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錢的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境界和格局

2021-01-08 娛情浮沉

前段時間國慶檔上映的周潤發主演的《無雙》獲得口碑、票房雙高,贏得點讚無數。這幾天朋友圈再次被「發哥計劃裸捐56億元港幣」全部身家刷屏了。其實早在2017年11月,傳出周潤發「裸捐」56億港幣家產的消息,並稱已經成立了慈善基金會。

9月24日,周潤發來京參加《無雙》首映禮並接受記者採訪。被問及裸捐財產之事時,一旁的發嫂陳薈蓮透露,慈善基金項目已經辦理好了。而從發哥一向的為人來看,這應該不是炒作,應該是真的。

捐錢歸捐錢,掙錢時候發哥可是一點都不含糊。發哥說自己不會零片酬出演電影,賺錢及片酬是一種形態,每個人都應該守規矩:「那些錢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我們是什麼都沒有來到這個世界的,走的時候也什麼都帶不走。但是我現在還在努力工作,賺錢只是一種生活態度。我依然有賺錢的動力,賺錢是規矩,動力在演戲。放錢到基金不是動力,演戲才是,演戲是心中的興趣。」

事情分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這不由得想到前些天崔永元舉報範冰冰事件,範冰冰被罰款8.4億元免除了刑罰。同樣是明星,一個計劃裸捐56億港幣,一個偷稅漏稅,境界孰高孰低高低,不言自明。

錢不是衡量生活幸福與否的標準

周潤發說自己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早年生活過得十分艱苦,曾在攝影器材店、電子設備工廠、酒店等不同的地方打工,靠著一個月一兩百港幣的工資分擔著母親的生活壓力。現在雖然發達了,但他坦言,在花花世界裡待久了,才發現自己真真實實喜愛著的還是小時候的那種生活,他內心中嚮往的是那種安靜、質樸:「我小時候在南丫島長大,每天在山裡跑,那個時候沒有電,還點油燈,沒有煤,靠燒柴生活,「我10歲以後才去香港,之前過著大自然的生活,所以我現在感覺好得不得了。大自然給我很多很多啟發。金錢不是衡量生活幸福與否的標準,每天像我一樣開心,再窮也會感到幸福。」

十年前,任泉和發哥演戲時,問了發哥這樣一句話:「發哥,你賺這麼多錢,給誰花呢?你又沒孩子……」周潤發笑了笑,說:「這些錢不是我的,我只是暫時保管而已。」

這句話一下把任泉整蒙了,「不是你的,暫時保管,啥意思?」現在,任泉終於知道答案——做慈善。

多年前,黃霑說:「發哥已看破財富。」當時看到這話,我不信。現在,我信了。

毛主席說我們「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數。發哥可以說算是一個,頂著國際巨星的光環,卻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不為名利所累,不被金錢所縛,真正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活得通透終要返璞歸真

香港市民中流傳著一個段子:「想遇到香港明星,就到中環奢侈品店逛街,想要遇見周潤發,就到地鐵、公交站和菜市場。」

於是,香港市民經常會看身家數十億的發哥穿15塊錢的塑膠拖鞋,98塊的T恤,天天去菜場買菜,坐地鐵,吃路邊攤,甚至颱風來時,看到樹枝折斷後塌倒在路面,他還要順手做做好事。

導演莊文強說,在香港,想跟發哥一起出去吃飯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因為他喜歡去那些很草根的地方。結果就是,每次吃飯前,他跟粉絲拍照要拍至少半個小時,然後我們才能坐下來好好吃飯。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娛樂圈如此多的誘惑下,其卻始終保持著零緋聞的紀錄,還擁有著始終不被金錢支配的意志力。

一個國際巨星,身家數十億,沒有前擁後呼的保鏢,出門不坐名車、不坐彰顯富貴的遊艇,反而喜歡擠公交、乘地鐵、坐渡船,也因此香港市民親切地調侃發哥是「賤骨頭」。要是別的明星聽到這稱呼,多半要氣得吐血,發哥聽到這稱呼,反而笑得合不攏嘴。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人越長大越發現,人生中真正難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如何保住一顆安寧的心,過著平凡快樂的生活。鄭伊健有句話說得很到位:「當很多明星整天想著如何炒作自己時,發哥已經做回普通人了。」

我們常講捨得,有很多人得到就不願舍,一生都在貪嗔痴裡打轉,只有極少數人活得通透明白。擁有再多財富,生活終要返璞歸真,生活的味道就在弄堂、菜場、大排檔的那些煙火味裡。

人最難得的是活明白

活明白的人知道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

活明白的人知道如何去舍,如何去得;

