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和一位在教育行業幹了四十幾年的老教師聊天,他跟我說起他們那個年代的職場,靠得不僅僅是關係,更是情商,其次才是實力。以前的時代,沒有多少個大學生,一般中學老師都是中學生來的。我奇怪地說:「那怎麼能當老師呢,自己都沒一桶水,哪敢挑大梁啊?這不是誤人子弟嗎?」
老教師搖了搖頭說:「你太天真了,以前的日子苦啊,大家都很窮,讀不起書,不像現在那麼好,國家支持讀書,有十二年義務教育。以前能上初中,能讀完中學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人一代傳一代,老老實實的把老師講給我們的知識傳承下去,文化的進步哪能那麼快?」
老教師頓了一下,道:「其實,時代是很公平的。人才的選擇也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地提升他的門檻,以前當老師最初靠的是關係,這是第一步。進去之後,我們要去學習怎麼當老師,別人與你無親無友的,怎麼可能平白無故的把畢生所學交給你呢?所以,成為一位合格老師的第二步是檢驗你的情商,送禮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為當時的人缺衣少食,就算是老師也如此。靠自己的摸索,你可能得磨上幾年的時間,如果能有幸跟一位老教師學習,他們的一句隨意指點,就能讓你在半年或一年之內迅速成長為一位合格的或者是優秀的老師。第三步,才是靠實力。」
我這一路走來是跌跌撞撞的,初來時,本是作為一個跳板,所以合不合格,優不優秀,自不在我的關注範圍之內。可能自己的信念也堅定,算是有目標的類型,剛開始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所以有去深耕,後來,自己在這裡面也慢慢摸出了一些門道,就這樣上來了。可能我對這些人情冷暖的東西比較淡然,情商也是愚笨的那種,所以沒在意過,聽完老教師的話後,我問他:「現在新老師第一次初入職場,要送老教師見面禮嗎?」
老教師坦言:「沒必要!現在常說,學歷是敲門磚,對你們而言是很公平的,誰也不比誰差,不懂的可以在網上找,不管是資料還是視頻都有很多,不需要像我們以前一樣。」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環境和因素,在就職路上的求學,從單項選擇變成了多種選擇,從世襲製成了禪讓制。不管怎樣,我慶幸生於當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