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元一張的韓國組合BigBang演唱會門票,3400元的駕照培訓費,5038元一部的蘋果手機……對於還在校就讀的大學生來說,這樣的消費偏高,普遍難以負擔。
如果是分12個月每月支付141元,分24個月每月支付141.67元,分24個月每月支付240.28元可以擁有上面這些產品,對於沒有太多收入來源,但生活費還算充裕的大學生壓力也不算太大。
《中國校園消費金融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提出,按照260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每人每年分期消費5000元估算,校園分期消費市場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基於這樣的商業邏輯,在銀行信用卡退出校園後,分期樂、趣分期、愛學貸、優分期、京東校園白條等多個平臺和產品正在分食校園消費「蛋糕」。
不過,大學生群體心智還不太成熟,易衝動消費,如何在拓展用戶和避免壞帳之間平衡,考驗著平臺的經營藝術。
業務走出校園
3月1日,分期樂上線駕校分期產品。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目前該業務訂單金額超過1000萬元,訂單來自29個主要城市。
從銷售相機、手機等數碼產品起步,目前校園分期消費平臺分期樂已經覆蓋運動戶外、旅遊、演唱會、雅思及託福考試、服裝等多個校園消費領域。
分期樂首席金融官喬遷表示,「只要確認用戶的信用和還款能力良好,我們希望把用戶日常生活所需消費場景都覆蓋到。」
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分期樂註冊用戶超過800萬人,2015年累計銷售額超過100億元。易觀國際對30多家校園分期購物平臺調研顯示,分期樂、趣分期以及愛學貸平臺用戶體驗率分別為66.3%、34.9%和17.5%。
不過,成立3年的分期樂正面臨著首批校園用戶先後畢業的境況。外界不乏擔憂平臺用戶流失。此外,用戶畢業後會有銀行、京東、阿里等更多機構提供選擇,競爭加劇。
喬遷表示,已經走出校園的首批用戶每月活躍度依舊達20%-30%。一方面,老用戶對平臺有一定粘性;另一方面,銀行等機構對用戶的信用歷史不了解,為剛畢業的用戶提供的金融服務和授信額度十分有限。而分期樂已經積累用戶三四年的高頻交易數據,對用戶的信用情況較清楚。
基於此,分期樂4月份開始取消用戶年齡上限。
線上+線下雙重審核
分期樂平臺數據顯示,其壞帳率為0.654%,相較於消費金融行業2.85%的不良處於較低水平。
這並不意味著學生用戶更誠信。有業內人士表示,不少大學生信用意識不太強,此外,學生缺少適當的收入來源。校園信用卡折戟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不良率過高。
喬遷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期樂的風險控制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事實證明,這能有效核對用戶信息的真實性,防範欺詐風險。
他介紹,當用戶在平臺註冊時,分期樂的後臺便會對註冊信息審核,包括IP位址、聯繫電話等基礎信息驗證用戶,當用戶首次下單購買商品後,分期樂便會根據其收貨地址安排線下審核人員上門,審核人員完成採集用戶的身份證、學生證以及合影等統一流程,通過客戶端將資料上傳到後臺審核。
「線下審核人員更接近用戶,採集到的用戶信息和購物意願更準確。」喬遷說。目前分期樂線下有35家營銷中心,上萬人的審核團隊。審核員可以通過學生兼職等方式降低運營成本。「這是純線上風控難以做到的。」後臺人員根據用戶的地域、學校、專業等進行評估,給予用戶500元-15000元之間的授信額度。
喬遷介紹,在經過兩年多的業務積累後,分期樂對於在校人群積累了豐富的數據。可以在線上調整具體地區的授信情況。而且隨數據的積累,風控模型反欺詐的有效度也越來越高。
提供兼職機會
即便有嚴格的審核,仍有個別用戶無法按時償還。
喬遷介紹,常規的簡訊提醒和電話催收之外,分期樂會根據用戶無法還款的具體原因適當延遲還款,還可以將用戶購買的產品折價出售。對於缺少經濟來源但還款意願積極的學生,分期樂與兼職平臺合作為其提供兼職崗位獲得勞務報酬。
由於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校園消費市場中的不規範行為也更易引發關注。
4月中旬,教育部聯合銀監會下發《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對部分誘導學生過度消費、隱瞞實際費率甚至導致學生陷入「高利貸」陷阱的不良平臺加強監管和整治。
喬遷表示,分期樂主張情感催收,上述方法可以解決大部分逾期,除非用戶十分不配合才會通知父母。也嚴格要求催收團隊不得公布隱私等極端手段,否則欠款由催收團隊承擔。
分期樂方面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監管部門鼓勵機構滿足校園等消費場景的金融服務。但行業中存在部分平臺授信額度過高、風控鬆懈但催收嚴酷等行為。由於缺乏信息共享,也給不理性消費者多平臺重複借貸的可能。對此,該平臺聯合愛學貸、優分期等平臺成立信用聯盟,加強用戶信息共享以減少重複借貸的可能性。
(編輯:重石,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繫:yanqb@21jingji.com)
返回21經濟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