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數位化不斷加速 激發創造活力催生新型業態

2020-12-27 南早網

文化產業數位化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集中體現。如何通過數位化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從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重要課題

文化產業數位化的目標是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文化體驗供給,數位化帶來的技術便利和手段升級,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內容生產的優化精進、創造創新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時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文化產業數位化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集中體現。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大任務。如何通過數位化,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從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重要的課題。

激發創造活力

催生新型業態

文化生產領域的變革總是與科技進步息息相關。歷史上,印刷技術帶來圖書出版、報刊、廣告、新聞等行業勃興,電信技術則帶動電影、電視、廣播、唱片等業態崛起;如今,信息技術進步正給文化生產帶來又一次重大變革,這就是方興未艾的文化產業數位化。

目前,文化產業數位化在兩條道路上齊頭並進:一是新產業的興起,二是傳統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前者指的是以數位技術和網際網路為依託形成的新型文化,包括網絡文學、網路遊戲、網絡直播、網絡音樂、短視頻等;後者則是文博業、圖書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演藝等傳統業態,藉助數位化技術實現轉型升級,包括其中湧現的數字博物館、數字出版、數字影視、數位音樂等。

從文化發展角度來說,數位化大大激發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一方面,數位技術促進文化創作、傳播和接受方式的創新,讓精品內容實現多元化衍生。以敦煌為例,因地域和氣候等原因,當地只有一半時間是有效旅遊時間,但通過借力現代科技,創建數字敦煌網絡系統,公眾足不出戶便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數字遊覽體驗。數字敦煌將敦煌的藝術和文化魅力在更大的時空範圍中展示和傳播,甚至在海外也培育了大批消費群體,這就是數位技術的優勢。一些網絡文學作品通過數位技術挖掘,實現在影視、動漫、出版、聽書等多種業態的開發。

另一方面,憑藉開放性、低門檻和互動性優勢,數位化技術縮小數字表達鴻溝,激發了億萬普通民眾的創新創造潛力,為優質文化產品內容生產聚合廣泛的創作主體。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說,數位化有助於延長文化產業鏈,促進結構優化,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高文化含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價值統一的產品,將成為數位化時代的寵兒。在追求文化和數位技術高度融合的過程中,產品形態日益豐富化,消費日益個性化,新的商業模式也將層出不窮。

數位化還為文化產業轉型提供新動能。這其中既有產品和服務轉型,比如報業、出版業正走向數位化;也有業態轉型,網絡電影、網絡自製劇、網絡綜藝日益豐富文化消費生活;還有發展方式轉型,集聚發展是文化產業發展重要特點,隨著數位化進程的展開,文化產業集聚方式漸漸從企業集聚、項目集聚發展到要素和業態集聚,互聯化程度越來越深。

把握消費需求變化

創新文化產品供給

旺盛的文化消費是文化市場繁榮的反映,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隨著各類數位化技術不斷應用於文化生產,文化消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反過來,消費作為需求側的驅動力,又助推文化產業數位化不斷完善,催生催熟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

數字內容成為文化消費的重要需求。網絡文娛市場規模正在超越傳統娛樂市場,成為文娛市場的主體。「十三五」時期,網絡自製劇數量已經超過各衛視頻道播放的電視劇數量,網絡自製綜藝時長也已趕超各衛視製作的綜藝節目。網絡文學成為文學創作的生力軍,不僅數量驚人,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並成為影視IP的主要來源。這一切都說明,文化消費中數字內容佔比越來越重。

文化消費的互動需求和社交屬性凸顯。與傳統文化消費的單向性不同,從時下流行的彈幕文化可以看出,人們在文化消費過程中越來越注重話題分享和即時交流。互動短視頻、互動影視劇、互動小說等文化產品的出現,也反映出消費者參與內容製作的共創式的文化生產和消費形態。文化消費的社交屬性和社群特徵,可以借數位化技術實現最大程度的滿足。網際網路文化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定位不同偏好的用戶群體,實現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精準投放,推動文化內容創作向精細化和品質化方向發展,促成供需兩側的良性互動。

