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廣告的背後是什麼(1):廣告的基礎知識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廣告作為網際網路公司的首要變現方式,已經逐漸形成一個巨大的行業,而本文主要談談關於廣告的基礎知識。

每個人每天都要看很多廣告,百度、騰訊、阿里和今日頭條都靠廣告日賺上億。那廣告背後是什麼呢?網際網路廣告的模式都有哪些呢?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基本知識

2012-2017年網際網路廣告佔廣告市場比重變化(單位:%)

廣告作為網際網路公司的首要變現方式,已經逐步形成一個巨大的行業,整個網際網路廣告還在持續增長中。行業中有不同角色的公司承擔不同職責,不同角色所處的產業鏈位置也不同,整個產業鏈也會隨著時間發展而變化。

下面介紹下網際網路廣告中的幾個基本知識。

1.品牌和效果廣告

從目的上,可以把廣告區分為: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

品牌廣告是指:為了品牌行銷、宣傳品牌的廣告;而效果廣告是指:為了直接提升用戶量、交易額等效果的。

兩者間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因為根本目的不同。品牌廣告能促進品牌傳播,以一當十撬動整個市場,而效果廣告則能促進直接轉化。

快消、房地產等行業是品牌廣告的大頭,遊戲等行業則是效果廣告的大頭。原本以:電視、電臺、雜誌、報紙、戶外等為代表的傳統廣告行業,主要只是品牌廣告。因為當時並沒有很好的衡量效果的方法,通常是從投後指標和市場指標反饋出來的,有滯後性。

而網際網路廣告中各類轉化跟蹤技術的出現,解決了效果評估的問題(同時也促生了作弊問題),使得效果廣告在網際網路廣告中佔據了半壁江山。

2013-2016 年廣告行業投入前十大行業

2.行業角色

網際網路廣告本質還是——營銷,廣告本身就屬於營銷範疇。

從整個營銷市場中來說,主要分為:廣告主、代理、媒體和廣告平臺。

(1)廣告主就是想投放廣告的,分為KA大客戶和中小客戶。前者會有完善市場營銷策略品牌為主、效果為輔;中小客戶則是效果為主、品牌為輔。畢竟中小客戶品牌比較薄弱,沒有太大投入的必要。

(2)代理是代理廣告主投放廣告的,廣告主的預算大、產品多,而每個廣告方案的從立項到媒介執行,到結案等有非常多的細節,有代理公司負責整合傳播的話,廣告主就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品牌戰略、產品研發、營銷策略、渠道鋪貨等工作中去。

簡單來說,廣告主和代理的關係就是:廣告主出錢出戰略,代理出人出創意去執行。

(3)媒體就是擁有流量的,有流量變現的需求,是消費者接觸到廣告信息的接觸藉口,是廣告接觸的現場。媒體注重的是——廣告收入和用戶體驗,這方面要平衡。

現在全球網際網路廣告市場,佔所有廣告的一半以上,除了網際網路廣告和電視臺廣告以外,其他廣告的市場份額都在穩步下滑。

2013-2016 年中國部分媒體行業營業額數據

(4)廣告平臺就是撮合媒體和廣告主/代理的,在網盟裡他們聚集起大批尾部媒體,把這些媒體賣給廣告主以謀取利潤,在程序化廣告中,有分別出現了代表媒體利益的ssp、代表廣告主利益的dsp、廣告交易平臺adx。

在趨勢上來看:廣告平臺是以技術為主,以媒體/廣告主資源為輔。

3.定價方式

廣告是一種商業,那就有它的定價模式,有了定價模式才能形成產業鏈,通過定價模式在上下遊間結算。

常用的定價方式,包括:展示類和轉化類,展示類常用於品牌廣告,轉化類常用於效果廣告。

具體介紹如下:

CPT:Cost Per Time,按時長計費,即按照佔據此廣告的時長計費,在高價值的廣告位上常見,例如:開屏廣告、跳一跳的廣告等。CPM:Cost Per Mille,按展示量計費,即按照此廣告的展示次數計費,以品牌展示類為主。CPC:Cost Per Click,按點擊量計費,即按照此廣告的點擊次數計費,關鍵詞競價常用,例如:頭條的信息流廣告。CPA:Cost Per Action,按行動量計費,即按照某些用戶行為次數計費,CPA包括以下CPD、CPI、CPS等。CPD:Cost Per Download,按下載量計費,即按用戶完成APP下載計費,APP、遊戲等常用。CPI:Cost Per Install,按安裝量計費,即按用戶激活APP計費,這種比較少,一般是廣告主內部衡量效果的指標。CPS:Cost Per Sales,按銷售量計費,即按完成訂單的用戶數量結算,以電商類為主。

