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層次和品格,甚至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念

2020-12-10 六六成長媽媽

前幾天帶兒子去派出所補身分證,因為平時不怎麼出門,忘了戴口罩,進去又被攆出來,當時下著小雨,我不得不出去買口罩戴上再回來,門口測體溫的依舊雙手抱著手機忙著打遊戲,體溫槍都沒對準我,就讓進去了。

辦身份證的窗口一個人都沒有,裡面的人都低著頭玩手機,我把戶口本遞過去,等他玩完一局才顧上給我辦業務,然後就是照相——摁手印。(全程都沒戴口罩去,我都懷疑是故意讓我花錢去的)

而在摁手印時老提示重複摁,可能是我手太幹,不好識別,然後那個人就急了,臉也不扭的對我說:你再這樣,這裡就給你辦不了了!

難道我是故意摁的嗎?不給指導一下就算了,還不耐煩,我忍著!

終於識別完畢,最後要掛失,裡面的人照樣在打遊戲,人家全程眼皮都沒抬一,最後辦完,我說了聲謝謝,也一點反應都沒有。

出來門,兒子說:這就是派出所嗎?怎麼和我想的不一樣,和電視上演的也不一樣,這裡的警察都不好。孩子都感覺出來了。

他們工作時懶散的狀態和對顧客的態度,讓人感覺壓抑而無奈,雖然官不大,但架拿的很大,大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全是混日子的感覺。

這是很多事業單位的通病,他們上班就等於放鬆聚會,聊聊天,玩玩手機,看上去一片散漫自由,根本沒有所謂的「顧客至上,服務人民」之說,有的就是那種身在其位的優越感。

就像前兩天,一位老人冒雨去交社保那樣,竟然被告知不收現金,老人很無奈,自己沒有微信支付寶,白跑一趟不說,關鍵事辦不了,我就想說,以前沒有微信支付寶都是怎麼工作的,難道沒有一點變通之法嗎?

「形式主義」讓人不勝其煩,工作的態度更是讓人不舒服,我們都是從孩子小時候就教育孩子要懂禮貌,要有愛心,要助人為樂,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走入社會,一單融入了我們,發現一切不是小時候說的那樣,為了不被淘汰,孩子漸漸變成了我們的樣子,這樣的循環,如何能改變!

你的工作狀態,決定了你的心態

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每天都會過的很開心,因為工作是我們的必需品,你必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你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每天有工作忙碌的生活才是充實的,既然工作能帶給我們這麼多,我們沒有理由不愛它。

所以富有飽滿的熱情去工作才是王道,因為這樣你才能身心愉快,才能看到希望,才能發現美好,從而傳遞給孩子的也是積極向上的,父母開心了,家庭和諧了,孩子也會幸福,孩子會變得陽光自信,會以父母為榜樣,更加熱愛生活。就會形成良性的發展。

你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層次和眼界

我們總說,教育孩子就要多帶孩子去長見識看世界,這個道理對大人同樣適用,如果你每天只盯著眼前的蠅營狗苟,那麼你的眼界就會越變越窄,心胸就會變得狹窄,甚至刻薄,更談不上去愛別人。

所以,想打開自己的格局,就要從約束自己開始,關愛身邊人開始,最重要的是你的工作態度,要保持平和愉悅的心情,要常微笑,不要萎靡不振,你如果每天都擺出一副臭臉工作,好運氣也會躲著你。

就像孩子上學,如果孩子每天上學都是壞情緒,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狀態,你怎麼指望孩子能學好,只有每天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孩子才能融入學校,成績才能提高。

工作就是工作,少聊別人的八卦閒話,對身心無益

好奇是人的天性,八卦是人的愛好,人們都愛背後聊閒話,雖然有些無傷大雅,但還是要少聊,因為對一些傳聞都不了解,更何況對別人的一切都不了解,只憑一些平時觀察就貿然下結論是很主觀武斷和有偏見的。

每天只會偷偷議論別人的人是最招人厭的。就像一個總愛打同學小報告的孩子一樣,讓人討厭。

所以,潔身自好,做好自己,不打攪別人是生活智者,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大家都是混口飯吃,不容易,如果都做到互相體諒關愛,少一些勾心鬥角,周圍的世界就會和諧,大家相處融洽,歡聲笑語,這樣不是更好,活得都輕鬆嗎?

