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多元解紛駛上「快速路」——吉林市兩級法院訴源治理工作紀實

2020-10-10 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孫兵 於利濤

近年來,吉林省吉林市兩級法院以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為契機,不斷探索訴源治理新路徑,推動定分止爭從終端裁決向源頭防控轉變,給出了提高市域治理能力的法院方案。

推進糾紛化解埠前移

一壟地讓兩家結了仇、因贍養老人兄弟姐妹間鬧不和、普通民間借貸糾紛發展成了刑事案件……很多看似很小的事,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矛盾升級。

「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吉林市高新區人民法院在處理企業施工糾紛時,千方百計尋求救濟途徑,幫助企業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秩序。更讓我們感動的是,事後法官還上門服務,為企業做『法律體檢』,避免了許多經營風險。」這是不久前,吉林中院收到的一封感謝信,郵寄人是來吉投資的一家企業。

近年來,吉林法院堅持防重於治,將解紛機制重心從法院埠前移至矛盾糾紛源頭,從普法宣傳、司法服務、「無訟」創建入手,盡最大努力將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按照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要求,吉林法院普遍建立起了「百姓說事、法官說法」工作機制,法院在鄉鎮街道建立法官工作室,包村法官根據社情民意定期進村精準送法。法官把法庭設在村部或農家院,通過審理一案,達到教育一片的目的。村幹部和人民調解員近水樓臺,隨時能夠得到法律指導,有了法律知識撐腰,再做群眾工作時,除了以情感人,也能以法服人,釋法說理、化解糾紛更加得心應手。

吉林中院還堅持率先垂範,連續4年開展「百名法官進百企」司法服務活動,院領導帶頭訪企問需,幫助企業彌補生產經營漏洞,解決涉法涉訴問題。針對走訪服務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形成司法建議,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為企業防控和化解了一批重大風險。

推動共建共享解紛機制

從事後補救到事前預防,訴源治理是一項綜合治理工程,絕不是僅靠法院一己之力就能完成。

為此,吉林法院主動融入黨委和政府領導的訴源治理機制建設,通過構建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訴源治理格局,激活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一池春水。

張某等26人在劉某承包的吉林某新材料有限公司工地工作,工程結束後,劉某給付部分工資後仍拖欠20餘萬元。張某等26人氣憤之下,一紙訴狀將劉某訴至吉林市龍潭區人民法院。

經雙方當事人同意,糾紛在訴前調解程序階段委派給了龍潭區法院人民調解室的律師調解員宋健瑋,憑藉專業知識,宋健瑋抽絲剝繭地找到了問題所在,並很快促成了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

據悉,在龍潭區法院,每天都有律師到訴前服務平臺無償提供諮詢和調解服務,引導當事人理性行使訴權。今年以來,在律師以及法律志願者的努力下,該院1700餘起糾紛在訴前就得以化解。

記者了解到,吉林市兩級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律師接待窗口的同時,吸納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等調解主體力量進駐法院,依託訴調對接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為群眾開展立體、集約、高效的調解服務。同時,還將訴源治理與綜治工作融合,藉助覆蓋縣(區)鄉村的三級綜治平臺力量,打造出了「網絡+網格」的訴調對接新模式。



據統計,今年1至7月,吉林法院對接調解組織63個、邀請調解人員165人,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參與化解糾紛13593件。大量糾紛在訴前得到了實質性解決,為當事人節約了訴訟成本,減輕了訴累。
推行「分調裁審」解紛渠道

今年4月開始,吉林市高新區某健身會館貼出了器材維修暫停營業告示後,經營者便不知所蹤。29名會員擔心會員費打水漂,5月12日,他們到吉林高新區法院提起訴訟。

接到訴狀後,法官多方查找,找到了經營者。因糾紛事實清楚、法律關係明確,並且考慮到疫情防控需要,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將案件分流到訴前調解平臺。經線上調解,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以省時省力省費用的方式解決了糾紛,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好評和點讚。



