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請你一定要陪我到七歲,因為之後的人生基本已註定

2020-09-03 捷徑系統


現在,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在糾結一件事:

那些我們覺得尊貴的,有錢的,權勢的人

到底從哪裡冒出來的?

他們是有怎樣的門路呢?

不知你有沒有想過:

人生到底是怎樣被決定的?

如果你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那至少考慮過孩子的吧!

過的不好的父母更應該想想,因為你肯定希望孩子過的好。

今天的這篇文章,多多少少會給一些提示:

文章因為談了孩子成長的31個敏感期,所以有點長,適合收藏,慢慢看,慢慢體味吧!

文章從一部英國拍了50年才拍成的紀錄片說起。

「把孩子交給我,只要7年,我就能還給你一個男人」——耶穌會的格言


1964年,拍過007的英國大導演麥可·艾普泰德開始記錄14個7歲的英國小孩,每隔7年就會找到這些孩子,拍下他們的最新狀況,於是就有了《14Up》、《21Up》、《28Up》、《32Up》、《42Up》,《49Up》,直到2013年孩子都成了《56Up》裡的老年人。


講述14位孩子從7歲到56歲的人生經歷,默默追問決定人生的答案。


這不僅僅是一部史無前例引人思考的紀錄片,或者說,這是一個追問普通人命運的社會學研究報告。


我們看著片中的主人公,看到他們從小開始,慢慢變老,看他們努力奮鬥,看他們徒勞掙扎。


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這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窺見到普通英國人的人生。而那些人的人生無不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的家庭影響對孩子的一生來說,是難以磨滅的。


每一集影片都以一句話開篇:「讓我帶一個孩子到七歲,以後隨你怎樣帶,隨他怎樣長,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已是註定。」


我們中國古話說:「三歲看七歲,七歲定終生」,同樣的道理。

不要錯過孩子7年成長的關鍵期


有太多人曾幻想過「如果我能回到過去,我會……」如果,如果,再多的如果也是空談! 也有很多的父母一直在抱怨說,我的孩子問題太多,自己感到手足無措。


很多時候是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為什麼說七歲前很重要,今天小寶數了一下,孩子成長的31個敏感期,幾乎全部是在7歲前形成的。


所以不要等孩子的性格習慣已經成形了,你才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時候,他已經不是你的乖寶寶了。


下面,我們就細數一下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哪些主要的敏感期:

1.光感的敏感期 0-3個月

特點:剛出生的寶寶對光感非常敏感,這時寶寶需要適應白天和晚上的光線差異,所以白天要拉開窗簾,晚上要關燈睡覺,讓寶寶適應自然的光線變化。

建議:可以給寶寶多看黑白圖。


2.味覺發育的敏感期 4-7個月

特點:寶寶自己的口腔可以感覺到甜、鹹、酸等味覺。

建議:添加輔食的開始,一定要注意飲食的清淡,保護好寶寶味覺的敏感程度。


3 . 口腔的敏感期 4-12個月

特點:這時寶寶喜歡吃手,他在用口進行嘗試、感覺,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

建議:請媽媽們給寶寶口腔發育的機會,讓寶寶吃個夠,不要無情的把寶寶的手從他嘴裡拿開。


4 . 手臂發育的敏感期 6-12個月

特點:這個時候孩子喜歡扔東西,這時最早的手眼協調發育的標準。

建議:請看護者不要管制寶寶這個行為,讓他扔個夠。


5 . 大肌肉發育的敏感期1-2歲 小肌肉1.5-3歲

特點:喜歡扶、站、努力行走。

建議: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是活潑好動的時期,此時給予他充分的空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熟悉更多的肢體動作,和他一起作許多遊戲運動,使各種肌肉得到訓練,增進親子關係,並且還能使左右腦均衡發展。在動作敏感期,精細動作的訓練不僅有助於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還可以增長智力。


6 .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特點: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他常常會做出一些我們不理解的細小動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葉子不停地往花盆裡插,或是擺弄著花手絹怎麼看也不煩,我們不明白的他們卻能從中看到更多的奧秘。

