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 5月3日報導 文/王蒙
一招鮮吃遍天。
專注品牌類廣告變現的移動廣告交易平臺Inneractive,與《紐約時報》、ABC新聞、及Outfit 7等建立合作關係後,又成為百度、久邦數碼、獵豹移動合作的第一家品牌類廣告交易平臺。
Inneractive誕生於2007年,但它正式與中國媒體接觸的時間則是2017年4月底。這家總部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公司很少出現在中文網絡世界裡,但是它對中國市場一直葆有極高的關注度。
據艾瑞諮詢研究報告,2015年,中國移動營銷的市場營收規模達901.3億元。2013-2015年,中國移動營銷市場營收保持了超過160%的增長速度。艾瑞預計移動營銷市場營收未來將連續保持相對可觀的增長速度,至2018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
Inneractive中國區總經理Yoad Makov對TechWeb表示,「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將在三年內成為程序化領域最大的市場。雖然公司總部位於以色列,但是其實以色列的市場很小。我們的商業模式,從一開始就是就將Inneractive定位為連結A國家的廣告主和B國家的消費者之間的一個橋梁。事實上,很少有外國廣告交易平臺能夠進入到中國市場,而我們則是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家,我們有信心可以做好這個橋梁,連結全世界的廣告主和用戶。」
目前國內最為人熟知的網際網路廣告交易平臺有Google的DoubleClick、百度公司的BES、阿里的Tanx ADX以及騰訊的Tencent Ad Exchange。除此之外,愛奇藝、搜狐、PPTV、優酷、新浪等都推出了各自的廣告交易平臺。作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Yoad認為Inneractive在與中國本土企業競爭中,有兩項核心競爭力:
實時競價,Inneractive提供一個公開的市場,讓大家去公開公平地競價,讓廣告主有權選擇他想要的流量;
唯一性,在整個中國市場上,Inneractive是唯一一家專注於做品牌類廣告變現的廣告交易平臺,對於像內容類、實時信息、新聞類、社交類的APP,他們更適合於做品牌類的廣告,收益會高於效果類廣告變現。
據了解,Inneractive在2016年已經進入中國,目前在中國本土招募了一個有相關行業背景和專業知識的團隊。Yoad稱,「作為一個外企,可能有時候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太適合國內的客戶,我們正在解決這些問題。比如中國在開發者方面成長特別快,用戶獲取時間短且數量大,但是在實時競價和程序化方面的技術還有欠缺,我們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點,來幫助他們變現。」
程序化購買中存在一個痛點——虛假流量,據《國際廣告主協會》聯合專注網際網路反作弊公司White Ops發布的網絡廣告欺詐報告顯示:2016年由於虛假流量導致全球廣告商和企業損失超過72億美元。程序化購買產生的挑戰與痛點其實都因為透明度不夠。廣告是否是精準投放,投放在哪裡;廣告主所花費的錢最終投放到了哪裡……這些都是問題。
大多數情況下廣告主會要求平臺自己提供監測數據,這樣一來,平臺既充當運動員又充當裁判員,公正性很難保證。作為一家技術趨動的廣告交易平臺,Inneractive有開發專門給開發者的工具,讓他們可以優先去掌控哪些廣告可以投放。具體的決定是由開發者來做,平臺可以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來幫助他們做決策。
在效果監測方面,Inneractive很早就引入了第三方平臺Moat,由Moat對Inneractive的所有流量進行監測提供反饋報告,報告可以細化到一個具體的廣告用戶看了幾秒鐘、完成度和可視性有多少。廣告主可以十分清晰地知道他的廣告被什麼人看了,具體看了多少。同時Inneractive也有其他合作夥伴,比如Double Verify。
2016年3月,德國移動廣告公司RNTS Media宣布收購Inneractive。根據報導,這筆交易大約是4600萬美元現金以及2600萬美元的溢價。在過去的幾年裡,廣告技術整合的情況時有發生,有許多規模較小的公司都被納至大型企業的麾下。目前RNTS集團旗下除了擁有Inneractive,還有知名移動廣告技術平臺Fyber。
Yoad透露,希望Inneractive和Fyber這兩家公司在業務上真正合併在一起,我們的目標就是成為繼Facebook、谷歌之後,世界前五名的廣告公司。
目前,Inneractive平臺每月活躍用戶超過6.3億人,遍布190個國家。過去兩年來,該公司營業總額增幅超過100%,2015年已經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