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寶貝乖巧起來就是人間的「小天使」,但大多數時候,即使還只是在咿呀學語,寶寶也頑皮得不得了。
從出生開始只顧得上睡覺喝奶的小寶貝,慢慢變得有小脾氣、會扔東西了、吃手……
面對寶寶的情緒變化,大人的耐性也在一點點被消磨殆盡。然而,每每看著寶寶稚嫩天真的面龐,連氣也生不起來,真真是叫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
實際上,初來乍到的寶貝對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充滿好奇,才會有各種奇奇怪怪的舉動。
有時一些看似是「壞習慣」的行為,其實恰恰是寶寶正在變聰明的預兆,這時不要急著去糾正。
寶寶有這些「壞習慣」,很可能是正在變聰明
一.3個月時開始吃手
寶寶3-4個月的時候,會出現吃手的習慣,這時大人們可能都會犯愁:手上這麼多細菌,病從口入怎麼辦?
老人總說,嬰兒手上有2兩蜂蜜,所以會出現吃手的現象。
事實上,寶寶尚在媽媽子宮裡就是吃手的,只不過出生後丟了這項技能,3個月的時候又恢復了。
這說明寶寶已經可以支配自己的小手手了,可以精準地將其放到嘴裡。這項技能在成長過程中能起到很大作用。
小島有話說:通常情況下寶寶一旦吃手,就意味著缺少安全感,是在用最原始的動作尋找安慰。這時爸媽不能兇寶寶,會使寶寶更害怕、吃手更嚴重。
▼通常10個月後就不吃手了,但需要建立好安全感
吃手可以帶給寶寶心理安慰,在長牙的時候還會流口水。因為長牙時,寶寶的牙床會有疼痛感還伴隨著發癢,吃手能適時緩解。
爸爸媽媽不妨準備好咬膠給寶寶,可以有效防止寶寶繼續吃手。
不管怎麼說,寶寶吃手是在通過吸吮感知世界,是一種學習的行為,不要過分指責。
如果吃手現象在10個月後還持續存在,父母就要注意建立起寶寶的安全感機制了。
二.6個月後瘋狂拍打東西、製造噪音、摳人眼睛、掐人臉
這時寶寶已經會靈活支配自己的手了,也逐漸變得有力道,總會扔東西、用力拍打。
8個月時,寶寶的關節也變得靈活,這時開始擅長用手指掐人臉、摳眼睛。這也是寶寶對外部探索的一種方式,父母只要及時歸正即可,不要兇寶寶。
畢竟寶寶不懂得這會給他人造成困擾,屬於無意識傷害,正確引導就好。
三.看到陌生人會哭鬧
到了6個月大,寶寶開始有了辨認臉的能力,看到陌生的臉會感到不安,甚至大哭大鬧。
這是他表達抵抗情緒的一種方式,也是大腦發育、記憶力、視力共同發育的現象。
小島有話說:這時只要適當讓寶寶和「陌生人」變得熟悉,就可以得以改善,並不是寶寶內向的反應。
四.7個月會自言自語
當寶寶尚未完全掌握語言的能力時,會含糊不清地說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時的家長可以靜下心來聽聽寶寶的語言,這對增進親子關係大有裨益。
五.1歲時喜歡撕紙、亂塗亂畫
撕紙會讓寶寶感受到通過自己的手可以使物體變化形態,從其中寶寶可以獲得莫大的快樂,所以對撕紙總是樂此不疲。
這時試著給寶寶A4紙代替紙抽(可事先對鋒利的紙邊緣進行處理),寶寶會更開心,因為是聲音形態的雙重影響,同時也鍛鍊寶寶眼手腦的協調能力。
亂塗亂畫也是同樣的道理,此時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在本子上盡情發揮。
六.1歲後脾氣漸臭、自私、不懂分享
此時的寶寶更像是個「小惡魔」,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但還不懂得「物權主義」,分不清你的我的。
這對孩子來說是好事,但也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當然,不提倡打罵斥責或強迫孩子分享,試著運用「同理心」是不錯的做法。
七.2歲後開始頂嘴
這時的孩子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也開始進入了第一個思想叛逆期。
因而,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尤為重要,不要以為孩子還小,這時孩子的小腦袋可比想像中豐富哦~
不妨試著聽聽孩子的說法,正確的可以聽從,不正確的也要說服孩子,讓他知道其中的道理。
誰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做孩子,遇到問題一定要記得慢慢磨合。