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給兒子的一封信中有一個故事:
三個石匠,同樣在雕塑石像,如果你問他們:"你在這裡做什麼?"
他們中的一個人可能就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鑿石頭,鑿完這個我就可以回家了。"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懲罰,在他嘴裡最常吐出的一個字就是"累"。
另一個人可能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勞很高。畢竟我有太太和四個孩子,他們需要溫飽。"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負擔,在他嘴裡經常吐出的一句話就是"養家餬口"。
第三個人可能會放下錘子,驕傲地指著石雕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藝術品。"這種人永遠以工作為榮,工作為樂,在他嘴裡最常吐出的一句話是"這個工作很有意義"。
看到了石頭,我們的工作就變成了鑿石頭;
看到了雕像,我們的工作就變成了做雕像;
看到了藝術,我們的工作就變成了做藝術品;
做著同樣的工作,卻看到了不同的東西,生活的態度也不一樣。你在工作中是否也會有類似的想法:
太沒意思了,不相干了。
這工作太累,還是回老家找個輕鬆的工作比較好。
反正我是做技術的,其他和我無關,你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
什麼,你想的這個做不到,臣妾做不到。
今天某個同事好像對我的看法,好像對我有意見,我是不是那裡做的不對。
同事說的對,沒有按照流程走,出錯了,肯定就是我的責任。真的要感謝他給我提醒,那天要請他吃飯說「泥是個好人呀」。
同事最近工作好像不在狀態,好久沒擼串了,晚上叫上他。
我們在這個世界,是非常自由的,自由的是我們可以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總覺得「怎麼可能」。說不可能的原因就是,我想要去旅遊,但是沒時間呀,沒錢呀。
是的,不知從何時起,時間觀念和金錢觀已經深入人心。人類發展到現代,分工越來越精細,未來的趨勢會更加精細,我們每個人要工作的內容會更加細分,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生存的挑戰。
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做任何事情,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拋棄當前所面臨的生存挑戰。你想去馬賽馬拉旅遊,去看一下男性平均身高1.9米以上馬賽人,那你至少要知道,什麼方法可以去,需要多少錢,可以去多久,什麼時候回來,需要準備什麼東西,這些東西現在是否都已經具備,那麼不具備的條件如何創造條件。而不是說「我想去旅遊,但是沒有時間沒有錢」。
這樣說的人,與開頭洛克菲勒信中故事第一個石匠有什麼區別。
工作中,很多人會這樣,我們有時候也會發現,但是為什麼就木有改變呢?
格局,有兩個層次:
第一:看不清,看不透,所以也做不明白,走不出來。
第二:看的明白,懂得道理,但是卻做不到。也會被一些人說成假大空。
那麼,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提升自己,變成格局更高的人呢?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格局時我們對一件事情和結果的解析,這是大腦中的東西,或者表達出來的語言,要把這些實現,不是通過語言,而是行為。
要知道,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集體社會,作為社會人,就要懂得人性,懂得與別人溝通協作。如果我們給自己各種理由,放棄這些,而像第一個和第二個石匠那樣,怎麼會進入更大的格局。
其次,我們的一些認知和堅持,在隨著時間的發展,會變化的,而這個變化往往不是穩定的變化,而是爆炸式的變化。
在時間的長河中,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機會、運氣有可能就在這個過程中,你現在是否已經準備好抓住他們呢?
最後,我們需要明白,懂得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很多,不經歷風雨,哪有彩虹。我們要過好這一生,是需要歷練的。
總結:
格局是就是用發展眼光和全局的思維對一件事情和結果進行解析。而要做到有大格局就需要洞察人性和長久的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