場景式文化消費需求旺盛,「體驗」成為當前文化消費關鍵詞。如今,文旅融合過程中的場景式消費越來越受關注。比如,集合了AR導航、360度視覺效果等功能於一身的APP「一部手機遊雲南」,將線上遊覽與線下遊覽結合起來,推出200條精品線路,其中包括電競文創村、歷史文化主題體驗線路、動漫主題扎染國潮服裝等。場景式消費凸顯了消費者希望獲得的不再是一個孤零零的文化產品,而是更有故事和情感附加值、全身心、全方位的文化體驗。人工智慧、增強現實、5G等技術應用為改善文化體驗提供了可行途徑,甚至把高品質的體驗發展為一種具有高價值量的消費形態。近年來演藝、展覽、網路遊戲等都在引入沉浸式藝術,為的就是給觀眾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滿足其文化需求。

加大數位化研發應用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呈現的新趨勢,很多都和數位化技術息息相關。如傳統文化通過科技方式實現廣泛傳播, 5G發展為文創產業帶來更多機會,基於大數據的文化創作正在普及,區塊鏈對於文化版權保護的探索,行動支付與知識付費進一步激活文化需求,等等。「十四五」時期,隨著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的實施,以下幾個方面將成為產業發展的著力點。

依託「新基建」,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服務和應用體系,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採集和標註。再通過開發數據,形成文化產品。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將有力地推動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利用。

探索5G、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基礎設施與文化產業的商業應用場景。如雲遊戲的商業開發。雲遊戲是一種在雲端伺服器上運行、玩家無需本地安裝的遊戲模式。隨著5G商用的加速落地,雲遊戲將成為網路遊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再如,在數字時代,海量文化產品和低廉的盜版成本,使得版權保護任務更加艱巨和複雜,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為版權保護提供解決方案,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加速傳統文化產業的數位化轉型。以影視業為例,目前中國影視業工業化、科技化水平相較國際影視強國還有差距。「十四五」時期隨著影視工業化進程加速,技術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國內科技企業加大對影視數字軟體的開發力度,可以預計,我國影視業數位化轉型的步伐將大大加快。

此外,還要加大文化製造領域新設備、新材料的研發應用。隨著VR/AR、裸眼3D、全息投影、交互投影等技術的發展,文化體驗裝備正在不斷升級,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如運用全息投影、投影映射、多媒體設備,打造定製化、沉浸式遊覽體驗。