展示類在轉化漏鬥的前列,而轉化類在轉化漏鬥的後面。因此展示類的廣告主風險較大,轉化類的媒體主風險較大。

用哪種方案定價,本身就是上下遊之間博弈的過程,和:廣告標的、媒體屬性、廣告位價值、能否受眾定向、eCPM估計等密切相關,需要廣告主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4.廣告模式

梁麗麗的《程序化廣告:個性化精準投放實用手冊》講道:

自1993年GNN出售第一個可點擊的banner橫幅廣告開始,網際網路廣告在全世界拉開了帷幕。1993-1996是啟蒙時代,1997-2002是直銷時代,2003-2011是網盟時代,2012至今程序化時代。

20餘年時間裡,網際網路廣告迅速發展,經歷了四個時代,也出現了四種廣告模式。

四種廣告模式分別是:合約廣告、廣告網絡(網盟)、程序化廣告、原生廣告,四種模式是伴隨著網際網路廣告行業的進步而誕生的,廣告行業中的幾大角色都是共同推動者。

目前,這幾種交易模式都是共同存在的,但是行業份額佔比不同,目前程序化廣告正在迅速發展。

2012-2018 年中英美三國程序化廣告市場規模(單位:十億美元)

(1)合約廣告,就是:媒體約定在某一段時間內,在某廣告位上持續推送某廣告主的廣告,通常根據CPT結算,合同上會約定曝光量。 媒體會有自己的銷售團隊,通過直銷/代理等方式把自己的廣告賣出去。

優點是:強曝光,可同頁面獨家,長期購買會有櫥窗效應 ;缺點是:無法進行效果優化,就跟報紙上賣個廣告位一樣,很難進行優化。

(2)廣告網絡,把多個媒體的流量聚合起來,按照人群/頁面關鍵詞等競價(競價較封閉)賣給廣告主,常用CPC結算。

媒體只要接入廣告網絡的SDK等,就無需關心廣告投放中的具體過程,也不用關心每次展示的投放結果,這方面極大方便了媒體,媒體就有了長尾流量變現的可能,也不需要滿足廣告主獨家的要求。

又因為廣告網絡中媒體的參差不齊,廣告網絡按照人群售賣,淡化媒體和廣告位的概念,就很難拿到品牌溢價高的廣告位(開屏等),很不適合品牌類廣告的投放。

廣告網絡示例(from:劉鵬《計算廣告》)

(3)程序化廣告中包括:RTB、PA、PDB、PD等多種形式,主要講一下RTB實時競價。

RTB實時競價,就是廣告主根據人群向每一次曝光競價——也就是在廣告準備展示的幾百毫秒內,廣告主們先判斷這個用戶是不是目標用戶,是的話就出價,選擇出價最高的廣告主的廣告展示出來。

因為程序化廣告是針對每一次曝光的,粒度非常精細,廣告主就可以對預算進行很好的控制。同時,程序化廣告由於DSP、DMP等平臺存在,擁有大量的數據,可以根據數據定製化標籤,讓受眾定向技術有很大飛躍。

整個程序化廣告中涉及到SSP、ADX、DSP、DMP等各個平臺的分工協作,具體的我下文再講。

(4)原生廣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目前主要用於移動廣告。

原生的意思就是:讓廣告看起來就像是內容。例如:頭條的信息流廣告、Facebook的社交廣告、百度的搜索廣告等其實都是原生廣告。

原生廣告分為:表現原生和意圖原生。

表現原生就是樣式和內容差不多;意圖原生就是這個廣告符合媒體提供的用戶需求。

原生廣告和程序化廣告最大的區別就是:原生廣告的廣告內容與用戶意圖相關性較高,從而使得轉化率就高。原生廣告目前佔據市場較小,是潛在發展方向。

這些都是我自己的自我總結,也是我對世界的認知和總結,每個人的認知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作者:Vency,兩年經驗產品經理,追求用戶、技術、商業、社會價值的統一。

