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湘潭縣分站10月16日訊(來源:湘潭在線)2014年,湘潭縣共有省定貧困村2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6944戶43822人。截至2019年底,28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由5.41%下降至0.22%,所有貧困戶有望年底前全部摘帽脫貧。
6年的扶貧攻堅戰中,湘潭縣堅決落實中央、省委、市委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這一系列措施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首推以產業扶貧為主要抓手的造血式扶貧,產業扶貧不僅增強了貧困戶自主增收脫貧的能力和動力,更為貧困戶找到了一條穩定、持續的致富之路。
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脫貧的難度均在於缺乏資金、技術、合適的增收項目和市場,這些擺在脫貧路上的「攔路虎」不僅成了貧困戶自主增收脫貧的障礙,也使他們失去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動力。
為掃除這些脫貧路上的「攔路虎」,增強廣大貧困戶的自信心和自主脫貧的動力,湘潭縣先是通過大力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樹立身邊典型、以點帶面等多種方式營造氛圍;其次是精心選派1.2萬餘名幹部駐村幫扶、結對幫扶,盡銳出戰,實現駐村幫扶、結對幫扶全覆蓋;三是為貧困戶找準突破口,因人施策、因地施策,使絕大多數貧困戶找到了合適的增收項目和途徑。
近日,湘潭縣產業扶貧展示館開館
排頭鄉獅龍村的扶貧超市
扶貧菜園燃起脫貧致富新希望
產業扶貧需要產業帶動,產業帶動需要實施主體參與。湘潭縣根據縣內產業發展現狀和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堅持選準選優產業扶貧項目:一是通過科學選擇扶貧產業類型有效規避風險產業,通過競爭性立項、評審和公示機制精心選擇一批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二是分級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將產業扶貧項目分為縣以上專項項目、鄉鎮專項項目、村級產業幫扶項目、其他產業扶貧項目,所有項目明確由鄉鎮統籌管理,既確保幫扶產業契合當地實際,又使各級產業扶貧項目幫扶對象不重複。三是全面整合產業扶貧資金,全力支持扶貧產業項目發展,僅今年就已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9000餘萬元,其中產業扶貧專項資金4788萬元,新增投放小額信貸及貼息4300萬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622個,其中縣以上專項項目30個、鄉鎮專項項目120個、村級產業幫扶項目322個、其他產業扶貧項目150個。
射埠鎮鄧述東工作室舉行「一畝田脫貧」稻草種菇模式培訓
蓮業公司扶貧車間生產忙
為避免出現項目在、效果顯,項目撤、成果消的情況,湘潭縣堅持創新產業扶貧業態來鞏固脫貧質效,通過幾年的積極探索,湘潭縣創新性地實施了「一畝田脫貧」「 立華扶貧農場」 「園區+」「湘蓮全產業鏈」「空中農業」五種產業扶貧業態,全面鞏固和拓展產業扶貧成效。其中,「一畝田脫貧」模式示範推廣帶動貧困戶1300多戶增收脫貧;「立華扶貧農場」模式建成高標準雞棚400座,幫助貧困戶1000餘人實現增收;「園區+」模式吸引各類經營主體110餘家參與扶貧產業,幫扶貧困人口5000多人次;「湘蓮全產業鏈」模式吸納貧困戶就業5000多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彭老倌「空中農業」模式帶動貧困戶2000餘人發展養蜂產業,人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
中路鋪鎮柳橋村南瓜基地吸引了不少貧困戶就業。
楊嘉橋鎮養雞大戶楊志與雁銀村村支兩委商議產業發展之路
要鞏固扶貧脫貧成果,關鍵還在貧困戶本身,在於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為此,湘潭縣堅持扶志與扶智結合,他們的具體做法是:紮實開展「一月一主題」結對幫扶走訪,全面動員貧困戶發展脫貧產業;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按照「一戶一策」的原則,協商制定產業扶貧計劃:通過培養一技之長,推動貧困戶直接參與產業扶貧項目,有效提高再就業和自主創業能力;通過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增強貧困戶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全縣依託檳榔、湘蓮等地方特色產業,已建設扶貧車間39家,提供就業崗位1200餘個,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年均增收1萬元以上。
茶花村,一幅幅美麗和諧的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為有效規避產業、項目風險,從根本上消除返貧隱患,該縣出臺了《湘潭縣產業扶貧風險防控實施辦法(試行)》,設立產業扶貧風險防控基金、小額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共2750萬元,對非主觀原因或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發展扶貧產業失敗的貧困戶,依程序給予風險補償。積極推廣農業保險,在生豬、湘蓮、水稻等領域落實農業保險投保金額3700萬元,做到應保盡保。按照縣包鄉(鎮)、鄉(鎮)包村的原則,在鄉村兩級配備了1560名產業指導員,對扶貧產業進行技術指導,以降低生產風險。廣泛發動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參與消費扶貧,僅今年上半年縣內消費扶貧總額達3551萬元。
來源:湘潭在線
編輯:羅建
【來源:湘潭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