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款浮筏養殖浪高指數保險落地威海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9日電 日前,中國人壽財險威海市中心支公司與乳山市瀛鈺牡蠣養殖場籤訂「浪高指數保險合同」,這意味著國內首款政策性浮筏養殖浪高指數保險在山東省威海市落地,並正在通過建立政府、險企、養殖戶「三位一體」的產業保險長效機制,在牡蠣養殖中加以推廣應用。這是中國人壽財險威海市中心支公司助力「海洋牧場」建設,為「耕海牧漁」護航的重要舉措之一,養殖戶參加保險後,海水養殖再也不怕「風急浪高」。

近年來,在山東省加快推進「海洋牧場」建設的引領下,威海市政府提出了強化「五個導向」,實施「5+2+2」海洋產業提升工程,壯大海洋發展新動能,加快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海洋強市建設的實施方案。為了服務地方發展大局,為「耕海牧漁」保駕護航,中國人壽財險威海市中心支公司牢記金融央企的使命與擔當,積極開展保險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多次深入到榮成、文登、乳山等沿線海岸養殖區域,針對海洋牧場及海水養殖面臨的風險進行先導性、創新性市場需求和險種調研,並邀請上級公司專家對海水養殖面臨的風險不斷研發、優化保險保障方案,通過海洋大數據推進技術創新。在此基礎上,公司主動與當地保險監管部門和政府職能部門匯報和對接,贏得了認可和支持,政府財政出資承擔養殖戶保費的50%。

乳山市海洋發展局負責人介紹說,海水養殖屬於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但傳統的保險產品遠遠不能滿足養殖戶的風險需求,保險企業也由於風險難以控制對此望而卻步,很少涉足,致使這一潛力巨大的產業始終缺乏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與規避手段。隨著氣候變化影響,颱風、海溫、赤潮等海洋災害更加劇了養殖業的風險,養殖戶只能「聽天由命」,一旦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往往血本無歸,限制了海水養殖產業的發展規模。中國人壽財險的這一創舉,破解了海水養殖風險保障機制缺失的難題,市政府大力支持。養殖戶一旦籤單,財政將根據保險合同給予50%的保險費補貼,以減輕養殖戶負擔,降低經營成本,調動投保積極性。

中國人壽財險威海市中心支公司總經理劉偉說:政策性養殖浪高指數保險以有效浪高為保險責任,是在風力指數、天氣指數保險基礎上的更新迭代,很大程度避免了因氣象站點選擇與養殖區域距離較遠產生的基差風險。它通過遙感氣象指數和海洋大數據的應用,針對養殖區的坐標海域量身定製保險方案,更能夠真實地反映每個海域的天氣情況,格點化海洋數據解析度可達到每25平方公裡生成一個數據,可實現每個海域量身定製個性化保險產品,保險方案更加精準。當投保養殖地理區域的有效浪高達到或超過約定閾值時,視為發生保險事故,中國人壽財險將按約定的金額給予經濟賠償,徹底解決了傳統型水產養殖保險出險後難以確定損失原因和損失程度的問題。

據了解,海水養殖浪高指數保險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和服務創新,應用海洋大數據應對氣候變化,還具有「觸發即賠」的特性,理賠時無需逐戶查勘定損,有效解決保險理賠階段定損技術難的問題。牡蠣養殖每份每畝保險費200元,政府承擔100元,保險金額為4000元,養殖戶可根據實際養殖成本選擇投保份數。據悉,此險種不僅適用於牡蠣養殖,還可以在海帶、扇貝等各類浮筏海水養殖業中推廣。

