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又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所有頭暈眩暈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約佔20%)。以短暫天旋地轉感覺為主要臨床表現,並伴隨噁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症狀。
感謝王斌全,陳鋼鋼,周麗媛,楊捷,吳佳鑫醫生授權;並再次感謝出境的楊捷,吳佳鑫兩位老師。
專家簡介
王斌全 教授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
患者自診——三字方針
第一個字「短」。症狀主要為天旋地轉的頭暈,發作時間短暫,一般不超過3-5分鐘,大部分只有不到1分鐘。每天反覆發作數次,可連續數天到數周。
第二個字「動」。頭暈發作與頭位變動有關,比如躺下左轉、躺下右轉、起床、躺下或蹲下低頭時發作。平躺不動或坐立不動時不發作。
第三個字「床」。大部分患者天旋地轉的頭暈發作一般與床有關,在床上起床、躺下、躺下左轉或右轉時發作。
符合這三字方針的天旋地轉的頭暈可以考慮是耳石症,一般患者會有勞累、熬夜、酗酒等誘因。
耳石症的變位試驗
一旦患者出現「短、動、床」的臨床特徵,需要到醫院進行臨床診斷,和其他疾病靠影像學、血液化驗等診斷不同,耳石症的診斷需要在檢查床上做幾個「手法動作」來確診,我們稱之為「變位試驗」。常用的變位試驗包括針對垂直半規管的Dix-Hallpike test和針對水平半規管的Roll test。
1. Dix-Hallpike test
該檢查法是判斷後半規管耳石症的首選方法。患者取坐位, 檢查者把持其頭部轉向一側45°, 保持頭位不動迅速仰臥, 頭後仰懸垂與水平面呈30°角,觀察有無眩暈及眼震。如果患者是後半規管耳石症,此時會出現垂直扭轉性眼震(垂直成分向上極,扭轉成分向地)。
圖 Dix-Hallpike 檢查
A
B
C
圖 右側Dix-Hallpike test示意
圖 後半規管耳石症的典型位置性眼震表現
2. Roll test
該檢查法是判斷外半規管耳石症的首選方法。取平臥位,頭位抬高30°,向一側轉頭90°觀察至眩暈或眼震消失後20s恢復初始位置,再向另一側轉90°觀察。典型眼震為雙側都為向地性眼震或背地性眼震。當向地性眼震,時間小於1min時考慮為外半規管後臂型管石症;當向地性眼震,時間大於1min時考慮為輕嵴帽;當背地性眼震,時間小於1min時考慮為外半規管前臂型管石症;當背地性眼震,時間大於1min時考慮為外半規管嵴石症。
圖 Roll test
A
B
C
圖 Roll test示意圖
耳石症的手法復位
患者行變位試驗後如考慮為耳石症,需要進行手法復位治療。常用的復位手法有Epley法與Semont法(主要針對後半規管耳石症)、Barbecue法與Gufoni法(主要針對外半規管耳石症)。
1. Epley法
方法:從Dix-Hallpike誘發體位向對側(健側)連續轉2個90°,最後坐起。
A
B
C
圖 Epley法(假設患者為右側後半規管管石症):從Dix-Hallpike誘發體位向對側(健側)連續轉2個90°,最後坐起。
A
B
C
圖 Epley法(假設患者為右側後半規管管石症):向對側(健側)連續轉2個90°特寫。
2. Barbecue法
方法:患者從患側側臥—仰臥—健側側臥—俯臥—患側側臥—恢復仰臥,連續翻滾360度,每個體位眼震眩暈消失後再進入下一體位。
A
B
C
D
E
F
圖 Barbecue法(假設患者為右側外半規管管石症)患者從右側側臥—仰臥—左側側臥—俯臥—右側側臥—恢復仰臥,連續翻滾360度,每個體位眼震眩暈消失後再進入下一體位。
3. Semont法
方法:患者坐位頭向健側轉45°,迅速從坐位倒向患側呈側臥位,保持一段時間,然後起來到坐位,再向相反的方向側臥,最後恢復坐位。
A
B
C
D
圖11:Semont法(假設患者為右側後半規管耳石症)
4. Gufoni法
Gufoni法針對外半規管管石症和嵴石症可拓展為兩種不同的復位手法。整合後即為:向眼震弱側側臥,向眼震快相側轉頭45°。
A
B
C
圖 Gufoni法(假設患者為向地性眼震,左側外半規管管石症)
A
B
C
圖13:Gufoni法(假設患者為背地性眼震,右側外半規管嵴石症)
5. 家庭復位法
如你的疾病考慮為耳石症,但卻不能第一時間來院就診,可以採用如下姿勢在家自行復位,並在合適的時間及時醫院就診。方法:向暈側側臥30秒,坐起向對側臥30秒,交替至症狀消失。
A
B
C
圖 家庭復位法:向暈側側臥30秒,坐起向對側臥30秒,交替至症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