本文由 @Venc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廣告背後是什麼(2):核心問題
    廣告的本質是給某人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下,看某個素材以宣傳某個東西達到某種效果。上文談的是廣告的基礎知識,本文主要講講它的核心問題。這五大要素在傳播媒體策略中是一致的,也就是說無論你在網際網路、雜誌、報紙等投放廣告的時候都要考慮到。廣告的五大要素那麼在網際網路廣告的中需要有哪些要素呢?
  • 網際網路廣告的背後是什麼(3):今日頭條DSP的基本信息和主要特點
    DSP與廣告主有多種結算方式,主要賺錢與廣告主結算和與ADX結算之間的差價,所以對出價和定向有較高要求,出價方面既要計算廣告側的點擊率和點擊價值,又要在預算約束下進行出價。今日頭條的DSP(需求方平臺)從表層功能上來看包括業務、基礎、數據、工具、教程五大模塊。
  • 半小時讓你讀懂網際網路廣告新生態
    首先,你對網際網路廣告的產業鏈要至少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什麼是廣告主(advertiser),什麼是媒體(publisher),什麼是廣告商(agency)。廣告主顯然是指想為自己的品牌或者產品做廣告的人,例如寶馬、Intel、蒙牛……媒體則是提供廣告位置的載體,例如電視臺、網站、雜誌、樓宇……廣告商本質上其實就是中介,幫廣告主找媒體廣告位,幫媒體找廣告主。
  • 萬字長文:網際網路廣告到底是如何運行的?
    這是一道送分題,所以扎克伯格很輕鬆的回答說——「議員先生是這樣,我們有廣告。」 廣告是網際網路的最大的商業模式,網際網路廣告他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它的基本邏輯是什麼?了解這些基本邏輯對我們廣告投放有什麼意義?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我會從宏觀和微觀兩個部分來剖析網際網路廣告最基本的運作邏輯。
  • 網貸「Low」廣告背後是獲客焦慮
    引起大範圍抗議後,與京東金融一樣,360官方微博出來「認領」了這條廣告。並表示已經第一時間將廣告片下線,為廣告內容給網友帶來不好的感受道歉。在明知這類廣告將影響品牌力以及挑起大眾、用戶情緒的前提下,京東金融還是選擇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 從法律權屬看網際網路廣告責任歸屬
    一、現行法律中的隱性權屬概念現行《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中,第三條規定:本辦法所稱網際網路廣告,是指通過網站、網頁、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等網際網路媒介,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間接地推銷商品或者服務的商業廣告。此條隱含著廣告主對商業廣告內容具有「所有權」。
  • Amazon廣告入門基礎知識丨亞馬遜廣告類型、費用及優化技巧
    「Google擁有搜索數據,Facebook知道興趣程度,但亞馬遜擁有實力,因為它知道人們在購買什麼以及如何購買,」那麼,你為什麼不在亞馬遜上刊登廣告來更多關注你的產品呢? 如果你已經做了Google Shopping, 展示廣告,以及Facebook和Instagram廣告,那麼現在你可以適當的去為自己的業務考慮其他的廣告類型了。
  • 廣告劃分網際網路招聘市場「金字塔」隔層
    面對2014年招聘旺季,多家網際網路招聘企業把廣告鎖定在地鐵人流密集區域進行大規模投放,根據廣告的投放形式和廣告語,能夠辨析出網站的目標人群,從而也流露出網際網路招聘市場的暗潮湧動。通過本輪集中廣告投放,可以清晰看到網際網路招聘市場區隔。
  • 網際網路周刊封面文章:全球網絡廣告三大趨勢
    但在十五年前,網際網路的廣告幾乎是零,報紙廣告投放佔比23%,而今天已經發生了一個翻盤,將來隨著網絡在人們生活的深度融入,也勢必將給媒體廣告市場帶來更大的顛覆。同時,這種顛覆的背後夾雜著網絡廣告自身的特性,並日漸形成了網絡廣告發展的趨勢,即互動、精準、定向。
  • 廣告監測科普專欄Vol. 1 什麼是廣告監測?為什麼要做廣告監測?
    即日起每周更新廣告監測科普系列文章,希望通過系統化地梳理知識和提煉內容,幫助大家快速了解行業的基本概念及熱門話題。此為第一篇內容,主要介紹廣告監測方法論。什麼是廣告監測?為什麼要做廣告監測?在系統地介紹方法論之前,先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廣告監測?廣告監測包括「監控」和「測量」。監控的是媒體的投放行為,測量的是媒體的投放效果。