活明白的人不會關注外界的看法,而是緊緊追隨自己的內心;

活明白的人更會體驗平凡生活的樂趣,生活簡樸,內心豐富。

做人如此,做企業也是如此,也要明明白白。企業家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同時你也要明白財富取之於社會也要用之於社會。企業家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企業家的格局和境界。有很多商人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給社會帶來很大危害。也有很多企業家也和發哥對待金錢的觀點一致「錢不是我的,我只是暫管」。用賺的錢去做公益,為社會帶來溫暖和正能量。國外比較知名的像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蘋果的CEO蒂姆·庫克、股神巴菲特、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等都加入了「裸捐俱樂部」。他們平時的生活也都比較樸素、簡樸。由此可見對錢的態度較一致的人,生活的追求也大致相同,就是歸於素與簡。

正如發哥所期望的「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幸福和正常的人。生活中最難的事情不是你賺多少錢,而是如何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以一種簡單而無憂無慮的方式度過餘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當看過了明月大江雲捲雲舒,終會明白最好不過清晨的日頭,暖手的白粥。

相關焦點

  • 《格局》眼界決定境界 格局決定人生
    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格局也不一樣。 表面看來,「格局」這個詞顯得空靈縹緲,格局到底是什麼,誰也看不見,誰也摸不著。矽谷投資人、前騰訊副總裁吳軍也沒有給「格局」這個詞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在字裡行間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格局的理解,那就是上升到一定層次、一定境界的人生態度,是人的眼界、心胸、氣度的總和。
  • 哲思|面對低谷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低谷最考驗人能夠考驗人生的有兩種狀態:第一個是人生處於低谷,能否涅槃重生的能力,第二個是身處於高峰,能否懸崖勒馬,在繁華之中依然使自身保持冷靜的狀態。人在繁華之中難以保持清醒,容易被世間紛雜衝昏頭腦,但是一個人能在低谷之中用更強大的心智對待低谷,相對來說才更加艱難。
  • 悅讀|曾國藩:讀書,交友,做事,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的優秀程度,生活的廣度就是你的格局。你讀過的書,遇見的人,經歷過的事,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格局。曾國藩有句話,「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讀書與思考,是一個人格局的基礎。讀書可使人獲得精神上的滋養。
  •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
    所謂格局,就是你思想的深度,你眼界的寬度,你境界的高度,以及你胸懷的廣度所集中展現出的一種狀態。都說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麼決定你的格局呢?大格局是一種智慧,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種境界,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種深度,大音希聲;大格局是一種品性,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種姿態,大象無形。格局會有先天稟賦,但大多可以從後天成長中形成與提升。
  • 生命的格局,決定你人生的高度(醍醐灌頂)
    減法道是知行合一的人生哲學,融合儒家、道家及禪文化於一體的人生必修課,習之如醍醐灌頂,明心見性,生命,當下即是!更多精彩,歡迎關注、訂閱我的人氣專欄。01、你的格局,就是你的人生。格局見結局。沒有格局的人生,註定不會有出彩的生命。《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立身處世的時候,如果不能站得更高的境界,就像塵土裡面拂拭衣服,和在泥水裡面洗自己的雙足一樣,怎麼能夠出人頭地呢?你,就是是一切的根源。
  • 鬼谷子:決定失敗的是細節,決定成功的是格局,決定成就的是境界
    做人實在太難了,想要出人頭地,智商要高,情商要高,做人的格局也要大。就算不夠聰明,可以不懂交際,但是做人必須大氣。如果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受點委屈就不能釋懷,這樣的格局實在不夠看,做人有多大氣,就會有多成功,因為胸懷是成功者的標誌!
  • 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老鄉圈,同學圈,朋友圈……不同的層級決定了圈子層級,同頻、相互依存是最大的特點。於是,圈子決定了人生格局。 01大學畢業,我們舉杯暢飲,紀念逝去的青春,一路高歌壓馬路,爛醉到半夜;在升騰的畢業帽下,我們在快閃的鏡頭前,定格最後的學生時刻;也有因為工作現實,不得已分手的大學情侶,在高鐵站最後吻別,淚灑當場。
  • 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了你的格局
    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折射出你的層次。低層次的人,會成為金錢的奴隸,而高層次的人,卻把錢當作一種工具。 節約用錢,不在乎省了不少錢,重點在於,節約會培養一種樸素的品質,也會讓你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把焦點放在更有意義的事上。 精神上該花就花 胡適曾在文章裡寫道,自己的父親早逝,家境貧寒,但即便如此,母親在他讀書這件事上,從來不吝嗇,甚至還出奇的大方。
  • 格局決定人生 王文學談人生格局的重要性
    所謂人生格局,就是個人思想的深度,眼界的寬度,境界的高度,胸懷的廣度,所集中展現出的狀態。都說格局決定了人生,對此王文學非常贊同,站在一定的高處看待人生,腳踏實地過好自己的日子,眼界明朗,心情開闊,方能享受自在人生。  王文學讀《菜根譚》時,很欣賞裡面的一句話:「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