建議:此時期正是我們培養孩子對事物學會觀察入微的好時機,帶著疑問和想法去認知世界,再好不過。


7 . 語言第一敏感期 1.5歲-2.5歲

特點:語言的啟蒙始終伴隨著嬰幼兒,甚至是胎兒期。對著胎兒說話,嬰兒的咿咿呀呀學語就開始了語言敏感期。

建議:大自然賦予了孩子這種能力,從觀看爸爸媽媽說話的口型直到突然開口說話,這個過程就是語言敏感期積攢的力量。有些孩子說話晚,如果不是病症,那麼就有可能是環境的影響所致,不管他會不會說話,我們都要不斷給他注入「養分」,多和他說話、講故事,當他需要表達自我感受時,自然就開口說話了。同樣,良好的語言教育會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增強,學會與人交往。


8 .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1歲6個月-3歲

特點:區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現:從開始說「我的」到開始說「不」到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漸漸地孩子們有了自我意識,這時的孩子出現的最多的現象是劃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時通過說「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覺,我說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發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孩子們的表現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出現的年齡2-3歲。


建議:當孩子打人咬人的時候,我們只需制止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打S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譴責,也不要去說教,因為那和粗野的行為是不同的,我們就讓孩子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吧。(注意事項:不要和孩子較勁,這是一個孩子形成自我的過程.)


自我意識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因為我們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未來是不是很強大,是否具備一個強大的能力,首先就來自自我意識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護這個自我意識形成的敏感期,就等於保證了這個孩子未來人格的強大、人格的和諧和未來在社會上立足的這樣一個能力。


9 . 社會規範敏感期 2歲半-4歲

特點:開始喜歡結交朋友,喜歡參與群體活動,這就說明孩子進入了社會規範的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的教養有助於孩子學會遵守社會規則、生活規範,以及日常禮節,抓住時機教養,有利於將來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輕鬆交往。

建議:和更多的孩子接觸。一般2歲半的孩子家長就可以準備入園了,幼兒園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環境。


10 . 空間敏感期 3-4歲

特點:喜歡壘高高、三維、鑽箱子等

建議:可以多提供類似的玩具,同時可以在這個機會學習各種幾何圖形,對日後學習幾何學奠定興趣基礎。


11 . 色彩敏感期 3-4歲

特點:開始對色彩產生感覺和認識,開始在生活中不斷尋找不同的色彩。人類認知的發展正是從感覺訓練開始的。

建議:給孩子提供多彩的顏料,和孩子一起塗鴉。


12 . 邏輯思維敏感期 3-5歲

特點:不斷追問「為什麼?」「天為什麼黑了?」「為什麼會下雨?」「小朋友為什麼要上幼兒園?」等等。這些問題總是讓家長感到應接不暇,可是孩子卻不管不顧地打破沙鍋問到底。當我們一次一次地給孩子解答時,孩子開始出現了邏輯思維。孩子正是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在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發展了思維能力。

建議:保護好孩子這份珍貴的好奇心,如果家長不能回答的問題,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時家裡有一套百科全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時認知的速度是事半功倍的。


13 . 剪、貼、塗等等動手敏感期3-4歲

特點:孩子從這時開始真正有意識地使用工具,這又是大多數孩子建構專注品格的最好機會。無論在教室裡還是家裡,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們都非常樂意選擇剪、貼、塗等等這些工作。從身體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孩子訓練小手肌肉和手眼協調的一項重要工作。

建議: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並儘量不要打擾專心工作的孩子。


14 . 、佔有敏感期 3-4歲

特點:開始強烈地感覺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並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探索物質背後的精神,才可能超越於對物質的佔有。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於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與此同時,也就拉開了人際關係的序幕。

建議: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15 . 執拗敏感期 3歲-4歲

特點:同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一樣,這個敏感期對家長比較挑戰!

