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準領頭雁 培育致富寶———吉安縣探索實施「一領辦三參與」產業...

2020-12-22 吉安市人民政府

  (胡穎、劉鵬)春節剛過,吉安縣大衝鄉森塘村的貧困戶張志先便閒不住,早早來到百香果基地大棚裡忙活起來。靠著種田、務工和分紅,張志先2018年成功脫貧,年收入超過5萬元。他感激地說:「多虧了村幹部帶著大夥種百香果,我們才能過上好日子。」森塘村98戶貧困戶全部以產業幫扶金入股合作社,每股每年分紅不少於10%,基地務工每天100元收入。百香果基地成了全村的「聚寶盆」。

  這是吉安縣建立村幹部或致富帶頭人帶頭領辦、村黨員主動參與、村民自願參與、貧困戶統籌參與的「一領辦三參與」產業扶貧模式,做強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農民致富,形成「家家有產業、戶戶是股東」產業發展局面的一個縮影。

  黨建引領,致富能人帶起來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在推動產業脫貧過程中,吉安縣注重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紮實開展實施「頭雁引領」「書記工程」,使黨組織和黨員的力量貫穿產業扶貧的全過程。

  按照「脫貧致富帶頭人、服務群眾貼心人」標準,近年來,該縣對113名看攤守業、群眾意見大、工作不勝任的「後進書記」進行調整,選拔出224名黨性強、有能力、作風好、威信高的「能人書記」。橫江鎮良梘村的吳茂生、油田鎮江下村的彭佐民等一大批「能人書記」湧現。

  將創業致富帶頭人納入鄉賢資料庫和村組後備幹部人才庫管理,優先推薦為村「兩委」人選和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2018年,該縣從村醫村教、致富能人、務工經商回鄉人員等優秀人群中儲備村級後備幹部814名。

  採取集中輪訓、專題輔導、考察觀摩、遠程教育等形式,對村幹部及致富帶頭人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等專題培訓,提升領辦產業發展的能力。近年來,該縣共舉辦支部書記、主任培訓班14期,向黨員發放科學種養等書籍8000餘套,有計劃、分批次組織1000餘名村幹部、致富帶頭人到黨建工作先進村、集體經濟發達村、脫貧致富示範村進行現場學習觀摩。

  江西麓林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肖高龍,2016年開始回鄉創業,流轉冬閒田種植黑木耳。基地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公司組織菌袋生產、接種、栽培技術指導和木耳幹品的保底價收購,合作社組織農戶田間栽培和木耳採摘。貧困戶以幫扶產業資金入股,按年分紅,還可到黑木耳產業公司務工。目前,油田鎮黑木耳種植面積已達4500畝。黃土地裡生黑金,黑木耳產業為群眾開闢了一條增收道路。

  扶貧扶志,精神口袋富起來

  在產業扶貧中,該縣注重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把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群眾樹立主體意識,激發群眾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

  硬體脫貧只是階段性成果,精神脫貧才是鞏固脫貧摘帽長久勝利的根基。為激發貧困戶自強自立、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吉安縣開展「最美脫貧戶」和「脫貧致富典型」評選活動,組織宣講員進村宣講政策,組織脫貧典型進村宣講經驗,引領貧困戶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家種茭白幾畝地,發家致富槓槓的!」在村裡舉辦的宣講會上,橫江鎮範家村種植戶肖登平聲情並茂地講述自己產業致富的奮鬥故事。吉安縣組織縣、鄉、村三級宣講團,用身邊人講身邊事,小故事闡述大道理,開展三級書記講百場、縣委宣講團講百場、各級宣講隊入戶講百場「三百」宣講活動,大力宣傳精準扶貧政策及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創業典型事跡,營造勤勞致富、創業光榮的濃厚氛圍。

  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文化強縣戰略,在文化扶貧上下功夫,按照每個村要有一個文化活動廣場、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簡易戲臺、一個宣傳欄、一套文化器材(含一套音響和部分樂器)、一套廣播器材、一套體育設施器材、一支文藝隊伍的「八個一」標準,進一步完善全縣村文化場所建設。目前,全縣307個村均設有文化活動中心,組建文藝隊伍386支。

  該縣還把精神文明與美麗鄉村建設、文化惠民、普法工作深度融合,組建了50支扶貧志願服務隊和332個村社區紅白理事會,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制定《吉安縣貧困戶不良行為警示制度》,對不遵紀守法、不勤奮苦幹、不履行贍養義務、打架鬥毆、賭博、講排場等不良行為進行警示教育。

  產業支撐,群眾腰包鼓起來

  吉安縣發展橫江葡萄、井岡蜜柚、養雞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培植油茶、黑木耳、百香果、大棚蔬菜等特色種養業,引導貧困戶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對有能力的扶起來,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發展產業得「現金」、入園務工賺「薪金」、資金入股得「股金」;對扶不了的帶起來,每年給予不低於股金10%的固定分紅,通過扶起來、帶起來,開闢了一條「龍頭大帶動、村企大融合、生產大發展」的產業扶貧新路。

