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認知層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2020-12-17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距,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最終造成不同的結局。

愛好,就是你有趣靈魂的底色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懂得感恩的人

武大靖:霹靂揚國威,歸來仍少年

作者:羽扇清風(富書籤約作者)

一、認知層次的差距,塑造不同的人生

我在豆瓣上看過很多故事,大多數都忘記了,但是有一個卻印象深刻,記到了現在。

網友衰依有兩個大學同學。

一個大學同學是學霸型的,性格好,會照顧人,年年拿國家獎學金,就是有些目光短淺。

每年都拿國家獎學金,卻捨不得買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而是把錢全部用來還債。

大四準備考研,她寧願花一個月時間四處收集資料,也不願意花三百元直接去輔導機構買一套真題,空耗時光。

等到了考研成績出來,本來有幾個好學校可以調劑,卻覺得:「幾百塊的路費太昂貴,萬一考不上,怎麼辦?」

在未來和金錢面前,她最先考慮的就是金錢,此時的她,似乎忘記了一年的挑燈夜戰的代價。

另一個比她貧困很多的同學,學習不如她,家境比她還差,但是他把這些錢全用來投資自己。

那一年,他決定考北京電影學院,很多人說向北影、中戲這種學校得是富家子弟才能上的,但是這個窮得很徹底的同學,一點都不畏懼。

他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去北影上了很貴的輔導班,坐火車來往於學校和北京十幾次,然後一次考中。

他寫一篇影評的稿費至少一千多,一年以後,基本上就可以有剩餘的錢補給家裡了。

認知層次的差距,導致了兩個人不同的結局。

同樣是貧窮,前者的認知水平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選擇了固定自封,錯失很多賺錢機會。

後者的認知水平卻能打破當前的束縛,站在時間的維度看問題,選擇了投資未來,實現華麗轉身。

二、認知,是指導行動的內在算法

認知是近兩年很火的一個詞彙。

按照《認知突圍》的作者蔡壘磊的說法,認知是一套大腦內置的算法。

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套算法,是自從出生到現在的環境投射和自主意識共同進化而成的,認知是所有行為的內在邏輯,而行為是認知能力的外在表現。

獵豹CEO傅盛總結得很到位: 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

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而這些決定,就是你和這些人最大的區別。

執行很重要,但執行本質是為了實踐認知,核心是你腦海裡的大圖和你認知的能力。

某種程度上,知比行更重要。

在這個日新月異、全民焦慮的時代,作為普通人,我們需要一場認知突圍。

打破思維的定勢,縮小與牛人的差距,能在紛繁複雜的時代中活得更好。

三、突破認知壁壘的六個方向

1、關於金錢:擁有資產性收入,才能實現階層躍升

你有沒發現,即使再努力工作,每個月還是感覺錢不夠花,這時候,需要更新自己對於金錢的認知。

《認知突圍》裡面提到,我們的收入來源有兩種:

一種是資產性收入,即利用現有資本本身帶來的收益,如房租收入、股權分紅、版稅收入等等。另一種是勞動性收入,即利用勞動和技術換來的報酬。

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法實現財務自由,就是因為他們只有勞動性收入,而沒有資產性收入。

每個月被貸款利息、生活必需品、通貨膨脹壓得喘不過氣,一旦停工幾個月,就瀕臨破產。

而我的潮汕朋友阿佳,畢業後去做深圳房地產公司的銷售,底薪只有1000元,但是她堅持做下去,學習了很多客戶的賺錢思維和經營方法,刻意培養自己的商業洞察力。

24歲那年,她利用信用卡貸款,買到了人生中的前2套房。

10年間,房產價值翻了7倍,30歲不到的她,就通過這兩套房產實現了財務自由,同時持有價值幾百萬的股票。

當資產性收入成為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時,不用工作也能活得很滋潤。

2、關於時間:注意力在哪裡,你的未來就在哪裡

時間就是生命,這並不是什麼修辭,而是事實,蔡壘磊在《認知突圍》中強調這一點。

他認為佔用他人的時間等於部分消耗他人的生命,會付出代價,操別人的閒心是對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濫用注意力的隱性成本非常高昂,近似估算時間價值是選擇的關鍵,時間用在哪裡,決定了我們是誰。