3歲至4歲的幼兒進入執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3歲就提前進入這一敏感期。表現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發脾氣,哭,鬧。這時家長和老師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照,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技巧。 兒童執拗的敏感期,可能來源於秩序感。在建構秩序感這一特殊品質時,兒童的過分需求常常被認為是「任性」和「胡鬧」,但我們覺得,用「執拗」這一概念來得更準確一些。兒童在這一時期常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我們並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們確切知道,兒童的心理活動一定是有秩序的,當他沒有超越這種秩序時,就會嚴格地執行它。


建議: 解決兒童的執拗問題,關鍵要理解和變通。理解不是特別難,但變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變通得好,才能成功解決問題,才有隨之而來的快樂。怎樣掌握變通的技巧是我們一直研究的課題。要注意的是,幼兒對秩序的要求起初並未達到執拗的程度,一開始他會不安、哭鬧,隨著自我的逐漸形成,他將這一秩序上升到意識層面,才開始變得執拗、不妥協。


16 . 追求完美敏感期 3.5歲-4.5歲

特點: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時灑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蘋果上不能有斑點;廁所白色的便盆不能有任何黃漬;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接著又上升到對規則的要求: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須扔到垃圾桶裡,沒有垃圾桶就必須拿著;紅燈亮了,即使馬路上一輛車、一個人沒有也不能過馬路,已經過了必須退回來,退回來也不行,誰叫你這樣做了!

建議:依然是尊重孩子!這時不要在意孩子一定要吃一個整個的餅子是否能吃掉,是否會成為他浪費的喜歡,等等,孩子的問題不要擴大化,在什麼時間只針對什麼事。


17 . 詛咒的敏感期 3歲-5歲

特點:「臭屁股蛋」、「屎巴巴」、「打死你」、「把你踢死去」,這些聽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辭,總是出自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嘴裡。因為孩子在這時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就是詛咒,而且成人反應越強烈,孩子就越喜歡說。

建議: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語言,這並不是他真的想表達的,慢慢等待這個階段過去。


18 . 打聽出生敏感期 4-5歲

特點:孩子往往在這個時期開始詢問自己從何處來,並且一遍又一遍地問。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絲的馬虎,因為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來源,也是人類最古老的一個哲學問題:我從哪裡來?

建議:家長們認真地拿出百科全書,將生命形成的全部過程科學地講給孩子聽。


19 . 人際關係敏感期 4.5歲-6歲

特點: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從和許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兩個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經歷了人際交往的全過程,而這種交往智能是與生俱來的。

建議:家長可以給一些人際關係相處方法的引導,不過身教大於言傳。


20 . 婚姻敏感期 4歲-5歲

特點:在人際關係敏感期後,孩子便真正展開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時候孩子會想要和爸爸、媽媽「結婚」。之後,他們就會「愛上」自己的老師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歲左右,他們才會「愛上」一個小夥伴,比如只給自己喜歡的孩子分享好吃的東西,而且經常在一起玩,產生矛盾時也不願意讓其他人幹預等等。總之,他們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建議:無論孩子想結多少次婚,喜歡多少朋友,家長都一定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21 . 審美敏感期 5歲-7歲

特點:審美是對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願望和審美標準,尤其女孩子對自己的衣著和服飾產生起濃厚興趣。

建議:孩子到了審美敏感期時總是喜歡化妝。當然,在成人眼裡這些「妝」化得很離譜,但是這些女孩子們總是熱情不減,並且總在所有人面前走來走去展示,直到得到你的誇獎之後,她們才會帶著滿足的神情離開,轉身又會到別的老師面前展示。除了化妝,女孩子還喜歡漂亮的裙子和鞋子,並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著和打扮。在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時,我們無需對美做任何評判。


22.身份確認敏感期 4歲-5歲

特點:孩子們會給自己一個又一個身份。這種現象是因為孩子開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個偶像。在幼兒園裡,經常有穿著白雪公主服裝的小朋友,你必須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應你。孩子在這個身份確認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他們開始透過自己的偶像來表達自己。

建議:可以在家裡進行角色扮演遊戲,孩子會很感興趣,說不定你就培養出一個著名演藝家呢!


