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的過度投入不僅無助於提升教學質量,反而會限制當地改善教師待遇,甚至縮減課程改革、教學改革、教材建設等方面的投入,終將是得不償失的。
4層噴泉的「鯉魚跳龍門」水景,削掉真山建的假山瀑布群……這不是大都市的星級酒店,而是陝西摘帽不久的深度貧困縣商洛市鎮安縣的一所新建中學。據了解,去年鎮安縣地方財政收入僅1.78億元,舉債7.1億建設「豪華學校」,意味著當地需連續12年每年償還5000餘萬元貸款。
表面上看,再窮不能窮教育,當地為解決城區學位不足,促進教育發展的決心堅定,但從學校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卻並非如此。
從新聞報導中可以發現,建設一所中學本不需耗費如此之巨,正是大量華而不實,與學校育人功能無關的設施設備抬高了學校的建設成本。比如,校園內除隨處可見的石砌欄杆外,每棟建築均有仿唐式建築屋頂;假山瀑布水景花費200餘萬元,並為此削平部分山體,建設防滑坡擋牆;全校附屬工程綠化帶、管網共計花費8000餘萬元。同時,行政辦公樓內辦公室面積也嚴重超標。在總面積1.4萬平方米的學校餐廳,4層有多個包間,紅木鋪地、座椅扎花、餐具考究。
鎮安縣鎮安中學建築群。圖據新華社
當地幹部解釋,之所以要將校園建設為仿唐式建築風格,是由於當地要打造唐文化,以「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這個理由顯然說不過去,學校最核心也最本質的功能是育人,學校建設必須為教學服務,而不是為旅遊或者其他目的服務。即便建設仿唐文化建築可以促進當地旅遊,那肯定也是以幹擾和犧牲辦學作為代價的,終將得不償失。
過去,我們常拿一些地方豪華的政府辦公樓與破舊的校舍進行對比,批評地方不重視教育發展;現在,一些地方卻以發展教育為名,建設豪華學校,大搞鋪張浪費,同樣是走向了發展教育的反面。
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建設豪華學校,大搞景觀工程、形象工程,不是對教育的真正重視,反倒是對教育的傷害。為建豪華學校大肆舉債,「寅吃卯糧」無疑會透支未來投資發展教育的資源和空間。
更直接、更現實的影響在於,硬體的過度投入不僅無助於提升教學質量,反而會限制當地改善教師待遇,甚至縮減課程改革、教學改革、教材建設等方面的投入。比如,鎮安中學部分教師就反映,在硬體改善的同時,學校師資力量等軟體並未得到明顯提升。
從媒體的相關報導來看,雖然教育部多次發文明確要求「不得搞豪華裝修,堅決杜絕『豪華校門』『豪華辦公樓(室)』等」,「堅持厲行勤儉節約辦教育,嚴禁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禁超標準建設豪華學校,每一筆教育經費都要用到關鍵處」。但個別地方建設豪華學校的衝動似乎依然強烈,在這背後是錯誤的教育觀、政績觀,更有可能存在工程利益輸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縣城學校建設,這對於解決城區學位不足、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有重要意義。但同時有專家就提醒,要防止以加強縣城學校建設為名,建設超大、超標準學校,不僅浪費教育資源,還破壞教育發展生態,開教育均衡發展的倒車。而從以上案例來看,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在加強縣城學校建設的背景下,要進一步優化教育投入結構,提高教育資源利用效率,使每一筆教育經費都用到關鍵處,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首先就得規範這類豪華學校的建設。相關的禁令不能停留在紙面上,要進一步明確學校建設標準,同時強化監督,加大問責力度,對違規建設超標準豪華學校的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楊三喜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