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趣味科學:讓科普走得更遠

2020-12-25 科學網
第四屆菠蘿科學獎杭州開獎 引導公眾「向好奇心致敬」
趣味科學:讓科普走得更遠

 

■本報記者 倪思潔

4月11日晚,杭州西湖邊的浙江省科技館因為一群「向好奇心致敬」的人而沸騰。在這裡,第四屆菠蘿科學獎的頒獎典禮再一次讓公眾為科學狂歡。

一根棒棒糖可以舔多少次?為什麼小小的蚊子不會被雨滴砸死?離開了冰箱,一塊肉會發生怎樣的腐爛過程?這些有趣的難題和「腦洞大開」的研究,讓人們再次領略了科學的魅力。

科學可以很好玩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胡立德獲得的是菠蘿科學獎物理學獎,他的研究內容是蚊子為什麼不會被雨滴砸死。

「之所以研究這個,是因為在一個下雨天,我的小孩被蚊子咬了一口,然後一直哭,這讓我很好奇為什麼下雨天還有這麼多蚊子。一顆雨滴的重量是蚊子體重的50倍,小小的蚊子卻不會被大顆的雨滴砸死。」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胡立德用不太熟練的中文回憶說。

為破解謎題,長期從事生物物理學研究的胡立德開始抓蚊子、做實驗。他們把蚊子放在一個封閉的透明箱子裡,從箱子的上面往裡滴水,然後用高速攝像機對「雨」中飛舞的蚊子進行反覆拍攝。

視頻顯示,蚊子被雨滴擊中時,並不會阻擋雨滴,而是順應雨滴的趨勢落下。當雨滴擊中蚊子翅膀或細細的腿部時,蚊子會向擊中的那一方傾斜,並通過高達50度的高難度「側身翻滾動作」讓雨滴從身旁滑落。

「這可以幫助科學家和工程師解決機械技術上的很多難題,比方說如何更好地設計微型飛行器等。」胡立德說。

對於這項研究,作為頒獎嘉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題目,研究得也非常好,有這樣的獎項來祝賀這樣的研究,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好玩的課題變成嚴肅的科研,不止這一個。例如,今年的菠蘿科學獎數學獎—— 一根棒棒糖可以舔多少次,同樣具有這樣的特點。「通過研究糖在融化過程中的數學模型,可以對地質變化過程有一個更形象的了解。」獲獎的紐約大學博士黃金紫告訴記者。

科學為何「不好玩」了

大多數科研工作者或許都會感慨:像這樣的「好玩的」科學研究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科學研究還是嚴肅的,甚至是枯燥的。而對於公眾來說,科學似乎與趣味之間也有著很遠的距離。

「一想到科學,第一反應就是實驗室、白大褂、公式定理,感覺很『高大上』。有趣的科學應該不多吧。」一位首次參加菠蘿科學獎活動的浙江大學學生在活動現場向記者感慨地說。

那麼,科學為什麼「不好玩」了呢?

「在很久以前,科學是貴族的『遊戲』。他們沒有物質生活上的壓力,就做一些自認為『好玩』的事情。但現在,很多科學家作研究並非出自興趣,而是迫於科研項目方面的壓力。」在獲得今年菠蘿U獎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特任副研究員梁琰看來,除了科學本身具有挑戰性,科研評價方面的壓力也使科學的趣味性在減少。

而在中科院心理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楊紫嫣看來,這與科普宣傳力度不夠也有關係。「或許我們可以用更加有趣的方式闡述很嚴肅枯燥的科學。」她說。此次,她所在的實驗室因研究「名字偏好與幸福感」獲得菠蘿科學獎心理學獎。

打開通往趣味之門

「讓科學變得有趣,非常重要。」斯穆特告訴記者。

為讓科學變得有趣,他在科普工作上幾乎是絞盡腦汁。為向公眾普及天文學、宇宙學知識,斯穆特甚至在帶有科普色彩的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客串了自己。

他告訴記者,在法國,他們每周五會開展針對中學生和大一學生的網絡公開課。「現在有3000名學生、老師報名觀看網絡公開課,這比我在布魯克林大學10年裡教出的學生還多。」斯穆特開心地說。

在心理醫生、心理學微信訂閱號「友心人」的聯合創始人藍楓看來,科普分為趣味科普和硬科普。「我覺得趣味科普更能拉近公眾與科學家的距離。這樣的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讓公眾理解科學,也能讓科學家獲得更高的社會認可度。」藍楓說。