23.性別敏感期 4歲-5歲

特點:大概4歲時的孩子最重視的就是誰是男孩誰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間,他們一定要跟著去,原因是想觀察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

建議:孩子對身體的探索和認識來自於觀察,成人在給孩子解釋時,態度必須客觀和科學,就如同認識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樣。當然百科全書這時是最好的工具了。

24.數學概念敏感期 4.5歲-7歲

特點:孩子到了4歲多時,總是喜歡問:這是幾個,現在是幾點,有幾個人?這是因為孩子對數名、數量、數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這時的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邏輯,他們只是能夠將數名、數字、數量配上對。

建議:這是孩子數學智能的最初發展,而只有三位一體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數的概念。這時可以讓孩子幫助家裡買一些日用品,通過花錢鍛鍊數字能力及經濟能力。


25.認字敏感期 5歲-7歲

特點:這是孩子第一次接觸符號,我們的方法是給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讓孩子把動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來去學習文字。

建議:在這個階段,孩子只能宏觀地認識文字,也就是一個整體的形象,還不能夠分解字的筆畫,也達不到書寫。孩子也會對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興趣,比如他們會發現自己名字裡的字在別的地方出現。


26.繪畫和音樂敏感期 4歲-7歲

特點:這是人生來俱有的智能。繪畫是孩子最會使用的一種語言,他們從塗鴉開始一直到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整個的過程都是一種自然的展現。而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了聽覺的發展,一歲多的孩子就能夠跟著音樂的節奏扭動自己的身體,音樂是人類的語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級的藝術欣賞能力。

建議:在這個敏感期的發展上,我們只要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高品質的環境就可以幫助孩子的發展了。


27.延續婚姻敏感期 5歲-6歲

特點:5歲以後的這個敏感期是前一個婚姻敏感期的延續。

建議:這個時候的孩子選擇夥伴的傾向性非常明顯,並且知道了一些簡單的婚姻規則,比如只要相愛的人才能結婚等。


28.社會性興趣發展的敏感期 6歲-7歲

特點:孩子0~6歲的發展是一個人宏觀發展的微觀縮影,到了6歲他們就開始積極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則,形成合作意識。比如選舉班長,實現自我管理,監督上課的時候誰沒有進教室,吃飯前誰沒有洗手,哪個孩子沒有遵守幼兒園的規則……這些都是他們十分關心的事情。

建議: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包括公益性的活動,比如:撿垃圾活動、自己做手工義賣捐助活動等,培養社會責任感的良好時機。


29.數學邏輯的敏感期 6歲-7歲

特點:數學邏輯的敏感期和數學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區別的。孩子們在完成了對數字、數名、數量的認識之後,開始對數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間的關係產生興趣,

建議:比如通過蒙特梭利的數學教具讓孩子學習加減乘除法,這種方法學習的是數學的邏輯而不是簡單的記憶。


30 .動植物、科學實驗、收集敏感期 6歲-7歲

特點:孩子開始熱烈地吸收一切來自自然界的知識。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興趣比我們想像得要強烈的多,孩子在六歲前,總是能保持好學、好奇的品質。

建議: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觀察大自然。


31.文化敏感期(6~9歲)

特點: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起於3歲;而到了6~9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秘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

建議:家長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以上31個敏感期基本可以涵蓋孩子成長中的主要階段。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僅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展。因此,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機會。


幼時接受的教育決定了真正的起點


看過影片的大家都會注意到有個住在沒什麼人管的寄宿學校裡的孩子,他叫Paul。他7歲時候談不上什麼夢想不過就是希望少被打,少被罰站之類。那張憂傷無助的小臉在1964年的黑白鏡頭下讓人心痛。他成年後雖然也找了很多工作,但卻頻繁地失業。到晚年時,也只能在妻子幫工的養老院謀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雜差。他到底是因為幼時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而造成的自卑,還是因為天生性格怯懦而造成的少毅力?不得而知。


7歲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層階級讀私立學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經每天在看《金融報》或者《觀察家》了,他們明確知道自己會上哪個高級中學然後上牛津大學然後成為著名律師著名人物之類,中產階級的男孩也有一些夢想反對種族歧視幫助有色人種或者到哪裡上學讀書有個什麼職業,女孩子則想著長大了嫁人生子,而在窮人區貧民窟上寄宿學校的下層階級的孩子甚至談不上什麼夢想,有人希望當馴馬師賺錢,有人希望能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這也成為了他們的願望。