相對於孩子來說,長大後步入社會能走進這樣的大環境,不是每個父母都期盼的嗎?只要孩子過的開心幸福就好。

松下幸之助曾說:工作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晉升之門將永遠為那些隨時解決問題的人敞開。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模式,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都反映在平時的工作中,這就是你的認知和層次決定的。

要知道這種低水平消極態度和日復一日的渾噩度日,對於你個人而言,沒有任何益處,還可能把自己的另一面轉嫁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去努力,去拼搏,給孩子講那些人生大道理,別說孩子不願聽,你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怎麼去教育孩子,所以,你的行動才是孩子的好標杆。

相關焦點

  • 你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簡言之,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距,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最終走向不同的人生命運。1.再比如,你好心告訴她教育孩子不能一味打擊、掌控,這樣反而適得其反;但她卻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沒有問題,孩子不打擊就會飄。於是,你所有的建議壓根就不會起作用,他總會固執地尋找理由,固執地放棄努力。
  •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對生活的態度
    -01- 人在幼時養成良好的心態和行為習慣,能對將來的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而母親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實」,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琳琳說,從童年起,她和母親之間就有一道看不見的「牆」,讓她無法再去靠近母親,母親對性格,讓她內心恐懼和壓抑,直到現在,為人處世時也是非常自卑。 母親決定孩子的未來發展。母親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語言,都會成為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 吳軍的《見識》你如何教育孩子挨巴掌後的態度,決定你孩子的命運
    要是表弟選擇第三種,冷靜分析原因,如果不是自己的過錯,自己不應該被打,立刻報警,那麼獲得賠償的人可能會是他,被關進去人可能是別人,而自己也不用損失這麼慘重,因為這件事情讓人生有了汙點,同時耽誤工廠生意,讓家人擔憂害怕,還連累了兄弟。 可見,你對待挨巴掌是什麼態度,就會怎麼教育你的孩子,就會有什麼樣的處理方法。
  • 吳軍《態度》: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你做事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吳軍老師的《態度》這本書是他的首部個人成長類著作,是他與兩個女兒40封家書。這本書涵蓋了人生哲學、有效學習、投資理念、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是年輕人在生活、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對他們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家長與孩子之間總是有代溝的,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處世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中國的家長還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讓孩子不自覺就產生了牴觸情緒。在寫信時,往往比較心平氣和,經過深思熟慮,考慮問題也更全面,這樣孩子也更能接受。這個方法,對我們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平常不適合開口、不好意思開口,或者你覺得對孩子以後工作生活的建議,你都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告訴孩子。
  • 工作態度,決定你的職場高度
    很多人喜歡把在工作中偷懶打混視作聰明,把老實本分、任勞任怨視作傻帽,這種人工作時總是採取一種應付的態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他們只想對得起自己掙的工資,從未想過是否對得起自己的前途。因為這樣的觀念,導致的結果是工作越來越茫然,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 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
    11、做事有三個層次:工作、事業、使命。找到你在這個世界的使命。12、記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讓別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個誠實的父母。腦科學揭示: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作者: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的洪蘭教授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父母只要懂得欣賞孩子的長處,尊重他的興趣,讓他從他的長處去發展,這個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長。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
  • 孩子是否誠實由家長教育態度決定,養成誠信品格的3個關鍵
    父母教育態度,決定孩子是否誠實,行為養成習慣從小守信長大了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培養誠實品質的關鍵誠信對於一個人立足於社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品格,對於孩子來說如果他們從小就養成了誠信的品質,那麼將來長大之後不僅能成為更優秀的人,而且也容易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喜愛。
  • 你的格局,決定你在工作態度和在職場中的位置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給兒子的一封信中有一個故事:三個石匠,同樣在雕塑石像,如果你問他們:"你在這裡做什麼?"他們中的一個人可能就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鑿石頭,鑿完這個我就可以回家了。"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懲罰,在他嘴裡最常吐出的一個字就是"累"。另一個人可能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勞很高。
  • 你對錢的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境界和格局