長期以來,梁琰帶著他的「美麗化學」團隊近距離拍攝化學反應的細節和過程,「上初高中時,一談到化學,就是上課、考試,很枯燥無趣。現在,我們讓學生看到,其實化學也是很美的,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對化學的興趣和熱愛」。

趣味科普的價值也得到了斯穆特的肯定。「很多科學都是貫穿於每天的生活之中的。通過這樣的科普,公眾就可以分享科學家的激動,他們也可以因此理解科學家是如何開展研究的。」斯穆特說。

《中國科學報》 (2015-04-14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全國科技館聯動戰「疫」 在家自由玩科學—新聞—科學網
    」,進一步激發公眾愛科學和學科學的熱情。 作為疫情期間首個面向全國青少年的大型線上科普實踐活動,目前全國參與的科技館數量已達到143家,其中地市級和縣級的基層科技館參與數量已有100餘家。 社會公眾可以通過關注已經參與活動的各地科技館的微信公眾平臺,上傳自己製作的科學實驗視頻。參賽者以家庭為單位參賽,既可以模仿科技館輔導員製作的科學小實驗,也可以發揮自身創意,通過實驗展示自己的科學知識和操作能力。
  • 科學博客:在博客閱讀中傳遞科學價值—新聞—科學網
    他們不一定專門去看這方面的專業書籍,但可以通過科學博客了解相關信息。比如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邢志忠博主的相關科普文章就非常生動有趣。第二種科普是廣義的科普,不一定局限於自然科學,而是不同學科的知識。 閱讀別人推薦的東西,我們無法對所閱讀內容的質量進行選擇和判斷,是被動的。而從科學博客接收信息對閱讀者來說是一手信息,更有選擇權,也更敏銳、更有判斷力。
  • 廣東科學中心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新聞—科學網
    展覽現場,一小朋友觀看野生動物標本  5月15日,廣東科學中心結合當前疫情和公眾科普需求,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覽——《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從客觀中立的角度闡釋病毒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原理、人類與病毒的抗爭故事,以及人類與環境如何和平共處的思考。
  • 探尋新媒體時代傳統科普期刊走向—新聞—科學網
    10月22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支持,科普時報社和中國科普網主辦的「科普期刊融合發展交流沙龍」第三期活動在京召開,圍繞「新媒體時代傳統科學期刊的科普經驗分享」主題,在京相關科普期刊負責人、科普專家進行了交流探討,分享了新媒體時代傳統科普期刊發展壯大的成功經驗和有益探索。 內容是媒體融合的核心。
  •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遠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遠——記馬亞麗名師工作室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 也許一個人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參加的比賽準備得怎麼樣了?也許你還不知道今天要做什麼,但浙大這間寢室裡的同學們全部安排得井井有條。這間寢室就位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紫雲三舍,寢室四人全部來自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農業工程1702班,其中張友超、黃挺、陸旭琦保研本院,仇睿瑜保研到控制學院,他們都將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繼續馳騁。
  • 興趣,讓孩子走得更遠
    皮卡的大部分科學知識都是從閱讀中得到的,一些科學小實驗還是從漫畫裡借鑑來的。也許,正是這種開放包容、去粗取精的閱讀態度,才讓孩子有了自由探索興趣、發揮創造力的空間。>人文類人文類的漫畫書大多化整為零,比如「歷史漫畫」系列,通過一個個富有趣味的小故事講述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
  • 精打細算,才能走得更遠
    量力而行的人,才能走得穩。只有穩,才能走得更遠。凡事需留三分力,不可拋卻一片心。孤注一擲的人,即便是僥倖贏了一次,也會倒在未來的某一次計算失誤上。世間各類競爭,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誰擁有的底牌越多,就可以佔得先機。人在做,天在看,浪費可恥。
  • 從科學到科普,從科普到科幻
    這本書獲得了第六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從科學到科幻,從科學家到作家,吳季有怎樣的心路歷程?  記得俄羅斯科學家、著名的人類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首先一定是信念、夢想,甚至是傳說、故事;其次,是科學的計算;最後,才是終極夢想的實現。  根據我自己的經歷,我覺得我們大多數人走得是反過來的一條路。首先,我們系統地學習了科學知識,並開始用這些知識探索和解決新的問題。
  • 臨湖小學開展以「科普小實驗」為主題的趣味科學實驗活動