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文化產業數位化的目標不是別的,正是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文化體驗供給,滿足和提升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數位化帶來的技術便利和手段升級,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內容生產的優化精進、創造創新上。相信通過數位化戰略,我國文化產業將走上一條前景可期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薦讀|鄒廣文: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創造力已經成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驅動力,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解讀
    同時,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也還面臨數位化水平不高、供給結構質量有待優化、新型業態培育不夠、線上消費仍需培養鞏固、數位化治理能力不足等新問題。在此形勢下,出臺《意見》,明確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思路和主要任務,有利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有利於以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培育新型業態,促進產業提質升級,增強發展新動能;有利於激發文化消費潛力,引領消費潮流,不斷創造新的消費場景、滿足消費需求;有利於推動數字經濟格局下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
  • 2021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
    疫情對於以線下場景為主的傳統文化行業產生較大衝擊,但同時也促使了行業加速數位化轉型,催生出「雲看展」「雲旅遊」等新業態,帶來強勁增長動能。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啟動「上雲用數賦智」行動,通過提供全面的數位化轉型公共服務、普惠性金融支持、搭建虛擬產業網絡化協同平臺,助力中小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
  • 數位化新業態加速湧現 打造經濟新高地
    數位化創新持續迭代,數位化新業態加速湧現,數字經濟不斷創造新的可能。  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變革契機,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將迎來新機遇,獲得新動力。  注入經濟發展新動能  安裝傳感器和平板電腦、接入網絡,一臺縫紉機「搖身」變成了工廠的「中樞神經」。
  • ...業態·創造經濟新活力 ——關於廣東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
    創設文化新空間·創新融合新業態·創造經濟新活力——關於廣東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幾點思考李宜航世之盛也,「典章存於官守,情志和於聲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興文化,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範周丨推動「十四五」文化產業新發展
    在新時代,城鎮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層次化、品質化、數位化、國際化的特徵,在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全面推動下,城鄉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加快,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有效普及,提高了鄉村居民文化消費,因此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繁榮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有利於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5G的三大特性或催生出數字文化產業三大落地場景
    數字文化產業本身就是高新技術與文化融合發展的成果,承載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並催生了一系列新興業態,其發展壯大有望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當前,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正處於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的前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楊曉東指出,具體看來,呈現三大特點:一是處於由新技術而產生的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的前夜。
  • 創設文化新空間·創新融合新業態·創造經濟新活力 ——關於廣東省...
    創設文化新空間·創新融合新業態·創造經濟新活力——關於廣東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幾點思考李宜航世之盛也,「典章存於官守,情志和於聲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2020年度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隨著文化和旅遊部進一步完善激發文化和旅遊創新創造活力的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加快文旅融合體制機制建設,文旅融合不斷深化,文旅產業正成為投資重點、消費熱點和開發亮點。夜間經濟可以提高消費水平、增加社會就業、帶動城市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和激發新的經濟業態、加快城市風貌改善、繁榮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的對外吸引力和整體競爭力,為城市形象的宣傳創造新的機遇。從線下「不夜城」到線上新零售,以夜間消費涵養文化習慣、促進城市形象宣傳、形成個性化的城市品牌,有助於開發夜間文化消費新市場,打造新時代特色城市形象,為後續城市文化產業的產銷時空維度和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思路。
  • 廣州花都數字文化發展加速 構築大灣區數字文創產業鏈條
    廣州市委宣傳部文資辦主任皮健認為,伴隨著電競產業不斷衍生迭代,將創造出電競「產業融合生態收入」,行業整體規模不可限量,以電競產業為核心的數字文化產業將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廣州市政府通過創新政企合作模式,精心培育、引進和整合更多優質電競資源,電競產業上下遊企業需要協同創新發展,加快廣州打造全國電競產業之都進程。
  • 線上線下融合發力 新型消費加速崛起
    密集部署政策利好集中兌現疫情防控期間催生了新的消費習慣,加速消費場景的轉換。記者注意到,為了更好地順應這一變化趨勢,中央和各相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地出臺支持舉措。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明確,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改造提升傳統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精準對接,推進文化產業「上雲用數賦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促進消費升級,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 浙江嘉興現代商業迅速崛起 新型業態發展快
    據《南湖晚報》報導,新商圈的運營,不僅加劇了城市商業競爭,激發了商業潛藏的活力,而且隨著新型商業形態的完善,市民消費觀念的升級,禾城現代商業正在加速崛起,中心城區的集聚功能大幅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吸納力明顯提升。
  • 太陽鳥時評: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從「危」和「機」並存的角度看,戰「疫」也催生並推動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新形勢新問題,要求我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 上競文化:遊戲產業未來的5大趨勢
    對於2020年整體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張毅君表示,堅持落實國家指導要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持續加強;創新激發產業發展活力,精品化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技術加速產業換擋升級,雲遊戲、電競、VR持續發展 ;跨界融合成為主流,「遊戲+」實現多維市場共贏;「走出去」戰略持續發力,海外影響力持續增強 。
  • 文化產業「數位化」 廣州大有可為
    2020廣州文交會數字經濟智慧博物館論壇上,凡拓數字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伍穗穎描述的這個場景,是廣州方興未艾的文化產業「數位化」的一個縮影。記者在本屆文交會上發現,數位技術對文化產業的「賦能」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從3D、4K到5G,從VR、AR到MR,現實與虛擬,傳統與未來,似乎就在跳動的數碼中,撲面而來。
  • 激發旅遊業活力 為新發展格局增添新氣象
    激發活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普惠金融服務,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創新,讓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加活力。  今年,面對疫情衝擊,旅遊業界齊心協力,共促市場繁榮。在政策護航、消費恢復的基礎上,企業發展活力恢復勢頭良好。
  • ...旅遊部有關負責人解讀《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答: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業態,能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成為優化供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徑和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 紅辣椒網評:按下「新基建」加速鍵,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不斷增加的5G基站,是在中國大地上如火如荼建設的大批新型基礎設施的一個縮影。我們要充分認識「新基建」的重要意義,按下「新基建」加速鍵,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涉及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