    但是我現在還在努力工作,賺錢只是一種生活態度。我依然有賺錢的動力,賺錢是規矩,動力在演戲。放錢到基金不是動力,演戲才是,演戲是心中的興趣。」事情分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這不由得想到前些天崔永元舉報範冰冰事件,範冰冰被罰款8.4億元免除了刑罰。同樣是明星,一個計劃裸捐56億港幣,一個偷稅漏稅,境界孰高孰低高低,不言自明。
  • 母親的品性和素質,決定孩子長大後的人生高度,你是哪一種媽媽?
    因此,媽媽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巨大,甚至可以說,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一、母親的氣質會薰陶孩子小鈺是位二胎媽媽,同時在是一名英語老師,氣質如蘭,談吐間不急不躁,與她相處真的非常舒服。小鈺的氣質,真的是直接影響了兩個可愛的女兒。相信這兩個孩子長大後,氣質出眾,一定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很順暢,她們的人生高度會很高。
  • 需求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
    需求決定你的每一天上一個世紀末,一個籍籍無名的心理學家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而揚名海外,這個理論提出——滿足了基本的經濟需求,對人而言還遠遠不夠。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求分為層次遞增,就像一個金字塔。最底層是生理和安全需求,我們可以籠統的稱之為生存需求。往上是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滿足了底層,就會有高層的需求。
  • 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
    導讀: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節車廂盡顯兩種父母,「教養」這張名片,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層次
    導讀:一節車廂盡顯兩種父母,「教養」這張名片,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層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節車廂盡顯兩種父母,「教養」這張名片,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層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在人生六個岔路口的關鍵選擇,將影響和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在人生至少有六個岔路口的關鍵選擇,可能影響和決定你一生的命運。又有多少人在人生的關鍵岔路口迷茫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成為一生命運的重大轉折點,並最後悔恨終生。「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基因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先是影響性格,繼而影響生活態度,到最後可能就影響了整個人生。當你無意中發現你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你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你會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上竄上來,深深地無奈與悲哀,終生難忘。
  •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你人生的成敗得失
    人生成敗,關乎一心,每個人的人生經歷與成敗得失皆由於他的觀念和格局。我們人生所有的經歷,所有的結果均源於他有著不同的格局和觀念,而觀念不同又決定了格局的不同。每個人都會以他特定的觀念和理念去進入他的生存狀態,去展開他的人生旅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成功,失敗或者命運。而決定和影響我們命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是我們的內心思想和三觀。
  • 6年追蹤3個孩子,揭開教育殘酷真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高度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很多人將"我命由我不由天"當成人生座右銘,但是,在承認個人主觀能動性對命運的影響時,往往也存在一些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比如:父母的眼界層次。曾經有一部名喚《出路》的紀錄片,花了6年的時間去追蹤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的生活軌跡,用來研究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其中,紀錄片通過向我們展示3個孩子的人生經歷,讓我們看到,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僅僅是階層和努力,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父母的眼界,或者可以說,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
  • 朱丹主持再次口誤:工作態度,決定了你人生高度
    李佳琦回答說:你知道淘寶有多少個主播嗎?到現在還活躍的主播至少有6000個,每天大概有1萬場直播。如果你今天不直播了,說不定你的粉絲就會被那九千九百九十九場直播吸引住,第二天她就不來看你了。因為自己沒有孩子,為了演好角色,詠梅聯繫了一個失獨母親進行了深度的對話,了解了「痛的邊界和深度」。為了拍好幾個織漁網的鏡頭,她在七八月的高溫天氣,到福建沿海去體驗生活,學習織網,甚至回到北京還在學。這一切的敬業付出,換來的是詠梅在49歲的極致綻放。
  • 你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二、先做你應做的事,才能做你想做的事臺灣暢銷書作家何權峰在他的《格局》中說道:「生命中有哪一樣美好的東西是輕鬆得來的?不管你喜不喜歡,有時你就是必須約束自己,去做你不想做的事。唯有先做你應做的事,將來才有可能做你想做的事。」
  • 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一切,保持一個好的態度,變成最好的你
    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一切,保持一個好的態度,變成最好的你態度是衡量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的重要標準。無論做什麼事,一個人的態度十分重要。有一句名言說的是「態度決定一切」。任何事情沒有做不好,關鍵是看你的態度問題。
  • 你對待壓力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考試是壓力,等到青春期的時候,戀愛是壓力,有了工作,晉升是壓力,有了家庭,壓力更大,夫妻感情、贍養父母、子女教育,任何一項都可以使人陷入焦慮之中。如何面對壓力?每一個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