在他們56歲的時候,當年那幾個7歲的上私立學校的孩子已經按照既定路線上了牛津大學畢業然後都做了著名律師,過著上層社會的優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們的孩子也無一例外地走著父親的老路,好中學好大學好工作;中產階級的男孩子有三個也上了大學,第一個bruce牛津大學數學系畢業後成為了一個中學教師,按照他的理想幫助窮困地區的學生,後來回到英國在一個普通的公立學校教書,過著平淡也還安靜的生活。

而那幾個來自底層社會階級的孩子,有色人種居多,他們年老以後,都當了一堆孩子的爺爺奶奶,而他們的孩子,極少能上到大學,做著都是普通的服務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類,他們自己,常與失業相伴,如果沒有好的社會制度,他們其實處境堪憂。

導演麥可最早決定拍這個紀錄片時,初衷是批判英國社會凝固化的階級: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近50年的記錄,結論到底是不是導演曾經想批判的那樣?建議去看下看下《56UP》的全部三集吧。

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他們的時間

影片中的一位主角在56歲時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他們的時間,陪伴他們成長這很重要。」你看,不論貧窮富有,這都是你可以給與自己孩子的付出。

導演麥可說,觀察這14個孩子的成長軌跡,既「有趣」又「令人心寒」。有些人很早就對人生、對社會有一定的認知和遠見;有些則一輩子每天都忙著為當天的生計操心。相隔50年回頭看,依舊是幾個來自精英階層孩子的人生相對光鮮。他們過著優渥的生活,婚姻穩定。安德魯劍橋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約翰投身慈善業,娶了駐保加利亞大使的女兒;幾位出自中產家庭的女孩大多生活平淡滿足,且都嫁得不錯。他們大多保養得當,神採煥然。


14個孩子中,有兩三個算依靠自己的努力奮鬥,躋身真正中產或準精英階層。就讀公立學校的布魯斯考上了牛津。出身北部約克郡農莊的尼克,成為一名核物理學家。


而那些原本身處社會中層的孩子的命運,反映出更多不確定性。利物浦的彼得長大後成了一名教師,曾言辭激烈抨擊柴契爾的教育政策,後來改行做公務員,家庭幸福,兒女雙全都非常優秀,業餘時間和氣質優雅的妻子一起搞樂隊作表演。


