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大連化物所提出「氫農場」新策略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報】大連化物所提出「氫農場」新策略

2020-03-23 中國科學報 劉萬生 李仁貴 趙越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李燦、研究員李仁貴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記錄。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光催化過程是一個跨越多個時間尺度的複雜反應過程,涉及化學、物理、生物等一系列多學科前沿科學問題。如果能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緩解能源緊缺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將有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從根本上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生態文明。

  李燦團隊長期致力於太陽能光催化、光電催化及電催化的前沿科學問題研究,是國內最早啟動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的團隊之一。尤其在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體系的光生電荷分離等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上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先後提出異相結電荷分離機制,發現晶面間光生電荷分離效應,發展了高對稱性半導體材料的光生電荷分離策略和極性誘導的光生電荷分離新策略,自主研發了光生電荷成像表徵新技術,並確認了晶面間光生電荷的分離等,受到國際太陽能光催化界的廣泛關注。在基礎研究取得進展的同時,團隊一直在探索太陽能分解水制氫規模化應用的示範。

  受自然光合作用原理啟發,研究人員借鑑大規模種植莊稼的作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基於粉末納米粒子光催化劑的太陽能規模化分解水制氫的「氫農場」策略,這是一種不同於國際上報導的全新策略。「氫農場」策略,是借鑑自然光合作用Z-機制將光系統II和光系統I在空間上分離以及將光反應和暗反應在空間上分離的原理,將分解水反應中的水氧化反應與質子還原反應在空間上分離,避免了氫氣和氧氣的逆反應,規避了產物氫氣和氧氣分離等問題,水氧化反應器開放,原理上解決了大規模應用的技術瓶頸。實現「氫農場」策略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如何實現高效水氧化光催化過程,二是如何抑制納米光催化劑表面生成的氧化態和還原態物種之間的反應(即逆反應)。

  近日,研究人員基於晶面間光生電荷分離原理,通過精確調控釩酸鉍光催化劑氧化和還原反應晶面的暴露比例,優化光催化水氧化反應性能,在Fe3+/Fe2+離子作為儲能介質的條件下,可見光下光催化水氧化量子效率達到60%以上,「氫農場」體系的太陽能到氫能轉化效率超過1.8%,是目前國際上報導的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分解水體系太陽能制氫效率的最高值。同時,利用催化劑不同暴露晶面之間的電荷分離特性,使Fe3+/Fe2+離子對之間的逆反應得到抑制。並利用釩酸鉍光催化劑進行了戶外太陽光照射條件下的試驗,驗證了「氫農場」策略的可行性。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01438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李燦、研究員李仁貴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記錄。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光催化過程是一個跨越多個時間尺度的複雜反應過程,涉及化學、物理、生物等一系列多學科前沿科學問題。如果能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緩解能源緊缺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將有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從根本上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生態文明。
  李燦團隊長期致力於太陽能光催化、光電催化及電催化的前沿科學問題研究,是國內最早啟動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的團隊之一。尤其在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體系的光生電荷分離等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上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先後提出異相結電荷分離機制,發現晶面間光生電荷分離效應,發展了高對稱性半導體材料的光生電荷分離策略和極性誘導的光生電荷分離新策略,自主研發了光生電荷成像表徵新技術,並確認了晶面間光生電荷的分離等,受到國際太陽能光催化界的廣泛關注。在基礎研究取得進展的同時,團隊一直在探索太陽能分解水制氫規模化應用的示範。
  受自然光合作用原理啟發,研究人員借鑑大規模種植莊稼的作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基於粉末納米粒子光催化劑的太陽能規模化分解水制氫的「氫農場」策略,這是一種不同於國際上報導的全新策略。「氫農場」策略,是借鑑自然光合作用Z-機制將光系統II和光系統I在空間上分離以及將光反應和暗反應在空間上分離的原理,將分解水反應中的水氧化反應與質子還原反應在空間上分離,避免了氫氣和氧氣的逆反應,規避了產物氫氣和氧氣分離等問題,水氧化反應器開放,原理上解決了大規模應用的技術瓶頸。實現「氫農場」策略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如何實現高效水氧化光催化過程,二是如何抑制納米光催化劑表面生成的氧化態和還原態物種之間的反應(即逆反應)。
