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少女意外產子 將孩子從二樓扔下 養父母把他撫養大
男孩一歲多時被確診為腦癱,養父母花20萬給孩子治病,如今快滿12歲
血濃於水。寥寥四個字,便足以道出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骨肉親情。而對12歲男孩夏世鋼而言,這四個字卻有另一番蘊意。
一邊是給他生命的親生母親,給他的是無盡的痛苦,讓他後悔來到人世;一邊是養育他的養父母,給了他無盡的關愛,讓他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夏世鋼的故事,還得從12年前的那天說起……
夏世鋼特別羨慕能上體育課的同學。 本報記者敖一航 攝
圍觀人群突然安靜了。
夏世鋼躺在這短暫安靜的中央,生死未知。直到有人顫聲叫出:「他還活著!」
出生那天,生母將他從醫院二樓廁所窗戶口丟下。不足4斤重的生命墜落,掉在綠化帶裡。
在目擊者記憶裡,有種種跡象可以表明:12年前,母親除卻給孩子生命,也給他留下一輩子痛苦的源泉——小兒腦癱。
今年3月13日,離夏世鋼生日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這個撿回性命的孩子,在永川一對養父母的照料下已經長大。愛和恨兩種對立的感情,逐漸在夏世鋼受損大腦裡變得清晰起來。
班主任蘇妮正糾正夏世鋼用筆姿勢
16歲少女產子後將孩子遺棄
啼哭聲響起時,沒有人用如釋重負的欣喜迎接夏世鋼。他被生母用塑膠袋包住,直接拋下二樓。當年16歲的花季少女,過早偷食禁果,註定承受不起母親之責。她選擇親手用最極端方式結束一切。
醫院人來人往,很快就有清潔工發現草坪中的異樣。夏世鋼立即被送到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NICU)進行搶救。此後幾天,透過重症監護室的玻璃門,夏慶洪看到嬰兒一直戴著吸氧面罩,很安靜。這位後來成為夏世鋼養父的人,曾試圖猜想:人要怎樣狠心,才會如此瘋狂。
其間,少女再次露面,並和夏家人有過短暫交流。「反正都要死,我先讓他(夏世鋼)死。」來自家庭的巨大憤怒、責難,把這個女孩推向絕望的邊緣。
「你拿去養,我們養不起,讓他長大孝順你。」當夏慶洪從少女父親那兒,接過夏世鋼連同一紙生辰八字時,他感覺到:嬰兒皮包骨頭,屁股瘦得硌手。
夏家兩口拿出4000元,給孩子繳付了搶救費。在沒有作深度檢查的情況下,夏世洪捧著這個嬰兒回到家。幾經周折,終將養子過戶到名下。
一次在給夏世鋼洗澡時,夏世洪在兒子大腦後發現兩枚血包,沒能引起兩口子足夠重視。「當時只用冰塊冷敷過。」
2004年6月份到2005年年末,夏世鋼跟正常孩子一樣長大。會哭、會笑、會吮手指頭,夏慶洪夫婦很幸福。「老實說,我一直想有個兒子。」之前,夏慶洪已經有兩個女兒。但很快,夫妻倆發現兒子有些不對勁。
夏世鋼展示獲得的獎狀。
男孩被醫院診斷為腦癱兒
夏世鋼直到1歲零7個月還不能行走。哪怕是蹣跚學步。只要沒有人扶著,他都會東倒西歪,跌倒在地。在忐忑中,夫妻二人把兒子送到重醫附屬永川醫院檢查。專家給出結果:小兒腦性癱瘓。養母何誠芬把頭靠在丈夫懷裡,放聲痛哭……
隨後幾年,夏世鋼因腦癱所反映出的症狀,越來越明顯。這種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以致使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症候群,讓他產生了智力缺陷、語言障礙、運動障礙、姿勢異常。
最初幾年,何誠芬父母會幫著照顧這個領養來的孩子。出門時,外公外婆找來一根竹竿,一人提著一頭,夏世鋼半掛在竹竿中央,雙腳託地行走。
但隨著兩位老人年事漸高,夏慶洪又要掙錢養活三個孩子和一家人,照顧夏世鋼的重擔,落在太太何誠芬身上。
「他的腳踝根本不能正常彎曲。」夏慶洪狠狠地呷進一口香菸,說:「我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他身上。」
養母何誠芬為孩子付出得更多。她不僅要照顧夏世鋼飲食起居,還時常帶著出門兒子散步,回家後做腿部按摩,期望以此改善他的行動能力。「我們常從新區散步到螞蟥橋。」在散步途中,母子二人會聊些交心話。何誠芬問過兒子長大後想做什麼。夏世鋼說,掙錢給爸媽用。
