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對我們說:「你要不是我家的孩子,我才懶得管你呢」,這話不假,但是我們真懂孩子嗎?真明白他向你傳達的意思嗎?其實孩子還有很多話說不出口的,那是「秘密」。
相信父母們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小時候還什麼都告訴你,什麼都和你分享,這是因為他把你看成唯一的依靠,還沒建立自己的社交圈。越大感覺就和你越少言寡語了,有時候和他溝通起來非常困難。這是因為孩子的社交圈已經建立,形成了自己的三觀。還有父母的不理解,導致孩子什麼事慢慢不再和你分享。
我們人都是一樣,自從知道分辨是否開始,就希望獲得公平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當你在一邊看著手機一邊督促著孩子寫作業,其實就違背了孩子心中的公平,你之所以發現越督促孩子作業寫得越慢,是因為孩子用這種方式在抗訴你。他不可能說「憑什麼你在看手機,刷著視頻,我還辛苦為你寫作業」,這就是孩子說不出口的話。他知道即使他說出來也沒有用。
這裡孩子認為寫作業是為你,這邊的初衷就已經錯了,如果我們還繼續用物質激勵孩子學習,這更讓孩子認為學習是為父母的,而不是自己的事。外因的刺激,只能保一時,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是內因驅動孩子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長久。
當你下班回來看見孩子正在玩手機,你是不是非常生氣,搶過手機,撂出一句話,「整天就知道玩手機,難怪考試考不好,你就是爛梨扶不上牆。」這時孩子一般都迫於你的淫威,不敢做聲。其實他很想說「爸爸!我剛剛在學習」但是有誰會信呢,孩子心中又有這個回答,所以就不會開口的。事實卻是孩子早已完成作業,利用手機想看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悟出孩子表情下面隱藏的話,不要再錯怪你的孩子,這樣他會慢慢變成你不希望看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