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前後,張學良在幹啥?

2020-12-20 史海舟

三年前去東北旅遊,先到了瀋陽。瀋陽主要也就兩景點,瀋陽故宮和大帥府。去參觀大帥府時,瀋陽籍的導遊介紹說:「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晚,張學良還在北平抽大煙,與胡蝶共舞。憤恨之情溢於言表。

導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介紹的卻與事實有所出入。

當時張學良確在北平不假,他是於1931年4月13日從瀋陽遷到北平的,東北的事務則全交與東北軍參謀長榮臻與臧式毅處理。

張學良之所以常住北平與中原大戰有關。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眼看蔣介石已勝劵在握,連忙派東北軍兩個軍入關,助了蔣一臂之力,促成了馮玉祥、閻錫山的失敗。

中原大戰張學良成了最大的贏家,他不僅在戰爭中靠賣軍火和索要軍費發了一筆財(張部一入關蔣即發開拔費500萬元),還於戰後獲得了晉、冀、察、綏四省和平、津、青島三市的地盤,整編後的晉軍和西北軍一部也歸張指揮。張學良還獲得了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的職位,此後,他便從瀋陽常駐北平了。

1931年5月,張學良赴南京參加國民議會時感染了傷寒,回北平後住進協和醫院。經三個月療養,張身體已康復。

「九一八」事變前,關東軍蠢蠢欲動,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然而,張學良和東北軍政當局持對日不抵抗政策,對此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作相應的準備。

9月18日晚,張學良正攜夫人于鳳至和趙一荻在前門的中和戲院觀看梅蘭芳主演的京劇《宇宙鋒》。當時瀋陽方面將日軍攻擊北大營情況的緊急電話打至張學良家中,但張部下不敢把情況傳達給張學良,因為少帥看戲是不容打擾的,戲院包廂更不能隨便進入。等到張學良看完戲出來,了解情況後只是向在前線的榮臻重申了不抵抗政策。至於為什麼會採取不抵抗政策,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他一貫的主張。他曾經告訴自己的部下:這麼多年你們陪伴在我的身邊,每一個人的生命對我來說都是寶貴的,我不能因為我一個人做民族英雄,就將大家的生命棄之不顧。其實,民族英雄都是虛名,只有活生生的隊伍才是最大的依靠。

至於瀋陽導遊的介紹也不全是空穴來風,可能來自於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當時寫的兩首諷刺詩《哀瀋陽》: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人瀋陽。」

「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瀋陽已陷休回顧,更抱佳人舞幾回。」

正是因為東北軍的潰逃,日軍佔領瀋陽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東北軍的大量裝備均被日軍據為己有,成為其進一步侵略的工具。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僅在瀋陽一地共掠奪飛機262架,各種炮3091門,坦克26輛,各種槍枝12萬餘支。