胡歌是我很佩服的演員,百忙之中仍然堅持閱讀經典,他用讀書撐起了如今的高度與深度。

「那些不演戲的日子,我會把自己丟進書堆裡,作為一個讀者,就像做一個演員。」「分享著故事裡的喜悅,也就領悟了什麼最值得珍惜。」「繁華世界裡,越讀,越明白自己。」

胡歌把業餘時間投入到讀書之中,是娛樂圈裡有名的愛看書的人,一有時間,總是靜靜地讀書,不去糾纏各種是非。

其涉獵之廣,格調之高大上,在明星裡面特別難得,像《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西藏生死書》《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都是他在很多訪談裡推薦過的書。

腹有詩書氣自華,胡歌讀過的書,都藏在他的涵養中,內化在他的角色中,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他演梅長蘇,舉手投足之間都透露著儒雅之氣質,運籌帷幄中藏著韜略,塑造了難以超越的麒麟才子的經典銀幕形象。

3、關於人脈:經營人脈是偽命題,價值決定社交砝碼

相信看過《認知突圍》的朋友們,都會記住兩個概念:勞動性人脈和資產性人脈。

勞動性人脈就是通過給別人提供即時性的反饋來獲得好人緣,必須時刻維持在勞動狀態。

假如他從某一刻開始拒絕別人的請求,那麼前期的積累就趨向於零。

資產性人脈則擁有主動選擇的權力,人人都想跟你建立關係、交換資源。

你是有價值的,有資源的人,哪怕你什麼恩惠都不施,只要有潛在的收益期望存在,大家都會圍繞著你轉。

書中用一句畫龍點睛的話:

勢利,是刻進人類基因裡的,它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勢利貫穿了人類各種行為的始終。

這道理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懂。

前兩天,我問鄰居家的小朋友皓皓:「你最喜歡和誰做朋友呀?」

他回答我:「是我們大班的文泉。」

「為什麼呀?」我又接著問。

「因為他玩具最多,我給他2塊小豬佩齊的餅乾,他就會借我小車車玩一天。小胖墩只會過來搶我的餅乾,我討厭他。」

童言無忌,道出了社交的實質。

社會交往中,我們在內心深處都渴望著和高價值的人交朋友,至少也是旗鼓相當的,人情社交,長期來看肯定會達到平等相交的納什均衡。

你的價值,決定了人脈的質量。

4、關於知識:主動分享知識,倒逼自己學習

電影《後會有期》中有句流傳甚廣的話: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道德很簡單,我們從來沒有實踐過,即使學過,因為使用頻率低,慢慢也就遺忘了。

想要記住這些道理與知識,分享是個不錯的方法。

正如《認知突圍》所說,分享是一件利己利人的事。

對於自己,是強化記憶的過程。

在分享的過程中,會倒逼你完善知識體系,查漏補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按照學習金字塔的理論,你教給別人知識的過程,能吸收90%的知識。

分享的途徑很多,能說會道的朋友,可以錄製喜馬拉雅音頻或者開微課,喜歡寫作,微博、知乎、豆瓣、簡書、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都是你的舞臺。

簡書紅人彭小六曾經是朝五晚九的普通程式設計師,卻通過主動分享自我成長的乾貨知識,積累了大量粉絲。

短短三年間,利用寫作產生的影響力,出版兩本個人圖書,開設知識管理和快速閱讀主題課程,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定製服務,比別人多活了幾輩子。

全民分享的時代已經到來,主動分享對別人有用的知識,會獲得源源不斷的驚喜。

5、關於努力:方向對了才是努力,否則就是瞎轉悠

在網上上認識一個寫友,去年寫了40萬字,200篇文章,點擊量寥寥無幾。

仔細讀她的文章,發現有數量沒質量,定位模糊,不注重素材的積累,寫得很隨性。

必須得承認她很努力,但是方向卻跑偏了,一味埋頭苦幹,沒有效率,沒有目標。

那正確的努力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認知突圍》這本書為我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多些精準努力,少些盲目努力。

精準努力有三個特點:

其一,努力要有目標,

其二,努力是種內生性的事情,自己渴望去做的,不是被外界逼迫的;

其三,講效率,精準努力是在戰略上深思熟慮的結果,是認知能力高的體現。

盲目努力的特點是沒有目標,不注重效率,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暴露出來的是認知不足的問題。

努力,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的義無反顧的決定。

6、關于格局:你的認知到哪裡,格局就到什麼層次

《認知突圍》中有個重要的觀點:格局的不同,造成了我們本質上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格局是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下層沒法看清上層的世界。

當我們說某個人格局很大時,通俗化的解釋是他的認知層次較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每提高一層,就能看到多得多的風景。