  近日,研究人員基於晶面間光生電荷分離原理,通過精確調控釩酸鉍光催化劑氧化和還原反應晶面的暴露比例,優化光催化水氧化反應性能,在Fe3+/Fe2+離子作為儲能介質的條件下,可見光下光催化水氧化量子效率達到60%以上,「氫農場」體系的太陽能到氫能轉化效率超過1.8%,是目前國際上報導的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分解水體系太陽能制氫效率的最高值。同時,利用催化劑不同暴露晶面之間的電荷分離特性,使Fe3+/Fe2+離子對之間的逆反應得到抑制。並利用釩酸鉍光催化劑進行了戶外太陽光照射條件下的試驗,驗證了「氫農場」策略的可行性。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01438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大連化物所設計出二甲苯綠色合成新路線---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副研究員李昌志等在綠色對二甲苯(PX)合成路線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出一條以木質纖維素資源生物發酵產物(生物基異戊二烯)和甘油脫水產物(丙烯醛)為原料,利用碳化鎢催化分子內氫轉移串聯反應的合成路線。該反應可實現PX總收率高達90%,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大連化物所提出可見光誘導溫和條件下醯亞胺脫羰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可見光誘導醯亞胺溫和條件下脫羰研究中取得進展,發展了一種「雙功能銠催化劑在可見光誘導下脫羰」的新策略,可實現醯胺類化合物在溫和(30-40℃)條件下的脫碳,以及與炔烴的加成反應。
  • 大連化物所提出基於動態共價化學精確捕獲唾液酸糖鏈的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卿光焱團隊和本草物質組與組分中藥研究中心研究員梁鑫淼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基於席夫鹼水解的動態共價化學方法,實現了對唾液酸糖鏈的精確捕獲。  唾液酸糖鏈在細胞膜表面分布眾多,如同一層「糖被」覆蓋在細胞表面。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一座重情重義的科研所—新聞—科學網
    我突發奇想,照貓畫虎摹擬幾句想送給化物所:「惜別星海十餘載,櫻花頻送摯愛情。渤海灣水深千尺,不及大化伴我行。」 化物所在我的心中分量很重,這源於化物所人重視兩個字:情與義。 記得2005年12月,化物所原辦公室主任馮埃生專程從大連趕到瀋陽找到我,邀我為化物所老所長張大煜寫傳。那時,老所長已辭世十七八年了,為何化物所人對他這般上心?
  • 【中國科學報】「催」陳出新 謀「化」未來
    在中國從催化大國邁向催化強國的徵途中,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名字熠熠生輝。  「任務帶學科」踏入國際一流  基礎科學研究瞄準應用和需求,是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成立之初就決定的。  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而建。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科技成果轉化發展歷程的幾個脈絡—新聞—科學網
    當我們這些曾經的和現任的科技處長以服務管理者的身份,從70年的發展歷程尤其是知識創新工程和「率先行動」以來的發展歷程,審視大連化物所波瀾壯闊的發展史中科技成果轉化這波浪潮時,可以從中窺探到科技成果轉化的幾個脈絡,它們既揭示了大連化物所科技成果轉化形態的變化,也展示了科技成果轉化制度的完善過程,更展現了化物所人探索前行,不斷豐富和完善科技成果及智慧財產權轉化機制的過程。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精確捕獲唾液酸糖鏈,有助揭示病毒侵染機制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精確捕獲唾液酸糖鏈,有助揭示病毒侵染機制 郝曉明/科技日報 2020-04-13 09:45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發展戰略研討會舉行
    9月19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展戰略研討會暨建所7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大連化物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所長劉中民院士說,七十年來,大連化物所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祖國發展同行,與國家科技事業共進,從科技開發的各個階段,實現科技與金融、產業深度對接融合,始終以「科技報國
  • 【中國科學報】昆明植物所等提出唇形科植物新分類系統---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報】昆明植物所等提出唇形科植物新分類系統 2021-01-14 中國科學報 高雅麗 【字體:大 中 小】
  • 大連化物所文化講壇舉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與展望」主題報告會
    8月12日下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特別邀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沈力平將軍來所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與展望」主題報告。所長張濤主持了報告會,黨委書記包翠豔出席了報告會,200餘名聽眾參加了會議,其中包括80餘名來所參加DICP夏令營的優秀大學生們。