有一個現實很重要:我們不能否認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家庭條件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為父母,我們當然要努力,努力生活的更好,努力能夠給孩子更好的成長條件,這樣孩子才有更多的機會。就好像很多人父母說的,做不了富二代,努力做富一代吧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爸爸媽媽,請你一定要陪我到七歲,因為之後的人生基本已註定
    導讀:爸爸媽媽,請你一定要陪我到七歲,因為之後的人生基本已註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媽媽,請你一定要陪我到七歲,因為之後的人生基本已註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個技能當爸媽一定要會,能騰出一個勞動力
    哈哈,既然敢寫這個題目,肯定是有方法的,我之前給大家介紹過紮根童書出版圈十幾年的雷家兩姐妹,今天咱們可以參考二姐萌萌媽給的步驟:先選對孩子愛看的童書,之後高效率的陪孩子讀書(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後就能孩子自己養成習慣,安靜的自己看書了。這樣,爸媽就能在休息時,真的稍微休息休息了。
  • 很溫馨的句子,希望你遇上一個人陪你看日出,一直陪你到人生落幕
    三 * 青春是打開了就合不上的書,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頭的路,愛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賭注。四 * 人生本來就沒有相欠,別人對你付出,是因為別人喜歡,你對別人付出,是因為自己甘願。情出自願,事過無悔。五 * 任何一個人離開你都並非突然作的決定。人心是慢慢變冷,樹葉是漸漸變黃。
  • " 如果陪你到最後的人不是我,請你一定原諒我 "
    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我是哭著讀完的所以,希望也能感動你" 如果,陪你走到最後的那個人不是我,請你一定要原諒我,好不好?"上次回國的時候我沒有找到你,我想我是明白你的意思了。母親和我說,她找過你,勸你和我分開,你同意了。因為這件事我和她大吵一架,也在一直埋怨自己。我想,你離開我是對的,要不是因為我無能,處理不好這件事,讓你受了這麼大的委屈,你也不會如此。滿滿,我們已經有9年了,能遇見你真幸運。
  • 7個方法,讓英語不好的爸媽,也可以陪孩子讀英語繪本!
    記得小朋友還在爬來爬去的時候,我就會自顧自地讀一些繪本,那時候寶貝肯定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就會爬過來挨著我,懵懵懂懂地聽,有時候我就指著繪本裡的動物啊太陽月亮啊講給她聽。那時候洗澡的時候就給她一本防水布做的繪本,推車上就掛著一本撕不爛的布繪本,算不算閱讀啟蒙?
  • 你陪我成長,然而卻不是你陪我到最後
    分手多年後再次與前任相見你會怎麼辦?為什麼那麼多人看了前任三哭成狗,因為我們看見了電影裡的自己。明白了那些,看不開的錯過,放不下的離開。我以為孟雲穿成至尊寶的樣子是想挽留,當看見林佳吃芒果的時候,我才明白,原來是兌現最後承諾的放手。
  • 孩子,爸媽不想替你負重前行,但願意陪你一起成長
    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媽媽說,父母不管貧富,都不必自責內疚,只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力幫助孩子即可,我不想替孩子負重,但願意陪孩子一起吃苦,一起成長。 是啊,我們不能替孩子負重前行,那是他們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但做父母的可以選擇陪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不至於孤單無助。
  • 爸媽的25歲:結婚生子環遊世界;我的25歲:哈哈哈看完扎心了!
    最近,國外一個小哥就真的去做了這件事——今年24歲的他突然好奇自己爸媽24歲都在幹些啥,於是便問爸媽要了張他們24歲的照片。這個扎心的對比瞬間引起了全網年輕人的共鳴,短短幾天兩張照片收穫了600000的點讚和無數評論:很多年輕人因為這條po文也去問爸媽要了他們年輕時候的照片,結果,這些對比一個比一個扎心啊...
  • 請月嫂還是婆婆照顧?8點好處告訴你為什麼一定要請月嫂
    她說:「早知道就只有我一個人帶娃的話,就應該請個月嫂,至少我能少操點心。」在她將自己的經歷發到同學群之後,馬上就炸開鍋了,都表示坐月子還是要請個月嫂。其實,很多產婦家中都有很多人,除了公婆之外還有自己的爸媽,一家人加起來可能都不只4個。有這麼多人圍著寶寶,感覺看著孩子是很輕鬆的事情,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因為,帶娃是個體力活,傷神也傷身,尤其是新生兒寶寶最難帶,兩三個小時就要餵一次奶,還要經常換紙尿褲,每天晚上都要起來三四次,家中老人的身體肯定吃不消。
  • 人的命,天註定,不信你看!
    其實沒有誰的人生是天生的如意,都是因為堅持努力的積累,生活本來就是個大雜燴,別人今天的成功,是他的過去所成就的,你今天雖然不如意,可悶心自問,自己是否已做到了足夠的努力了?所以,面對命運的不公,唯一能靠的是我們自己,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才能撐起命運的公平,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 專家研究發現:「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並非迷信,確實有一定道理
