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瓦萊塔12月16日電通訊:馬爾他中學裡的「中國角」
新華社記者
馬丁·阿祖帕蒂是馬爾他科斯皮誇市聖瑪格麗特中學的一名科學老師。他在學校創辦的「中國角」成為學生了解中國的一座橋梁,他也因此深受學生歡迎。
10年前,阿祖帕蒂第一次訪問中國時就被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深深打動。「我從小就喜歡中國。第一次訪問中國後,我帶著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和熱愛回到馬爾他,並想跟學生分享。」阿祖帕蒂表示,大多數學生都沒有去過中國,讓他們接觸到中國豐富文化的一個方法就是「把中國帶進課堂」。於是,他開始在自己教授的科學課上介紹中國,並在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和馬爾他教育部的支持下在學校創辦了「中國角」。
「中國角」旨在向學生介紹中國文化、科學技術,為學生了解和認識中國架起一座橋梁。阿祖帕蒂深信,「中國角」將有助於培養學生對研究和閱讀的興趣,尤其是對探索中國文化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多元文化素質。
如今,「中國角」已走過十個年頭。受新冠疫情影響,阿祖帕蒂和他的學生未能按計劃在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舉行成立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但通過在文化中心社交媒體進行在線回顧和展望,他們依然收穫不少「粉絲」和祝福。
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楊曉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角」有效增強了當地學生的國際多元文化體驗,是文化中心加強當地青少年對中國文化認知的一個典範性活動。
近幾年,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每年都與聖瑪格麗特中學聯合舉辦「中國角」主題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為期1至2個月的中國主題研究,並分享和展示研究成果,學生撰寫的不少研究文章在馬爾他主流媒體上發表。
傑裡米·法魯賈是「中國角」的成員。他現在著迷於研究宜興茶壺的製作。「『中國角』讓我了解了很多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在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發展。」法魯賈對記者說。
基恩·維拉對記者說:「學校的『中國角』是一個獨特而美好的機會,讓我們發現美麗而豐富多彩的中國,鼓勵我們對中國文化、發明進行研究性學習。」
「中國角」激發了學生們對中國的探索和學習興趣。能夠去中國體驗他們所學到的關於中國的知識,已成為學校大多數學生的共同願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