    為了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培養少年兒童的科學創新精神和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他們創新進取的科學素養,9月16日下午由臨湖社區吉園居委會聯合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德頤順老年服務中心在臨湖小學開展以「科普小實驗」為主題的趣味科學實驗活動。
  • 趣味遊戲帶你走進編程—新聞—科學網
  • 新書預告丨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通識課:一分鐘讀懂你身邊的趣味科學
    孩子讀通俗好玩,家長讀可以輕鬆應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科普系列第二季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科普系列」中小學生課外科普讀物上市之後,獲得了諸多讀者的好評和學校的推薦,已累計銷售70萬冊。
  •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要保持謙卑,謙卑才能走得更遠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要保持謙卑,謙卑才能走得更遠。拿我的修行之路來舉例,走了近10年。從心理學入手,後來學了東西方哲學,西方身心靈修行,中國儒家,道家,東方瑜伽,佛學等。其實我想科普一下,開悟是分很多個層級的,如果非要說開悟的話,我頂多算西方靈性層面zui低等的開悟而已。在佛學面前,我頂多算個小學生。佛學廣大精微,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等同於整個宇宙,我這才哪兒到哪兒?
  • 新津縣第二屆科學嘉年華來啦! 八大板塊打造趣味科普
    啟動儀式過後就是新津縣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新津縣第二屆科學嘉年華」,「嘉年華」以互動展覽、科學表演、科學工作坊、科普遊戲等多種形式展現,旨在讓公眾認知科學實質,消除錯誤認知,並發動科學工作者、科普專家,通過現場活動為公眾答疑解惑,破除愚昧思想,傳播科學正能量,厚植創新發展的沃土。
  • 學會思考,你才能走得更遠
    假如你撞上了一個好運氣,努力讓這個運氣飛得更久,而不是試圖再去複製另一個類似的運氣。最好的老師是願意和你分享失敗經驗的成功者。成功者說起自己的失敗時會精心挑選,就像明星主動流出所謂「素顏照」。科學的後果之一,是讓很多人以科學的成果來反科學。他身上有一種「過於自律的人」的無趣,而且是那種「因為無趣所以去追求自律」,而非「因為自律而導致的無趣」。扎堆思考不算思考。
  • 上海科普大講壇講解「與壓力和焦慮化敵為友」—新聞—科學網
    12月12日,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6講「與壓力和焦慮化敵為友」聚焦當下熱議的「教育焦慮」社會問題,邀請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創建主任高鴻雲從專業角度出發,剖析兒童壓力下的身心反應
  • 有「彈性」的孩子走得更遠
    所以我們常說,有彈性的孩子,走得更遠。我們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心理彈性強,也很想了解自己孩子心理彈性是什麼水平。有一個方法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彈性,就是看一件事,如果沒有按照孩子設想的方式進行時,孩子的反應如何。比如平時吃飯的時候,家長做好了飯餐喊孩子吃飯,經常要喊好幾次,甚至發火了孩子才來。那這次就喊一次,孩子不來也不等他,家長吃飯了就收拾。
  • 科普活動——趣味背單詞
    趣味背單詞科普活動當學習成為了快樂的事,怎麼會學不好呢?7月25日上午,由奉賢區婦聯主辦,趣野科普俱樂部承辦的「兒童之家快樂暑行」之「趣味背單詞活動」在金海街道「龍羽兒童之家」拉開帷幕。通過聯覺記憶便可將生活中的很多細節潛移默化地轉化為知識記在腦中,老師向同學們引入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表格,通過科學的方式發揮自己記憶能力的最大化
  • 有底氣讓中國價值觀走得更遠
    有底氣讓中國價值觀走得更遠 發表時間:2016-08-26   來源:威海文明網  有底氣,方才有能力去發聲,方能讓我們的價值觀走得更遠、更有力。多些底氣,發出中國的時代強音,讓世界了解中國、理解中國,展示一個大國崛起的精彩。
  • 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科學少年,或許缺的只是一套趣味科學叢書
    趣味科學叢書這套科學叢書由世界科普大師、俄羅斯大師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本叢書的內容是課堂知識的延伸,並非為了取代課堂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一、叢書的作者是何方神聖?​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1882~1942) 出生於俄國格羅德省別洛斯託克市,享譽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學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