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2020-12-17 軒氏全腦潛能開發

前言:這篇文章不是那麼輕鬆有趣,但絕對讀到就是賺到。

如果能有所悟,恭喜你,你的思維境界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軒腦師表示,面對同一件事情,我們做出的決策不同,則行為不同,行為的不同,又會導致結果的不同。

不同結果再進一步影響到個人,眾多的不同結果,也就最終導致了我們每個人命運的不同。

簡言之,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距,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最終走向不同的人生命運。

1.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就會表現得越固執

在生活中,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和體會:

和一些人聊天,即使你拿出了特別有力的證據,即使你說得再中肯;

但他就是不信你說的,堅持自己的觀點,特別地固執。

比如,你推心置腹建議他人生要不斷自我成長,對自己的事業、人生都有幫助;

而他卻認為學什麼都沒有用,遇到事情還得靠錢、靠關係、靠運氣。

再比如,你好心告訴她教育孩子不能一味打擊、掌控,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但她卻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沒有問題,孩子不打擊就會飄。

於是,你所有的建議壓根就不會起作用,他總會固執地尋找理由,固執地放棄努力。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會感慨:

「從來就沒有見過如此固執的人,明明都是為他好,他怎麼就是不懂呢?」

對此,軒腦師表示,其實很大原因就在於其認知能力。

《莊子·秋水》裡有這麼一句話: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

之所以說不要同井底之蛙聊大海,和夏天的蟲子聊冰雪。

是因為它們不曾見識過,沒有經歷體驗過。

所以你即使講的都是實話,他們是不會聽相信你說的。

這就是認知局限造成的。

軒氏全腦軒腦師表示,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單一,越缺乏判斷力,人就會表現得越固執。

2.固執並不是張揚自我的個性,而是一種人格缺陷

有很多人會覺得固執沒有什麼不好,它代表有所堅持,不被同化。

軒腦師想說的是,固執在此並非正向的執著、堅持原則。

而是當你面對不同意見時,異常敏感,異常自尊;

拒絕反省、拒絕傾聽、拒絕學習的行為。

它甚至會演變成過分的偏執、執拗。

而這時,你就很難再進步、再成長。

也有很多人把固執當成一種張揚自我的個性。

覺得一旦不固執了,就會變得隨波逐流,變得毫無特點可言。

軒腦師認為,這其實也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錯在把固執這種稜角當成了個性,將稜角和個性相混淆。

有些阻礙成長的稜角是應該被磨平的,使自身變得更加圓融,但這不影響你個性的形成。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會保持其獨特的個性。

因為他們認識到,所謂的固執並不是獨特的個性;

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人格缺陷。

恰恰是固執阻礙了一個人良好個性的形成,它往往使得你越來越偏激。

缺少寬容和智慧,阻礙了你學習、思考以及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喬治·凱利曾經提出過「個人構念論」的觀點。

個人構念即由個人過往的見識、期望、評價、思維等等所形成的觀念。

當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場景時,一個人的腦海裡便會呈現出他以往的經驗來對該問題或者場景做出判斷。

當你的認知能力很低時,腦海裡的個人構念就會趨向於單一,缺乏彈性。

因此遇到問題時,你的個人構念所提供出來的對策就很狹窄,但卻成為了你的全部。

你誤認為這就是所有的、最好的對策,沒有其他的可能。

當你的認知能力高,見識的多、讀到的多、經歷的多、有獨立思考能力時;

你就會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和經驗,你的個人構念就會越豐富、越飽滿。

在同樣的問題面前,你便不會只是執著於一種答案。

軒腦師表示,一個人認知能力越高,接納度就越高,格局也就越大。

3.你的認知水平越高,越能明白自己的無知

軒腦師表示,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越抗拒接受和學習。

他們往往自以為是,活在自己的小天地裡。

而越是如此,對世界的認識越局限,越不容易成長和進步。

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人生就可能進入死局。

軒氏全腦軒腦師給大家舉個例子:

認知水平低的人固執地認為讀書、上大學沒用;

大學畢業生賺的錢還不如小學沒畢業的人賺得多,他們的衡量標準就只是金錢。

而認知能力高的人,往往更樂於提高自己。

認知水平高的人的衡量標準中除了金錢之外;