相關焦點

  • 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發生之時,是誰向東北軍下達了「不抵抗」命令?蔣介石嗎?張學良嗎?真假難辨的《銑電》長期以來,在學界尤其是大陸學界,普遍認為,「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對日本關東軍的進攻未予抵抗,是蔣介石向東北軍發出了「不抵抗」命令,張學良只是「忍痛」執行命令,當了「替罪羔羊」。主要證據就是《銑電》,「北平。張副司令鈞鑑。絕密。
  • 九一八事變爆發時,張學良在抱著美人跳舞?多人闢謠,還是說不清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張學良在做什麼?有人說他是在北平抱著美人在跳舞。此事源於馬君武先生。九一八事變之後不久,他在桂林奮筆寫下兩首打油詩。詩曰: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瀋陽已陷休回顧,更抱佳人舞幾回。
  • 歷史過往:九一八事變,日軍查抄張學良家產,八萬根金條立刻被運回日本
    當時駐守的北大營是奉軍第七旅,旅長是張學良的心腹愛將—王以哲少將。北大營當時有8000多名官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整個東北有十幾萬東北軍還有十餘萬警察和地方民團,關內還有20萬東北軍精銳在張學良手裡,而日本關東軍在整個朝鮮半島和東北的部隊一共才兩三萬人。
  • 國恥:九一八事變
    銘記國恥:九一八事變倭寇侵華,絕非偶發,他們處心積慮,蓄謀日久...本庄繁與東條英機,乃九一八事變幕後黑手!在任關東軍作戰參謀時和板垣徵四郎一起策劃實施了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因和東條英機的對立而被編入預備役,在戰後因嚴重病狀等原因被免除戰犯起訴!蒼天有眼,首犯石原莞爾最終沒得好死!
  • 東北軍退守關內,張學良:若郭松齡還在,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在1931年的時候,當時張學良所率領的整個東北軍作出了一項很大的決定,那就是退守關內,這讓當時幾乎全國人民都來咒罵他,一時之間也是受到了很多的指責,實則他並非是無謀之人,當時頗有感慨地講到:若是茂辰在,日本絕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 夜讀|國破山河在——九一八事變背後的政治角力
    就這樣,在訓練總監部幹了不到一年,石原就被派到武漢陸軍中支派遣隊司令部去了。那是1920年4月。在武漢,石原的頂頭上司是時任中國公使館武官助理的板垣徵四郎。從那時起,一直受人排擠的石原莞爾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知己」,並最終和他一起,成為了策劃九一八事變的主力。
  • 「九一八事變」,不能不知的8個歷史真相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是日本侵佔中國野心的大暴露。在此前後的中國國內形勢,國民黨內部爭權奪利、四分五裂。國民黨把消滅共產黨作為首要任務,連續發動對江西中央蘇區和各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軍事「圍剿」。九一八事變爆發兩個月前,蔣介石在告全國同胞書中,說什麼「當此赤匪、軍閥、叛徒與帝國主義者聯合,生死存亡間不容髮之秋,自應作安內攘外之奮鬥」。
  • 如果九一八張學良抵抗了中國會怎樣?勿忘九一八國恥!
    如果九一八張學良抵抗了中國會怎樣?牢記九一八國恥日1931年918日,日本關東軍襲擊了東北軍北大營,從而拉開了14年侵略中國的序幕。為此,中國抗日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總計約犧牲了3500萬軍民。,當時的東北少帥張學良將軍錯誤的估計了日本的目的,他當時認為「戰爭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政府應會約束關東軍」,沒想到日軍會佔領東三省。而實際情況是這次事變是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勢力抬頭後,妄圖將中國變為日本殖民地的重要一步,日本是想佔領東三省,締造「滿蒙生命線」進而佔領全中國。
  • 揭秘九一八與西安事變一手史料
    經過前後半年、多達19 次的訪問整理,齊世英在本書中詳細回憶了與郭松齡的忘年之交、與張學良的恩怨過節、與陳立夫的信守不渝、與吉田茂的私人交往等歷史詳情,提供了關於九一八事變及西安事變等的第一手資料。「今日成書,當可傳世為這個動蕩、豐盈、奇特的時代作個見證」,齊邦媛稱此書「超越了歲月的禁錮」,從而使齊世英「一生事跡因此或不至與草木同朽」。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究竟是不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誰才是不抵抗將軍?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華戰爭的正式開端,人數僅在500左右的日軍居然輕鬆打敗了瀋陽北大營數萬名東北軍,次日就佔領了整個瀋陽城,瀋陽的老百姓一夕之間變成了亡國奴,電影都不敢這麼演的劇情,就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無比恥辱的,而更加令中國人憤怒的是,並非東北軍的戰鬥力不如日軍
  •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流亡學生群體的抗日救國實踐評析
    以往對於東北流亡學生群體投身抗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一二·九」學生運動時期和西安事變前後,對其在「九一八」事變後的反應關注不夠①。本文對此進行專題探討,以此管窺「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流亡學生的政治訴求和社會心理,評價其歷史意義和歷史局限性,從而使東北抗日救亡運動史、十四年抗戰史更為豐富和完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大批東北學生流亡入關。
  • 一分鐘了解「九一八」事變,這8個真相老師該給孩子講!
    事變發生後,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傳達張學良的命令: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由於奉行不抵抗政策,日軍300人就擊潰了北大營的8000守軍,9月18日當夜很快攻佔北大營,第二天佔領了整個瀋陽城。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裡,東三省大好河山淪入敵手。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國民黨內一片慌亂與無能。
  • 張學良:我寫完西安事變懺悔錄後,感覺在某種程度上被欺騙了
    這是眾多研究張學良與西安事變的學者之中,對張學良比較露骨的形容。 1956年前後,張學良寫下的西安事變懺悔錄,至於「作者」是誰,卻紛紛擾擾,歷史學者研究蔣介石日記發現了蛛絲馬跡。 蔣介石當時正在寫《蘇俄在中國》,要檢討過去,似乎籍此要求張學良給西安事變做個交代。張學良在對寫懺悔錄的事情上是比較閃避的,因為從內心來說,他是不願意寫的,只是被迫而已。
  • 日本人拍攝的九一八事變:僅子彈就繳獲300萬發,圖9佔領最大金庫
    隨即,日軍向北大營和瀋陽城發現進攻,這就是「九一八」事變。短短6個小時,北大營陷落;8個小時,整個瀋陽城落入敵手。(這是一組反映「九一八」事變的老照片,為日本人拍攝)【日軍在瀋陽街頭警戒】事變發生時,張學良在北平,坐鎮瀋陽的是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有人說,事變當晚張學良正在和胡蝶跳舞,結果斷送瀋陽,這是謠言。
  • 【九一八演講稿】高中生紀念九一八事變演講
    【九一八演講稿】高中生紀念九一八事變演講 2011-09-13 13:04 來源:www.leadbbs.com 作者:
  • 九一八事變前後,日本東京大學兩份問卷調查,結果顛覆了傳統認知!
    1931年9月18日夜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是夜,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給東北軍,隨即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 朔州市二中舉行紀念九一八事變發生89周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89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處心積慮地在中國東北瀋陽燃起了侵略的戰火,這就是歷史上的「九一八」事變。今天,我們在此隆重集會,舉行以「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劉榮崢老師向全體師生解讀"九一八事變」。
  • 西安事變:火爆蔣介石和率性張學良情緒失控的大事件
    1936年12月12日爆發的「西安事變」,就是至今仍令人震撼的事件。張學良口述歷史的整理者唐德剛先生說:「沒西安事變,當今中國甚至整個今日世界的局勢,可能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中國歷史上偶發事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恐怕莫過於西安事變了。然而,我們重新檢視史實發現,如此關係國家命運前途的西安事變,竟然只是兩個男人情緒失控的產物,違背常理,也不禁令人啞然失笑!
  • 九一八事變後,中山先生的秘書長寫了兩首詩,張學良看後十分惱火
    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炮轟東北軍瀋陽北大營,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後,東北軍高層判定:第一,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中國也沒有力量跟日本打。如戰敗,日本將對我要求割地賠款,東北地區將萬劫不復。
  • 9月18日,蔣介石在幹啥?
    1931年9月18日這天,「九一八」事變尚未發生前,蔣介石早早起來後,上午與宋美齡同去拜謁了中山陵。稍後回到南京城裡,參加國府會議,內容主要為討論工廠檢查法等問題。到了晚上9時半,蔣已驅車至長江邊的碼頭,登上了永綏艦,前往南昌督師「剿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