我很喜歡《大空頭》這部電影,性格古怪的獨眼基金經理麥可·布瑞,看出了美國房地產市場極不穩定,這種高風險並且回報越來越少的次級房貸是不可能持續的。

他預測房地產市場就會在2007年的第二個季度崩潰,並且意識到自己可以通過創造一個信用違約互換的貸款違約保險市場,一旦房地產市場崩潰,他就會獲得巨額回報。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麥可·布瑞勝利了。

當時大部分美國人都在瘋狂地買次級房貸的金融衍生品,包括很多著名投資銀行的高管,只有他反其道而行之。

格局高的他,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險與機遇,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說的:「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這一切都有賴於他平時的積累,麥可·布瑞在基金領域精耕細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金融知識,專注提升自己的認知。

無論是學習還是職場,長期來看,都是專注自身最划算,人生這場修行,就是不斷提升自我格局的過程。

擁有大格局的人,都善於打破常規,用更宏觀的眼光看待問題。

最後,以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一生的高度。」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羽扇清風,富書籤約作者,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90後文藝青年。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相關焦點

  • 你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簡言之,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距,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最終走向不同的人生命運。1.比如,你推心置腹建議他人生要不斷自我成長,對自己的事業、人生都有幫助;而他卻認為學什麼都沒有用,遇到事情還得靠錢、靠關係、靠運氣。
  • 你問的問題,暴露了你的認知層次
    網絡上有句話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問的問題越幹,認知層次就越高,問的問題越水,認知層次就越低。」也就是說,你的問題內容質量,會暴露你的認知層次。貳說到提問,就想起我自己曾經在微博上問過秋葉大叔一個關於寫作的問題。
  • 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1、你的認知在哪個層級,你的人生就處在什麼狀態。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2、不要太功利,這個世界,人類競爭比拼的不是什麼學分成績,不是名校名師,不是專業科目,而是你對自我與社會的終極認知。3、說格局、說心胸、說視野,最終說的不過是認知。4、讀書的目的,是讓你獲得明析的認知,與果決的行動能力。
  • 你的認知能力,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商務合作:請加敦老師微信 huo1shi精彩推薦:在公眾號菜單回復關鍵詞「案例、課程、歷史、職場、演講、經典、書單」,即可獲得相應文章和推薦。 當然,這並不是說,把我們整個大腦都換成了另外一個更好的,才能完成這種升級。通過後天的不斷練習,我們一樣能夠獲得類似的效果。 而其中一個核心要素,就是「反饋」。 無論你學習什麼,你都要懂得從中獲得反饋。反饋是學習的關鍵,沒有反饋的學習,我們就很難從事物當中吸取不同的經驗,獲得認知上的更新。
  • 微信名,暴露了你的層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愛讀,ID:sqad1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晚21:00無論你在哪裡,請記得打開手機文 | 哲學君來源 | 哲學人生網(ID:zxrsnet)微信名,不僅是一個人的名片,更是性格和生活狀態的一種體現。
  • 你的微信名,暴露了你的層次
    微信名,暴露了一個人的層次,什麼樣的微信名,就代表你是什麼樣的人。01、英文名有些人喜歡用簡單的英文字母作為微信名,有格調,簡約大氣,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他們的英文名可能是簡單的一個字母,比如「W」、「S、「L」,也可能是大家通用的中文翻譯名,比如「lisa」、「lucy」、「daisy」等。
  • 男人對待家務的態度,暴露了認知層次
    見過太多的夫妻相處模式,心扉君一直覺得,男人對待家務的態度,暴露了他的認知層次:內心深處覺得幹家有失身份,這種男人膚淺至極,無恥至極,為下流男人。把家務一股腦推給妻子,偶爾「不情願」幫妻子做一丟丟家務,這種男人認知力太單一,太自我,為三流男人。
  • 這個問題反映了你的社會層次和認知層次
    1 英語用處的大小,決定於你所處的社會層次;你所處的社會層次,決定了英語用處的大小。大都市裡會英語的乞丐比不懂英語的乞丐討到美元、英鎊的可能性更大;小山溝裡的乞丐,如果沒有到大都市做高級乞丐的志向,確實沒有學習英語的必要。
  • 「你關門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層次」