  「村裡108戶貧困戶全部入社,最多的時候有20多個貧困戶在基地務工,每天能到手120元工資。過去遊手好閒的幾個村民,現在都安心在基地務工。」說起村裡的扶貧產業,浬田鎮高陂村支書肖建章信心滿滿。2017年,該村成立了種養合作社,建了兩個蛋雞大棚,養殖4萬羽蛋雞,種植了300畝高產油茶和40畝楊梅,拓寬了貧困戶的脫貧路,受到群眾的歡迎。

  桐坪鎮張家村貧困戶張昌榮,自從參加電商培訓班後,搖身一變成為一名農村電商經營者,通過農村淘寶和朋友圈銷售村裡的土雞蛋,每月增加2000多元收入。依託縣級電商產業園和162個農村村郵樂購、阿里巴巴淘寶店,乘著「電商+扶貧」的東風,井岡蜜柚、紅心火龍果、油田黑木耳、登龍粉芋等本縣特色扶貧農產品實現網上熱銷。

  創業有政策、幹事有路子、後續有保障,吉安縣的貧困戶真切地看到創業幹事的機會和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等靠要」思想作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想脫貧、要脫貧、能脫貧」信心、決心不斷增強。

相關焦點

  • 廣東:為精準扶貧培育青年「領頭雁」
    像肖霞這樣的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正是團組織一直在尋找的「領頭雁」。  截至目前,團廣東省委已籌措專項資金600多萬元,用於實施「領頭雁」計劃,通過競標方式,進一步激發基層團組織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該計劃的目標是,到2018年培育5000名農村青年「領頭雁」和2000名農村青年電商人才,輻射帶動10萬貧困戶走向創業致富的脫貧道路。
  • 吉安縣:葡萄架下生黑金
    眼下,吉安縣橫江鎮大洲村菌菇種植基地,葡萄藤上枝葉凋零,葡萄架下整齊羅列著一排排菌菇棒,菌棒上鑽出了一簇簇黑木耳,胡海鳳等十幾名工人正在忙著採摘黑木耳,構成了一幅冬季搶收圖。橫江葡萄是吉安縣「四個一」扶貧產業之一,該縣種植規模超過5萬畝。
  • 承德平泉為脫貧攻堅培育更多「領頭雁」
    平泉以黨建促脫貧提升農村黨支部書記創業帶富能力為脫貧攻堅培育更多「領頭雁」近年來,平泉市通過實施「一人學一技」工程、組織外出「取經」等方式,提升農村黨支部書記的素質和能力。這是市委組織部組織的現場觀摩拉練場景。
  • 大方縣瓢井鎮坪興社區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發展致富產業 辣椒紅...
    「為了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坪興社區巧借產業結構調整這股東風,針對人多地少、農戶散種不划算的實際情況,合計著將有限的耕地聚攏來一塊發展,這才有了眼前一整片的辣椒種植基地。」正在基地裡幫助村民採收辣椒的坪興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楠說。
  •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之牟平典範:南臺村的「三個轉變」
    大棚草莓雖然是南臺村的主導產業,但一直以來面臨「三個老大難」:一是大棚質量好壞不一。村民們建造大棚都是用的「土方子」,什麼樣的都有,有的棚出的草莓就香甜,有的棚出的就難入口。二是大棚收益不見增長。老百姓一家種一個大棚本是挺好的營生,但隨著時間推移,一個大棚滿足不了一家開銷,可建造一個大棚需要二三十萬,大部分村民又拿不出來這麼多錢,只能維持現狀。三是草莓品種不統一,品質難把控。
  • 產業發展「領頭雁」 鄉村振興踐行人——瑞昌市高豐鎮人大代表周宇...
    2020年是脫貧攻堅至關重要的一年,如何吃透用好脫貧攻堅的好政策,讓貧困戶穩定增收、村集體發展壯大,選準項目是關鍵。這時候周宇升堅持建設水稻種植項目,並提出他的觀點:一來小源村水稻種植基礎好,作為地道的農民,大家都知道怎麼去把水稻種好;二來水稻豐收後可以銷售大米和稻穀等生活生產必需品,銷售渠道穩定等等。最終周宇升說服了大家,盤活200畝土地打造水稻種植扶貧基地,為小源村產業發展開起了好頭。集體增收手上有招。
  • 選準項目 創新業態 激發動力 湘潭縣產業扶貧結碩果
    6年的扶貧攻堅戰中,湘潭縣堅決落實中央、省委、市委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這一系列措施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首推以產業扶貧為主要抓手的造血式扶貧,產業扶貧不僅增強了貧困戶自主增收脫貧的能力和動力,更為貧困戶找到了一條穩定、持續的致富之路。
  • 佃裡院: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開啟強村富民新模
    走進佃裡院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聖女果種植大棚,清香撲鼻,放眼望去一片綠意盎然,成串的果子掛滿枝蔓;旁邊的葡萄大棚裡,一棵棵葡萄苗整齊排列、長勢喜人;而在村南的果樹育苗基地裡,一株株桃樹苗和梨樹苗爭先搶後的向上伸展身姿,社員們正忙著平整土地、澆水、施肥,夏日的佃裡院村一派生機勃勃。
  • 山東聊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金鑰匙」打開脫貧「致富鎖」
    山東省聊城市銅城街道孫道口村黨支部喚醒閒置土地資源,領辦東阿縣老道口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群眾上項目、闖市場、增收入,以「紅色黨建」實現土地生「金」,助力脫貧攻堅。「以前生活過得緊巴巴的,現在好了,有支部辦的合作社帶著我們發展,以自家土地來入股,不僅有土地流轉費,自己在家門口就有了打工賺錢的機會,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