像這起合同糾紛案件一樣,即使當事一方遞上了訴狀,但解決問題不一定非得「對簿公堂」。「分調裁審」機制下的案件走向更加清晰,對於調解成功的案件,由法官嚴格把關,依法適用司法確認程序,確保調解協議的強制力和執行力。對調解不成的案件,改變過去平均用力的做法,實行繁簡分流。事實清楚、法律關係明確的簡案類案交給速裁團隊速裁快審;疑難複雜案件,交由院長、庭長帶領的團隊精審,確保案件質效,減少訴內衍生案件。

今年1至7月,吉林法院共受理民事行政一審案件15113件,通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導出12836件,導出案件調解成功11496件,調解成功率達98.67%,取得了速裁案件佔比率、多元化解調撤率、審判質效「三同升」,民商事案件受理數量、總體案件增速、平均審理天數「三同降」的良好效果。


來源:人民法院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審判》雜誌宣傳報導我市法院多元解紛工作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兩級法院自覺地把法院工作置於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去謀劃,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為重點,以「無訟」社區、「無訟」村屯創建為契機,積極推進「訴源」治理。近日,《中國審判》雜誌對齊齊哈爾法院的多元解紛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導……
  • 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松原市兩級法院打造訴源治理新模式側記
    52758是2019年松原全市兩級法院的收案數41286,是截至2020年12月2日松原全市兩級法院的收案數從收案量逐年攀升到2020年「斷崖式」下降,松原市兩級法院收案數的明顯改變,得益於今年年初開展的「訴源治理年」活動和府院聯動機制的紮實推進
  • 內外聯動 多措並舉 打造豐滿法院訴源治理「同心圓」
    為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吉林市豐滿區人民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源治理的相關工作要求,主動延伸審判職能,創新司法服務方式,積極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努力推動轄區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和多元化解,形成了一系列訴源治理豐滿的特色實踐。
  • 北京法院召開訴源治理工作現場推進會
    10月15日下午,北京法院訴源治理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朝陽法院召開,一體部署推進全市法院訴源治理工作。北京法院要立足首都職能定位,積極參與完善黨委領導的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與社會各界解紛力量開展全方位對接,促進大量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實質性化解。要增強訴源治理的整體性、協同性、精準性,深度應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加強平臺對接,構建覆蓋全域、分層遞進糾紛預防化解網絡,打造一站式、全流程在線多元解紛新品牌,形成「網際網路+」社會治理新模式。
  • 「分調裁審」打造訴源治理新模式 湖南法院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落細落實
    今年以來,湖南法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要求,緊緊依靠當地黨委和政府,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創新體系建設,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落細落實。截至目前,湖南法院依託調解平臺吸納調解人員5395名,對接調解組織1764家,錄入訴前調解及訴中調解案件13萬餘件,全省法院新收一審民事、行政案件數量同比下降11.86%。
  • 【聚焦「一站式」 多元解糾紛】紅河州法院四點發力:推進多元解紛「紅河模式」走深走實
    近年來,紅河州兩級法院從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出發,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對多元解紛機制建設的支持,強力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在探索形成「外聚合力,內強動力」的多元解紛「紅河模式」基礎上,不斷拓寬糾紛解決渠道,通過四點發力推進了多元解紛「紅河模式」的不斷走深走實。
  • 洛大雨:以創新思維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
    黑龍江大慶兩級法院始終堅持以創新思維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在黨委領導和政府支持下,推動調解責任向基層組織延伸、調解網絡向重點領域延伸、調解資源向特色品牌延伸、調解方法向線上融合延伸,形成「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在前、法院裁判終局」為核心的多元解紛工作格局。
  • 特邀調解員駐法院,多元解紛添力量
    儀式上,傅百毅就法院開展訴調對接和多元解紛工作情況作了介紹,表示將盡力為特邀調解員開展工作提供各項保障,希望調解員發揮自身優勢,熟練運用人民調解平臺,融入法院信息化建設,實現在線調解、在線申請司法確認,滿足當事人多元司法需求。
  • 翁牛特旗法院創新多元解紛「加減乘除法」
    □ 張雲峰  2018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翁旗法院)黨組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模式,創新多元解紛「加減乘除法」,有效破解了涉訴信訪量居高不下、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等難題
  • 【法院天地】雙鴨山中院召開「一站式」多元解紛及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發布會