    編輯:邱寫寫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認為孩子童年時期的表現,可以影射未來的一生英國研究表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確有一定道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抓住三歲的大腦發育關鍵期
  • 還好不是你,陪我到最後
    那天陪她去買火車票,我只是強顏歡笑。我不知道她眼裡的我還是不是個大大咧咧的孩子,我卻不敢再斬釘截鐵地對她說,三五年後去找她。等待累積是一種傷害,何必讓彼此都無奈。或如她所言,如果走不到最後,就不要選擇開始。所以,這一輩子,她註定成了心口上的那一顆硃砂痣。就算是無心染上的蚊子血,那件她穿過的白襯衣,我也始終放著捨不得洗。
  • 人生之大幸:爸媽和我是老鐵
    每每想到這句話,再看看眼前這個天天捧著小臉,說「媽媽我愛你」,說「媽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的嘟寶,不禁無限感慨、暗自神傷。一直在想,這是為什麼呢?那個曾經視父母為天、視父母為神的寶貝,怎麼漸漸就和我們沒話說了呢?是孩子薄情寡義嗎?是人性本該如此嗎?還是我們自身也出了問題,沒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呢?這是一個憂傷的故事,要想改寫,很難,但也很緊迫,不知不覺中,一轉眼,孩子就大了。怎麼辦?
  • 男人過了55歲之後,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這3件事儘量要少做
    55歲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黃金期,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也是一道坎,特別是對於男性朋友們來說,如果一個男性朋友們55歲之後還有著一個非常不良的日常生活習慣的時候,那麼也很有可能就會導致他們的身體機能出現了迅速的下降情況,也可能就會導致他們的身體健康日益俱下,但是如果要是一個男性朋友們能夠成功的度過這一個時期的時候
  • 25歲,我一定要把你娶回家!
    那天散夥飯時,他和兄弟們喝的大醉,含糊不清的打電話給女朋友,我要留在這個城市,努力拼搏,三年後,我一定開著豪車娶你進門!電話那端的女朋友笑著說,好,我等你。23歲,他陸陸續續換了好幾份工作。他走到樓下便利店,拿了一瓶便宜的啤酒,一口氣喝了一半,才隱隱感覺到舌根的苦意,一聲輕嘆,人生可比這酒苦多了,錢,真他媽難掙。24歲,他跟女朋友大吵一架。他路過了女朋友上班的寫字樓,買了她最愛吃的曲奇餅乾,可是到了樓下,去看到了她從一輛豪車裡出來,笑顏如花。
  • 丈夫記錄真實陪產經歷:請一定陪在你老婆身邊
    迎接新生命的爸爸,剛剛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陪產歷程。他呼籲:如果可能,請一定要陪產!請珍惜每一個願意為你生孩子的女人!16日凌晨1:30分 我在猶豫要不要進去陪產16日凌晨1:30分,醫生檢查說開了4指了,可以上產床了。我給老婆換了病號服,推著老婆到了產房門口。在這個時候醫生說可以陪產,當時腦子裡想:以前看好多文章都說,生產的時候很痛苦,而且傷口很KB,會給自己造成心理陰影的,可能會影響到以後的ox(當時腦子裡想的真是這些,後來覺得挺可笑的)。
  • 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 有時落好運 歹運總嘛要照起工來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今天在群裡談到命運的問題,筆者又要老生常談與諸位嘮嘮。福的話,身體狀態、原生家庭、親朋關係,基本也定型了...此即是說令生業的重要性,也即俗語之「投生的福報/投胎也是門技術」。其中已經包含了一命,三風水(生存環境),四陰功(家族環境及家風){天註定}不可不謂不重要,甚至極端重要。所以一定是【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打拼則是五讀書。
  • 人生,有輪迴;緣分,是註定!
    緣分,是註定,能夠遇見,別問是劫還是緣,一切都是該有的相逢,且行且珍惜,不要被辜負,不要被傷害,今生好生善待,來生來世,不管愛與不愛,再也不見。緣分沒有早晚,來了就是剛剛好;緣分沒有對錯,遇上了就是對的,世事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它的道理,如果事與願違,請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 爸媽吵翻,10歲兒子哭著報警:我媽跑了!我寫作業還不行嗎?
    爸媽吵翻,10歲兒子哭著報警:我媽跑了!我寫作業還不行嗎?什麼你問吵架原因?是因為我不寫作業…最近,浙江杭州一對夫妻因為輔導孩子功課吵了起來,委屈的妻子一氣離家出走,急得兒子趕緊用爸爸的手機報警!「我報的警,我媽媽跑出來了,我爸爸在想辦法讓我媽媽回去。」民警找到報警男孩西西時,今年10歲的他說話思路清楚,一口氣報出了自己家的地址。
  • 7個方法,讓英語不好的爸媽,也可以陪孩子讀英語繪本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的普通話帶著方言口音,你會放棄和孩子聊天嗎?答案當然是No,因為你覺得「和孩子聊天」比「字正腔圓讓孩子通過你學好普通話」來得重要得多。孩子將來學英語有很多「字正腔圓」的環境和渠道,但是坐在爸爸媽媽懷裡,一起翻著繪本閱讀的時間卻只有6歲之前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