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的考試時間越來越近了,每天長期的複習很多考生有了疲憊感,但是也這幾期間希望大家不要鬆懈,耐力也是考研的一部分。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0考研:考研邏輯試題解析」的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最近一項調研發現,某國30歲至45歲人群中,去醫院治療冠心病、骨質疏鬆等病症的人越來越多而原來患有這些確症的大多是老年人。調研者由此認為,該國年輕人中「老年病」發病率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調研結論? A.由於國家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相比以往,該國民眾更有條件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 B.「老年人」的最低年齡比以前提高了,「老年病」的患者範圍也有所變化。 C.近年來,由於大量移民湧入,該國45 歲以下年輕人的數量急劇增加。 D.儘管冠心病、骨質疏鬆等病症是常見的「老年病」,老年人患的病未必都是「老年病」。 E.近幾十年來,該國人口老齡化嚴重,但健康老齡人口的比重在不斷增大。 【正確答案】C。
【中公解析】
第一步:題型判定
提問中要求找最能質疑上述調研結論的選項。因此,本題屬於削弱質疑。
第二步:解題思路
1、梳理論證結構
論點:該國年輕人中「老年病」發病率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論據:30歲至45歲人群中,去醫院治療冠心病、骨質疏鬆等病症的人越來越多而原來患有這些確症的大多是老年人。
推理過程:從30歲至45歲人群患「老年病」人數增多到年輕人中「老年病」發病率不斷增加。
2、分析辨別選項
A項不能削弱,有條件關注自身健康與「老年病」發病率之間關係不明確;
B項不能削弱,承認了「老年病」低齡化的說法,有一定加強作用;
C項能削弱,指出30歲至45歲人群患「老年病」人數增多是因為該人群基數增多,另有他因,不是因為「老年病」發病年輕化;故C項為正確答案。
D項不能削弱,題幹討論的是30歲至45歲人群的患病情況,與老年人無關;
E項不能削弱,老齡化情況與題幹討論年輕人中「老年病」患病情況無關。
【考點總結】
削弱論證過程
2.某學期學校新開設4 門課程:「《詩經》鑑賞」「老子研究」「唐詩鑑賞」「宋詞選讀」。李曉明、陳文靜、趙珊珊和莊志達4 人各選修了其中一門課程。已知: (1)他們4 人選修的課程各不相同; (2)喜愛詩詞的趙珊珊選修的是詩詞類課程; (3)李曉明選修的不是「《詩經》鑑賞」就是「唐詩鑑賞」。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就能確定趙珊珊選修的是「宋詞選讀」? A.莊志達選修的不是「宋詞選讀」。 B.莊志達選修的是「老子研究」。 C.莊志達選修的不是「老子研究」。 D.莊志達選修的是「《詩經》鑑賞」。 E.莊志達選修的不是「《詩經》鑑賞」。 【正確答案】D。
【中公解析】
第一步:題型判定
題幹中出現邏輯關聯詞「不是,就是」。因此,本題屬於翻譯推理。
第二步:解題思路
1、題幹翻譯:①趙珊珊選擇「唐詩鑑賞」或「宋詞選讀」,②李曉明選擇「《詩經》鑑賞」或「唐詩鑑賞」。
2、解析過程:
(1)根據①,要想得到趙珊珊選擇的是「宋詞選讀」,則需要補充條件「唐詩鑑賞」被其他人選,這個人可以是李曉明;
(2)根據②,要想得到李曉明選擇「唐詩鑑賞」,則需要補充條件「《詩經》鑑賞」被其他人選擇;
(3)結合選項D項中說到莊志達選修的是「《詩經》鑑賞」,則由此可以得到李曉明選擇「唐詩鑑賞」,故正確答案為D項。
【考點總結】