  • Chem期刊主編Robert Eagling訪問大連化物所
    Chem期刊主編Robert Eagling訪問大連化物所 2018-05-0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紀念郭和夫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和學術研討會」在大連化物所舉行
    12月12日,紀念我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石油化學家郭和夫誕辰100周年座談和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這場以座談和學術研討為形式的紀念活動,表達了大家對郭和夫無限的緬懷和追思之情。  上午的座談會由研究員徐傑主持。大連化物所黨委書記王華介紹了郭和夫為我國科技事業、為大連化物所的建設做出的傑出貢獻。
  • 國內首個殼寡糖研究中心在大連化物所成立
    近日,國內目前唯一的專業殼寡糖研究中心——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格萊克殼寡糖研究中心成立。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副所長劉中民與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糖複合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顧建新一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 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在大連化物所舉辦
    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在大連化物所舉辦 2016-10-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連化物所快速分離與檢測研究組(102組)在會上交流了其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同位素地質學專用TOF-SIMS科學儀器高分辨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的研製進展。  會前,為普及SIMS基礎理論知識,會議學術委員會和組委會特邀質譜、SIMS領域專家朱梓華、楊尉、李海洋、陳煥文等為參會的青年科研人員舉行了為期一天的SIMS基礎、儀器和分析應用的會前課程短訓。
  • 大連化物所技術顯著降低工業中試的制氫能耗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開發的新一代電解水催化劑,在蘇州競立制氫設備有限公司及考克利爾競立(蘇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規模化鹼性電解水制氫中試示範工程設備上實現了穩定運行。新一代電解水催化劑由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太陽能研究部李燦院士領導的團隊開發。將裝配於千立方/小時電解水制氫裝置,並應用於蘭州新區千噸級太陽燃料工業化示範工程項目,預期可將大規模工業電解水制氫設備能耗降低15%以上,將提升電解水制氫工業的能量效率、顯著降低成本,推動實現大規模電解水工業化過程。
  • 大連化物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2018-02-2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連化物所該團隊致力於開發和利用可再生生物質資源,選擇轉化製備PX及其它芳烴產品。前期,該團隊已發展了從生物質到甲苯的高選擇合成路線(ChemSusChem,2016,9,3434-3440)。
  • 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校長訪問大連化物所
    11月8日,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at Darmstadt)校長Hans Jürgen Prömel教授和國際事務主管Winfried Heinzel博士訪問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室及科技處相關人員會見了來賓。
  • 【中國科學報】篳路藍縷 玉汝於成
    從1995年4月我作為引進人才加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迄今已有24年。2015年7月我調到復旦大學,2017年6月又被調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但現在我仍然兼任化物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一職,可以說我從來沒有離開過化物所。  在這個深深熱愛著的研究所,我度過了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黃金時光,也是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
  • Novoselov訪問大連化物所
    期間,他還接受了大連化物所英文網站主編M. Donna的採訪,稱讚大連化物所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科研單位,研究隊伍、科研氛圍和研究條件都是世界一流的。報告由中科院院士包信和主持,大連化物所副所長楊學明致歡迎辭。大連化物所和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200餘名科研人員和學生參加了報告會。
  • 大連化物所研究人員主編的英文學術專著由WILEY出版社出版
    著作封面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101組韓克利研究員與趙廣久副研究員應邀主編的學術專著Hydrogen Bonding and Transfer in the Excited State由W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