相關焦點

  • 護航「耕海牧漁」不懼「風急浪高」首款浮筏養殖浪高指數保險落地...
    原標題:護航「耕海牧漁」不懼「風急浪高」首款浮筏養殖浪高指數保險落地威海
  • 水產養殖多一份心安 浙江首推淡水魚價格指數保險
    3月23日,德清隆新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吃到了浙江商業性淡水魚價格指數保險後的「頭口湯」,該公司的183畝翹嘴紅鮊(白魚)向中國人保財險德清支公司進行了投保。據了解,這也是浙江首次推出水產養殖價格指數保險。
  • 水產養殖不可不知的保險知識,讓你安心養殖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保險的險種不斷更新升級。除了傳統的水產養殖死亡險之外,還開發出了天氣指數保險、價格保險、養殖設施保險等。 天氣指數保險 水產養殖中的天氣指數保險,是把一些氣候條件,比如氣溫、降水、風速等,把這些氣候條件對水產品損害程度指數化。 按保險合同的約定,以這些指數為基礎,當指數達到一定水平並對水產品造成影響的時候,投保人就可以向保險人索賠。
  • 福建省今年將開闢三四個灣外網箱養殖區
    &nbsp&nbsp&nbsp&nbsp近日,從福建省漁業工作會議獲悉,在海灣內養殖空間不斷縮小的情況下,今後福建省將積極拓展灣外養殖空間,確保福建省漁業產量穩步增長。
  • 中國平安業推出國內首款個人責任保險產品
    網易財經5月13日訊 近日,中國平安集團旗下平安產險率先在國內推出個人責任保險產品。據了解,該系列產品是國內業界的首款個人責任保險產品。
  • 國內首款網絡保證金保險「眾樂寶」上線
    眾安保險聯合阿里巴巴推出的「眾樂寶―――保證金計劃」(以下簡稱「眾樂寶」)5日上線。
  • 鮑魚養殖技術
    &nbsp  4、經濟分析&nbsp  鮑魚養殖需於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水產養殖項目,且養殖周期長,技術要求高,因而投資風險大,但其高利潤還是其深深吸引養殖單位,僅以坑道養殖100萬頭鮑魚為例:100百萬頭坑道養殖鮑魚場。,投資總額約為1000萬元。其中資產投資650萬多元,生產成本為360多萬元,養殖成活率可達90%。
  • 今年乳山市投保牡蠣險養殖海域全部觸發理賠 總共賠付150餘萬元
    正因為牡蠣養殖要「靠天吃飯」,乳山市才在全國首個試點牡蠣養殖保險(後確定為牡蠣養殖風災指數險,下稱「牡蠣險」)。到了今年,牡蠣險更給了養殖戶信心,維持養殖規模、穩定了供給。下一步,乳山還將為牡蠣險開展招投標,從中篩選出最能保障養殖戶利益的產品。
  • 氣象指數保險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等,從保障社會民生的戰略高度確定了巨災保險和氣象指數保險的地位。  從理論上說,有可能因天氣變化而遭受損失的行業,都可以發展相應的氣象指數保險,如農業氣象指數保險、養殖業氣象指數保險、巨災保險(地震引發的巨災適用於地震指數)等。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首席研究員姜彤介紹,氣象指數保險是根據客觀氣象數據來決定是否理賠的,科學透明,免去了大工作量核災過程和成本,也免去了在核災過程中保險公司和保戶的爭議,以及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 國內首款固定乘數平衡模式變額年金保險面市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在美國叱吒風雲的兩大金融巨頭——花旗銀行和大都會人壽,昨日(7月21日)在中國市場推出了首款固定乘數平衡模式變額年金保險產品「步步穩贏」。
  • 關於養殖貽貝的養成以及如何收穫,這些你了解多少?來一起看看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在養殖貽貝的養成以及如何收穫呢?來一起看看吧。一、養成由1-2cm的貝苗培育成為商品規格的成體,這一整個過程的生產管理稱養成。目前養成的方法很多,歸納起來大致有:深水浮筏養成、淺水樁架養成和海底分散養成等三類。
  • 國內首款著作權侵權保險上線,維權不再艱難
    國內首款著作權侵權保險來了。 1 給著作權買保險,化繁為艱 國內首款著作權侵權保險由刀豆網絡與太平科技保險合作,今年4月正式籤約,9月21日正式上線。
  • 光大永明保險與國家孕嬰網開展戰略合作 推出國內首款託育保險產品
    5月12日,光大永明保險和國家孕嬰網聯合舉辦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並發布了國內首款託育保險產品——光大永明「守護成長」託育保險。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0到3歲兒童約5000萬人。其中,約一半以上有託育需求。
  • 國家孕嬰網與光大永明保險開展戰略合作,推出國內首款託育保險產品
    2020年5月12日,國家孕嬰網與光大永明保險聯合舉辦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並發布了國內首款託育保險產品——光大永明「守護成長」託育保險。據了解,目前全國有0-3歲兒童約5000萬人,其中約一半以上有託育需求。
  • 寧波市首單豬飼料價格指數「保險+期貨」順利完成理賠工作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位於寧波市象山縣高塘島的同心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收到了來自保險公司全額89.56萬元的豬飼料成本指數價格保險理賠款項,賠付率達到222%,賠款金額是養殖戶自繳保費的5.5倍,有效保障養殖戶收益。
  • 大連長海縣:扇貝養殖帶動海島村民致富
    秦宇賀來自黑龍江省,2006年,投奔親戚來到長海縣,做起海產品養殖行業,他一來到海島,就被這裡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所吸引,現在已經落戶長海,成為一個「本地人」,做起本職工作更是輕車熟路。秦宇賀向記者介紹,剛開始,他只是養殖蝦夷扇貝,浮筏不足100臺。
  • 石獅啟動2020年水產養殖互助保險 今年可享受財政保費補助70%
    推行水產養殖互助保險,可有效保障石獅養殖戶的切身利益和風險防範能力。記者從石獅市農業農村局獲悉,2020年水產養殖互助保險有關工作於日前啟動,養殖戶們記得及時向石獅漁保協會投保。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福建省、石獅市兩級財政將保費補助70%,投保人只需繳納30%,屬歷年財政補助比例最高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