(1)或的推理規則;
(2)逆向求解。
3.一江南園林擬建松、竹、梅、蘭、菊5 個園子。該園林擬設東、南、北3個門,分別位於其中的3個園子。這5個園子的布局滿足如下條件: (1)如果東門位於松園或菊園,那麼南門不位於竹園; (2)如果南門不位於竹園,那麼北門不位於蘭園; (3)如果菊園在園林的中心,那麼它與蘭園不相鄰; (4)蘭園與菊園相鄰,中間連著一座美麗的廊橋。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蘭園不在園林的中心。 B.菊園不在園林的中心。 C.蘭園在園林的中心。 D.菊園在園林的中心。 E.梅園不在園林的中心。 【正確答案】B。
【中公解析】
第一步:題型判定
題幹中出現邏輯關聯詞「如果,那麼」。因此,本題屬於翻譯推理。
第二步:解題思路
1、題幹翻譯:①東松或東菊→南不竹,②南不竹→北不蘭,③菊園中心→菊蘭不相鄰,④菊蘭相鄰。
2、解析過程:
該題有確定條件④,從該條件出發,結合③,根據假言「否後必否前」的規則,可得菊園位於園林的中心,即為D項,故正確答案為D項。
【考點總結】
否後必否前。
4.有研究發現,冬季在公路上撒鹽除冰,會讓本來要成為雌性的青蛙變成雄性,這是因為這些路鹽中的鈉元素會影響青蛙的受體細胞並改變原可能成為雌性青蛙的性別。據此認為,這會導致相關區域青蛙數量的下降。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老師的觀點? A.大量的路鹽流入池塘可能會給其他水生物造成危害,破壞青娃的食物鏈。 B.如果一個物種以雄性為主,該物種的個體數量就可能受到影響。 C.在多個鹽含量不同的水池中飼養青蛙,隨著水池中鹽含量的增加,雌性青蛙的數量不斷減少。 D.如果每年冬季在公路上撒很多鹽,鹽水流入池塘,就會影響青蛙的生長發育過程。 E.雌雄比例會影響一個動物種群的規模,雌性數量的充足對物種的繁衍生息至關重要。 【正確答案】E。
【中公解析】
第一步:題型判定
提問中要求找最能支持上述老師的觀點的選項。因此,本題屬於削弱質疑。
第二步:解題思路
1、梳理論證結構
論點:相關區域青蛙數量的下降;
論據:公路上撒鹽除冰,會讓本來要成為雌性的青蛙變成雄性。
推理過程:從雌性變雄性到青蛙數量下降。
2、分析辨別選項
A項不能加強,破壞食物鏈與青蛙數量之間關係不明確;
B項不能加強,題幹只談到部分青蛙雌性變雄性,並沒有說到雄性為主;
C項不能加強,雌性變少,雄性如何變化不清楚,和青蛙數量之間的關係也不明確。
D項不能加強,影響發育過程是否會導致數量減少不清楚;
E項能加強,指出題幹所說雌性變雄性,即雌雄比例變化會影響種群規模,能加強題幹論證,故正確答案為E項。
【考點總結】
加強論證過程
5.任何結果都不可能憑空出現,它們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任何背後有原因的事物均可以被人認識,而可以被人認識的事物都必然不是毫無規律的。
根據以上陳述,以下哪項一定為假?
A.人有可能認識所有事物。
B.有些結果的出現可能毫無規律。
C.那些可以被人認識的事物,必然有規律。
D.任何結果出現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E.任何結果都可以被人認識。
【正確答案】B。
【中公解析】
第一步:題型判定
題幹中出現邏輯關聯詞「任何,有的」。因此,本題屬於和直言相關的翻譯推理。
第二步:解題思路
1、題幹翻譯:①結果→原因,②原因→認識,③認識→有規律。
2、解析過程:
(1)①②③進行地推可得結果→有規律,即所有結果都是有規律的;
(2)又因為提問方式中讓找的時一定為假的,也即找題幹的矛盾,「所有結果都是有規律的」的矛盾為「有的結果是毫無規律的」,即為B項,故正確答案為B項。
【考點總結】
(1)遞推;
(2)直言矛盾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