夏世鋼在跑步機上鍛鍊。
為給救治兒子花費了近20萬
何誠芬從未放棄過治癒兒子的希望。「兒子7歲那年,我們聽說河北邯鄲有家醫院,做腦癱兒理療很有名。」何誠芬特別興奮,連夜買了機票,和老公一起奔赴河北。
醫院專家告訴他們,腦癱兒想要完全恢復成正常水平,幾乎不可能。但通過手術治療,孩子能從目前2分的行動能力,恢復成六七分。
前前後後,何誠芬一家花費近20萬元的手術費,兩次帶著兒子去邯鄲進行過4次手術,手術效果還算明顯。夏世鋼從以前腳尖著地行走,變得逐漸能腳掌貼地,趿足而行。這讓夫妻二人感到欣慰。但離孩子生活能夠真正自理還差得很遠。
另一個問題是錢。夏慶洪以前鋼材生意做得不錯。夫妻二人在新區按揭貸款買了房。但4次手術費用,加上平時常規理療花費和撫養兩個女兒的費用,幾乎把他們家積蓄掏空。
在這過程中,夏世鋼漸漸長大。在何誠芬精心照料下,孩子身體長得很壯。「他胃口很好,體重已經長到90斤。」體重的增加,讓夏世鋼更不好照顧。上下樓梯他都需要人扶著,養母何誠芬一人顯得吃力。
前年,為幫著老婆照顧兒子,夏慶洪乾脆將生意轉手。這也讓一家人失去收入來源。
媽媽陪讀跟兒子做同桌
在永紅小學四年級教室裡,有71名小學生,和一個大同學。從夏世鋼念小學一年級開始,何誠芬就開始陪讀,和兒子當同桌。
早上6點40分,她就得起床。為肢體僵硬的兒子穿衣服,準備早飯。再送去學校,扶兒子上下樓梯。
「他們學什麼,我就跟著學。」何誠芬說,兒子反應能力總比其他孩子慢。她往往需要把老師講授的知識自己先理解、融會貫通,回家再講給兒子聽。
下午放學前,她會把數學老師布置的算術題,謄抄在夏世鋼作業本上。晚上再督促兒子完成作業。
更麻煩的是孩子如廁問題。由於踝關節不能彎曲,夏世鋼大便時必須有人在背後做支撐。「他越來越重。」何誠芬說,扶兒子上下樓梯越來越費力,以致於她經常受傷。
而為解決一家人生活開支,去年,夏慶洪借錢買了一輛小車,跑起了快車生意。工作早出晚歸,晚上11點收工,一個月能掙3000元。但兒子上學放學兩個時間點,他都必須接送。
「我真的特別敬佩孩子媽媽。」班主任蘇妮告訴記者。一到下雨天,拖著鞋子走路的夏世鋼總會把襪子弄溼。「他媽媽又得跑去學校門口買新襪子,給她換上。」
為給何誠芬減輕負擔,永紅小學想了不少辦法。夏世鋼座位總在第一排靠近走廊處,方便進出。蘇妮老師甚至專門安排了兩個同學照顧他,一人幫夏媽媽攙扶,一人幫他拿書包。
媽媽眼中孩子是她的最愛
從被生母拋棄到入學念書到四年級,已過去12年。夏世鋼一天天長大。夏慶洪夫婦感到高興又憂心。腦癱帶來肢體殘疾,增加了養育夏世鋼的費用。「一個月他要磨壞兩雙鞋。」
更為艱難的是智力缺陷。一道數學題老師頂多講兩遍,同學們便能領會,但夏世鋼卻非常吃力。加上肢體不協調,最基本的語文生字組詞,他費盡全力寫出來的文字也歪歪斜斜。
但在何誠芬眼裡,兒子哪裡都好。為照顧兒子,她幾乎榨乾所有精力,儘管如此,她從沒想過放棄兒子的治療。
班主任蘇妮說,夏世鋼成績雖然不好,但特別守紀律,上課愛發言,和同學們也能玩到一塊兒。
未來坎坷但有信心做到更好
負責照顧他的同班同學蔣濱鍵,一本正經地告訴記者,夏世鋼也是需要友誼的。「我們一起玩打手心,每次他都打不中我們,然後就會哈哈大笑『哎呀!又沒打著』。」
「有時會很矛盾,甚至害怕兒子長大。」夏慶洪說,一方面他們盼望兒子健康成長,但他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想:「我們老了怎麼辦?兒子誰照顧?」他們不太敢去想。
在夏世鋼身上有著愛和恨兩種對立感情。他會對養父母說「將來打工掙錢給你們花」,也會在提到生母時說出「我永遠不想見到她」。
但沒人能知曉這個腦癱孩子的未來在哪裡。記者在夏慶洪微信上,看到他的籤名寫著「男人累死人!」。這個跑快車生意的父親,每一腳油門、剎車,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擔子。
去年,他一咬牙花2700元買了一臺跑步機。每天接孩子放學回家後,他都會督促夏世鋼在跑步機上鍛鍊半個小時。「我們會盡全力撫養他長大。」
3月11日下午5點,臨近放學的時候。班主任蘇妮在語文課上對他說,你放鬆點,課堂上認真聽、寫,展開聯想,路上要學會觀察,作文會很快提高的。
接著,扶正他的坐姿:「你有沒有信心呢?」
夏世鋼說,有。j師生兩人揮手告別。
本報記者 敖一航 盧婉娉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