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脫貧摘帽,立馬燒錢建校。
的確,再窮不能窮教育,「貧困縣最好的建築是學校」也一度再被傳為佳話。但,凡事要量力而為。
陝西鎮安縣才剛剛摘下貧困縣的帽子,就斥資7.1億元新建豪華中學。
校園內比較顯眼的是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設施:從氣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門進入校園,4層噴泉水景沿步道拾級而上,16尊石刻鯉魚分布兩側,一方約8米長、1.5米高的校訓大理石碑位於噴泉盡頭。據學校工作人員介紹,該水景取「鯉魚跳龍門」之意,從西安拉來的校訓石碑就花費了五六萬元。
校園內,除隨處可見的石砌欄杆外,每棟建築均有仿唐式建築屋頂。一處長約50米、落差15米左右的多級瀑布群上建有涼亭,四周有假山、水車、棧道、水景、石拱橋等。
鎮安中學籌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假山瀑布水景花費200餘萬元,並為此削平部分山體,建設防滑坡擋牆。全校附屬工程綠化帶、管網共計花費8000餘萬元。
行政辦公樓內部設施也頗為扎眼。掛有「副書記」門牌的辦公室目測面積超過30平方米,另一間掛有「課管處主任」標牌的辦公室目測面積在30平方米左右。
此外,在總面積1.4萬平方米的學校餐廳,4層有多個包間,紅木鋪地、座椅扎花、餐具考究。
摘帽深度貧困縣花7.1億建豪華中學,鎮安縣已債臺高築。按概算鎮安縣需連續12年每年向銀行還款5000多萬元,仍然還有2億元左右欠款。
這是不是形象工程、是不是揮霍浪費,可謂不言自明。
鎮安縣重視教育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重視需有方,量力才能行。
教育質量的提升應該以學生為本,多在師資隊伍建設、師資待遇改善、人才力量培養這些方面下功夫。
如果只是一味地搞形象工程,在外觀上做文章,最後只會將其推向發展教育的反面,最終與興教育、強教育的初心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