  • 格局看境界
    人常說:格局決定態度,格局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那麼何為格局?所謂格,就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所謂局就是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而不同的人格局不同。而這種認知範圍與思想境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著你人生的寬度和高度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著你人生的寬度和高度。一個人的格局,就決定著你未來的走向。格局大的人,將來就飛得高,跑得遠,人生之路就會走得好。格局小的人,註定一事無成!一個人格局大小,決定著你生命的高度和寬度,決定著你生命質量的好壞,決定你美好願景能否實現!
  •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你人生的成敗得失
    我們人生所有的經歷,所有的結果均源於他有著不同的格局和觀念,而觀念不同又決定了格局的不同。每個人都會以他特定的觀念和理念去進入他的生存狀態,去展開他的人生旅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成功,失敗或者命運。而決定和影響我們命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是我們的內心思想和三觀。什麼是三觀?就是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 細節決定成敗,格局決定成功,境界決定成就!(深度好文)
    但是很少人告訴我們這些:在考試開始前,水壺是不是放在桌面上,如果不小心打翻它浸溼卷子,會因這個細節而影響考試;在身旁的同座突發病況時,你有沒有向老師及時反映,這預示了你的格局;當得知成績同學歡呼雀躍時,你有沒有為跌破意料的分數而一蹶不振,這將會看出你的境界高低。
  • 如果格局決定人生,那麼是什麼決定了你的格局?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有什麼樣的結局」。可見格局的重要性。先來看一看的「格局」的解釋。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所以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格局這麼重要,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每個人不同的人生格局?
  • 你的格局,決定你在工作態度和在職場中的位置
    看到了石頭,我們的工作就變成了鑿石頭;看到了雕像,我們的工作就變成了做雕像;看到了藝術,我們的工作就變成了做藝術品;做著同樣的工作,卻看到了不同的東西,生活的態度也不一樣。你在工作中是否也會有類似的想法:太沒意思了,不相干了。這工作太累,還是回老家找個輕鬆的工作比較好。
  • 我們經常低估了格局和境界對人生的影響
    在職場與社會中,經常提到格局和境界,格局和境界,不僅關係到我們的事業,更關係到我們的人生幸福。格局和境界不是大道理中華主流傳統文化歷來是大我的文化,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論我們是否認識到,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正是因為格局和境界的不同,人之間有時會感覺溝通很不順暢,產生對牛彈琴或驢唇難對馬嘴的感覺。無論我們是否使用格局和境界,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是,格局和境界的確影響到一個人能夠達到的人生高度。
  • 境界決定格局,人生有境界才能行得遠
    一個人有了思想境界上的高度,他的人生就會有遠大的未來。人在自我的發展歷程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中,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也會是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一個人不可能只有其中一種境界而不會參雜其他的境界,人有七情六慾,只不過是往往以某一種境界在有的人心中佔主導的地位,其餘次之了。有的人有自律精神,能夠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 格局決定結局,人生沒有返回鍵,你的決定步步是關鍵
    人生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一代宗師》格局小的人,是見自己,處於人生的第一階段;而格局大的人,見眾生,處於人生的最高階段。我們要想謀大事者就必須要有大格局,因為格局決定結局。而格局小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眼中只有利益、眼中只有藉口;這樣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那什麼才能稱為大格局呢?
  • 格局決定人生的成敗,如何修煉自己的格局,請從三個方面做起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思維方式影響處事手段,而處事手段會顯示一個人的格局觀,格局觀的大小決定了你會經歷什麼樣的人生餘世維說過這麼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格局大的人能成大事,對待事情的看法也會全方位完整地去看,不計較個人得失,更多的是為了以後的成就,而格局小的人,大多數都會被眼前的「蠅頭小利」費盡心思,最後基本都會得不償失。
  • 對待逆境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文丨李相敏在人生這座修羅場中,我們總會遇到不同的際遇,或繁花似錦,如意順遂,或風狂雨急,荊棘叢生。逆境與失敗,是伴隨我們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環節。對待人生失意的態度,甚至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高度。正心正舉,開啟自在之門從心性出發,提升面對逆境的能量格局對待失敗與逆境,我們更要時時修煉人生的格局與眼界,修煉心性的力量,提升應對人生逆境的正能量與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