探測工程也將在今年正式拉開序幕,由此可見,中國的航天路正在邁步新的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