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聯絡站服務保障代表履職
「我所在的供電所小區,衛生無人打掃,有垃圾死角,能不能請你們幫想法,改善一下環境衛生……」13日,石棉縣棉城街道老街社區居民劉斌來到社區便民服務中心代表接訪窗口,向人大代表求助。接訪的代表詳細登記了劉斌反映的問題、家庭住址和聯繫方式。這是為了深入小區調查解決問題,也為了問題解決後及時向求助居民反饋效果。
設置代表接訪窗口,方便群眾反映問題尋求幫助,再由代表協調推動問題解決,回應群眾訴求。這個窗口只是石棉縣代表「聯絡之家」收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更加密切聯繫群眾的一個縮影。
去年4月,石棉縣首個代表「聯絡之家」在棉城街道老街社區掛牌,下設7個聯絡室,覆蓋縣城8個社區,負責棉城街道75名市、縣、鎮人大代表的代表聯絡服務工作,為代表履行職責、聯繫選民、接待選民、建議答覆、問題反饋等提供服務保障。
代表有了「聯絡之家」
服務群眾更有力量
除了代表接訪窗口,位於社區便民服務中心3樓的代表「聯絡之家」,辦公桌、電腦等設施一應俱全。聯絡站、站長、助理工作職責,接待群眾流程圖等也規範製作上牆,時刻提醒建立該站的初心和使命。
嚴格落實「有固定的活動場所、有必備的辦公設備、有規範的制度機制、有健全的聯絡保障、有常態化的活動開展、有規整的檔案卷宗」的「六有」陣地建設要求,旨在以陣地建設的高標準精細化來促進代表活動的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和可視化。
走進「聯絡之家」,「人大代表把人民放在心上、代表履職把責任扛在肩上」等標語醒目,代表們的「五心」工作法,真心服務群眾、耐心接待選民、熱心關注民生、用心履職監督、忠心為黨分憂,更將人大代表密切聯繫群眾的責任與擔當傳遞給群眾。
「人民好代表,百姓貼心人。」這是老街社區個體工商戶苟月雄去年7月贈送給代表「聯絡之家」的錦旗。鮮紅的錦旗背後,凝聚著一個人大代表服務人民的感人故事。
去年汛期,大渡河水位上漲。接到上遊水庫洩洪通知後,老街社區動員社區幹部、人大代表等採取逐戶見面的方式,提醒居民、商鋪注意防洪。苟月雄的倉庫就在大渡河畔,裡面存儲著大量物資來不及全部轉移。得知水已翻進倉庫,各級人大代表幫助苟月雄在洪水中撈物資,連續戰鬥到第二天,幫助物資實現全部轉移,幾十萬元的損失得以挽回。
「建立『聯絡之家』是促進代表履職的新探索,旨在激勵代表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更多地了解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好地反映群眾的心聲,為黨委政府工作安排落地落實獻計出力、凝聚合力。」石棉縣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代表「聯絡之家」打通了代表履職保障的「最後一公裡」,進一步構建了人大工作、代表工作縣、鄉(鎮)、村(社區)齊頭並進的網格體系,把轄區各級人大代表的智慧力量匯聚在一起,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品質功能提升、矛盾糾紛化解等認真履職,更加密切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繫。
代表有了「聯絡之家」
群眾獲得感大大提升
通過「聯絡之家」的精心服務,激發代表的履職活力,代表用實際行動彰顯「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在鄉村振興「人大代表四個我活動」中,代表們結合工作和自身實際,積極履職,充分發揮樹榜樣、作表率的作用,以實際行動參與縣委鄉村振興「十二大行動」;在殯葬改革中,胡雪琴、祝建雲等代表帶頭響應全域火化、節地安葬等政策,帶頭拆除為長者修建的「活人墓」、上交棺木,示範引領更多群眾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助力殯葬改革;在社會治理矛盾糾紛化解中,田英、覃惠等代表積極「下訪」,「零距離」聽取群眾建議意見,化解垃圾中轉站、城市建設等矛盾糾紛……
「在這裡,代表的照片、電話以及承諾幫助解決的實事都公示了,我們可以向代表反映問題、訴說困難,真好!」老街社區居民羅豔說。去年,羅豔到代表「聯絡之家」反映,稱屋後雞公山(小地名)有巨石滑落的風險,危及五六十戶居民。
「接到反映後,我們實地去看了,後又邀請專業部門、技術人員到現場反覆研究,最終決定用鐵絲網將懸掛的石頭加以固定。」熊福錦代表說。
「沒想到代表『聯絡之家』的作用那麼大!」代表服務群眾的生動實踐也加深了群眾對代表作用發揮和代表「聯絡之家」的認識。老街社區居民仲濤至今記得,他家在二樓,底樓是某通信公司的基站,機房的高溫和噪音汙染長期困擾著他們一家。
他先與通信公司交涉無果,後又去相關部門反映。去年,代表「聯絡之家」成立,他反映了自己的苦惱,代表「聯絡之家」幫助協調解決了問題,讓他很滿意。
「通過代表走訪群眾、收集民意,今年共辦理民生實事115件,涉及行路難、地災隱患治理、辦房產證、城區基礎設施維護等方面,大大提高群眾獲得感滿意度,今年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滿意度測評,棉城街道排名全市第一。」棉城街道黨工委書記朱靈波介紹。
石棉縣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要真正讓代表聯絡站建起來、用起來、活起來,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減壓站」、群眾困難的「傾訴站」、建議意見的「匯聚站」和經濟發展的「加油站」…… (卓月瓊 唐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