    事實上這樣類似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經常發生著的,或許當事人認為沒什麼,但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習慣往往會給周圍的人帶來不同的影響,甚至會暴露自己的層次,哪怕只是她關上一扇門的樣子。01、一門之間,暴露了你的教養看似只是隔著一扇門,實則通過那扇門的時候,你所有的小動作都是在向他人展現你的教養,會給人留下的印象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 MBA分享 | 認知層次高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人與人的區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認知,在於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看自己,看他人。看法不同,觀點不同,你的行為也就不同,產生的結果自然也不同。懶惰與勤奮,學習能力強與弱,消極與積極,樂觀與悲觀,其實都是不同認知層次帶來的不同行為和結果。你的認知在什麼階段,你的人生就處於什麼層次。
  • 認知升級:一個人的層次,決定他看問題的深度和他所能達到的高度
    這個社會上,人雖然不分貴賤,但卻一定是有層次之分的,且層次的差距遠比貧富貴賤的差距更要致命。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對與錯的問題,而是層次問題。而一個人的層次,決定他看問題的深度和他所能達到的高度,認識到一點,你的認知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個升級了。
  • 認知的四個層次,對應成就的大小,看看你在哪個層次?
    人他的成就大小與自己認知的層次和維度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認知的維度很低的話,他思考問題只是在狹隘的層面,所以很難在事業上和人生上獲得實質性的突破,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層次和下面4個層次的認知是相匹配的,知道了自己的認知,在哪個層次上你就知道,你未來的事業能夠做到什麼樣子了,所以大家可以對照一下你在哪個層次,如果層次過低的話,必須通過增加自己的學識和見識
  • 認知,決定了你所在的層次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於容貌、身高,而在於認知。認知水平的高低,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人生走向。但是你紅了以後怎麼辦?你找一個體育館去演出,3000人來了,聽了10分鐘就開始罵你,你後半輩子就完了。」當自己的認知水平沒有達到一個境界的時候,勉強去拿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 世界正在偷偷懲罰「認知層次」低的人,9類中你屬於哪一類?
    關注勵志學生,獲取考研最新資訊,考研技巧和考研的學習方法世界正在偷偷懲罰「認知層次」低的人,9類中你屬於哪一類?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決定這一個人發展高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格局,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認知層次決定人生高度人的認知層次就像漏鬥漏鬥,底部狹窄,見識較低;頂部寬廣,見識較高。
  • 你的朋友圈有誰?暴露了你的層次
    朋友圈,一個熟悉的字眼~你是否會對你的朋友圈進行分類嗎?你的朋友圈,暴露了你的層次!斯坦福研究中心報導過一篇文章:「一個人賺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我們最近總在提,圈層躍遷,到底如何進行躍遷?
  • 你的朋友圈,每一條都在暴露你的認知、思維高度、過什麼樣的生活
    你實在讓我琢磨不透,你心裡沒點b數,你又沒有,你顯擺啥過一會又群發一條,在嗎,幫我砍一刀,爺是兄弟就來砍你幾刀我嚴重懷疑你整了一斤小鳥伏特加,什麼p都敢往外冒懂事點的女生會覺得你是活在金錢世界裡面的小丑,已經把你屏蔽了
  • 人的認知層次,決定看到的世界
    每個人的認知,源於自身的知識結構層次、生活閱歷和修養,以及對人生的感悟。認知度越高,對世界的把握就越到位,看世界的切入點也就越準確,對自我人生的定位則就會越理性,為人處世則會更磊落,更坦然,更低調,讓人更舒服。
  • 你的聲音,正暴露著你的層次!
    因此,你的聲音實則暴露著你的層次。音質洪亮者,主權勢,且正直勇敢。一個人音質洪亮者,其人先天元氣精神十足,這是從娘胎裡帶來的元氣,後來哪怕是吃了多少補品亦難補得如此。有此音質者,一生難安,命薄多勞,身份平庸,低等層次。每個人的聲音皆有不同,特質卻難以改變。但是,聲音由內心而出,如相由心生一般。所以,當我們用陽光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一切的時候,我們的聲音自然會變得陽光明朗。
  • 你的認知能力上限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明天你又聽到別人說要投資自己,未來才能增值。你又覺得對啊,我們是應該花錢。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你怎麼知道哪種選擇更好。如何篩選,這就涉及到了自己的認知能力問題。因為你的認知能力太低,你極有可能會被網上的一些謠言所蠱惑。比如我媽,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中年婦女。當然我們的父母這一代大多數都沒有上過大學,上過高中就已經值得炫耀了。前兩天我媽跟我抱怨,外婆說她臉圓了,長胖了。
  • 認知的三個層次
    為了獲取人生的幸福,人必須進化。而進化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認知的能力和層次。簡單來講,幸福感的提升來自兩個方面: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錢多、知識多,大概率是幸福的了。當然,前提條件是健康。   我認為認知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叫做知識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