  • 中國20大網際網路公司廣告收入榜
    增長的背後,360在這一年,針對17年其「搜索、展示廣告、移動廣告」進行了營銷產品的升級和服務的優化。 比如,針對搜索廣告,360推出了「鳳舞尋客」、「一站到底」等產品樣式,降低品牌獲客成本,前者重點聚焦用戶銷售線索的收集,後者可基於用戶需求打造模塊化的聚合內容。
  • 網際網路廣告營銷模式悄然改變
    可口可樂公司負責客戶關係的Darryl Cobbin說:「逐漸地,我們只為旗幟廣告做很少的預算,而在發展交互式功能、同客戶建立聯繫方面則投入較大。」寶潔持同樣的觀點。網站廣告負責人Vivienne Bechtold表示:「我們花在網絡廣告上的錢並未減少,相反,網際網路的整體投入是在增長的――網站和電子郵件營銷這部分正在加強。」
  • 痛罵蘋果的臉書,卻被戳破了網際網路廣告的神話
    但當這一系統版本推送後,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部分網際網路廠商都發現,iOS 14.3真正改變最大、影響最深的,根本不是什麼新的影像功能,而是其在用戶隱私方面的新規。要明白個中緣由,就不得不提到當今網際網路企業普遍的一項業務,也就是所謂的「跟蹤廣告」。試想一下,你有沒有過那種前幾分鐘在手機上聊天軟體中與朋友談到某件事,或者在搜尋引擎上搜索了某個關鍵字,過幾分鐘打開電腦後就發現,自己常看的網站彈出了相關產品電商推廣連結的經歷?
  • 廣告監測科普專欄Vol. 3|網際網路廣告異常流量二三事
    即日起每周更新廣告監測科普系列文章,希望通過系統化地梳理知識和提煉內容,幫助大家快速了解行業的基本概念及熱門話題。此為第三篇內容,帶來網際網路廣告異常流量的話題分享。背景為什麼數字營銷人員需要了解異常流量?
  • 戶外廣告上的二維碼連結了違法網際網路廣告應如何處理?
    根據信息的應用方式,又可以分為:1、線上應用,如網址和特定代碼,更多的是線上應用;2、離線應用,如文本信息和名片,更多的是線下應用。二維碼能夠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位同時表達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積內表達大量的信息,小小的二維碼完全可以連結上整座圖書館的館藏資料。
  • 朋友圈裡的奢侈品廣告背後,到底都有什麼門道?
    朋友圈裡的奢侈品廣告背後,到底都有什麼門道?朋友圈裡發布的那些廣告主角,都是奢侈品品牌希望可以挑大梁的單品。如果只觀察電子商務,你或許會認為,奢侈品不太想搭理網際網路。從亞馬遜到國內的京東,以及一些垂直時尚電商,都苦苦追求奢侈品而不得。
  • Affiliate Marketing基礎知識:追蹤廣告效果
    數據分析一直以來都是Affiliate Marketing的基礎技能,不論是做organic traffic還是做media buy,大家做的每一個決策基本都是由自己搜集到的數據決定的。追蹤不到數據,優化無從談起。有很多人跟我說,希望我能寫一個講追蹤設置的文章出來,最好帶上操作實例。這次我就滿足大家吧。
  • 2020Q1中國15大網際網路公司廣告收入排行榜
    一方面,企業開始收緊開支預算,特別是對於在線廣告的投放的營銷預算在相應降低,這也是網際網路廣告收入增速下降的最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獲取新流量越來越難,廣告效果自然不如之前網際網路紅利期時,這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廣告收入增速放緩的客觀原因。
  • 光音網絡:劃一個關於網際網路與廣告的圓
    9月,光音網絡旗下廣告家Pro.cn產品斬獲「2015年度最具創新力移動廣告平臺」。作為光音網絡的創始人,王灝覺得這一切是運氣也是經營。在創業生涯的早期,他就一直是一個「用廣告人的本能去思考」的網際網路人。2000年,他創立了互動通,該公司後來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典型案例入選哈佛商學院。
  • 世界盃洗腦廣告背後,誰才是最大贏家
    鈦媒體 TMTPost.com|科技引領新經濟|網際網路時代流量為王,而更核心的用戶體驗卻被忽視了。正如廣告教父奧威爾曾經說過:「絕對不要製作那些不願意讓你家人看到的廣告。」而無一例外的是,被民眾罵的這三家都是網際網路公司。跟著招黑的還有馬蜂窩來回刷臉的黃軒、唐僧,知乎代言人劉昊然,號稱一個廣告掉粉幾十萬、敗光幾十年好感。15秒廣告,1.65億,真的有人花這麼多錢來黑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