    11月5日,雙鴨山中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全市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及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新聞發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李青春做新聞發布。在疫情防控期間,利用智慧法院共計辦理網上立案9564件、網上繳費54件、跨域立案12件、電子送達26843次,使用微信、電話網上調解163件,有效地便利了訴訟當事人參加訴訟活動。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提升訴源治理能力。
  • 白城中院:加強訴源治理 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
    ,主動發揮人民法院職能作用,參與、推動、規範和保障黨委政府領導下的訴源治理,從源頭上預防糾紛;健全訴非程序銜接機制,暢通聯絡對接渠道,為訴前多元解紛提供司法保障;完善訴調一體對接機制,強化訴調統籌銜接,促進訴調對接實質化,做到能調則調,當判則判;完善「分調裁審」機制,著力實現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推動形成分層遞進、繁簡結合、銜接配套的整體機制。
  • 多元解紛改革案例——東莞中院:構建「1+2+3」多元解紛新模式
    標準化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場所,在法院建立了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勞動爭議、醫療、金融、智慧財產權等專業化調解工作室,以及以法官、調解員個人命名的調解工作室。在律師事務所推廣設立律師調解工作室。建設一站式線上調解平臺。
  • 【訴源治理】多元解紛 聯調共治 打造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
    8月6日下午,陸良縣大莫古鎮召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推進會,陸良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何福浩、大莫古鎮黨委書記楊俊、大莫古鎮鎮長石萬雲及各村支書、主任、治保調解主任、中心法庭等相關部門參加此次會議。進一步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實施意見》,大莫古鎮司法所所長趙慧榮就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 廣東高院發布多元解紛改革案例
    8月24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六個多元解紛專題改革案例。案例包括整合各方資源促進糾紛分類化解;深化科技引領優化司法確認程序;創建和解中心提升專業調解水平;分類精細管理培育高水平調解員;打造跨境平臺創新爭議多元化解;源頭減少訴訟增量助力市域社會治理。
  • 山丹縣法院訴源治理經驗被最高人民法院推廣
    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簡報信息專刊第29期經驗交流刊發《山丹縣法院大力推動訴源治理工作》。山丹縣法院訴源治理經驗被最高人民法院推廣。轉化「楓橋經驗」成果,依託訴調對接中心,開展「1234」(一條主線、兩次分流、三個團隊、四種模式)多元解紛與訴源治理工作,將訴源治理探索經驗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實踐,有效遏制了民事一審訴訟案件逐年攀升趨勢,案件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為重塑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和進行訴源治理工作趟出了新路子。
  • 宜賓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考核全省第一
    宜賓法院:多元解紛走上「快車道」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考核全省第一近日,宜賓法院以深入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為契機,大膽探索,不斷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創新推出解決糾紛「快車道」便捷方式,為宜賓如期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加快建成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 打造訴訟服務「定製款」 ,遼寧大連兩級法院讓多元解紛「零障礙」
    近期,遼寧省大連市兩級法院深入推進一站式現代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同頻共振實現訴訟服務升級提檔,充分發揮線上、線下訴訟服務功能,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勢下,從嚴落實疫情防控規定,積極引導群眾通過線上方式參與訴訟活動,積極推廣訴訟服務「定製款」,讓多元解紛「零障礙」。
  • 多元解紛新模式,實現公平正義提質增效
    9月8日,李傳孝、周華恩、薛貴英等三人被聘為正安縣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入駐法院,這是法院的「另一種力量」。 法院特邀調解員是法官的好幫手,開展訴前調解工作,一方面節約了法官的時間,一方面化解了矛盾,使法院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溫度,切實實現了辦案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 新區法院召開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交流會
    2020年12月11日,蘭州新區人民法院召開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交流會隋福珍指出,深入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改革、實現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 隴川法院組織召開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座談會
    隴川法院組織召開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座談會 2020-09-2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