還有工作機會的選擇,自身潛力的挖掘,精神趣味的提升,多元化的學習等等。

於是一段時間後,當他們返過來再看自己做的對策或者思考時,往往還會補充更多的可能性。

因為他們的認知水平還在不斷提升。

這就是為什麼當一個人知道的越多時,越明白自己的無知。

因為認知水平越高,越明白外面的世界之大,知識是學不盡的。

你沒法固執起來,只有謙虛地走在學習、領悟的道路上。

因此,真正厲害的人物,反而很謙虛。

就像蘇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4.認知水平相當的人,交流起來往往輕鬆自如

軒腦師表示,認知水平相當的人,交流起來往往越輕鬆自如。

而認知水平差距大的人在一起交流時,往往會有「時間怎麼過得如此之慢」的艱難。

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再見面時,有時會感覺無話可說。

其實並不在於其生活環境的差異,所經歷人事的變遷。

其根本的原因是個人認知差異的不斷擴大。

有些人以飛快的速度成長,其認知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而有的人卻在原地踏步,自然會以多年前的思維、認知做判斷。

軒腦師表示,固執的人,缺少反省能力,更缺少及時的覺知能力。

自以為是,不肯學習和接受新事物,情緒又不穩定,這樣的人生,想想都可怕!

5.軒氏全腦軒腦師寫在最後: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固執,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改正。

除了刻意的提醒自己及時反省之外,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去學習,去接納,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

人生這場修行,就是不斷提升自我格局的過程。

而你的認知到哪裡,格局就到什麼層次。

最後,以軒腦師很喜歡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尾: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一生的高度。