  • 培育過硬「領頭雁」隊伍 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當前,應以組織振興為引領,切實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的「人難選」「事難幹」等突出問題,著力培育打造一支政治忠誠、結構合理、管理規範、素質過硬的鄉村振興「領頭雁」隊伍。 堅持優選和精識並舉,確保「領頭雁」政治過硬 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是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引領者、實踐者和推進者,必須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則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突出政治標準優選「領頭雁」。
  • 內蒙古王屯良:帶領村民致富的領頭雁
    在內蒙古包頭市土右旗王保公村,有這樣一個人,他被村民親切的視為他們致富的領頭雁,是黨員群眾共同致富的一面旗幟。他,就是王屯良。 王屯良,勻稱的中等身材,紅撲撲的臉上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憨厚和樸實,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閃著智慧和深沉的光芒。一說話先笑,給人一種親和力和信任感。
  • 記養龍司娘子莊園致富「領頭雁」黃丹
    近日,在息烽縣養龍司鎮娘子莊園,記者見到了莊園領頭雁黃丹。這位性格豪爽、時尚愛美的女人笑著介紹她的員工時說,她沒有想過要幹多大的事情,只想腳踏實地帶著姐妹們做事,爭取讓生活更加美好!「腳踏實地的人肯定要辛苦很多,這就跟造房子一樣,地基不牢靠的話,那房子就是豆腐渣工程。」黃丹說,高中畢業後,當時20歲的她就去了浙江打工。後來,回到貴陽上班,應聘過五六家公司。
  • 先鋒培育 固本強基
    「十三五」以來,全市組織系統深入落實省委「五聚焦五落實」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江海先鋒培育工程」,有效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推動基層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突出「三化」協同 培育基層組織「領頭雁」 在如東縣沿海離岸數十公裡的海上風電安裝作業現場,活躍著一支由36名黨務工作者組成的「紅色隊伍」,他們分別來自南通海事局如東海事處、如東縣發改委、華能江蘇清潔能源分公司等20多家單位,組成全省首個海上風電黨建聯盟
  •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動態」官道鎮:「希望的田野上」播種新希望
    堅持多條腿走路圍繞推動棲霞蘋果產業轉型升級,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建立起彰顯地域特色、體現鄉土氣息、承載鄉村價值、適應現代需要的鄉村產業體系。「一產」,育好苗。發動轄區的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煙臺實林農業科技公司,積極參與蘋果苗木培育,利用國際最先進的組培技術育苗,每年為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提供脫毒矮化自根砧苗木300萬株以上,為產業園發展、股東分紅、集體增收打好基礎。
  • 瀏陽市中和鎮:支部領辦、網格帶動,紅色引擎決戰脫貧攻堅
    黨支部領辦產業項目,集思廣益「開藥方」探索出脫貧路徑,蒼坊村黨總支持續推進「1228」黨建工程,摸索出「黨建+微網格123工作法」。村黨總支啟動「黨支部領辦項目發展」擂臺賽,4個黨支部分別領辦了耀邦故裡研學營、搖錢灣商貿區、果蔬基地、荷田經濟園等集體經濟產業項目,支部曬亮點、比實績,在競賽中推動集體經濟實現連年翻番。活動中表現搶眼的「蒼坊牌大閘蟹」就是樓西黨支部領辦的升級「荷田經濟園」項目。
  • 崇仁農村領頭雁引領群眾奔富路
    目前,在該縣像周銀祥一樣帶頭搞養殖、規模種植、創辦領辦合辦企業、興辦各類合作組織、當經紀人的農村領頭雁已達300多名,佔農村「兩委」幹部的一半以上,成為帶領當地群眾致富的骨幹力量。為充分發揮農村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引領作用,該縣大力實施農村幹部創業工程,把一批政治素質好、文化水平高、創業能力強、群眾威望高的能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並通過培訓等形式,提高村幹部的綜合素質和闖市場的能力。此外,該縣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激勵村幹部帶頭創業。
  • 大新著力培育致富帶頭人
    在大新縣,不少像凌民仙這樣的創業致富帶頭人,致力把產業項目、「扶貧車間」延伸到農村,帶動群眾找準發展產業,讓農村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該縣54個貧困村共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164人,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2-3名創業致富帶頭人,涵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電商、鄉村旅遊等多個產業。
  • ...促融合——福建大力實施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注重選好、育好「領頭雁」,連續6年舉辦全省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培訓示範班,各校普遍建立了每年對黨支部書記輪訓的機制,注重加強黨支部書記培養教育,強化支部書記黨性錘鍊。既要選好、育好,也要保障好。福建各高校注重強化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對 「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在發展空間、工作條件等方面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