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9日電 日前,中國人壽財險威海市中心支公司與乳山市瀛鈺牡蠣養殖場籤訂「浪高指數保險合同」,這意味著國內首款政策性浮筏養殖浪高指數保險在山東省威海市落地,並正在通過建立政府、險企、養殖戶「三位一體」的產業保險長效機制,在牡蠣養殖中加以推廣應用。這是中國人壽財險威海市中心支公司助力「海洋牧場」建設,為「耕海牧漁」護航的重要舉措之一,養殖戶參加保險後,海水養殖再也不怕「風急浪高」。
近年來,在山東省加快推進「海洋牧場」建設的引領下,威海市政府提出了強化「五個導向」,實施「5+2+2」海洋產業提升工程,壯大海洋發展新動能,加快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海洋強市建設的實施方案。為了服務地方發展大局,為「耕海牧漁」保駕護航,中國人壽財險威海市中心支公司牢記金融央企的使命與擔當,積極開展保險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多次深入到榮成、文登、乳山等沿線海岸養殖區域,針對海洋牧場及海水養殖面臨的風險進行先導性、創新性市場需求和險種調研,並邀請上級公司專家對海水養殖面臨的風險不斷研發、優化保險保障方案,通過海洋大數據推進技術創新。在此基礎上,公司主動與當地保險監管部門和政府職能部門匯報和對接,贏得了認可和支持,政府財政出資承擔養殖戶保費的50%。
乳山市海洋發展局負責人介紹說,海水養殖屬於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但傳統的保險產品遠遠不能滿足養殖戶的風險需求,保險企業也由於風險難以控制對此望而卻步,很少涉足,致使這一潛力巨大的產業始終缺乏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與規避手段。隨著氣候變化影響,颱風、海溫、赤潮等海洋災害更加劇了養殖業的風險,養殖戶只能「聽天由命」,一旦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往往血本無歸,限制了海水養殖產業的發展規模。中國人壽財險的這一創舉,破解了海水養殖風險保障機制缺失的難題,市政府大力支持。養殖戶一旦籤單,財政將根據保險合同給予50%的保險費補貼,以減輕養殖戶負擔,降低經營成本,調動投保積極性。
中國人壽財險威海市中心支公司總經理劉偉說:政策性養殖浪高指數保險以有效浪高為保險責任,是在風力指數、天氣指數保險基礎上的更新迭代,很大程度避免了因氣象站點選擇與養殖區域距離較遠產生的基差風險。它通過遙感氣象指數和海洋大數據的應用,針對養殖區的坐標海域量身定製保險方案,更能夠真實地反映每個海域的天氣情況,格點化海洋數據解析度可達到每25平方公裡生成一個數據,可實現每個海域量身定製個性化保險產品,保險方案更加精準。當投保養殖地理區域的有效浪高達到或超過約定閾值時,視為發生保險事故,中國人壽財險將按約定的金額給予經濟賠償,徹底解決了傳統型水產養殖保險出險後難以確定損失原因和損失程度的問題。
據了解,海水養殖浪高指數保險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和服務創新,應用海洋大數據應對氣候變化,還具有「觸發即賠」的特性,理賠時無需逐戶查勘定損,有效解決保險理賠階段定損技術難的問題。牡蠣養殖每份每畝保險費200元,政府承擔100元,保險金額為4000元,養殖戶可根據實際養殖成本選擇投保份數。據悉,此險種不僅適用於牡蠣養殖,還可以在海帶、扇貝等各類浮筏海水養殖業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