相關焦點

  • 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1、你的認知在哪個層級,你的人生就處在什麼狀態。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2、不要太功利,這個世界,人類競爭比拼的不是什麼學分成績,不是名校名師,不是專業科目,而是你對自我與社會的終極認知。3、說格局、說心胸、說視野,最終說的不過是認知。4、讀書的目的,是讓你獲得明析的認知,與果決的行動能力。
  • 你的認知層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認知層次的差距,導致了兩個人不同的結局。同樣是貧窮,前者的認知水平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選擇了固定自封,錯失很多賺錢機會。獵豹CEO傅盛總結得很到位: 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而這些決定,就是你和這些人最大的區別。執行很重要,但執行本質是為了實踐認知,核心是你腦海裡的大圖和你認知的能力。
  • 認知,決定了你所在的層次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於容貌、身高,而在於認知。認知水平的高低,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人生走向。但是你紅了以後怎麼辦?你找一個體育館去演出,3000人來了,聽了10分鐘就開始罵你,你後半輩子就完了。」當自己的認知水平沒有達到一個境界的時候,勉強去拿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 認知升級:一個人的層次,決定他看問題的深度和他所能達到的高度
    這個社會上,人雖然不分貴賤,但卻一定是有層次之分的,且層次的差距遠比貧富貴賤的差距更要致命。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對與錯的問題,而是層次問題。而一個人的層次,決定他看問題的深度和他所能達到的高度,認識到一點,你的認知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個升級了。
  • 你的認知高度,決定了你的未來
    你的認知高度,決定了你的未來。那個XX,一本書也沒讀過,不也身家幾千萬了嗎? 你可以說:他的財富撒了謊。終身學習,才能大概率成功。我羨慕他,但是他的運氣,不一定會降臨在我身上。 你在研究產品戰略,組織戰略。有人對你說,研究什麼戰略,戰略都是那些成功人士,對自己過去路徑的總結和美化。 你看,我哪有什麼戰略,不也走到今天了。蒙眼狂奔,殺出一條血路,就是我的戰略。 你可以說:你的成功撒了謊。以終為始,才能大概率成功。
  • 人的認知層次,決定看到的世界
    每個人的認知,源於自身的知識結構層次、生活閱歷和修養,以及對人生的感悟。認知度越高,對世界的把握就越到位,看世界的切入點也就越準確,對自我人生的定位則就會越理性,為人處世則會更磊落,更坦然,更低調,讓人更舒服。
  • 你的認知能力上限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明天你又聽到別人說要投資自己,未來才能增值。你又覺得對啊,我們是應該花錢。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你怎麼知道哪種選擇更好。如何篩選,這就涉及到了自己的認知能力問題。因為你的認知能力太低,你極有可能會被網上的一些謠言所蠱惑。比如我媽,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中年婦女。當然我們的父母這一代大多數都沒有上過大學,上過高中就已經值得炫耀了。前兩天我媽跟我抱怨,外婆說她臉圓了,長胖了。
  • 你的認知能力,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商務合作:請加敦老師微信 huo1shi精彩推薦:在公眾號菜單回復關鍵詞「案例、課程、歷史、職場、演講、經典、書單」,即可獲得相應文章和推薦。 當然,這並不是說,把我們整個大腦都換成了另外一個更好的,才能完成這種升級。通過後天的不斷練習,我們一樣能夠獲得類似的效果。 而其中一個核心要素,就是「反饋」。 無論你學習什麼,你都要懂得從中獲得反饋。反饋是學習的關鍵,沒有反饋的學習,我們就很難從事物當中吸取不同的經驗,獲得認知上的更新。
  • 六張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下面這六幅思維邏輯圖與大家共勉關於沉澱所謂的經驗,不僅僅是你經歷了什麼,更在於你在經歷中沉澱了什麼這種沉澱是對經歷過的人、事、物的思考,應用重構的方法將這些思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客觀認知。這個認知至少由三個變量構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些看似簡單,但如果你能堅持十年的思考、記錄與整理,就會超越很多同齡人。
  • 認知狀態,決定著你人生的狀態
    在這個世界上,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你又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你又是如何看待事相人心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你對待事物的認知狀態是什麼樣子的!這個世界,人類競爭比拼的不是什麼學分成績,不是名師名校,不是專業科目,而是你對自我與社會的終極認知!
  • 王陽明:認知的層級決定人生的品質
    01認知層級決定人生品質人的一生,都是從生到死,一條不可逆的單程道,在這一點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平等的人生中,卻產生了事業成就和人生境界的高低,也就是人生品質的不同。之所以有這樣的不同,是因為我們的生命認知層次有高有低。認知層次高的人生品質就好,認知層次低的人生品質就差。
  • 你的認知深度,決定了你的未來
    你的認知層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即使同在一個環境中,如果陷在「習慣性防衛」的陷阱裡,又沒有正確的提升認知深度的學習方法,你看起來的勤奮都是有苦勞沒功勞的。剛開始也許還能獲得不錯的收益,但時間跨度拉長,即使你汗流浹背也趕不上那些在認知深度上有優勢的人。
  • 六幅思維邏輯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關與沉澱 所謂的經驗,不僅僅是你經歷了什麼,更在於你在經歷中沉澱了什麼!這種沉澱是對經歷過的人-事-物的思考,應用重構的方法將這些思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客觀認知。
  • 世界正在偷偷懲罰「認知層次」低的人,9類中你屬於哪一類?
    關注勵志學生,獲取考研最新資訊,考研技巧和考研的學習方法世界正在偷偷懲罰「認知層次」低的人,9類中你屬於哪一類?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決定這一個人發展高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格局,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認知層次決定人生高度人的認知層次就像漏鬥漏鬥,底部狹窄,見識較低;頂部寬廣,見識較高。
  • MBA分享 | 認知層次高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人與人的區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認知,在於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看自己,看他人。看法不同,觀點不同,你的行為也就不同,產生的結果自然也不同。懶惰與勤奮,學習能力強與弱,消極與積極,樂觀與悲觀,其實都是不同認知層次帶來的不同行為和結果。你的認知在什麼階段,你的人生就處於什麼層次。
  • 你問的問題,暴露了你的認知層次
    網絡上有句話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問的問題越幹,認知層次就越高,問的問題越水,認知層次就越低。」也就是說,你的問題內容質量,會暴露你的認知層次。貳說到提問,就想起我自己曾經在微博上問過秋葉大叔一個關於寫作的問題。
  • 迷茫時的3個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普通人還在繼續迷茫,而高人已經攀上人生巔峰,或者正走在通往巔峰的路上。今天我們講一講從3個層次應對迷茫的方法。這3個層次的選擇,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3個層次由易到難,可操作性很強,而且一定對你有用。不管你未來做什麼,為此花的時間,都不會浪費。
  • 思維格局,站的層次決定你的高度,主導著你的成敗
    曾經有位朋友給我說過一句話,在我從屌絲逆襲賺到自己人生第一個百萬的時候,花費不到一年,我感覺不真實。當我發現自己的賺錢能力和收入不對等時,我應該去學習了。於是這位朋友前往香港,學習商學。真的是起點,就決定你看世界的高度,站的層次不一樣,想法格局就完全不一樣。
  • 六幅思維邏輯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更在於你在經歷中沉澱了什麼!這種沉澱是對經歷過的人、事、物的思考,應用重構的方法將這些思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客觀認知。這個認知至少由三個變量構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 思維認知的七個層級:你的層次,決定你的命運
    原標題:思維認知的七個層級:你的層次,決定你的命運此二者仍是個對立體,構成新的認知層級。由此我們知道,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時,第一反應是本能,第二反應是情緒,第三反應是立場,第四反應是利益,第五反應是兼顧他人的社會心理。第六反應,是認識到前五步並無高低優劣之別,而是一個完整認知的五個組成。社會問題的討論,也是如此。當出現社會問題的討論之時,你會清晰的看到五個層級:本能層、情緒層、立場層、利益層及社會心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